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由于历史原因和特定的社会背景,我国没有对临时仲裁的效力予以规定,只有仲裁地不在我国境内或适用外国法审查协议效力的临时仲裁可能被法院认可。从避免我国当事人遭遇不公、排斥理由已不复存在及经济效率性角度来说,立法应当尽快确认临时仲裁之效力。此外,完善立法并不只需删除仲裁机构之强制规定,更要在整个法律体系中进行全面整合及制定相应的程序规则。  相似文献   

2.
仲裁协议是仲裁制度的基石,有效的仲裁协议无论是对当事人、仲裁庭、法院,还是对仲裁裁决均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因此对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我国目前仲裁立法在仲裁协议的效力认定上却存在诸多不当之处.对此,我们应当坚持尊重当事人仲裁意思和遵循仲裁管辖权优先的原则,科学构建一个由仲裁委员会、仲裁庭、人民法院组成的三方认定机制,以完善我国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制度.  相似文献   

3.
国外一般规定仲裁协议效力由仲裁庭来决定,集中体现为仲裁庭自裁管辖权原则,此原则已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而目前我国将仲裁协议效力的认定主体赋予仲裁委员会和法院,且法院有优先管辖权,这不符合国际商事仲裁的惯例,阻碍了仲裁事业的发展。运用比较分析法去论证我国立法规定的利弊,明确仲裁庭自裁管辖权确立的必要性,有利于完善这一立法。  相似文献   

4.
结合我国与相关国家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和相关的国际公约,论述了目前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认定仲裁协议有效性标准,而由各国法院依据应当适用的法律作出认定。鉴于各国法律对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规定不同,我国法院应当适用管辖特定涉外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而不是在所有情况下均适用我国法对该仲裁协议的有效性作出认定。法院在决定涉外仲裁协议准据法时,首先应当考虑适用当事人双方在仲裁协议中共同选择的法律,如无此项选择,则应当适用与该仲裁协议有最密切联系的国家的法律来认定该协议的有效性。在国际商事仲裁立法与实践上,仲裁地点通常被认为与仲裁协议有着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5.
双方当事人订立仲裁协议寻求仲裁机构解决纠纷,根据或裁或审原则,排除法院的司法管辖,这是各国通行的司法准则。针对仲裁协议产生的消极效力——妨诉抗辨,从其法理基础、具体学说、具体制度三个方面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6.
当事人的法律选择协议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涉外法律选择协议本身的成立、效力及法律适用问题,各国立法及学理研究涉及不多。在涉外合同法律适用日益完善的今天,有必要对法律选择协议加以研究。文章从法律选择协议的起源、表现形式、法律特征、成立、效力及法律冲突等方面进行了论述,并主张依合同价值原则来解决法律选择协议成立和效力等方面的法律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7.
晚近商事仲裁实践中,一些国家和地区相继肯定了仲裁协议的第三人应受仲裁协议的约束的主张,并允许第三人参与仲裁。我国现行《仲裁法》中没有第三人制度的规定,但在国际商事仲裁实践中,第三人问题已无法回避。  相似文献   

8.
提单仲裁条款一般印制在提单背面,用以在提单纠纷产生后,承运人和货方按照提单仲裁条款提起仲裁。但是由于提单的特殊性,决定了在认定提单仲裁条款效力时有与一般仲裁协议的不同之处。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仲裁解决消费争议具有快捷、高效、便利、权威的优势,我国一些省市的消费者协会和仲裁委员会也对消费争议仲裁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不小的成效。但消费仲裁在我国也存在发展的障碍。要打通消费争议的仲裁途径,必须完善消费争议仲裁立法,扩充消费争议仲裁协议的达成方式,放宽对消费争议仲裁协议有效性的认定标准,制定专门的消费争议仲裁程序规则,充分发挥仲裁解决消费争议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际商事仲裁发展迅猛,其重要原因之一是国际商事争议可仲裁事项的不断扩大。但同时争议事项的可否仲裁问题是国际商事仲裁实践所涉及的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如果仲裁协议项下的争议不能通过仲裁解决,各国均可以此为由,认定仲裁协议无效或拒绝承认和执行外国的仲裁裁决。  相似文献   

11.
由于仲裁制度在中国的普及程度还有待提高,大量的仲裁协议还不够规范,尤其是裁审并存的仲裁协议,争议极大,现有的规定既不符合中国国情,也制约着仲裁制度的发展,应对相关之仲裁制度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2.
虽然新式BITs中的规定与中国曾作出的ICSID公约第25(4)条保留在事实上已经相悖,但由于撤回条约保留是一种要式行为,所以不能认为中国已经撤回了该务保留,且现阶段也最好不要撤回该条保留。在对待国际投资仲裁实践的立场上,应该理性地采取防守策略,通过完善新式BITs中有关仲裁机制利用的规定从而谨慎地积累实践经验,将可能产生的风险降到最低程度。在仲裁机制利用方面的完善措施包括在新式BITs中限定“投资者”的范围、规定“安全例外”和“一般例外”等。  相似文献   

13.
试论仲裁诉讼化的利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国际商事仲裁的诉讼化倾向进行了利弊分析,从仲裁的分析性质入手,从契约性第一位,司法性第二位出发,得出仲裁诉讼化不利于仲裁的健康发展.只会沦为诉讼的简单翻版的结论。再以1994年《仲裁法》实施后的仲裁现实为背景,阐述我国仲裁诉讼化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及其带来的种种弊端。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端口SoC系统仲裁调度中性能与代价之间的矛盾问题,提出了一种将提前仲裁机制和请求等待机制扩展到固定优先级仲裁算法之上的仲裁策略.提前仲裁机制利用数据传输时间段来裁决新的总线访问请求;请求等待机制对发出总线访问请求但未获访问允许的主设备端口设定请求等待时间,当等待时间到达时,端口将获得对总线的优先访问权.理论分析和实例测试表明,该策略可使总线利用率提高10%左右,它不仅能够兼顾各个主设备端口间的优先性和公平性,而且能够以较低的实现代价获取较高的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5.
刘艳华 《科技信息》2007,(11):217-217,214
仲裁在息纷止争、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一些仲裁员在处理仲裁案件上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广东省肇庆市仲裁委员会[2006]肇仲字37号裁决是一起法律关系简单的民事仲裁案,但却出现了案件的主要事实不清、裁决“违约”无证据、同样事实两种不同裁决结果、增加仲裁请求未补交仲裁费等问题。提出这样的仲裁将失信于民,应当引起法律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专利有效性争议的适裁性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已得到学界众多学者的认可。然而,一项制度的确立不仅需要应然性的理论证明,还需要对现实操作层面中可能面临的困难作出具体的预计和全面的考量。此类争议本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对公共利益的潜在侵蚀,同时,还面临着与我国现有的行政、司法争议解决程序有效衔接与协调的难题。因此,我国在坚持此类争议具有适裁性方向的同时,还应正视其可能引发的问题,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准备好充分的应对策略和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有效且全面的商事仲裁条款是解决合同纠纷的重要程序依据。基于约定和法定的相互关系,当事人就仲裁条款中的机构、适用的法律、语言、规则、地点及仲裁事项唯有约定明确,才能防止在纠纷发生后可能出现的程序性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