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鉴于沙特阿拉伯海岸出现了大规模的都市化、工业化和石油输出,其沿岸悔域就容易受到生活废物、工业废物和溢油的污染。事实上,最近对于沙特阿拉伯东部海域的研究已经证实了这个假设。因为用常规方法监测和评价污染情况耗时多、花费大。因而遥感技术就成为一个有吸引力的代替办法。本文概述了目前用来监测和评价海洋污染问题的遥感技术,这种技术特别适用于象沙特阿拉伯这样的荒凉地区。  相似文献   

2.
防治自然灾害是民生大事.本文综述了气象灾害的监测、预测和防控调度的整个环节,除大气科学外,高性能超级计算在其中发挥了巨大作用.防治自然灾害的进步将是各种学科和技术合作的大事.  相似文献   

3.
遥感技术的迅速发展促使图像处理技术日新月异,目前利用光学方法,可以对图像信息进行多种增强处理和多种线性或非线性变换。多波段遥感图像的光学比值图,可以突出不同波段图像之间的差异,增强某些特定的地物信息,如水系,洋流,暗礁,岩层,植被等,对资源普查、环境保护,基建选址,植被分类、灾情估计,地震预测等提供依据。对同一地区不同时期的遥感图像进行比值处理,可以对自然变迁、人工建筑等目标进行动态监测和研究。比值图亦可由电子计算机数字处理方法得到,但光学方法独具二维并行处理能力,容量大,  相似文献   

4.
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然灾害与重大工程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越了地质结构复杂、构造运动活跃、气候条件多变的地区,区域内各种原生和次生自然灾害频发.地震作为典型的原生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危害范围广、破坏严重等特点,并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空间分布广、时间跨度大等特点.山区地质灾害大多由地震、极端降雨等灾害诱发,具有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等特点.该经济带沿线各类自然灾害风险严重影响沿线各国深入合作与交流,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三类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并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大工程建设,提出了5点应对策略:(1)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孕灾背景和灾害数据库;(2)集成现有的灾害防控技术,研发减灾关键技术;(3)发展空-天-地立体、全天候的监测预警方法;(4)科学评估灾害风险;(5)建立多国协调减灾和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5.
引言电磁波是遥感技术的物理基础。电磁波和地球表面物体作用,引起一系列波辐射,成为我们可利用来研究地面物质特性的理论基础。遥感技术应用于地质科学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在许多方面还不成熟。本文根据作者在攀西地区进行航空遥感试验所获得的各种影象以及本区卫星影象,进行地质解译,着重讨论线性断裂,环形构造,各类岩体影象特征以及其它构造要素和它们相互之间的关系。我们知道,不同的岩石、矿石、矿物对于不同的光波均有着不同的反射、吸收、透射和折射信息。人们可以捕获这些不同信息来研究岩石矿物特征和解释地质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本期专题为"遥感技术应用",刊登了4篇文章,分别解读遥感技术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基于全球夜光遥感时空大数据分析,将夜光遥感数据挖掘用于人道主义灾难评估中,从而获得传统方式难以获知的人道主义灾难时空分布信息,支持国际和平事业;通过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获得行为轨迹大数据,其中隐藏着具有强时空相关性的时空聚类模式,对其进行分析可以为  相似文献   

7.
RS技术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遥感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在矿山地质中的应用,并通过实例细致地介绍了应用遥感技术解译矿山地质构造;并指出遥感技术在矿山地质工作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尤其是高分辨率民用遥感卫星的成功发射和应用,使得利用遥感技术进行地震震害预测成为可能。本文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青海玉树城市震害中的应用做了相应研究。通过本文的研究发现,高分辨率遥感影像中地震建筑物清晰可见,建筑物的阴影光谱特征明显而且统一,而建筑物的阴影能够反应建筑物的三维信息。因此,本文以青海玉树地震为例,对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地震防御与地震应急工作进行了简要的讨论  相似文献   

9.
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高分辨率数据越来越多,地物细节丰富,为遥感应用提供了新的数据来源,道路是城市的重要设施,作为典型的人工线状目标,提取道路信息对数据库更新意义重大。文章利用ENVI EX软件采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影像进行分割,并分析道路特征,根据道路对象光谱、形状、纹理特征构建道路规则知识库,提取道路信息。实验证明,有较好的提取效果。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陆植被变化的气象卫星遥感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符淙斌 《科学通报》1992,37(16):1486-1486
地球表面的植被状况对地气系统内的辐射能量交换(主要改变地表反照率)、热量交换和水汽交换过程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植被在气候系统中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卫星遥感技术提供了监测区域和全球植被变化的有效工具。对非洲叫、北美、南美和澳大利亚等地区,特别是对非洲地区植被的气象卫星遥感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在我国,气  相似文献   

11.
乐嘉春 《自然杂志》2003,25(1):7-15
海洋遥感技术是实现数字地球战略的主要手段之一。对国家的未来有深远的影响。波动理论(包括水波,电磁波)是海洋遥感的理论基础。本文介绍了海洋的空间遥感技术。分析了为提高海洋遥感的精度。波动理论中应着重研究的课题,也讨论了遥感技术对海洋波浪研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遥感技术对海面油膜污染监测的需要和油膜污染对海洋的影响,以大庆原油、吉林原油、重油和大连湾海水为材料模拟海面油膜污染,测量不同原油与不同厚度油膜的多角度高光谱偏振反射信息,并计算出偏振度.通过对不同厚度油膜与海水的偏振度对比分析得出:在薄油膜情况下,在400~1000nm内海水的偏振度大于油膜的偏振度,但785nm附近差异较小;在入射天顶角为20°和30°时(探测天顶角等于入射天顶角),利用近红外波段785和880nm处的偏振度易于区分油膜厚度的变化;当油膜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呈现出原油固有的偏振度特性,即在可见光范围内海水的偏振度大于油膜的偏振度,在近红外波段范围内小于油膜的偏振度;当入射天顶角从40°到50°时,海水的偏振度逐渐增大,且在50°时大于油膜的偏振度.海面油膜偏振反射特性的研究为遥感监测海面污染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中国首次岸基GNSS-R海洋遥感实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GNSS-Reflection技术是一种崭新的海洋遥感技术. 它利用导航卫星的海面反射信号可获取海浪、潮汐及海面风场等重要信息, 是海洋遥感的前沿领域. 报道了中国岸基GNSS-R海洋遥感实验—— CORE实验, 研究了利用GPS卫星直达波与反射波信号反演海洋参数的方法, 给出了有效波高的最新反演结果, 并利用同步观测进行了对比验证.  相似文献   

14.
一、遥感考古的涵义遥感技术遥感是一门新兴的综合性探测技术。它借助于专门的光学、电子学和电子光学仪器,把遥远物体发射或反射的电磁波信息接收下来,经加工处理,变成肉眼可以直接识别的图像。遥感是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出现的航空摄影和判读的基础上,随着五十年代以后空间技术、电子技术和地球科学的发展而兴起的。遥感的技术系统包括遥感平台、遥感仪器、图像接收处理和图像判读四大部分。  相似文献   

15.
印度尼西亚的“世纪森林大火”、巴拿马的严重干旱、智利的连降暴雨和大雪、中国的大水灾……去今两年,全球自然灾害频繁,科学家将其归罪于厄尔尼诺——一种引起全球气候异常的现象。据监测,厄尔尼诺现象将从今年下半年起逐渐消失。正当人们为此感到松了口气的时候,科学家却提醒人们另一种导致全球气候异常的现象正在生成,并将于今年秋天来临,这就是拉尼娜。  相似文献   

16.
本世纪以来最亮的5颗新星分别在不同的年代爆发后,都出现了长江大洪水,我国都出现了大旱灾和7级以上大地震,世界上都出现了流行性感冒大流行,无一例外。根据新星和这些灾害间如此吻合的关系,用ηCar星和SN1987A星爆发的信息,我们成功地分别预报了长江大洪水、我国的大范围干旱、我国大地震和世界上的流感流行。实践令人信服地证明了它们之间是因果关系。因此,本文提出,新星爆发是出现自然灾害群发期的一个重要根源,新星爆发是这些不同的大规模自然灾害的一个共同根源。  相似文献   

17.
公元前2000年左右发生的一次自然灾害异常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前言我国大量的史料表明,在某个历史时期,各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往往有集中出现的现象。其间,大旱、大涝、严寒、大地震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与其他时期相比较,不论自然灾害的严重程度、发生频次和地域分布,都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例如,以十七世纪为中心的明清时代,就是这样一个自然灾害的多发时期(有人称之为明清宇宙期)。在这个时段,我国发生的严寒和大地震都是三千年来最严  相似文献   

18.
对基于遥感的气象水文数据和地表信息在洪涝模拟中的应用进行了梳理综述,介绍了激光测高(Li D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 SAR)技术以及倾斜摄影和高光谱遥感等目前使用较多且精度较高的遥感数据源及其相关应用,进一步对城市洪涝模拟中基于遥感的基础信息的相关热点技术和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以实例阐述了基于遥感的城市洪涝模拟基础信息提取框架,并对遥感技术在城市洪涝模拟中的应用前景以及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重点实验室四川省教委高教处高电压技术与系统信息监测重点实验室是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科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的研究和实验基地。实验室以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博士点为主要学科,覆盖电工理论及其新技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两个博士点和电机电器、电力...  相似文献   

20.
隧道监控量测的方法、意义,通过位移监测→信息取得→反馈信息→指导设计→组织施工,具有现实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