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校海霞  高福 《自然杂志》2005,27(6):322-322,329
自2003年以来,包括泰国、越南和中国在内的10个亚洲国家都相继或同时爆发了H5N1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在这一次禽流感爆发中,不仅鸡、鸭、鹅受到了感染,一些哺乳动物如云豹、老虎和猫也难逃一劫,更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亚型禽流感还可感染人类,并至少造成60人死亡,引起了世人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已经造成数百人感染、死亡。这种导致中国。亚洲其他国家以及欧洲、非洲国家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暴发依然对公众卫生,和家禽业构成威胁。虽然鸭、鹅及其他湿地鸟类被认为是禽流感病毒库,但是大部分病毒为低致病性。通过开展高致病性禽流感疫区的分子流行病调查。从野生鸟类分离到这种H5N1亚型的禽流感病毒,如从青海湖斑头雁、棕头鸥、渔鸥、鸬鹚。从河南的树麻雀等都分离到这种病毒。到目前为止,具统计有100多种鸟类分离到H5N1病毒,尽管如此,人们依然不知是否这种H5N1已经存在于健康的野生鸟类种群之中。为此,针对野生鸟类及其生态环境,尤其在曾经发生过的疫区,开展广泛的血清学与病毒学监测非常重要。另外,更应了解候鸟在这些地区的种群动态以及迁徙规律。  相似文献   

3.
《世界科学》2012,(3):1-1
最近,美国、欧洲一些实验室有关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变异病毒的研究引发了社会性关注。该实验打破了H5N1病毒只能通过禽传染给人,不能通过人传染给人的原有认识,获得5个突变的H5N1病毒很容易在雪貂中传播,增加了哺乳动物间乃至人际间传播的可能,从而提示人类禽流感疫病大流行的风险并非不存在。另外,人们更加关注实验室研究在揭示H5N1变异规律、加深对禽流感传播规律认知的同时,可能发生的"人造病毒"失控带来的危害。  相似文献   

4.
禽流感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一般只在禽间传播,不会直接感染人类.当病毒基因发生重组或突变,会获得感染人的能力.自1959年发生人感染H7N7禽流感以来,各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事件时有发生.1997年,我国香港特区暴发人感染H5N1禽流感是首次明确记录的禽流感病毒感染导致人类呼吸道疾病和死亡的疫情.迄今人感染禽流感已成为全球科学界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鉴于禽流感病毒可以长期存在于天然宿主体内且具有高度的遗传分化特性,因此具备成为前体病毒或导致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20世纪发生的4次流感大流行,均与禽流感病毒密切相关.禽类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存储宿主,最容易传染人的传染源是携带病毒的家禽和感染病毒的病死禽,而传播途径主要为禽-人和环境-人传播.人感染不同亚型禽流感病毒后的临床症状表现不一,既有普通流感样症状(ILI)、结膜炎或关节炎,也会出现重症肺炎、呼吸衰竭、休克甚至死亡.目前针对人感染禽流感最重要的治疗手段是使用抗病毒药物,早期大剂量使用抗病毒治疗可显著提高禽流感病例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5.
A型禽流感病毒能跨越宿主屏障, 引起人死亡. 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亚型病毒就是一个特例. 跨宿主传播的分子机理目前仍不清楚. 将不同亚型的237株流感病毒的内部蛋白序列转化为伪信号, 采用小波包分解的方法提取能量特征. 依据每株病毒的能量特征值, 进行层次聚类. 聚类结果显示, 5种分子模式存在A型禽流感病毒中, 并与跨宿主传播的表型相关联. 分析结果同时显示, 模式为C和E的病毒可以跨越宿主屏障, 而模式为A, B和D的病毒缺乏此种能力. 结果表明, 可以用来构建一个早期预警系统, 用来预测A型禽流感跨越宿主传播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6.
《大自然探索》2006,(2):33-33
一般来说,禽流感主要在禽类中流行,但是如果人直接接触受H5N1型病毒感染的家禽及其粪便或直接接触病毒都可能会受到感染。泰国有一名6岁男孩因感染禽流感死亡。这个男孩的父亲从养鸡场给他带来一只鸡,出于好玩,这个男孩整天把鸡驮在肩上,不幸感染上禽流感。  相似文献   

7.
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发与环境影响因子及候鸟的迁徙有很强的相关性, 基于MODIS的NDVI产品数据, 提取了禽流感的一些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利用逻辑斯谛回归的方法生成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爆发的风险图, 并利用贝叶斯最大熵模型分析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时空相关性. 结果表明, 水体和高速公路是影响HPAI爆发和传播的关键因子, 水禽候鸟是高致病性禽流感传播的主要传染源. 此外, 高致病性禽流感具有很高的时间和空间自相关性. 基于这些发现, 对2004年1月23日~2月17 日中国大陆地区高致病性禽流感的爆发风险进行了模拟, 构建了基于环境影响因素的高致病性禽流感预测模型.  相似文献   

8.
H7N9禽流感的爆发,引发了人们对"大瘟疫"的恐慌。只是目前尚无证据证明H7N9能人际传播,所以大家无需担心。但无论何时,注意卫生、避免接触可疑动物、出现健康问题及时就医,都是值得提倡的。禽流感,也许会传人一些人类甲型流感病毒最初也是起源于禽流感病毒,当它们获得人际传播能力后,就成为一种新的流感病毒,而人类对此种新病毒普遍没有免疫力,因此就会造成大规模流行。  相似文献   

9.
<正>继近两年先后在H5N1,H7N9和H10N8亚型禽流感病毒跨种间传播机制研究上取得重大进展后[1~5],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高福院士领导的研究团队在H6N1亚型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分子机制上取得新的突破,该研究于2015年5月4日以"Adaptation of avian influenza A(H6N1)virus from avian to human receptor-binding preference"为题在线发表在杂志EMBO J上[3].2013年6月,在台湾发现了全球首例人类感染H6N1亚型禽流感病例.从患者体内所分离的病毒基因序列显示,此病毒为一典型的低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与台湾本土家禽中的H6N1病毒株非常接近,其跨物种传播的分子机制成为世界科学家所关注的焦点.1972年以来,H6N1亚型禽流  相似文献   

10.
严防动物疾病向人类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禽流感等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出现,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人与动物共患疾病的严重危害。因此不少专家呼吁,要加强对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相关研究,严防动物疾病向人类传播。人类的传染病主要来自动物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刘惠莉博士表示,人类的传染病主要来自其他动物,曾经夺去了数百万人性命的天花、鼠疫、霍乱便是其例子。现代研究初步表明,目前约有100多种动物疫病可以传染给人类,但真正危及人类身体健康的人畜共患疾病有10余种,比如口蹄疫、艾滋病、疯牛病、猪链球病、禽流感、炭疽等。烈性传染病不仅给…  相似文献   

11.
封面说明     
正寨卡病毒属于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病毒颗粒为球形,直径约为50~55 nm.该病毒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也可通过母婴、血液和性接触传播.寨卡病毒感染人引起的症状主要包括发热、皮疹(多为斑丘疹)、结膜炎、关节痛及肌肉痛等.感染寨卡病毒后,仅有20%的人出现上述临床症状,一般持续2~7天后自愈.值得关注的是,相关研究已经证明孕妇感  相似文献   

12.
正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81525023)的资助下,中国疾病预防控制控中心余宏杰课题组在全球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流行特征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结果以"Global epidemiology of avian influenza A H5N1 virus infection in humans,1997–2015:a systematic review of individual case data"为题于2016年5月17日在线发表在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自1997年香港发现了全球首例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H5N1病例以来,近10年来H5N1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蔓延,  相似文献   

13.
世界各地都在关注那些已经出现禽流感症状的家禽和野鸟,却往往忽略那些没有症状的病毒携带者。现在,科学家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他们发现不少水禽虽然携带禽流感病毒,却不会出现禽流感的感染症状。因此,这些水禽更具迷惑性,更容易向人和其他动物传播禽流感。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高致病性禽流感、非典型肺炎、疯牛病,猪链球菌感染……不少突如其来、令人赞解的怪病不断出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安全和健康生活。  相似文献   

15.
有关禽流感知识的问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问:什么是禽流感? 就如同人类一般,鸟类也会受到流感病毒感染,在已知的15种禽流感病毒中,以H5型与H7型最具传染性,也较为致命,目前引起高度警戒的是H5N1型病毒,  相似文献   

16.
<正>甲型病毒性肝炎简称甲型肝炎,是由甲型肝炎病毒(HAV)引起的一种肠道传染病。甲型肝炎传染性强、发病率高,常呈周期性暴发。传染源是急性期病人和亚临床感染者,常有明显的季节性,多为生活接触传播,主要通过粪口途径感染。甲型肝炎病人自潜伏末期至发病后10天传染性最大。我国是甲型肝炎病毒的高发区,甲肝位列我国各型肝炎发病之首。  相似文献   

17.
动物疫魔频繁入侵今年6月下旬以来,四川省资阳市、内江市相继发生了人-猪链球菌感染事件,在短短一个月时间里就有10个市的32个县(市、区)的200多人被感染。一个月后,7月29日,沈阳市郊大民屯镇发生人间疑似皮肤炭疽病疫情。而类似的动物疫情警报,从上世纪末便频频不断。1999年初,源自马来西亚狐蝠的尼巴病毒爆发,导致成千上万头猪死亡,并造成200多人死亡。2003年,亚洲爆发了SA R S,造成8000多人感染,上百人死亡,并造成几百亿元的经济损失。2004年,亚洲又爆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给我国、泰国、越南、日本和韩国的养鸡业造成巨大损失;泰国、越…  相似文献   

18.
埃博拉病毒能引起人类和非人灵长类动物严重的急性出血热,致病力强、病死率高,且无有效治疗药物和疫苗.2014年西非埃博拉病毒在人群中传播速度快,已引起世界各国高度关注,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此疫情定性为国际紧急公共卫生事件.本文收集了近40年来埃博拉病毒在病原学、生态学和流行病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整合了多学科理论知识来阐述埃博拉病毒在自然环境中是如何维持、循环传播的以及它的储存宿主等问题,详细地介绍了蝙蝠等野生动物在埃博拉病毒传播链中的作用,提出了阻止埃博拉病毒等重大人兽共患病病原从野生动物向人传播是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加强野生动物疫病监测,建立长期、全面的监测体系,为早期预警和防控其向人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来更好地维护社会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19.
最近,禽流感在全球的肆虐, 人们再次发现人与动物共患疾病的严重危害。专家呼吁,要加强对动物疾病尤其是传染病的相关研究,严防动物疾病向人类传播。人类的传染病主要来自动物上海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的刘惠莉博士表示,人类的传染病主要来自其他动物,比如曾经夺去了数百万人性命的天花、  相似文献   

20.
2013年2月19日,上海市发现世界上首例H7N9禽流感病例,患者为87岁的男性上海市民.3月4日,该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此后,上海、安徽、江苏、浙江、北京等地逐渐出现H7N9禽流感病例.面对一种新出现的传染,无论是科学家还是老百姓都有不少疑问.比如,这种新型流感是从哪里来的?它将来会大面积流行吗?我们该如何进行预防和控制呢?禽流感为何会感染人 禽流感是禽流行性感冒的简称,1878年首次发现于意大利.它是由甲型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病毒(也称禽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被国际兽疫局定为甲类传染病,又称真性鸡瘟或欧洲鸡瘟. 在20年前,若是说某人患上了禽流感,听起来一定像是骂人的话,因为那时尚未发现人感染禽流感的病例.况且,那时老百姓对传染病的认识还不足,一般认为人不会患动物身上的疾病.1997年,中国香港出现全球首例人感染禽流感.2003年,中国内地出现首例人感染禽流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