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路由器在组建家庭网络的过程中已承载了十多年的网络中枢角色,随着智能化浪潮的洗礼,路由器也开始寻求产品智能化的发展之路…… 随着家庭内部联网设备逐渐增多,智能家居、智慧家庭的概念和企业实践已经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目前智能家居领域仍处于百家争鸣的阶段,一系列落地产品陆续上市,未来家庭智慧化的趋势也愈发明显.  相似文献   

2.
随着智能家居概念的火爆,智能家居正在逐步地进入普通家庭的生活.世界预计,国内智能家居市场规模2017年或达近千亿元.巨大的市场前景引发了资本的竞相追逐.但面对业内外一片欢呼,目前大部分的智能家居似乎并没有人们想象中那样智能,能否突破瓶颈实现真正的智能化,是智能家居企业共同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随着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发展进入快车道,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日益走近人们的生活.国内家电企业、互联网企业乃至手机制造企业纷纷布局相关市场、抢食产业蛋糕,然而智能硬件的商业化进程,却似乎只是“看上去很美”. 近年来,家电巨头、互联网企业、手机厂商纷纷试水智能家居市场:从产品智能化,到营销渠道及盈利模式互联网化,再到植入互联网基因打造全新品牌……一系列跑马圈地,将引领我国智能家居产业走向何方?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企业的发展,智能家居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高校纷纷开展相应的智能家居的课程体系来满足实际的市场需求。本文阐述了智能家居的课程体系的建设,分析智能家居的课程体系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实际的解决方法,按照目前社会企业对智能家居方面的人才需求,立足产品设计以及教学模式,对智能家居的课程体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智能家居     
《上海信息化》2014,(12):9-9
<正>@陆刃波:2014年智能家居不断升温,长虹、TCL、美的、海尔、康佳等轮番发布智能战略及新品。但从前三季度看,智能家居很少落实到业绩上,用户体验、购买成本、兼容性等仍是硬伤,各个产品很难实现互联互通。这也说明,家电智能化仅靠企业单打独斗远远不够,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外部环境打通跨行业资源。(中国电子商会副秘书长)  相似文献   

6.
分析智能家居系统的发展及其关键技术,综合应用现场总线技术、无线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等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采用嵌入式系统、智能手机、PC及网络通讯等技术的智能家居管控系统解决方案.本设计具有信息化程度高、成本低、使用方便、扩展性好的特点.现场测试表明,该系统满足了设计要求,并被相关企业所采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当前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进行分析,将性价比高、易组态的三菱PLC应用到智能家居控制系统中,并将PLC与GSM短信模块通过串口连接,设计基于三菱PLC的集中式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该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将家居自动化、家居安全防护和家居环境监测等功能集中在一个综合管理系统,提高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便捷性.  相似文献   

8.
为了提高智能家居的自动化控制能力,进行智能家居控制平台设计,提出一种基于物联网优化APP的智能家居控制平台设计方案.控制平台主要由AD信息采集模块、总线控制模块、上位机通信模块、集成控制模块、信息集成处理模块以及人机交互模块构成,采用物联网技术进行智能家居控制的组网设计,结合ZigBee组网方案构架智能家居控制的网络通信协议,采用嵌入式的交叉编译技术进行APP控制指令的加载和读写,以DSP为信息处理器进行智能家居控制平台的硬件开发,在ISA/EISA/Micro Channel扩充总线下进行智能家居控制的无线通信设计,结合嵌入式的设计方案,实现控制平台的硬件模块化设计.测试结果表明,设计的智能家居控制平台稳定性较好,人机交互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
智能家居逐渐实现了从单一智能产品向网络化集成系统的转变,却面临着更加凸显的智能家居测控信息安全风险.为了保障智能家居测控网络的可靠操控和隐私安全,提出并建立了嵌入式服务器和ZigBee传感网结合的智能家居安全测控系统,采用IEEE地址过滤的白名单设备入网机制、基于SMS4-CCM算法的通信保密机制,实现远程用户安全接入、入网设备认证、测控指令加密传输及入侵检测报警等功能.基于ARM-LINUX平台实现了基本的智能家居嵌入式安全测控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案能够对智能家居设备进行有序地网络化测控,可有效抵御智能家居面临的安全威胁并实时报警,且应用国产SMS4算法的系统性能更好,有助于保障智能家居系统安全可靠地运行.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及物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高科技产品逐渐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智能家居也因物联网的飞速发展进而备受关注。目前物联网智能家居系统在设备控制和环境监控等多个方面得到了运用,已经逐渐成为社会信息化发展的重要组成拼图。智能家居被定义为:以住宅为平台,兼备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的高效、安全、舒适便捷环保的居住环境。该文着重介绍并分析了智能家居在物联网中的企业特点,为物联网智能家居产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阮星 《科技信息》2010,(20):7-7
本文首先提出了无线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应用的优势,进而分析ZigBee技术的特点.阐述了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优越性.提出了ZigBee的出现将推动无线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应用,并对ZigBee技术在智能家居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2.
杨凯 《华东科技》2014,(7):30-31
智能家居产品要想被普通消费者全面接受,尚有一段距离,而创业者更是需要花大力气去寻找客户的真正“痛点”。2014年,有专家预言的“智能家居”爆发年。新年伊始,智能家居的理念不仅仅在资本市场出尽风头:在国外,互联网巨头谷歌先后斥资32亿美金和4亿美金收购了两家智能家居企业;国内,京东也宣布,其投资的面向智能家居领域的产品Broadlink系列正式推出,并上网销售;六月里,苹果也宣布“进军”智能家居,在其全球开发者大会(WWDC)上正式发布HomeKit智能家居平台的消息,更是把智能家居彻彻底底地推向了一个新高潮。  相似文献   

13.
采用LM3S9B96和CC2520为核心芯片, 基于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FreeRTOS, 调用TCP/IP协议栈LwIP和ZigBee协议栈, 设计并实现了ZigBee Internet无线智能家居网关系统. 该系统解决了智能家居内部ZigBee网络和远程Internet智能家居服务平台的数据通信问题. 实验结果表明, 网关工作稳定, 数据传输可靠, 能满足新型智能家居控制中心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4.
结合笔者在智能家居集成中的实践经验,综合介绍智能家居在现代化家庭中的应用理念,以及智能系统总体设计方案、家居安防方案、集成控制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5.
基于Jini技术的智能家居网络应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目前流行的网络即插即用技术的比较,突出了Jini技术应用于智能家居网络中的优越性,并对Jini技术在智能家居网络中的应用模式做了较为详尽的说明.同时,对目前Jini查找服务处理诸如负载平衡、非功能性请求匹配、紧急服务请求等服务分配功能作了适当改进,优化了智能家居网络的服务管理分配.  相似文献   

16.
正上海国际智能家居展览会SSHT由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举办,展览会一年一届,也是企业打开中国市场重要的一个平台。上一届上海国际智能家居展览会SSHT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Shanghai New International Expo Centre)举办,吸引了250家参展企业,客商数量达到30000人,展会面积达到23000平方米。  相似文献   

17.
借助ARM微处理器硬件平台,结合Web Service技术和Android系统平台,提出了一种基于B/S和C/S架构的智能家居系统.该系统的嵌入式Web服务器是基于Linux平台,保证了系统的健壮性及安全性.同时可以根据需要拓展服务功能,将智能手机作为智能家居系统的一部分,借助移动通信网络实现用户手机到家居环境的互联互通,可以随时随地控制和管理家居环境状态,让用户享受可靠的智能家居服务.系统相对传统的智能家居通用性强、组网方便、操作更加简单,远程控制能力增强,且市场应用价值高,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18.
智能家居互联控制系统存在多种技术标准,要实现自适应家电控制技术,需要科学合理的设计来适应智能家电行业的特点.因此根据当前智能家居发展现状,提出了以适应性和易用性为目标的智能家居网关,具体涉及到一种新的便捷总线设计技术,以及家庭网关中若干适应性设计技术.  相似文献   

19.
现在和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质量的全面提升,安逸和休闲就成了生活基调。智能家居恰好能迎合、满足人们的需要。自从智能家居走进中国以来,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智能家居生产商由最初的几家公司增加到如今的百余家企业,其行业发展之迅速是目前国内任何其它行业所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20.
基于ARM9和ZigBee的智能家居系统的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嵌入式技术和ZigBee无线通信技术开发了智能家居系统.给出了智能家居系统总体框图,对各部分的硬,软件进行了设计,并阐述了实现该系统的几个关键问题.用户可以通过网关对智能家居系统进行远程监控,在室内可以利用内嵌ZigBee模块的手持设备(如 PDA )对网络的家电设备进行集中管理和监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