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之德的词句,在64卦卦辞中没有直接出现,仅见于4卦爻辞中5处,所涉及"德业"、"品德"、"恩德",都关乎周人的道德修养和内在德性,已经展示出周人"德"的观念的生成。《周易》之德词句在《系辞》、《卦·象曰》、"乾坤"《文言》和《爻·象曰》中增多的现象,体现了孔子"十翼"对《周易》研究的理论性发明。阅读《周易》之德论,笔者大致分为自强之德、宽厚之德、内省之德、谦下之德、节用之德、重民之德、执政之德等六大德目。  相似文献   

2.
《诗经·国风》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据此,《毛诗序》和朱熹《诗集传》以女性为《诗经》的原创主体。基于女性在《国风》中的重要性,我们可以从《国风》考察我国古代女性审美意识的相关问题。《论语·子罕》篇:“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表达了孔子对容貌之美的诱惑甚于德性之美的焦虑。《国风》作为女性创作且大多以女性为抒情主人公的作品集,突出体现了女性的“好色”观。具体包括:清晰的“性别”及角色意识、以形貌之外形美和德性之内在美为审美对象和审美标准、以真挚的情感为精神内核、因礼教约束而形成“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审美特征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美人隐喻"着重指古典诗文中主体在文化层面对女性的一种精神寄寓。《诗经·桃夭》中"桃夭"的文化隐喻,不仅喻意了"女性"是男性的附庸,夫为妻纲的文化传统,还喻意了"美人"如"君子"需内外兼修,使形貌之美与德行修养一致。从《诗经·桃夭》到《红楼梦·五美吟》,历经屈原、陶渊明、李白、辛弃疾及曹雪芹等人的书写,"美人隐喻"逐渐成为古典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文化品题,并对儒家女性观在当下的重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4.
正"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题记《名人传》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创作的人物传记作品。罗曼·罗兰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音乐评论家,发表过很多作品,如《约翰·克利斯朵夫》《哥拉·布勒尼翁》等。《名人传》主要讲述了三位处于不同时代的伟大的艺术家——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意大利雕塑家米开朗基罗和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  相似文献   

5.
关于<诗经·周颂》中的"文王之德"即"文德",历代论家都注释为"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本文经多方考证,成于周初作品《诗经·周颂》中的"文德"意义并非指"仁义礼乐"的政教或个人才德,而是指文王的武功征讨战略。  相似文献   

6.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德”、“识”、“才”、“情”四种类型。在她们身上体现了“自然”和“真”的人生态度,体现了魏晋时代人们所特有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7.
正"桂"之清幽,古往今天来折倒无数美人学士每年八九月,正是桂香绕耳萦鼻之际,空气的甜香浸透早秋的清晨良夜,最是舒爽自在。这一季,以"桂"入味,入茶、酿酒、烹糕。逢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香留齿。人生意趣,就在此间。中国桂花树栽培史达2500年以上。春秋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南山经》提到的招摇之山桂。《山海经·西山经》提到皋涂之山桂木。屈原的《九歌》有"援北斗兮酌桂浆,辛夷车兮结桂旗",《吕氏春秋》中盛赞:"物之美者,  相似文献   

8.
《世说新语》中的女性形象,大致可以概括为“德”、“识”、“才”、“情”四种类型。在她们身上体现了“自然”和“真”的人生态度,体现了魏晋时代人们所特有的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9.
盖子不仅是儒家的大宗师,而且其文学地位亦可同庄子相比肩。《孟子》一书所提出的"充实之谓美"和"善养吾浩然之气"等著名的美学思想,对其散文焕然一新的语言风尚、写实的精神、论辩的技巧、理直气壮的文风等,都有深切的影响,同时盘子散文的语言成就,对我国传统的文言语体的形成,也作出了卓异的贡献。"充实之谓美"的观点见于《孟子·尽心下》,主要着眼于人的品性来进行审美评价。关于"充实"的含义,焦循《孟子正义》解释说:"充满其所有,以茂好于外。"意思是说只有"善"和y"这两种美达到充溢,无所不在又形成"茂好"时,才算是真正的美…  相似文献   

10.
《红楼梦》的创作,与繁荣的明清江南女性文化尤其是才女文化密不可分。明清江南才女文化构成了《红楼梦》创作的时代背景,对《红楼梦》的女性形象塑造有重要影响。《红楼梦》中的女性都带有鲜明的明清江南才女文化特征。她们对才与美都有着觉醒的追求,是才德美兼备的新型女性;一些女性走出家门,展示出女性生活空间的开拓,却因为才高而遭受着命薄的人生命运;以花神寓意的女性神化形象蕴含着社会对才女早逝的惋惜和敬仰。《红楼梦》女性形象塑造的意义在于其"江南才女"符号更为突出,体现在其形象性和抽象性都超越了其他江南才女形象。  相似文献   

11.
《诗经·关睢》之主旨,毛传认为乃“后妃之德”。此说一出,遂成定论,历千年而不变。直至近代,才有较多的反对,并认为毛传之论乃汉儒以经解诗之滥觞,而所谓“后妃之德”正是始作俑者。《诗经》乃春秋、战国时代知识分子的必读书,“不  相似文献   

12.
《易传》继承和发扬了孔孟和《中庸》的性命思想,构建起了一套较为完备的道德形而上学理论体系。一方面,《易传》把乾道上升到宇宙本体论的高度,以阴阳论的方式来说明乾道如何下贯于人的生命中,成为人生命主体之本性;另一方面,《易传》又强调人要凭借此本性积极努力地做道德修养工夫,以把人之德性生命向上提升,进而参赞天地之化育,并使人与天地三才鼎立,达到"天人合德"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3.
《金瓶梅》中的世俗女性的思想性格和命运遭际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现实新旧交杂的时代特点。她们虽属于封建时代的芸芸众生 ,都表现了早期市民个性解放的要求。她们虽然缺乏理想道德之美 ,但却具有不可忽视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金瓶梅》中的世俗女性的思想性格和命运遭际反映了明代中后期现实新旧交杂的时代特点.她们虽属于封建时代的芸芸众生,都表现了早期市民个性解放的要求.她们虽然缺乏理想道德之美,但却具有不可忽视的认识价值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关于"德清模式"30周年研讨会,印象最深的是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王元一句话概括里的关键词:科技资源有效配置;还有就是浙江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的文章《"德清模式":一个现代寓言式的"创新故事"》。在主流媒体相关报道里,解放日报的《"德清模式"30年:人才和企业更近了》被转载最多,科技日报的《科体改革——"星期天工程师"再出发》、文汇报的《30年前"德清模式"影响中国》立意较深。秘诀就是这"3+1"。研读之  相似文献   

16.
晏伟 《科技信息》2007,(32):122
被称"千古之谜"的"务头",是元·周德清在《中原音韵·作词十法》(以下简称《十法》)中提出的.《十法》包括"知韵"、"造语"、"务头"、"定格"等十项内容.关于"务头",周氏叙述说: 要知某调、某句、某字是务头,可施俊语于其上.  相似文献   

17.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被称之为"唯情派",《牡丹亭》是其代表作,"情"是该剧的主题和灵魂,作者又赋予它丰富的"至情"意蕴,"至情"不仅是追求个性解放的自由之情,还是歌颂自然人性的欲望之情,同时还是反对封建礼法束缚的抗理之情。正是由于丰富的"至情"之美,才使得这部作品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8.
《诗集传》是宋代诗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在宋代疑古风气影响下形成的,一方面反映了朱熹尊儒尚理的观念,另一方面体现了朱熹新的解《诗》方法,即"以诗解诗"。在尊儒传统、疑古风气以及朱熹自身读诗体会的影响下,《诗集传》对爱情诗的解读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一是与《毛诗序》相同,解为文王后妃之德或美刺诗;二是从诗本身出发,体味诗意,但又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把男女爱情诗解为"淫奔之诗";三是还原诗本意,肯定男女情思,不做过多的理学阐释。朱熹对爱情诗多变的态度也反映了朱熹本人思想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19.
《简·爱》是英国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将美表现于肖像的刻画中、氛围的渲染中、情节的跃宕中,各种描写几乎都有一个共同点:蕴美于情、寓情于景。具体来讲,表现为言语美、映衬之美、情感美和超拔美。  相似文献   

20.
《诗经·大雅·烝民》一诗,着力塑造周宣王时期宰相仲山甫的完美形象,突显中兴大臣的德、能、勤、绩,立意高远,形象鲜明,其歌颂之文辞,均基于国家的最高利益,毫无个人奉承溢美之嫌,实为古代崇高诗歌之典范,对后代的诗歌创作富有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