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凌艳芬 《科技信息》2013,(12):311-311
<正>我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辉煌灿烂的文化遗产,成为我国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中国古代舞蹈文化是这宝贵财富中的一颗明珠。人类社会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都是劳动创造的,舞蹈艺术也是如此。恩格斯说"劳动创造了人的本身"。翻开历史可以看到,我国早在原始社会就有了舞蹈,如《百兽率舞》是模拟鸟兽动物的原始舞蹈动作和欢庆胜利以及狩猎生活的再现;《葛天氏之乐》是原始社会的三人操也叫三人舞,它反映了先民们的原始宗教意识——即对天地祖先的崇拜。除此以外我国发现最早的舞蹈形象,是青海大通县"上孙家赛墓地"发掘出的新石器时代的"舞蹈文陶盆"。西周是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产生了乐舞,经历了500多年的发展和演变,产生了"雅乐"、"雅舞",使舞蹈进入宫廷。汉代是我国舞蹈历史发展的第二高峰,《百戏》使各类文艺同舞蹈串演,舞蹈有了简单的故事。在这时期产生了许多好舞蹈,如《巴渝舞》、《盘舞》等,  相似文献   

2.
正飞流直下的黄果树大瀑布,涌动着千古的磅礴乐章;"亚洲文明之灯"穿洞,刻写着1.6万年前人类的文明印记;全国最长的水溶洞龙宫,演绎了姿态万千的喀斯特溶岩神话;"黔中都江堰"鲍家屯,先人的生态智慧滋养着这片绿宝石般的土地……这里,是"黔腹滇喉"安顺。  相似文献   

3.
姓氏是人的符号标识,也是唯一超越时空标明血脉传承的人类印记。伏牛山文化圈姓氏是中华姓氏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印记华夏民族特有的基因信息符号。伏牛山文化圈作为中华人种的起源地、华夏文明的肇始地,也是中华姓氏的发祥地。炎黄子孙根在伏牛山文化圈,中华万姓大多发祥于此。研究表明,目前全国120个人口大姓中源于伏牛山文化圈域内的大姓近78个。加强伏牛山文化圈姓氏文化探析,是华夏历史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对增强华夏民族的凝聚力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舞蹈是艺术之母,是一门独立的艺术。它起源于人的生命,是生存、劳动的积淀;是人类文化经验的积淀;是情感的宣泄。舞蹈作品总是以情动人。情与志是相联系的,情动则为志,有了思想就会有感情。而舞蹈又是形式感很强的一门艺术,舞蹈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人体动作,即"情动于中而形于体"。舞蹈的意蕴和本质总是从人体动作结构中表现出来的,所有的动作都是为了表达舞蹈作品的思想与情感,本文就是以此而展开阐述的。  相似文献   

5.
邹华 《长沙大学学报》2007,21(1):119-120
中国古代乐舞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它随着人类的生产实践产生,然后又因为人类不同层面的需要,实现了向着政治道德主体和审美主体的两次转变.在前一转向阶段,舞蹈具有浓厚的社会功用色彩;在后一转向中,舞蹈艺术独立的审美意识得到了自觉的张扬.而在整个舞蹈主体价值转向与超越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精神--"和"这一思想始终贯穿其中.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历史决定论包含五个层次:第一,人类社会是包含人的客观世界和人的主观世界的辩证统一,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与自然界一样具有规律性;第二,人类社会规律具有一般性和特殊性,一般性表现为人类社会规律与自然界规律的趋同性,特殊性规律表现为与自然界规律的趋异性;第三,人类社会历史规律是一般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具体包括蕴涵偶然性的必然性、"非线性因果性"、规律的阶段性和层次性以及不可穷尽绝对真理的"不透明性";第四,人类社会历史规律是"剧中人"和"剧作者"统一的历史,坚持以人为本,而反对康德的人是目的、以"群"为本、以"神"为本、以"物"为本、人本主义、极权主义,最终追求的是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第五,主客观世界之间交流信息、交换物质,需要"世界3"存在作为中介。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定义明确阐释了包括民间舞蹈文化在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法替代的价值和保护意义。历经历史洗礼和艺术蜕变流传至今的赣南采茶舞蹈,它作为民族文化和精神情感的活态遗存必定蕴含着深广隽永的历史文化信息,尊敬历史,挖据和梳理出赣南采茶舞蹈的核心价值是保护、传承和推动其创新发展的基本前提,保护和传承好人类文化遗产成为社会发展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8.
吴琼 《咸宁学院学报》2011,31(5):179-180
舞蹈不仅娱乐人们的文化生活,也成为当前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舞蹈这种特有艺术表现形式与人本身一样具有灵魂,舞蹈编排的重中之重就是创意,一切没有创意的艺术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本文从舞蹈的立意、构架、肢体语言、服饰四个方面对舞蹈创意进行分析,阐述对舞蹈创意的认识,为更好的编导和创作舞蹈作品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藏族舞蹈中所具有的审美特征,是藏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中形成的文化现象的集中体现,也是藏民族的舞蹈风格及特点形成的根基。探讨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是继承优秀藏族舞蹈艺术,同时它也是符合民族审美情趣和弘扬优秀民族文化的需要。藏民族舞蹈不仅是西藏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也是表达民族思想情感最有力的"形象语言"。我们要认真研究藏族舞蹈的审美特征,使其在新时代更好地发挥舞蹈艺术的独特功效。  相似文献   

10.
舞蹈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产物,其艺术表现形态具有极大的审美功能。本文对舞蹈艺术的基本理论进行研究,分析舞蹈艺术的审美特征和功能,从而进一步丰富和拓展舞蹈的美育功能,不断满足现代人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学东 《科技信息》2007,(6):224-224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国家,各民族都有她灿烂悠久的文化艺术——民族民间舞蹈,在长期的社会生产过程中逐渐地形成了具有民族独特的民族风格,理想愿望和生活方式中,产生了情感和优美的舞姿。可以说随着人类婴儿的第一声啼哭,“舞蹈”就诞生了,但作为一门艺术,它比起其它姐妹艺术来,则显得年轻些。舞蹈事业发展至今,历史提出了一个问题,这就是:如果不承认民族民间舞蹈美的普遍旋律,舞蹈就不能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所以,只有努力探索民族民间舞蹈的规律性,才能使舞蹈形成一个科学的训练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为死者超度亡灵的宗教祭祀舞蹈"九莲灯"舞,流行于福建莆仙地区,是集宗教、礼仪、艺术为一体的民间祭祀舞蹈。舞蹈的产生、演变和发展与"三一教"的祭祀风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形成舞蹈独特的舞蹈形态特征和古朴典雅的艺术风格,是民间宗教文化艺术的体现。研究"九莲灯"将对其传承与保护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全国各地方的原生态民族舞蹈不断涌现出来,在我国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发展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各民族舞蹈现代舞化也有很大的突破,尤其是蒙古族舞蹈更显得明显和突出,这样的舞蹈给予了我们视觉上很大的冲击和可观性,但是也导致了民族舞蹈文化的双重性,给我国的民族舞蹈事业带来了利弊参半的现实问题,这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民族文化所产生"变异"的客观现象。  相似文献   

14.
杨玉花 《科技信息》2013,(1):484-484
<正>舞蹈作品是由舞蹈家根据一定的创作意图,通过音乐氛围的烘托,凭借经过严格训练具有一定专业技能的身体为工具,并通过舞蹈表演而完成的艺术实践活动。舞蹈,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形式,是通过人的肢体来表现内心的情感。舞蹈这种艺术形式和其他的艺术一样高于生活但还是来源于生活。一个好舞蹈创作的过程中有若干个重要的因素存在,其中也包含  相似文献   

15.
龙凤灯舞发源于豫西北苏家作村,是将龙舞和凤舞两种舞蹈艺术和谐有机地结合起来的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舞蹈形式。从苏家作龙凤灯舞蹈队的构成、成员来源及传承谱系和演出空间等内容看,龙凤灯舞是依靠地缘关系来实现传承的舞蹈技艺,受地域、宗族、家庭影响但并不排外,技艺传承稳定性好,既能保留原始风貌又具有不断创新的可能性。从祭祀、教化、娱乐及审美等社会功能对其进行文化阐释及解读。  相似文献   

16.
舞蹈律动教学是一种集文学、音乐、舞蹈于一体的艺术教学活动。传统的"口传身授"方式既局限了课堂教学中整体效果的演示,而且学生舞蹈技能的掌握完全依赖于教师个人。将现代高科技的媒体与传统教学方式结合起来,可以取得最优教学效果。该文结合作者的舞蹈律动教学实践,论述了现代媒体在"情景导人"、"动律分析"、"整体演示"、"引导评价"等舞蹈律动教学环节中的作用,并介绍有关的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17.
陈艳艳 《创新科技》2014,(14):122-124
在现代文献《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183;河南卷》中记载的淮阳担经挑,是发源于豫东淮阳的一种宗教祭祀性的舞蹈。它始于远古时期对传说中的人类共同祖先伏羲、女娲的祭祀仪式,其历史从有文献记载的先秦时期流传至今。千百年来,朝拜祭祀的人们在为纪念人祖创世造人并传播文明而修建的陵庙--太昊陵中无数遍的上演。在这古老而神圣的地方,与太昊陵一样,担经挑在几千年的历史传承过程中,也积淀下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棒棒灯又称“龙眉登”,流传于文山州砚山县者腊乡批洒、羊格等地,是当地壮族民间特有的一种舞蹈表演形式。所谓“棒棒灯”就是以敲打棒棒为主要动作,且有现场音乐伴奏的舞蹈,其“灯”者即“舞”也。当地“棒棒灯”虽无严格的师承关系,举行活动时却有一套完整的仪式及表演体系,是一种集宗教祭祀、舞蹈、体育、娱乐为一体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19.
刘忠华 《科技信息》2010,(5):217-218
舞蹈“长于抒情,拙于叙事”在艺术界里已经是被公认的舞蹈基本表现特性了,于是,在舞蹈的评论中,舞蹈的“情”被众多文章记载,而舞蹈的“事”却少人问津。但是,众观舞蹈的历史发展长河,舞蹈的叙事依然独树一帜,傲立群雄。  相似文献   

20.
"仪式"一直是文化学、人类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仪式与原始舞蹈之间有着密切且深刻的联系,从而有助于我们诠释仪式的人类学本体性意义。在广西特有民族(壮族、瑶族、毛南族、仫佬族、京族)舞蹈中保留着最为"原生态"民族舞蹈表演,以此达成人与神沟通、人与人之间交流,他们是上演于现代社会的少数民族仪式操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