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实现多频数据融合处理并有效抑制伪距硬件延迟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推导了多频标准单点定位的数学模型,给出了多系统双频/三频观测值组合情况下的DCB改正方法,并以5个MGEX监测站连续7 d的实测三频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DCB改正后,BDS,GPS,Galileo系统观测值残差的标准差分别减小了74. 3%,66. 1%和71. 2%;单BDS三频单点定位点位精度提高74. 6%;单BDS双频单点定位与三频单点定位精度相当;相比于单BDS,BDS/GPS及BDS/GPS/Galileo组合单点定位精度分别提高了18. 9%和24. 6%,取得了三维3. 640和3. 385 m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2.
文章研究不同频点的无电离层组合模型中时间群延迟(time group delay, TGD)和差分码偏差(differential code bias, DCB)对定位结果影响的差异,给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BDS)双频/三频无电离层组合TGD和DCB改正模型,利用IGS测站数据进行标准单点定位(standard point positioning, SPP)和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 PPP)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对于SPP,定位精度平面方向小于5 m,U方向小于10 m,定位精度提升显著且精度改正为m级,经模型改正的平面方向精度提升大于70%,U方向精度提升大于28%,其中DCB改正效果略优于TGD改正;对于PPP,经模型改正后的定位精度提升并不明显,但加快了滤波的收敛速度;对于PPP,在未经模型改正的情况下,接收机钟差和模糊度参数吸收了绝大部分的误差改正,而对流层延迟参数受到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3.
普通精密单点定位主要是针对多历元观测数据,本研究重点关注单历元精密单点定位及其精度分析.在分析GPS单历元观测量误差源基础上,讨论了单历元非差精密单点定位误差;给出了单历元非差精密单点定位的解算流程,对Bjfs、Mizu、Wuhn和Lhaz等4个IGS站1天的实际观测数据分别进行了处理,单历元精密单点定位精度达到了4.5 cm,与GPS RTK结果精度一致.单历元精密单点定位只需一个测站的单一历元观测就可以进行精确定位,而GPS RTK至少需要两台仪器.  相似文献   

4.
针对手持GPS接收机定位精度低的问题,在分析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原理的基础上,研究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手持GPS接收机精度提升的方法,并野外采集相关数据进行实验验证。结果表明,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可以使手持GPS接收机的精度从米级提高到亚米级,从而提高手持GPS接收机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5.
GPS精密单点定位误差源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GPS简单测量原理与其结构组成,主要对GPS精密单点定位的误差源做了进一步的阐述,在今后研究如何提高单点定位精度和在建立误差改正模型时应考虑的问题有一个大致的介绍。  相似文献   

6.
张丽 《广东科技》2011,20(16):219-220
简单的介绍精密单点定位(PPP-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和辅助航空测量技术,并进行了利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进行IMU/GPS系统数据处理试验。分析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定位精度I,MU/PPP联合处理的精度,对结果进行了分析,总结了采用精密单点定位技术进行高速公路航空摄影测量的作业流程、精度情况和相对于常规公路航空摄影测量作业的优点,为公路航空摄影外业地面工作提出一种新方案。  相似文献   

7.
精密单点定位不受局域观测和设施影响,有利于形变监测。为降低电离层延迟对单频精密单点定位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单双频混合观测的方法。但单频精密单点定位仍受相位非小数偏差影响,为此提出采用双差模糊度应用于单频精密单点定位。观测数据解算结果表明,电离层延迟精度优于1 cm,满足单频精密单点高精度定位的要求,对应的单频精密单点定位可实现厘米级结果。双差模糊度应用于单频精密单点定位时,参数收敛时间平均缩短约7 min,在北、东、高程3个方向的定位结果平均分别提升0.23、0.14、0.21 cm。  相似文献   

8.
庞晋炜  陈潇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19):7711-7717
针对目前5G网络不支持精密单点定位(PPP)的问题,对状态空间表达式(SSR)辅助数据的长期演进定位协议(LPP)消息格式进行了研究。通过梳理PPP用到的各项参数,设计了一种用于传输SSR辅助数据的LPP消息格式,在5G物理广播信道仿真环境下研究了消息格式的可用性。仿真试验表明:双系统双频精密单点定位精度N、E和U方向0.08、0.15、0.31 m,与GPS单系统相比,以1 040 bytes/min的额外信息换取了N、E方向40%和64%的精度提升。可见格式可用,定位精度随信息量增大而提高。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在高原地区的精密单点定位精度,以GPS定位成果为参考对其进行精度评价与分析。结果表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静态精密单点成果在高原地区可达到厘米级,对青海省大部分无基准网、无网络信号地区的基础测绘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单频精密单点定位中基于卡尔曼滤波的、自适应导航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应用于单频精密单点定位的动态实时导航算法,该方法利用卡尔曼滤波对载波相位等观测量进行实时处理,无需静态初始化并能达到较高的定位精度。通过改进基于新息自适应的卡尔曼滤波,提高导航算法在动态环境下的稳定性与定位精度。针对单频定位中的电离层修正问题,通过建立映射模型,将电离层影响作为待估计量进行滤波。在可见星数不小于...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WLAN室内定位中信号在传播过程受人体遮挡产生阴影衰落而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最小二乘法支持向量机(LS-SVM)方向判别模型的WLAN室内定位方法。该方法主要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充分利用人体在不同遮挡方向上产生阴影衰落的接收信号强度变化(RSS)特征信息,判定人体遮挡方向;然后,通过LS-SVM回归算法建立指纹点特征数据与位置之间的映射关系获取定位点位置结果。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利用SVM的定位方法相比,提出的方向判别模型可解决人体遮挡产生的阴影衰落影响定位精度的问题,提高了定位的实用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机载激光对埋地天然气管道自主定位这一特殊应用背景,对其定位原理进行研究,阐述其实现方法,分析激光对管道定位精度影响的因素,介绍定位误差建模方法。以载机位姿误差为例,给出定位误差敏感误差源的辨识方法和步骤。结果表明:载机的位姿精度是影响定位精度的主要因素,俯仰角误差对地面点误差影响最大,滚转角误差对地面点误差的影响较小,地面点的定位误差几乎不受载机高度误差的影响。分析结果提高了定位误差避免和误差补偿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矿区控制网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分析了利用GPS定位技术建立矿区控制网时,数据采集时间、约束点精度以及不同网形对网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保证GPS网精度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满足定位市场的服务需求,改进传统的定位技术在室内使用存在着定位精确度低、耗电量大等缺点,作者对基于WiFi位置特征匹配的室内定位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分析了各种因素对WiFi信号的影响以及一些常用定位算法的对比,通过在特征库建立阶段采用高斯过滤法剔除误差较大的信号强度值,提高了数据库中采集值的数据精度.在定位阶段采用改进的K加权近邻法,将改进后的算法作为在线匹配算法,有效地避免定位过程中偶然的信号波动给定位带来误差,设计与实现了一个基于Android系统的WiFi室内定位系统.  相似文献   

15.
介绍无线定位系统的发展状况以及在现实中几个实际的应用,及无线定位系统中几种主要的定位方法,主要讨论了根据信号传播时间定位的方法TOA,根据信号到达角度定位的方法AOA,根据信号强度的统计值定位的方法MCCPS,以及对这些基本算法的改进,并说明了每种算法的优点和缺点.接着介绍了影响定位准确性的因素,最后做出总结并指出未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了利用双星自身运行轨迹及对空间飞行器的观测数据实现对目标的准确定位,建立基于测向公垂线中点的两站侧向交叉定位模型,逐点交汇定位求解目标运行轨迹,然后对误差偏移量进行分析,发现选取测向公垂线中点作为观测目标位置的偏移量不稳定,不符合系统误差稳定性的要求。基于此,将各观测线的公垂线集合所组成的曲面近似展成平面矩形,化空间曲线轨道为平面直线,重新建立逐点定位模型,并进行误差的评估;修正数据后重新定位精度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一种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的加权最小二乘(WLS)快速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当前伪距单点定位普遍采用的高斯牛顿迭代最小二乘(gauss-newton iterative least squares,GNILS)定位算法存在对初始值的估计依赖性强,且迭代计算量大的缺点,结合直接解算(direct calculation,DC)定位方法定位解算快和加权最小二乘(weighted least squares,WLS)定位算法定位精度高的优点,提出一种北斗伪距单点定位的WLS快速(fast weighted least squares,WLSF)定位算法?通过北斗实测数据验证表明,WLSF定位算法计算复杂度显著减少,并且定位精度具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8.
基于压缩感知的室内定位系统的定位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随着Wi-Fi技术的普及,Wi-Fi室内定位技术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压缩感知(compressive sensing, CS)技术被提出应用于Wi-Fi室内定位,为了研究各类CS算法在室内定位系统中的定位性能,构建出一套基于CS算法的室内位置指纹定位系统。在离线阶段采集数据并构建指纹库,在在线定位阶段采用不同压缩感知算法比较各类算法的定位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设备朝向包含多方向,参考点数据量越多时定位性能更优;CS的算法参数会影响定位性能;在设定的实验环境下,压缩感知中的分段弱正交匹配追踪(stage-wise weak 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SWOMP)算法的定位精度比K最近邻算法(k-nearest neighbor, KNN)优21.9%;在各类压缩感知算法中,正交匹配追踪(orthogonal matching pursuit, OMP)相较于其他CS算法表现较差,并且这种差距随参考点数据量的增多而愈加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为改善接收机自身定位性能,提高市场竞争力,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NSS)导航型接收机研制过程中需进行大量的定位测试和对比分析.动态情况下,接收机运动轨迹和实际接收的卫星信号质量实时变化,因此,传统的信号模拟器仿真测试方法不足以真实地反映接收机的定位性能.为反映各接收机的实际动态单点定位性能并能进行接收机对比研究,设计了一...  相似文献   

20.
论文采用MGEX(Multi-GNSS Experiment, MGEX)80个观测站点数据,选择数据利用率、周跳比和多路径效应等运用Anubis软件研究了定位性能的定量评价方法。结果表明,GPS、GLONASS和Galileo数据利用率的平均值均大于设置的阈值(80%),而BDS数据利用率的平均值较低,仅为58.04%;周跳比平均值从大到小依次为Galileo、BDS、GPS和GLONASS;所有频点中,Galileo系统E5频点多路径效应平均值最小,GLONASS系统G1频点多路径效应平均值最大。以定位精度和收敛时间作为定量评价指标,分别选取数据质量不同的观测站进行静态模拟动态单系统精密单点定位解算,分析表明周跳比对定位精度的影响程度更为显著,数据利用率和多路径效应与收敛时长无显著关联,周跳比大的数据收敛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