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对单向受力组合直片簧进行弯曲变形与应力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横向载荷与切向载荷共同作用下组合直片簧的应力与变形,定量分析了不同载荷对片簧变形的影响。给出了弹簧载荷与其弯曲变形的关系曲线。为组合片簧的强度校核和设计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介绍片簧在微转矩测量传感器中的应用,给出部件的弹性特性表达式,并分析了部件的线性误差和滞后误差。  相似文献   

3.
片簧在转矩传感器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介绍了片簧在微转矩测量传感器中的应用,给出部件的弹性特性表达式,并分析了部件的线性误差和滞后误差。  相似文献   

4.
为了揭示压缩机舌簧阀启闭运动失效过程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阀片运动的单质点模型和悬臂梁模型,在单质点模型中,综合考虑了阀片的有效工作长度、弹力、质量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在Matlab环境下,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计算程序对2种模型进行了求解。为了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建立了舌簧排气阀位移测量实验系统,并将测量结果与2种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单质点模型相比悬臂梁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舌簧排气阀的运动规律。利用单质点模型分析了气阀升程、阀片厚度以及阀孔直径对舌簧阀动态特性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阀片升程增加,舌簧排气阀的初始关闭角减小,最大冲击速度增大;阀片厚度增大,对初始开启角影响不大,但初始关闭角提前;排气阀口直径减小,阀片开启、关闭时间延迟,压缩机能效比降低。该研究可为舌簧阀组结构参数选择、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对马氏体时效不锈钢片簧的几种抗应力松弛处理(时效、热强弯及电强弯等)工艺进行研究,测绘了不同温度下片簧应力松弛动力学曲线,拟合了这些曲线的动力学方程。结果表明,该钢片簧的应力松弛动力学曲线符合著名的Li方程。利用这些方程外推了长时间的应力松弛值,预测了片簧松弛失效寿命。片簧经200℃,0.5h热强弯处理后能获得最佳的抗应力松弛性能,皇冠尾翼片簧约束下储存10年后,其挠度损失率小于5%,完全满足设计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4M12—75/32压缩机三段气阀损坏的原因,计算了阀簧的安全系数、阀片对升程限制器的撞击速度,测量了阀片运动规律。在此基础上,调整了气阀的结构参数,采用了油淬火铜丝卷簧,使气阀寿命提高了8倍。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横向截荷共同作用下组合直片簧的应力与变形,以及不同受力对组合直片簧柔度的影响,给出了组合直片簧所受载荷与其变形的关系曲线。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传统的燃油传感器采样电路切换机构长时间浸泡在燃油中,导致切换回路接触电阻增大,燃油传感器采样输出失准的问题,本文对现有的产品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开发了非接触式磁感应燃油传感器,利用内嵌永久磁铁的浮子控制不同位置舌簧开关实现非接触式切换燃油传感器输出信号,解决了因燃油浸泡导致的燃油传感器失准的缺陷.  相似文献   

9.
文章分析了影响制冷压缩机舌簧阀寿命的因素,以某型号滚动转子压缩机的排气阀片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一套适用于舌簧阀的加速疲劳实验装置,并基于无限寿命理论制定了实验方案;最后利用PROTO-iXRD型X射线衍射仪对实验前、后阀片特定位置进行残余应力测试;测试得出阀片根部位置压缩残余应力衰减最快,并对此进行了分析。该研究为舌簧阀制造工艺的改进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计及阀片变形、气体力与非线性动态边界条件三者之间复杂耦合关系的前提下,根据能量守恒原理首次建立了压缩机及气阀的结构参数与舌簧阀动力性能之间的解析关系.利用这一解析关系,能够简便地对舌簧阀的动力性能作定量分析,可以解决诸如阀片在任一时刻的运动形态、动态应力、阀片对升程限制器的冲击速度等一系列问题.经过实验验证,本文结果基本可靠.  相似文献   

11.
为解决基于有机衬底的传统光波导传感器灵敏度低的问题, 提出了基于聚合物材料的高灵敏度 MZI (Mach-Zehnder Interferometer)波导的传感器结构, 从理论上设计了对称形 MZI 和非对称形 MZI 的高灵敏度波导 传感器结构。 得到对称型 MZI 形波导传感器折射率在 1. 34 ~1. 36、 1. 36 ~1. 38 和 1. 38 ~1. 40 区间内灵敏度分 别为1 850. 76 dB/ RIU、 1995. 09 dB/ RIU 和1 547. 30 dB/ RIU。 圆弧型非对称型 MZI 波导传感器折射率在1. 33 ~ 1. 35、 1. 35 ~1. 38 和1. 38 ~1. 40 区间内灵敏度分别为1 719. 23 dB/ RIU、 1 251. 68 dB/ RIU 和2 065. 22 dB/ RIU。 对这两种传感器结构, 通过多个波导传感器相集成的设计, 可实现材料在折射率 1. 33 ~1. 40 区间内的高灵敏度传感。  相似文献   

12.
该文以高压工程应用如人造水晶为背景,为解决析出结晶影响压力测量的问题,设计了以溅射式锰铜箔片为弹性元件的准静态高压传感器,较之线圈式锰铜压力传感器,该新型传感器具有响应可靠,适应环境能力强的优点。采用了筒紧加自紧处理的的筒体结构,提出了该结构的弹性强度计算公式,设计了引出导线的密封结构,研究确定了预灌装的承压介质,进行了该新型传感器的性能试验,得到了主要的静态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13.
通过冲击试验得到了纵向安装压力传感器的冲击响应规律,在激波管中同时加载冲击波压力与瞬态高冲击研究了压力传感器在冲击作用下冲击寄生响应峰值与冲击加速度的关系以及冲击寄生响应脉宽与结构固有频率的关系,最后在实际爆炸场中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压力传感器的加速度灵敏度近似为定值,且不同传感器加速度灵敏度相差很大;瞬态高冲击作用下压力传感器冲击寄生响应峰值与传感器的加速度灵敏度有关,脉宽与测点的固有频率有关;应合理选择压力传感器降低冲击寄生输出,控制测点结构固有频率使加速度峰值远离压力峰值。  相似文献   

14.
高压电气设备绝缘特性带电检测仪信号采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高压设备绝缘特性带电检测仪信号有集系统的主要组成-电流传感器及波形采集系统进行了研究。阐明了电流传感器的设计思想,提出了波形采集系统的设计方案。讨论了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及屏蔽措施,给出了在实验室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分析是出数据采集速率与带电测试准确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爆破振动传感器的安装定位对于准确测量爆破振动信号十分重要,目前常见的几种爆破振动传感器固定方式都很难精确监测到对应爆破的震动或结构动力响应的值。针对实际爆破测振工作中几种常见的固定方式,在实验室内以及现场爆破环境下进行实验测试对比,发现振动信号本身的频率以及被测结构的固有频率会对测量结果造成影响。低频振动信号的测量结果值影响不大,而高频信号会对测振结果造成较大误差。传感器固定方式对各个分量的测量值影响不一,尤其是水平分量的影响差异较为明显。石膏固定传感器时,黏结层厚度越小,测到的数据越准确;但考虑传感器固定的可靠性,为使其不脱落,厚度应不低于2 mm。  相似文献   

16.
利用基于计算流体力学的流量传感器设计方法实现了对适合安装于水平管道的特殊结构的金属管浮子流量计三维湍流流场的数值仿真研究.流场仿真所需的模型采用GAMBIT软件建立,通过FLUNT软件进行仿真,仿真过程中利用受力平衡来控制计算精度.数值仿真结果和物理实验结果比较,浮子受力平衡误差绝对值为2.01%时,流量误差绝对值为0.70%,证实了仿真结果的准确性.同时,利用流场仿真信息对流量传感器结构做了进一步的优化,解决了水平式金属管浮子流量计在大流量下的浮子振动问题.  相似文献   

17.
随着耐受温度的不断提高, 高温光纤光栅在高温热结构领域的应用潜力愈发明显. 高温粘接是一种实现光纤光栅传感器应用的最简单有效的方法, 但高温环境使得高温粘接存在多种失效的可能. 通过高温拉伸和剪切实验研究了光纤光栅传感器与超高温陶瓷粘接的粘接性能, 结合断口的宏微观形貌观察研究了高温粘接的失效机理. 研究结果表明: 当温度为 500 和 650 ℃ 时, 粘接破坏是包含界面破坏和粘接剂内聚力破坏的混合破坏模式, 并且以粘接剂内聚力破坏为主; 在 800 和 1 000 ℃ 环境下, 粘接失效主要是缘于界面破坏. 在热和力的共同作用下, 粘接剂内部的孔洞逐渐扩展为裂纹, 导致抗拉强度减弱, 而单纯的高温热处理却会提高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8.
三级跳远技术结构是由一次助跑与三次起跳动作组成。由于助跑产生的水平速度会随着单足跳与跨步跳和跳跃的依次出现而逐渐递减。因此,在三级跳远中的三次起跳过程如何减少水平速度的损失和获得必要的垂直速度,成为完善三级跳远技术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难题。而在普通高中的课余训练中又有诸多因素制约了训练的正常进行。根据所带三级跳远运动员吴丽娜(国家一级运动员)3年的课余训练,进行分析探研,供同行们商榷。  相似文献   

19.
结合深港西部通道工程,以隧道与道路复合结构为研究对象,考虑填海区复杂地质条件与道路复合结构的不对称性,针对深基坑高填土对道路复合结构稳定性影响问题,采用非线性有限元法,模拟了地基土、隧道结构、PHC群桩、市政道路、高回填土等,分析了高填土对道路复合结构沉降、水平位移、总位移、有效应力等的影响,得到了道路复合结构稳定性控制的关键因素,给出了高填土稳定性影响控制的建议。研究表明:高填土对市政道路稳定性的影响要大于对下埋隧道结构的影响,为该类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提供了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高地应力破碎围岩地层在开挖隧道过程中极易发生大变形、钢架扭曲、局部垮塌等灾害。以天平铁路关山隧道为依托,通过监测两个试验段内的围岩压力、初期支护受力与变形、二次衬砌混凝土应力的分布特征,来探讨高地应力破碎围岩地层中不同断面形式和支护参数情况下隧道支护结构的变形与受力特征。结果表明:在以水平地应力为主的破碎围岩地层中,隧道开挖引起的变形以边墙水平收敛为主,拱顶沉降次之;高边墙小曲率断面形式的单线铁路隧道受力和变形均较大,而增大边墙曲率可有效抑制隧道开挖引起的变形,使支护结构受力更为均匀,受力状态明显改善。研究可为高地应力破碎围岩地层中隧道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