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明 《科学通报》1990,35(8):632-632
自分泌理论是在研究肿瘤的分子生物学基础过程中提出来的。所谓自分泌,是指肿瘤细胞能产生维持自身生长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同时又具备相应的功能性受体,前者被分泌出来后,与后者结合,形成自分泌环路。如此循环往复,促进肿瘤细胞不断增殖生长。这种自我刺激作用较圆满地解释了肿瘤细胞恶性生长的机制.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相似文献   

2.
肝癌形成以及肿瘤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癌细胞和癌旁基质之间的相互调节作为一个动态系统已被广泛研究。肝 肿瘤微环境一般分为细胞成分和非细胞成分,细胞成分包括肝实质细胞、肝星状细胞、成纤维细胞、免疫细胞、内 皮细胞、间充质干细胞;非细胞成分包括生长因子、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激素和病毒等。目前研究认为肝脏细 胞成分在经历外界不同刺激后,通过促进细胞坏死、凋亡以及分泌多种蛋白形成炎症微环境,从而参与肝肿瘤的发 生和发展。由于肝细胞癌引起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肿瘤的进展和转移,因此深入研究肿瘤转移过程中肝细胞与炎症微 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将有助于系统性阐述肝癌转移的分子机理。  相似文献   

3.
生长失控和远道转移(包括邻近侵袭)无疑是恶性肿瘤的最重要的两大特征,也是根治肿瘤的最大障碍。因此,医学和生物学家对它们进行了广泛、深入的钻研,以期发现肿瘤病因和发病机理,及有效的防治办法。近年来,通过各国科学家的努力和国际合作,取得了一些突破性的进展。最突出的有(1)癌基因的发现和它们在肿瘤发生中的重要地位;(2)生长因子及其有关受体在肿瘤生长中的关键作用;(3)肿瘤细胞的异型性和肿瘤侵袭、转移的实验性模拟及机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癌细胞侵袭和转移的基因生物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章静波  但凌 《自然杂志》1995,17(3):133-139
癌的转移(metastasis)是个极为复杂的过程。首先,转移性癌细胞必须从原发灶脱离出来,然后穿越血管壁,进入血流或淋巴液,此时要逃逸机体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攻击,然后穿出血管,到达靶细胞定居下来,接着增殖而形成继发瘤灶。因此痛细胞侵袭和转移与多种因子有关。事实上,这些都有其分子基础。近年来有关肿瘤转移与侵袭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很快,内容丰富。本文就癌细胞转移的分子生物学作一简要综述,包括癌基因、抑癌基因、肿瘤转移相关基因、肿瘤转移抑制基因在侵袭和转移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绝大多数肿瘤细胞具有定向转移特性,这与生长因子、细胞粘附分子和肿瘤细胞本身的浸润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正>一项基于小鼠的研究显示:锯齿状息肉的形成依赖于肠道细菌。根据3月3日出版的《实验医学杂志》(TJEM)上的一项研究显示,肠道微生物的变化能彻底影响某些肠道肿瘤的形成。采用基因工程技术(转染基因、过表达生长因子HB-EGF),纽约西奈山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小鼠盲肠诱发出了锯齿状息肉。但是,研究人员发现,基因不是导致息肉发生的全部原因,  相似文献   

7.
癌症的回答?     
体内肿瘤不会比豌豆大很多,也不会扩大,除非肿瘤能补充新毛细血管,因为现有血管的发展会伸入向细胞供鸽应氧和蛋白质“生长因子”的肿瘤。没有这种血管建设计划,肿瘤“内城”的细胞就会被饿死,肿瘤只留下一些小的无害细胞结。但是对年前波士顿儿童医院朱达·福克曼(Judahhalnan)博士提出这个概念时,却遭到了其他科学家的无情怀疑。大多数研究人员争论说,如果新血管在肿瘤周围形成,那它只是偶然事件,并非决定性步骤。后来,福克曼想象用一种全新的方法抑制新血管生长来同癌症作斗争时,其反应更成了笑柄。而现在没有人嘲笑了。患…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结合酪氨酸激酶受体KDR/FLK1能促进血管生成。筛选能封闭VEGF与KDR相互作用的小肽可以通过阻断血管形成而抑制实体瘤生长。将从噬菌体12肽库中筛选而获得的能与KDR结合的123肽K237DNA克隆到表达载体p QE42中,在大肠杆菌M15中稳定表达二氢叶酸还原酶融合蛋白DHFJR-K237,经变性、复性后得到纯度达90%的可溶性蛋白。体外实验显示,DHFR-K237能竞争抑制VEGF结合KDR,显著抑制由VEGF刺激而引起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体内实验表明,DHFR-K237能显著抑制鸡胚尿囊膜血管形成和荷瘤裸鼠中肿瘤的生长。结果表明,12肽K237是VEGF结合KDR的有效拮抗剂,具有抗肿瘤生长和转移的潜在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Merz  B  余志平 《世界科学》1989,11(1):31-32
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因子的两项临床试验展示了一条可在未来10年内使癌症化疗面貌焕然一新的途径。Ⅰ期研究正在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和纽约市纪念斯隆-凯特林癌中心进行,它包括肿瘤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抗体试验。这类抗体能干扰某种肿瘤细胞  相似文献   

10.
肝脏再生的分子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忠华  苏娟  胡以平 《自然杂志》2000,22(4):199-202
肝组织的再生是肝脏对损伤反应的一个基本现象.最近有证据表明,再生反应可被一些特异性的外源刺激信号诱导,表现为一些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的参与,其中较为典型的是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表皮生长因子(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α)、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胰岛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等.对肝脏再生机理的认识有助于肝脏生长发育及其相关医学问题研究的深入.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表明,食物中某些物质在人类的肿瘤发生上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人类膳食状况的改变,肿瘤的发生率和死亡率也发生着明显的变化.有人统计约70-90%与环境因素有关的肿瘤,其中50%的肿瘤死亡率与膳食有关.现已证实,某些营养素和食物中的一些成份与人体不同部位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虽然通过膳食方式引起肿瘤的  相似文献   

12.
胰岛素受体属多肽类的细胞膜受体之一,为了确定胰岛素如何在细胞内转变为细胞的代谢活动,人们对该受体的纯化及其结构特点研究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在研究时发现:v-erb-B 肿瘤基因与人类上皮生长因子(EGF)受体是相同的,而胰岛素受体与肿瘤基因的产物尽管不同,但在氨基酸排列顺序上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在了解胰岛素受体结构时,往往借助于肿瘤基因和EGF 来进行研究.目前通过DNA的氨基酸顺序已间接测定了胰岛素受体的氨基酸顺序.胰岛素受体是  相似文献   

13.
核酸与肿瘤     
王德宝 《科学通报》1960,5(3):74-74
近年来对核酸研究的结果,公认核酸在细胞内处于发号施令的地位,无论对生长、遗传和变异,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在正常组织异常生长而恶变形成肿瘤的过程中,核酸一定也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核酸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对肿瘤发病机制的了解,从而为控制肿瘤提供措施。这些年来,有关肿瘤核酸的工作非常多,特别希望能找出肿瘤组织和正常组织在核酸方面的差异,并通过这些差异来设计新的治疗方法。现存介绍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结果,供作参考。  相似文献   

14.
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是一种能调节细胞分裂、增殖、迁移及分化的多效生长因子. 研究表明, FGF-2在肿瘤生长和新血管生成中起重要的作用. FGF-2诱导的生物学效应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TPK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和胞内二级信使分子(mitogen activted protein kinase)等蛋白分子组成的功能性信号转导网络来实现的, 该网络中不同信号转导通路的活化状态对应着各种不同的生物学效应. 本文将阐述在肿瘤及乳腺癌发生过程中FGF-2诱导的信号转导途径的作用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罗登 《科学通报》1959,4(16):531-531
中国科学院实驗生物研究所、生物化学研究所和药物研究所在大跃进以来,都在肿瘤方面进行了不少的工作,并取得了一些成續和經驗。为了相互交流研究工作中的成果和經驗,討論今后的工作方向,并进一步密切协作,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在7月26—28日召开了肿瘤工作报告和专題討論会。参加这次会議的除这三个研究所有关的工作人員外,还有院外有关研究单位和临床部门的工作人員。会議首先由三个单位彙报了一年来肿瘤研究工作开展的情况。接着是六个专题报告:核酸与肿瘤、肿瘤組织酶系的特点、激素与肿瘤、癌細胞的生物学特  相似文献   

16.
导言正常组织生长与细胞增殖、体积增大、迁移、分化和老化等及各个过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有关,同时受时间和解剖的严密制约。虽然诸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素等典型内分泌类激素,能影响组织总的生长和速率,但它们并非是组织生长时细胞间的基本信号。当胚胎或胎儿迅速发育时,肽生长因子与组织诱导、干细胞克隆生长、器官发生相关联。并且是卵巢周期、睾丸功能、长骨生长、创伤愈合、人类生殖等重要因素。理化特性和解剖定位肽生长因子主要特征如表所述。它是分子量小于30000的典型蛋白质。如同经典的内分泌激素,肽生长因子以近程分泌和自身分泌激素形式,在组织周围合  相似文献   

17.
高漫 《科学通报》1992,37(3):287-287
目前已证明,许多癌基因蛋白产物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许多生长因子受体具有配体诱导的TPK活性。为了进一步阐明蛋白质的酪氨酸磷酸化和去磷酸化与肿瘤生长和分化调控之间的关系,我们对温度敏感型LA-90细胞(在允许温度33℃培养时为转化状态,在非允许温度39℃培养  相似文献   

18.
爱滋病是新发现的疾病,还没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由于爱滋病是一种慢性传染病,患者全身免疫力下降,因此罹患肿瘤的机率很高。《爱滋病与肿瘤》一文就此病与卡普济肉瘤、伯吉特淋巴瘤、类淋巴瘤及成免疫细胞肉瘤的关系作了综述,还就爱滋病的病原学特别是与人T细胞白血病病毒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这些问题的探讨,将有助于对爱滋病与肿瘤,或与肿瘤有关的病毒的关系的进一步研究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9.
小鼠皮肤癌的早期实验指出,肿瘤的形成包括启动和促进两个过程(Berenblum,1941).促进子本身并不是致癌剂或诱变剂,但能促进肿瘤的形成,缩短肿瘤形成的时间(Trosko等,1977).肿瘤促进子TPA (12-0-tetradecanoyl-phorbol-13-acetate)是巴豆油的主要活性成  相似文献   

20.
自从摩根(Morgan)等发现IL-2以来,已经有10年了,对这种重要的淋巴因子的认识正在不断地丰富和扩大。最初发现IL-2时,只知道它与T淋巴细胞的增殖有关,因而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TCGF)。1979年国际淋巴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