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8 毫秒
1.
设计了一个使用PLC作为核心的智能温室环境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结构设计,使用了典型PID控制算法,实现了由多传感器和多种控制设备组成的智能环境因子控制系统.  相似文献   

2.
张磊  何洁  李涛 《甘肃科学学报》2014,26(3):102-105
系统针对示范园中的蔬菜温室大棚,基于机器视觉技术及ZigBee无线传输,利用多种传感器将温室内环境、土壤数据以及图像数据在线采集并远程无线传输至中心控制室,通过智能决策系统实现指导农业生产的目的.实验表明,该系统组网方便、数据采集准确,达到了设计目标,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火电厂环境信息的智能化远程监测,设计了一套火电厂环境智能监测系统.给出了该系统的4层架构,阐述了该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通过基于STM32的智能采集终端采集到相应环境信息,将采集的数据汇集并通过Wi Fi网关结合工业以太网将数据上传到数据库服务器中进行存储及分析,并在应用服务器下通过基于JavaEE的Web显示技术将火电厂环境信息进行显示并可供远程查看.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实时、准确地监测火电厂环境信息,具有操作方便、部署灵活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路灯的使用效率和节约电能,设计路灯智能控制系统.将GPRS数据传送服务引入路灯管理系统,该系统利用GPRS技术对每套路灯的运行状况进行时实监测.系统通过GPRS网络将监测数据接入Internet,实现与监控中心的通信,监控中心根据实测数据对路灯进行相应的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实时监视路灯的状态,有效控制路灯的运行,收到了预期的节能效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目前水产养殖监测系统存在的问题,基于LabVIEW设计了水产养殖环境无线智能监测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无线传感器网络、RS232串口通讯模块、数据处理模块、数据库服务模块、本地监测和远程监测等模块。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设计达到了预期目标,具有监测准确、预警及时、用户界面良好等优点,有很好的市场前景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将太阳能风热发电技术应用到温室大棚上,通过对温室大棚的改造,设计出使温室大棚中的热能转换为电能的控制系统.实验结果表明,在20~30℃的天气情况下,100 m2的温室大棚在控制系统的智能调控下可发电1 000 W/h.  相似文献   

7.
对主副灯监测电路系统进行了论述,将几种实现方法进行比选,得出利用比较器的方法实现监测较为容易可行.通过对信号机点灯系统的监测电路改进,为判断信号机断丝故障提供了方便;信号机点灯系统只调整部分参数仍能保证显示正常,故障自动监测.由于在电路系统设计中取消监测外线,也降低了由于断线等造成的故障率.系统具有报警准确、显示直观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节能环保和智能饲养出发,设计了一种光伏供电智能鱼缸控制系统。它主要由光伏供电系统、温控系统、自动投食系统和水环境监测外部传感器系统四个部分组成,通过单片机和网络服务器之间的通信实现智能化喂养热带观赏鱼,具有较好的市场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曹晴 《河南科技》2006,(11):40-4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瓜果、蔬菜和花卉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促进了农业温室的快速发展.适时准确地采集农作物周围环境和土壤信息,根据需要调整温室环境,对农作物的研究及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阐述了一个基于手机短信模块无线传输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使用相关的传感器进行多参数的定时采集,自动发送到实验室的计算机或者设定的手机号上,实现了温室环境参数的自动采集与无线传输,降低了测量的工作量,并由农业专家根据接收到的短信信息,发送短信控制温室配套设备,从而实现温室环境的调节.  相似文献   

10.
曹晴 《河南科技》2006,(6):40-4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瓜果、蔬菜和花卉的需求量和品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从而促进了农业温室的快速发展。适时准确地采集农作物周围环境和土壤信息,根据需要调整温室环境,对农作物的研究及资源的合理利用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阐述了一个基于手机短信模块无线传输的远程数据采集系统,使用相关的传感器进行多参数的定时采集,自动发送到实验室的计算机或者设定的手机号上,实现了温室环境参数的自动采集与无线传输,降低了测量的工作量,并由农业专家根据接收到的短信信息,发送短信控制温室配套设备,从而实现温室环境的调节。  相似文献   

11.
在自动化控制系统中集散控制系统得到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与时代的不断发展,集散控制系统也逐渐应用在锅炉控制系统中。锅炉自动化控制系统对设计的要求较高,注重系统运行安全的同时,也要使其具备环保与节能的优点,本文从DCS控制系统的构成出发,对其配置与功能进行了阐述,提出了可行的锅炉自动控制方案。  相似文献   

12.
为进一步补齐信息化建设短板,焦作河务局开展可视化智能监管系统开发研究。其利用先进的视频监控、移动巡查、水文监测、入侵报警、电出入口管理、门禁、环境量监测等手段,并进行智能化分析,建立集硬件、软件、网络于一体的综合可视化系统。利用该系统,可实现对水利工程的监控与报警,为水利工程的安全管理、运行管理、综合安防等提供保障,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3.
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来说,电网系统故障严重影响着矿井的发展,而实施电网监测监控系统,就能有效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能实现井下供电系统的超限报警、事故预测、远程监测监控等功能,能有效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而且对井下电网系统故障进行实时监测,还能实现智能微机保护。由于电网监控系统的实用性强,性能完善并且可靠性高。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并且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4.
多功能烟雾报警处理系统是主要应用于高铁或动车上的一种产品。以单片机为核心控制系统,通过烟雾传感器感知车厢中烟雾的浓度,实现实时报警。当烟雾浓度达到一定的级别,烟雾吸收器自动打开进行烟雾吸收与净化处理。突破了传统烟雾处理系统只报警无法定位的局限性,实现单片机控制的智能化,避免火灾的发生,极大地保证了旅客的安全。该产品灵敏度高,对烟雾感知能力准确,便于实现与操作。该系统有很强的适应能力,适合多种环境下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本设计将LoRa通信系统与传感器网以及温室大棚环境监测系统相结合,采用嵌入式STM32 F030 C8 T6作为控制器,以SX1278和Wi-Fi为系统通信模块,利用Tlink云服务对监测节点传感器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和存储,实现温室大棚主要环境参数通过电脑和手机同时在线监控,达到杏鲍菇自动化、智能化、网络化和科学化生产的目标,提高温室大棚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农业微环境为背景,结合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新技术,实现监测系统的网络化。通过处理器模块对经A/D转换的各传感器的输入信号进行采集,控制WiFi无线模块发送数据。为了扩大监测的面积,在系统中利用无线路由器中继通信,软件对终端节点和监测中心的通信、数据的采集、处理、发送和显示等一系列过程进行控制。系统的建立简单、快捷,无需对网络设施进行预制,应用方便,扩展性良好。通过实际应用证明,本系统工作稳定,功耗较低,数据测量及收发稳定,上位机运行良好,完全满足农业微环境对测量及控制系统的需求。  相似文献   

17.
<正>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社会环境监管力度的加大、现代电网的发展和节能减排、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等观点的提出,人们对电力安全的可靠性和电能质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在这种背景下,智能配电网应运而生。一、智能配电网概述智能配电网主要是通过分布式智能设备、自动控制系统和通信系统对配电网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控,并进行数据  相似文献   

18.
为了使智能小区管理中心通过以太网将信息发布到各单元住户,应用串口服务器设计小区信息发布系统.系统利用串口服务器的协议转换功能,以Modbus和TCP协议的串口通信方式,将信息发布系统的终端——单片机控制系统接入以太网.应用测试表明,系统具有数据传输可靠、响应速度快、扩展灵活等特点,实现了智能小区的网络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李承泽 《河南科技》2023,(17):31-34
【目的】实现无人驾驶智能多功能小车的自动感知、规避障碍物功能,并使其按GPS导航的路径行驶。【方法】基于树莓派和GPS导航对智能避障小车进行设计,以自主开发的多功能控制系统为小车的指挥协调中枢,从而实现小车高速行驶时的黑线循迹单元功能。同时,系统通过轮询机制来实现均衡负载,可确保小车的操作能准确感知规避障碍物,并减少由每1 s进行一次数据传输造成的系统繁忙或网络拥塞。【结果】研究结果表明,智能避障小车可自动准确地感知和规避障碍物,并按规划路径行驶。【结论】基于树莓派和GPS导航的智能避障小车设计具有良好的商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真空激光准直系统是我国自行研制的具有高精度且能同时观测水平位移和垂直位移的监测仪器。研究重点介绍了金安桥水电站大坝真空激光准直系统的系统组成和系统工作原理。在大坝坝顶左岸、坝顶右岸及廊道布置真空激光准直系统,通过对这些测点的位移数据收集,及时准确地反应了大坝位移的情况,能够实现对大坝坝顶左岸、坝顶右岸及廊道的监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作为新兴的监测手段,激光系统设备在监测中发挥了其时效性强、监测变量多、精度较高等特点,能够很好地实现大坝水平和垂直位移同步自动监测,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