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2014年3月1日至11月30日的巴彦淖尔市地面观测资料和T639数值模式、欧洲中心细网格(ECTHIN)数值模式、巴彦淖尔市气象台(本台)预报、中央指导预报、德国天气在线预报和Mofes预报等资料检验分析未来5d预报效果,结果表明:最高气温预报,对于5d来说,巴彦淖尔市气象台和ECTHIN模式预报比较稳定可靠;最低气温预报,对于5天来说,巴彦淖尔市气象台和中央指导预报比较稳定可靠。降雨预报,对于5天来说,巴彦淖尔市气象台预报和德国天气在线预报比较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22年4月23日出现的暴雪天气进行数值模式检验分析,检验各种数值预报产品对强降雪的预报能力,从而提高本地暴雪预报准确率。【方法】选取此次暴雪天气过程(四个国家站及区域自动站24 h累计降雪量≥10 mm),采用天气学分析、对比分析法,利用EC-thin,CMA-3KM和CMA-GFS三种模式与暴雪个例实况进行检验对比评估。【结果】(1)环流形势场对比CMA-GFS模式对于高原槽预报较EC稳定且准确,基本与实况吻合,而EC越靠近临近时次预报更为准确;从槽线移速来看,两家模式均预报槽线移速比实况快。(2)24小时降水预报检验,EC模式对落区、强度的把握明显优于CMA-GFS模式,且临近时次预报效果最佳。(3)一般性降水准确率预报CMA-3KM参考性最好,且最稳定,准确均在70%以上;三种模式的暴雪的准确率并不稳定,夜间出现的暴雪预报效果08时次优于20时次。【结论】CMA-3KM预报降水效果较好,但稳定性不高,EC模式对降水的落区、强度的把握优于CMA_GFS模式,且临近时次预报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昌都11个城镇2018—2020年冬春季24小时观测降雪的晴雨、各量级进行检验分析,以期为数值模式降水预报产品进行订正提供参考。【方法】根据中国气象局下发的《中短期天气预报质量检验办法》,对EC、CMA-GFS细网格模式对昌都冬春季降水的预报效果进行晴雨、24小时降水量级检验和TS累积降水量评分。【结果】(1)EC细网格对昌都11个站点的晴雨预报准确率高于CMA-GFS模式预报准确率。(2)EC细网格对卡若区、类乌齐、丁青的24 h,48 h,72 h的预报准确率>空报率>漏报率,其余各站空报率>准确率>漏报率。CMA-GFS模式24 h,48 h,72 h的晴雨预报检验都为空报率>准确率>漏报率。【结论】两种模式对卡若区、丁青、类乌齐的小雪量级模式预报能力上均具有一定的参考。中雪量级模式预报能力上,EC细网格模式具有一定的参考,CMA-GFS模式基本没有预报能力。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利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逐6h 1°×1°再分析资料和数值预报产品,对2010年4月13日和2011年4月2日三门峡市出现的两次寒潮过程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前一次过程高空形势为横槽转竖型,后一次过程为低槽东移型,均为暴发寒潮天气的典型形势,且两次过程的高空冷中心强度一致。2两次过程的冷空气均在贝加尔湖附近聚集南下,且两次冷空气强度势力相当,不同之处在于前一次过程是冷空气的不断补充,导致最低气温不断下降,而后一次过程冷空气移速较快。3强盛的冷平流是造成两次过程气温骤降的主要原因。4在春季当欧洲数值产品连续五天预报850h Pa降温幅度≥8℃时即考虑温度低谷期三门峡地区将有强降温过程。  相似文献   

5.
何鹏 《河南科技》2012,(12):55-56
<正>本文,笔者从天气学角度,利用常规资料、数值预报产品等对夹江县发生的"7.25"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技术分析总结。一、概况2010年7月24日20时到7月25日20时,夹江县普遍出现暴雨到大暴雨天气过程,全县境内一个大监站、8个自动雨量站监测共有5个大暴雨和4个暴雨。夹江县此次各乡镇区域站降雨情况见表1。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新疆于田县气象站1968—2018年的逐月气温数据,使用线性倾向估计、滑动平均、MannKendall检验以及Morlet小波分析等方法对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气温事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于田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倾向率大小排列为:年均极端最低气温(0.42℃/10 a)>年均极端最高气温(0.36℃/10 a)>年平均气温(0.24℃/10 a)。四季气温都呈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和极端最高气温增减速率保持一致,冬季增温最快,夏季最慢;极端最低气温夏季最快,春季最慢。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极端最高气温突变点分别出现在2000年、2002年和2001年。气温存在5~7 a和9~11 a的周期变化,其中极端最高气温10 a周期变化特征最显著。  相似文献   

7.
漯平高速公路走廊地处河南中南部,属淮河流域,处于南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年平均气温为14.6℃,最高气温极值42.2℃,最低气温极值-15.9℃.年降雨量平均836.6mm,集中在七、八月份,达全年降雨量的60%~70%,暴雨强度较大.  相似文献   

8.
为了订正数值预报产品,完善预报模型本地化应用,提高石林地区降水预报准确率,采用石林地区2016—2018年3h累计降水量观测资料和欧洲细网格数值预报场资料,基于概率神经网络(PNN)、支持向量机(SVM)和Logistics判别的3种机器学习算法对石林地区的逐3h时间间隔降水量的8个等级进行回归建模。利用遗传算法修正PNN网络的平滑因子和SVM模型的核函数中的Gamma值及惩罚系数,选择最优模型参数并建模;尝试线性回归后再多次使用Logistics判别的技术获得8个降水量级的预报值来构建预报模型,修正AUC阈值获取方式,提高预报模型TS评分。通过3种机器学习模型2018年汛期降水预报的业务检验表明,PNN和SVM模型优于扩展的Logistics判别模型,3种模型中Logistics判别模型的TS评分接近30%,PNN和SVM模型TS评分在45%左右,特别是对中雨以上的较强降水预报,3种模型TS评分达到28%。  相似文献   

9.
胡超  王雪芹  赵媛 《河南科技》2023,(17):95-99
【目的】以眉山市历年气象数据的可视化分析为例,为城市气象研究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数据支持,为应对城市气候变化和城市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科学决策参考。【方法】利用眉山建站以来64年的日平均气温、日降雨量、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四个要素资料,基于Python进行可视化绘制,并进行分析。【结果】眉山是一座四季分明且气候温和的城市。极端高温天气和极端低温天气都较少,其中高温天气年平均不到5天,低温天气年平均只有6天。随着气温上升降雨概率及降雨量均同步上升。眉山近年来降雨天数有明显的下降趋势,而高温天数则明显上升。【结论】利用Python语言处理城市常规气象数据及可视化分析是非常便利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常规高空、地面观测资料、欧洲数值预报资料、多普勒雷达反射率因子产品以及日本传真图等,诊断分析2017年2月20-21日三门峡市大风、寒潮、暴雪等强灾害性天气过程,得出三门峡市冬春交季强灾害性天气预报的有利天气形势,以及在雷达反射率因子等产品上的指示特征。结果表明,700h Pa上偏南急流和850h Pa上偏东急流天气形势配置,是三门峡市这次产生暴雪的关键;春季在贝湖附近有1048h Pa以上的冷高压中心,是三门峡市出现寒潮的一个重要指标;对于大风、寒潮、暴雪等强灾害性天气过程,欧洲数值预报可靠;日本降水预报的准确性在这次暴雪天气中得以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每年的暴雨突发所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十分巨大,而对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始终不能有效提高,存在很多次暴雨漏报。本文针对南昌市一次暴雨漏报,从天气实况分析、数值预报检验和这次暴雨过程的可预报性着手,试图分析这次暴雨过程漏报的原因,以便为今后的暴雨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徐凤英 《河南科技》2022,(6):117-120
分析高分辨率数值模式温度和降水预报在驻马店地区的预报效果和误差特点,为该地区精细化预报订正提供科学、可靠的依据.利用该地区31个考核站2020—2021年地面实况资料,对其四季温度以及汛期降水的数值模式预报的产品进行检验及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最高温度预报EC优于GRAPES,最低温度预报则略高于GRAPES;GRAPE...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常规气象资料、区域站观测资料及数值预报产品,对河南省两次大陆高压控制下的高温过程天气形势进行对比分析,旨在发现这两次高温过程的异同点,预报40℃以上高温天气。分析表明,大陆高压控制下高温天气的共同点是河南省500hPa为槽后脊前偏北气流控制,700hPa有暖平流与其配合,850hPa有暖中心,不同处为500hPa的西北气流的强度和850hPa的湿度与温度,提出40度以上高温天气的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通过相关性分析确定了影响可燃物含水率变化的气象因子,即之前3h的气温、之前2h的相对温度和之前3h的风速,并建立了分段可燃物含水率预测模型,利用回归分析理论估计出模型的参数,检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模型准确率均达到98%(相对误差小于5%),说明该文所建立的模型对于预测野外细小死可燃物含水率的变化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一、确定最佳喷药期 1.铃期.一般在棉铃成熟度达到70%以上,铃期40~50天以上时用药安全有效.用药过早,产量将受到影响. 2.发挥最佳药效的温度.由于乙烯利只有在2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才能释放出乙烯,发挥其催熟效果.因此,喷药后要有3~5天气温在20℃以上的晴好天气.  相似文献   

16.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期高影响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1年4月28日~10月22日在西安浐灞生态区举办,会期覆盖整个汛期,高影响天气多发,可能对世园运行及游客参观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利用1959~2009年西安气象观测资料及近年西安区域站资料,对4~10月的气候背景及高影响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0世纪50~60年代高温日较多,70~80年代有所下降,90年代后又呈上升趋势,园区气温较市区偏高0.2℃,6~8月是高温预报服务重点;(2)7月为西安暴雨高发期,园区易发生短时强降水,是暴雨及强对流重点关注和预防时段;(3)3月下旬~7月下旬雷暴日呈上升趋势,7月下旬到9月上旬呈下降趋势,9月中旬略有上升,之后平稳下降,7月、8月是雷暴影响主要时段;(4)西安市区大风天气3~8月出现天数较多,4~8月为6、7级风高发期,应给予重点关注;(5)70%以上的连阴雨主要发生在7~10月,7月、9月为连阴雨高发期,9月23日~10月3日为高发时段,应重点关注连阴雨及期间的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常规天气资料及NCEP1°×1°间隔6h再分析资料,采取天气学诊断方法,从大尺度环流背景、中尺度环境条件、物理量场及垂直螺旋度等方面分析2015年8月31日发生在华北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天气过程,总结这次暴雨过程的形成机制,为类似形势暴雨的预报提供有利的依据。结果表明:东高西低的环境背景形势下,副热带高压的强盛使得上游系统维持,贝加尔湖暖脊的发展导致东北低涡的南落是此次暴雨的发生背景。中层冷空气的入侵及低层暖湿气流的输送促使不稳定能量释放,触发了短时强降水等强对流天气的发生发展。水汽通量大值区和其辐合中心的叠加区域与暴雨落区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高层辐散、低层辐合的抽吸耦合作用使得上升运动加强,为此次暴雨过程提供了充足的动力条件。假相当位温可以有效判定暴雨发生时段大气的稳定度,进一步判断暴雨发生时段与落区。低层垂直螺旋度正中心大值区对强降水落区及强度的判断有着很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天水市农业气象条件及建造较为规范节能型日光温室生产季(11月~4月)室内≥10℃、≥15℃、≥20℃和≥25℃日平均时积温,阴寡天气日数(日照时数0.0日数和≤1.0日数)及温室相对湿度>85%、75%~85%和<75%湿度指标的日平均积时量,综合分析了天水市节能型日光温室发展的气候可行性及不利天气气候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防御措施,为天水节能日光温室稳产、高效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提高河流日径流水位预报的精确度,针对粒子群算法和神经网络存在的缺陷,提出一种新的粒子群算法进化三层前馈神经网络的连接权系和阈值,并以此建立逐日径流水位预报模型.该算法采用跟随变异粒子扰动变化的惯性权重和学习因子来提高粒子群算法的局部、全局搜索性能和收敛速度.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收敛速度和预测的精确度上,该模型明显优于其他对比模型,为获得更高预测精度的径流水位预报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建模方法 .  相似文献   

20.
利用累积距平法、Mann-Kendall非参数检验(M-K法)、滑动T检验(MTT法)、小波分析以及反距离加权插值法(IDW)等统计分析方法,结合珠江三角洲地区内34个气象观测站近60年(1953~2016)的气象观测数据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气候变化趋势以增温为主,年均气温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暖化趋势.珠江三角洲内不同地区年均气温的增温变化率:中部地区东部地区西南部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整体增温幅度:年均最低气温年均最高气温年均气温.其中年均最低温度的升高对珠三角地区的增温起到了极其显著的影响.珠三角地区近60年来气温变化过程中发生了4~5次的气温突变,年际均温以5~10年的短周期振荡为主,尤其在20世纪90年代后气温开始显著变暖.珠三角地区地域性年均气温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由西南到东部地区逐渐增温的特征,会由于不同具体区域以0.131~0.146℃/10a的气温变化率进行变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