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主要介绍园满贯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在设计过程中的一些主要思路和原则,主要包括拱坝坝轴线的选择、大坝体型设计和基础处理等,采用不同计算方法对大坝进行应力分析和稳定计算,有效地避免了不利工程地质条件的影响,提高了大坝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检查发现潘家口水库40#坝段上游面194高程附近存在一条水平裂缝,缝深6.5~8.5m,沿坝轴线方向贯穿整个坝段,该裂缝的存在已危及到坝体的安全运用,且裂缝还将进一步向下游扩展.因此对该裂缝采用预应力锚索进行了加固处理,降低了缝端拉应力,增加了坝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使其满足安全、稳定运行要求.  相似文献   

3.
浅谈砌石坝渗漏原因及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池州市砌石坝渗漏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坝基处理不到位、坝体施工质量及混凝土心墙质量差、坝体裂缝引起的,归纳了砌石坝的渗漏处理方法有贴浇混凝土防渗面板、灌浆加固、勾缝堵漏及清基截漏等措施。  相似文献   

4.
种小玲  李六校 《科技信息》2009,(19):207-207,218
积石峡水电站面板堆石坝最大坝高101m,坝体填筑工期短,强度高,为保证大坝填筑施工质量目标,必须对大坝填筑施工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本文结合积石峡水电站坝体填筑实际施工情况,介绍在坝料的开采、坝料运输、坝料填筑等过程中的重要工序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5.
劈裂灌浆改善土坝坝体应力状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山东黄前水库粘土心墙土坝采用劈裂灌浆技术加固,本文根据Biot固结理论,利用有限元方法对坝体的变形和应力状态及坝轴线附近劈裂缝的变形进行了计算分析,并与现场实测资料比较,计算中对坝体土料的应力应变关系采用椭圆-抛物双屈服而弹塑性模型,以反映坝体劈裂灌浆加荷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李成业 《甘肃科技》2005,21(11):143-145
西流水水电站一期蓄水后,坝后量水堰渗水量随库水位升高逐渐增大,目前量水堰渗水量q=76.5L/s(Q=6610m3/d右岸帷幕灌浆尚未封闭),工程全部竣工后坝前水位升至1920 m高程时,坝后量水堰处渗水量可能还有增大趋势,通过对基础岩体和灌浆效果的分析,对天生坝透水率以及水位等方面渗水成因的分析后,对坝体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7.
劈裂灌浆的机理劈裂灌浆技术,是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独创的一项处理病险堤坝新技术。其基本工艺是:沿坝轴线小主应力面布设灌浆孔,通过较高的灌浆压力劈开坝体,由防渗浆液沿坝轴线构成垂直连续的防渗帷幕,以解决坝体渗透稳定问题,说明该项技术在水利工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其良好的效果。用劈裂灌浆防渗加固技术来改进坝体的稳定性,是堤坝加固领域的一种非常有效的加固方法,多年来该技术在中小型水库上坝防渗加固中得到广泛应用。本文针对土坝劈裂灌浆加固机理进行分析研究,并分析劈裂灌浆技术施工方法。  相似文献   

8.
碾压混凝土坝在施工汛期采用的坝体预留缺口与导流洞联合导流方式是一种具有经济性和高效率的施工组织形式,但在炎热气候下碾压混凝土坝预留缺口导流对大坝温度和应力影响较大,坝体导流缺口温控难度大、开裂风险高。该文依托东非装机容量最大的水电项目坦桑尼亚Julius Nyerere水电站,首先采用三维有限元法对不同通水冷却方案工况下的坝体温度场和应力场演化特性开展模拟研究,提出过水温控策略;其次提出智能通水温控方法,研发成套的联控系统,实现大坝混凝土温度演化控制;最后成功在过水前使大坝混凝土温度降低至目标温度,汛后检查中未发现温度裂缝。该研究成果对指导碾压混凝土坝安全度汛具有重要意义,可供同类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9.
四川省某水库大坝为粘土斜墙石渣坝,自建成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工程处于带病运行状态。大坝存在坝体沉降量过大,坝顶有多处横向裂缝深入斜墙;为了对水库进行除险加固,需对大坝防渗体裂缝的有无、位置及其开展程度进行全面检测,为裂缝的整治处理提供依据。通过现场实测资料和沉降观测资料,对裂缝的形态和成因进行分析,并对防渗体上部进行了二维有限元数值解析,其结果与实测结果非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对面板堆石坝进行三维动力反应计算分析,采用等价线性化模型以不同坝体高度、不同河谷形状为对象,研究了输入不同地震波坝体的反应.结果表明,在坝高相同、基础输入加速度不变情况下,随河谷宽度增加,坝顶坝轴线最大加速度位置由中间向两岸对称移动;对狭窄河谷,最大加速度在坝轴线中间坝顶部位,对宽阔河谷,最大加速度在靠近两岸的部位.对面板堆石坝地震反应加速度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给出了计算坝体最大加速度放大倍数的经验公式,为实际工程中进行基于拟静力法的面板堆石坝抗震稳定分析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根据该水电站的枢纽布置及地形、地质条件,其施工导、截流设计,设计的导流方案为:在距大坝110m处峡谷右岸开挖一条内径8.0m圆洞型隧洞,导流洞长度为252.56m,隧洞进出口落差达到8m,水流条件好。隧洞进口高程为1153.00m,出口高程为1145.00m,底坡为3%。  相似文献   

12.
根据泽城水电站坝址处工程地质条件和地形条件,在综合考虑建筑材料条件、施工经验和技术的基础上,就坝体分区、坝料平衡、面板趾板及接缝、坝基防渗、观测设计等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针对混凝土坝工程建设投资大、周期长,同时混凝土容易开裂的特点,提出了混凝土坝厚浇筑层、短间歇期的快速浇筑新方法,并以陶岔混凝土坝为背景,从温度控制、防裂安全和施工工艺等角度研究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实现策略.基于水管冷却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和应力高精度仿真计算理论和方法,对快速浇筑条件下坝体的温度与应力特性和裂缝机理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剖析应力安全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可行的综合温控防裂方法.混凝土坝脱离基础约束区后将浇筑层厚度从3.0m增加至4.5m甚至6.0m,浇筑层间歇期缩短至7d以内,单纯地从温度控制、应力安全和施工工艺等角度分析,是基本可行的,但须采取更加严格的温控措施.研究表明,浇筑层厚越大,早期坝体内部最高温度越高,仓面及坝体表面温度梯度越大;间歇期缩短,坝体内部最高温度增加,但仓面温度梯度减小,坝体表面温度梯度增加,拉应力与温度梯度呈正相关关系.新方法能够在确保坝体应力安全的前提下显著加快混凝土坝建设速度,在混凝土筑坝技术领域应用前景广泛.  相似文献   

14.
根据1998 年钻孔取样的试验资料,对坝体各主要填土层的变形特性作出评价,认为目前坝顶填筑层的压缩性仍然较大,应用改进分层总和法计算了原坝轴线断面不同高程的沉降的纵断面分布,计算成果说明该坝的沉降率已达3.98% ,左右坝头深层裂缝发生的可能性很大。该计算成果为黄栗树水库除险加固方案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鲁成勃 《科技信息》2008,(32):134-135
碾压混凝土坝坝体在浇筑过程中产生裂缝,通过对裂缝性质的调查及原因分析后,经咨询相关专家,提出采用化学灌浆进行处理。采用新型CW灌浆材料进行化灌处理,通过对工程灌浆后质量检查,灌浆效果较好满足工程质量要求,通过对CW灌浆材料对裂缝处理的施工.总结出一种有效的灌浆施工工艺方法。此种灌浆材料及方法能够充分应用于西北气温差较大、气候干燥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处理,也可以用于房屋建筑工程的基础裂缝处理。  相似文献   

16.
根据混凝土面板坝施工的特点并综合考虑某引水工程坝址处的自然环境等因素,分别运用回弹仪、裂缝测宽仪、超声波探伤仪与地质雷达对面板混凝土强度、面板裂缝宽度、裂缝深度及堆石与面板间是否存在脱空进行了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对大坝面板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混凝土面板坝表面裂缝在不同情况下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以张家口发电厂东灰场初期坝坝基工程为实例论述了均质土坝坝体深部裂缝注浆加固处理的设计、施工及加固效果检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断裂力学原理探讨了温度应力对柘溪大头坝1号坝墩表面裂缝产生和扩展的影响.在水库蓄水初期,坝体温度以及坝墩间空腔内气温均接近于年平均温度,而水库来水温度则较低.经分析计算表明,由这种温差所形成的坝体温度应力,是造成大坝表面裂缝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坝体物质组成对滑坡堰塞坝溃决过程的影响,本文针对不同干密度、细颗粒含量,配制8组不同的坝体材料,开展人工堰塞坝的水槽模型试验,分析模型试验中不同坝体材料的浸润线发展过程、纵向侵蚀过程及溃决破坏特征。结果表明:(1)堰塞坝浸润线发展速率随着干密度减小而增大,随着细颗粒含量减小而增大。(2)干密度较小的坝体其溃决历时明显小于干密度较大的坝体,并且干密度较小的坝体其侵蚀速度明显大于干密度较大的坝体;细颗粒含量较大的坝体侵蚀速度慢,溃决达到稳定时的时间更长。(3)随着干密度减小,堰塞坝抗侵蚀能力减弱,易形成冲沟,冲沟两侧壁越早形成悬空面,溃口处易失稳坍塌,溃决持续时间越短;细颗粒含量越大,砂土堰塞坝面抗侵蚀能力越弱,越易形成冲沟,溃口处易多次失稳坍塌,溃决持续时间越长。研究成果不仅深化对堰塞坝灾害的认识,还为进一步揭示外界诱发因素与堰塞坝的内在响应机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硗碛水电站宽级配碎石土心墙堆石坝坝高123 m,坝肩两岸千枚岩、砂岩岩体强风化水平深度146~664 m,由于岩体强风化深度大,按规范开挖工程量巨大,故仅开挖至强风化上部(局部达强风化中部),突破该规范要求。文章详实论述了硗碛水电站坝肩强风化岩体处理方案、灌浆试验成果及工艺要求,论证了采用灌浆加固及防渗处理的可行性,提出了处理措施及施工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