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对我国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开文 《科技信息》2008,(1):251-252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1年到2008年11月的CPI数据,可明显的看出我国已进入通货膨胀期,面对通货膨胀的压力,中央银行年内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本文对我国2008年CPI指数进行趋势预测,使人们更好的把握对未来经济的预期。  相似文献   

2.
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商品以及劳务的价格变动指标,可以衡量一国通货膨胀程度。为把握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动趋势,本文选取2009年1月至2017年4月CPI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及ADF检验等方法分析CPI序列的特征,并选择自回归移动平均(ARIMA)模型对我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数据进行建模预测,得出2017年5月CPI指数为101.8%,预计通货膨胀温和。  相似文献   

3.
一国支付系统的构造,直接关系着一国经济活动的效率。商业银行既为客户提供存款服务,也为客户提供相应的存款资金转移业务,商业银行之间的债务关系的清算应通过中央银行货币转移服务最终完成整个经济活动中债务的清算。目前人民币资金清算由人民银行组织并发挥相应的清算监督职能作用,而外汇支付系统的现状却并非如此,本文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把存款准备金率由13%降低至8%。此消息一经公布即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理解中央银行为何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对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宏观经济政策是十分必要的。 第一、降低存款准备金率是中央银行改进宏观调控方式的需要。以往我国的存款准备金一直被用作资金调剂、平衡中央银行信贷收支的手段,这实际上偏离了存款准备金的真正轨道,有  相似文献   

5.
农产品通常直接出售给消费者,或者作为食品加工的原材料经过工厂工业化的生产供给消费者,其价格的变化波动都可能引起CPI的变化与波动。由于食品在CPI中占据了很大比例,所以来源于粮食、食用油、蔬菜、肉类等农产品的价格波动往往对CPI的上涨与下跌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采用了常规统计分析与数理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宿州市近年来CPI和农产品价格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有针对性地对该问题提出稳定农产品价格、控制 CPI变动幅度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针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若用线性回归来研究,将会忽略这样两个问题:1)此函数关系是否一成不变;2)它们之间的影响是否存在对称性。本文以非线性STR模型技术来分析两者之间的非线性、非对称关系。研究发现,以logistic函数作为过渡函数的ST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CPI波动与货币供应量的非线性动态关系。模型表明,在1993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中国CPI波动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两者之间存在机制转换动态特征。紧缩的货币政策机制下,CPI波动加剧;从宽的货币政策机制下,CPI波动主要由市场经济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7.
针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的波动与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若用线性回归来研究,将会忽略这样两个问题:1)此函数关系是否一成不变;2)它们之间的影响是否存在对称性。本文以非线性STR模型技术来分析两者之间的非线性、非对称关系。研究发现,以logistic函数作为过渡函数的STR模型能很好地描述CPI波动与货币供应量的非线性动态关系。模型表明,在1993年1月到2010年12月期间,中国CPI波动与货币供应之间存在明显的非对称性,具有很强的非线性特征,两者之间存在机制转换动态特征。紧缩的货币政策机制下,CPI波动加剧;从宽的货币政策机制下,CPI波动主要由市场经济自我调控。  相似文献   

8.
韩科翔  乔宇 《科技信息》2006,(2):203-204
一国的中央银行主要职能之一就是利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国内宏观经济进行调控使经济从长远上能够平稳、健康、持续地发展.而中国的中央银行在利用利率手段调控经济冷热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本文从汇率制度和利率着手,阐述现行货币政策的状况,它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未来若干年货币政策的变动趋势.  相似文献   

9.
对当前CPI走高成因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PI指数即消费者价格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按照国家统计局的标准解释,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是对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进行综合汇总计算的结果。CPI指数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CPI大于3%称为通货膨胀,CPI大于5%称为严重通货  相似文献   

10.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本文分析了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的原因,以及由此产生的影响,然后提出一些降低金融流动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我国外汇储备不断增加,CPI也持续出现了上涨现象。根据2009—2011年我国外汇储备、CPI的月度数据,利用Eviews3.0软件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外汇储备与CPI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CPI的变动同我国外汇储备变动是一致的,外汇储备剧增对CPI上涨起着间接作用。因此,我国应改革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及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实现"藏汇中央"和"藏汇于民",并且逐步实现我国外汇储备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2.
单玲娜 《科技信息》2011,(8):124-124,126
货币政策作为中央银行调控经济,是为达到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的最终目标而采取的重要手段,对一国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我国中央银行采取的货币政策的运行机制和有效性角度,分析了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计量经济学相关知识对安徽省CPI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通过Granger因果检验,协整分析计量方法,实证表明虽然我省CPI与实体经济之间有短期波动关系,但长期两者之间较稳定均衡,且存在单向因果关系,并由实证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10月23日,央行再次宣布"双降",明确自10月24日起,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下调0.25个百分点,存款准备金率下调0.5个百分点。调整后,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为1.5%。而最新统计数据显示,9月份我国CPI同比上涨1.6%,通货膨胀率高过银行存款利率。在当前利率水平和CPI涨幅下,如果选择一年期定存10万元,一年后这10万元将"缩水"100元。这意味着,时隔22个月后,我国再次步入负利率时代。"双降"后的负利率时代,我国宏观经济、房地产市场、股市等,会迎来哪些变化?  相似文献   

15.
数读·经济     
《科技智囊》2013,(8):30-31
六月—七月中国经济发展动态人民币存款首超百万亿元7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人民币存款余额达100.91万亿元,首次突破百万亿元大关。6月CPI同比上涨2.7%国家统计局发布最新数据:6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2.7%,涨幅反弹创4个月来的新高,比5月份扩大了0.6个百分点。分析人士指出,CPI为2.7%超出市场预期均值2.5%,猪肉价格反弹和居住价格维持高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丛珊 《科技信息》2012,(15):230-23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金融秩序的稳定不仅关乎一国国民经济的命脉,更是推进全球经济良性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从分析存款保险制度的利弊作为切入点.结合我国客观经济条件及现行制度,阐释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7.
为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秩序、完善中央银行监管,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势在必行。我国应参照西方国家的经验,采取强制保险、限额赔付等方式构建我国的存款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8.
谭小芬  聂利君 《奇闻怪事》2010,(3):16-22,26
开放经济条件下,外汇储备及其变动不仅是一国国内和对外金融政策的联系纽带,更是体现和制约货币政策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国际收支持续双顺差的推动下,中国外汇储备保持快速增长的局面,由此引起的外汇占款改变了我国基础货币的投放,增强货币供给的内生性,给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带来巨大的压力。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机制,然后运用中国的数据实证检验外汇储备对基础货币的影响程度,揭示出外汇储备及其变动在货币政策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粳米价格与通货膨胀关系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1995—2004年间消费者物价指数(CPI)与粳米价格关系的考察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要远大于后者对前者的影响;而在粳米价格上涨时期,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则大大加强。  相似文献   

20.
在探讨财政赤字与国民储蓄的理论关系及中国国民储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在6变量系统内检验1978--2008年中国财政赤字与国民储蓄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财政赤字、国民储蓄、实际GDP、实际利率、CPI和人口结构指标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并存在从财政赤字、实际利率、CPI和人口结构指标到国民储蓄的Granger因果关系。随着财政赤字增加、实际利率水平上升和CPI水平提高,国民储蓄减少;随着实际GDP增加、就业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国民储蓄增加。这为重新估计中国财政政策及中国人口结构变动的作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证支持,也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中国国民储蓄变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