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立5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温家宝指出,专家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第一,进行地震和地质构造的现场调查和评估,协助国家地震部门做好地震预报和次生灾害防治工作;第二,通过调查研究,为制定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依据;第三,通过资料收集、分析和研究,总结这次地震发生的原因、规律和趋势,为今后防震减灾工作提供科学意见。  相似文献   

2.
距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两个多月。两个月来,科技界和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全力投入科技抗震救灾,大批专家义无返顾奔赴一线,大量先进技术运用于治病救命和防控次生灾害,充分凸现了现代科技的作用。下一阶段,如何重建灾区已经成为抗震救灾的焦点,国务院专题讨论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3.
刊首语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发生后,南京工业大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先后派出了相关专业的专家50多人次奔赴汶川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科学考察和灾后重建工作。在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土木工程学院李鸿晶教授和陈新民教授就赶到都江堰市,参加国家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在地震灾区最艰苦的日子里连续工作了18天;地震后第4天,陈国兴教授、  相似文献   

4.
时事概览     
汶川大地震感动全球北京时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县(北纬31度,东经103.4度)发生了8.0级地震。地震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尽快抢救伤员,保证灾区人民生命安全。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并召开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会议,抗震救灾工作在全国全面展开。胡锦涛主席5月17日亲自来到汶川县,察看受灾情况,指导抗震救灾工作。  相似文献   

5.
地震能否预测? 汶川大震后地震系统内、社会舆论对这个焦点问题给予了广泛关注及争论。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就汶川余震开展了预测研究,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救灾抢险工作,从5月15日至8月15日咨询委员会发布了3次正式预测意见,均正确预报了5 月18 日江油6.0级、5月25日青川6.4 级、8月1日北川6.1级3次强余震。虽然余震预测难度比主震预测要小,但3次预测全部正确,无一虚报、错报的科学事实,应该引起持“地震预测需十几代、几十代后才能解决”观点者醒悟,呼吁对地震成功预测的事实持不屑一顾,甚至压制者深思,并认真给予公平对待。  相似文献   

6.
这是本关于地震的知识问答。该书的第一作者中科院院士马宗晋先生是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他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原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组长。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马宗晋院士领衔,这本书在5月21日定稿,5月底这本权威实用的震灾应对指南出版问世了。  相似文献   

7.
陈晓 《科技信息》2009,(18):341-341,344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全国大部分媒体对汶川地震做了大量新闻报道,为汶川地震的报道工作共同进行议程设置。在此当中形成了全方位的媒体联动,各媒体快速反应,信息发布快、全方位的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典型事件报道,鼓舞了民心士气。通过各媒体对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我国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相似文献   

8.
结合汶川抗震救灾和防治手足口病的形势,分析了图书馆在突发事件中,开展特色服务的重要性和可能性,并以解放军医学图书馆在汶川地震和手足口病发生中的作为为例,探讨了图书馆在在突发事件中开展特色服务的方式。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地处地震重灾区德阳市的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震后充分发挥建筑类高职院校社会服务功能,开展以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为中心的应急服务工作,获得一些经验,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王兰民,生于1960年3月,工学博士,现任甘肃省地震局局长,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震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理事,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协会岩土地震工程委员会委员,国家科技评估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委员,国内数所著名大学的兼职教授。  相似文献   

11.
5月12日,四川汶川猝然发生被称为“世纪性灾难”的8.0级特大地震,这是一场在现代讯息高度发达情况下发生的地震,身处重灾区的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中国四川”)始终站在抗震救灾战役的最前沿。网站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以迅速的反应与高效的应对,报道一线救灾情况,有针对性地引导社会舆论,在较短时间、较大范围内形成了抗震救灾宣传报道的合力,为抗震救灾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2.
《信息化建设》2008,(6):3-3
对“5.12”汶川地震信息的迅捷、准确公开,汇聚了国内外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发挥科技在抗震救灾中的作用,科技部在认真分析四川地震灾情基础上,针对地震灾区抗震救灾的迫切需要,组织多学科专家认真筛选了适合灾区当前抗震救灾工作应急技术和产品,分别从农村民居技术、饮水应急实用技术、灾后重建技术等方面编写了抗震救灾应急适用技术和产品手册,现将其予以发布。  相似文献   

14.
2008年5月12日14点28分,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破坏性最严重的8级地震。汶川以及周边县市受灾十分严重。地震的消息传来,教育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全国高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不仅捐款、捐物,为抗震救灾提供物质支援,更以百倍的热情,发挥学科专业优势,为抗震救灾提供广泛的智力支援,谱写了高校服务社会的光辉篇章。本期“特别关注”选登了部分院校抗震救灾记实文章,展示高校在这场伟大战斗中的风采。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造成的伤害令世人震惊和悲痛,灾难讯息传遍全球,刺痛着每个人的心。温家宝总理在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指挥抗震救灾,令人钦佩和感动,人民军队的快速集结和有效救助,全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一举一动,让世人为之惊叹! 虽然现代科技发展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但是,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地震活跃带的分布、掌握地震来时如何避险以及震后如何依靠科技开展抗震救灾等基本常识,对防备和降低突如其来的灾难性地震影响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渡尽劫波真情在,警钟长鸣祭亡灵。悲痛之余,有必要提醒国人,千万不要把地震想得太远,看得太简单,其实,它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只是大多数人没有觉察到它的威力。以史为鉴,防患未然,珍爱生命,延续传承!  相似文献   

16.
司法政策一直是影响我国司法实践工作的重要措施。汶川地震期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依法做好抗震救灾期间审判工作切实维护灾区社会稳定的通知》,对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期间发生的七类犯罪行为依法从重处罚①,利用出台司法政策的方式,对特定时期、特定事件中人民法院的审判工作进行指导。  相似文献   

17.
《甘肃科技纵横》2007,36(2):F0002-F0002
王兰民,生于1960年3月,工学博士,现任甘肃省地震局局长,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享受者,中国地震局科技委员会和国家地震安全性评定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全国大半地区有明显震感.震中位于阿坝州汶川县.地震造成了严重的生命和财产损失.人类虽然目前还不能准确预测地震.但是在巨大灾难之后.采用高新技术手段却能挽回更多的宝贵生命.汶川地震发生后.广大科技工作者迅速行动起来.积极投身于抗震救灾工作.救援.高新技术临危受命.各项科技手段被投入到抗震救灾、灾情评估和灾后重建工作中.  相似文献   

19.
5月12日,惊闻“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南方李锦记董事长李惠森13日即从香港返回广州总部,第一时间决定先期捐款一百万元人民币,作为首批用于灾区的救急资金。随后,公司成立了“抗震救灾关注小组”,全面关注抗震救灾情况。  相似文献   

20.
民生档案是各级涉民部门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工作中形成的历史记录,是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原始凭证,一旦丢失,将给国家和当事人造成很大的损失。在此次“5.12”汶川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中,民生档案的价值更加凸显。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开展民生档案数字化工作提供了契机。开展民生档案数字化工作,是大势所趋,便于更好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