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稗草幼穗再生植株在试管中开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成章 《科学通报》1981,26(9):568-568
稗草(Echinochloa crus galli L.)是稻田的主要杂草之一。也是畜牧业的优良饲料。稗草具有光合效率高(为C_4植物),抗性强、熟期早、根系发达吸肥力强等特点。人们早有利用这些特性为我所用的设想和研究。采用稗草与水稻杂交以获得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新品种等,但收效不大。本试验拟从稗草幼穗外植体通过组织培养的方法进行一些摸索,以探讨它的潜  相似文献   

2.
婁成后 《科学通报》1960,5(5):139-139
农业生产中控制植物生长与发育的重要性一般說来,农业生产比起工业生产来要复杂得多。这主要是因为农业生产是在大面积的复杂土壤結构中,在变化多端的气候条件下进行的,需要长时期的经营才能得到收获。各种条件在空間上与时間上稍有配合不当,就会影响到产量与收成,植物的一生即是制造食物的工場又是生产的对象。对大田作物来說,或  相似文献   

3.
农业新探索     
科学家有些新思路、新设想,一时间可能被认为是难以实现的幻想。然而,经过科学家的不懈努力,研究、探索、试验和实践,有些幻想却真的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请看下述实例.夜间耕作少生杂草德国农业科学家经过探索和试验显示,在一团漆黑的夜间耕作,其杂草的生长要比白天耕作减少许多。据分析,许多野生植物的种子要在光线刺激下才能发芽,这就是说,光照是种子发芽的一个"信号"。为保证耕作条件的"绝对黑暗",避免杂草种子发芽生长,农学家们选择了没有月光的夜间耕作。拖拉机播种作业时也不使用照明设备,而是以红外夜视仪代替之。德国专家对某地10公顷农田进行试验表明,实行夜间耕作的耕地,仅有不足20%的野草种子发了芽,并且长势弱;相比之下,采用白天耕作的结果是,野草种子的发芽率高  相似文献   

4.
杂草中有的种类生命力特顽强,繁殖力大,真可谓"技"高一筹,有四个种被称为"四大金刚".  相似文献   

5.
1954年11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马克思大学植物土壤研究所所长阿尔兰教授和安茨曼博士等四人来我国参观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并在北京、武功、武汉、广州、南京等地介绍了他们三十年来研究所得的从蒸腾率测定丰产栽培条件的方法。这种方法简易快捷,既可以作  相似文献   

6.
一种新发现的镉超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魏树和  周启星  王新  张凯松  郭观林 《科学通报》2004,49(24):2568-2573
以杂草为研究对象,通过盆栽模拟试验和小区试验,从20科54种杂草植物中筛选出镉(Cd)超积累植物龙葵(Solanum nigrum L.).试验结果表明:在Cd投加浓度为25mg/kg条件下, 龙葵茎和叶中Cd含量分别为103.8和124.6mg/kg, 超过了Cd超积累植物应达到的临界含量标准100 mg/kg;而且, 其地上部Cd富集系数为2.68, 地上部Cd含量大于其根部Cd含量, 植物的生长未受抑制, 这些特点均满足Cd超积累植物的衡量标准. 小区试验也表明, 龙葵对Cd的富集特性均符合Cd超积累植物的基本特征. 因此, 可以确定龙葵是Cd超积累植物. 本研究对于超积累植物筛选乃至植物耐性生理、遗传和进化等具有一定意义,并为Cd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提供了一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7.
后院的杂草     
在植物世界里,并非只有花朵才会散发出香味,许多草本植物的绿叶同样具有奇异的香气。人们将这些杂草培育成香草植物,并在很长的历史中将其运用于医疗和烹调食物。杂草的滋味在美国新泽西州北弗莱明顿,来自日本的松冈女士正在自家长满杂草的庭院里除草。不过,她并不像普通美国家庭那样使用除草机,而是穿戴着胶靴、袖笼和手套,从一片长满刺毛的荨麻中摘取嫩叶。她说:"荨麻有一种介于芹菜和薄荷之间的草药味,这种古老的植物有着丰富的营养,我在做披萨饼和意大利调味饭的时候喜欢放一些。将这些嫩  相似文献   

8.
正为什么全世界农业文明在1.2万年前同时兴起?为什么人类迟迟没有进入美洲大陆?原因很可能是人类经历的一次冰期。在距今约1.2万年前的新月沃地一个被称为黎凡特的地区,一株野草引起了一个老年采集者的注意。他发现这株草上结出的种子不但比其他野草种子更饱满,而且没有像其他种子一样掉落在地上。他将这些种子带回部落,并撒在地上试着种植。这株植物来年开花接穗后,老者保留下一  相似文献   

9.
不少植物的果实和种子长得精灵古怪。你看!它们有的生有钩刺.牢牢地钩在毛皮动物的身上作免费旅游;有的香甜可口.让饕餮者饱餐一顿后带着吃剩的种子周游世界;还有的或长着“翅膀”,或背负“降落伞”,一刮风就飞上无空.充分地表现自我……  相似文献   

10.
增温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不同植被类型的响应方式有差异.植物根系是植物生产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其增温响应的研究仍然较少.本研究采用开顶式生长室(OTC)模拟增温的方法,对比了长期增温对青藏高原矮嵩草草甸和金露梅灌丛群落地下生物量和有机碳含量的影响.通过分析不同土层地下生物量的垂直分布、土壤和根系含碳量,发现在长期增温条件下:(1)矮嵩草草甸地下生物量显著减少;(2)2种草甸地下生物量分配明显向深层转移;(3)2种草甸植物根系总碳含量变化不显著,矮嵩草草甸10~30 cm土层根含碳量增加,金露梅灌丛草甸20~30 cm土层的根系碳含量减少;(4)2种草甸土壤总碳含量无显著变化(0~30cm),但20~30 cm土层矮嵩草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增加,金露梅灌丛草甸土壤有机碳含量降低.2种草甸地下资源分配差异将影响全球变暖背景下该地区的植被演替和碳循环.  相似文献   

11.
郑光华 《科学通报》1964,9(5):438-438
种子貯藏方法以往多侧重于温湿度和气体成分等貯藏条件的调节,近年来逐渐开展使用化学药剂的貯藏方法。Karon 等(1944)首先试用酸碱处理棉籽而获得显著抑制种子内形成游离脂肪酸的效果,但种子生命力则遭到破坏。在有关油料种子化学貯藏保持商品品质方面,尚有类似的报导。近年来,MH作为一种抑制剂在农业和园艺生产上的应用相当广泛,特别是在块茎和鳞茎的貯藏方面更为普遍。时政文雄(1954)和渡部弘三(1955)等曾试用MH 防止小麦穗上胎萌而获得良好效果。但这些一  相似文献   

12.
在农业的发源地中东地区 ,先前一些肥沃的土地早已变成了大片沙漠 ,土壤中的含盐量已经上升到难以控制的地步。根据最新统计显示 ,因土壤含盐过高而导致全球近三分之一的灌溉用地无法耕种。最后 ,美国加州大学的布卢姆瓦尔德教授及其同事利用遗传基因工程技术对番茄植物进行改良 ,使其能在含盐溶液中生长。改良后的这种植物不仅能在高含盐土壤中生长 ,而且植物本身还能将土壤中的盐份析离出来 ,使得一些不耐盐植物能够获得新生。科学家们在研究过程中注意到 ,有些野生植物在含盐份很高的条件下仍能生长 ,而传统的植物一旦接触到高浓度的氯化…  相似文献   

13.
解放以来,在党的正确領导下,土壤微生物学在中国迅速发展起来了。特别是在1958年农业生产大跃进以后,也带动了土壤微生物学工作的大跃进。菌肥的生产和应用,已形成为羣众性运动;探求土壤肥力、植物营养与土壤微生物活动的关系,已作为土壤微生物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土壤微生物区系的研究工作,已在短短的两三年的期間,由过去完全是空白点  相似文献   

14.
湯佩松 《科学通报》1964,9(6):535-535
关于种子生命力衰退及其丧失机制至今仍是尚未定论的问题。一般认为种子死亡主要的原因可能是貯藏养料耗尽,蛋白质凝固和酶活性的丧失或有毒代谢产物的积累引起中毒。杨树种子是一种耐干藏的短命种子,在自然条件下一般只有30多天的寿命,但在人为控制条件下  相似文献   

15.
提高结缕草种子发芽率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郑光华 《科学通报》1958,3(16):503-503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北京植物园,多年来引种栽培试验的结果,已经肯定了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Steud.)在北京地区作为草皮草种而栽培的可能性以及大规模推广的必要性。因为它具有强的耐寒、抗寒力,冬季在露地不需要复盖而能安全的越冬,对水分和土壤条件的选择性不严格,同时它还具有目前北京一般最常见的草皮草种——羊胡子草(Carex Stenc-phylla Wah'enb.)所没有的特性,那就是它具有匍匐茎,不怕践踏,还可保持水土。但是,目前要大面积栽培就遇到两个困难:种子来源缺乏和种子发芽困  相似文献   

16.
最近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以往把牧豆树属植物视为“杂草”实在是一个错误。这种在拉丁美洲大量野生的豆料灌木是一种优良的固氮植物,适宜在耕作过的土地上种植以增加土壤肥力。此外,这种植物生命力旺盛,在气温高达  相似文献   

17.
孙立广  龚子同 《自然杂志》1996,18(2):109-111
在新疆博尔塔拉盆地第三系油气显示区内,发现藜科盐生草属植物,并排斥其他植物生长;在油气显示区之外,其他草本植物繁茂而未见盐生草.通过对两类土壤及含油碎屑岩的对比研究,本文提出:盐生草有可能作为中高纬度地区的石油指示植物.  相似文献   

18.
大家知道,农业的基本任务就是提高土壤的肥沃性。社会主义农业要感谢威廉斯所创造的草田轮作制,在组成草田轮作制基本环节之一的多年生牧草有高产量的地区中,这个有效的制度提高了土壤的肥沃性,从而提高了产量。但是可惜  相似文献   

19.
再生不仅赋予植物修复受损组织的能力,更能使植物产生新器官,实现营养繁殖.再生能力是植物在严酷环境下能够生存的重要手段,也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组织培养、扦插和嫁接等都是基于植物再生能力而开发的农业技术.再生现象的本质是细胞在受伤或胁迫的环境下命运发生转变的过程.近年来,植物再生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不仅对植物再生过程中细胞命运转变的谱系有了初步认识,而且探讨了植物细胞高度可塑性的分子机制.伤口或胁迫信号、激素、转录因子和表观遗传途径因子形成有序协作的调控通路,控制着再生过程.本文将总结种子植物中器官从头发生和体细胞胚发生这两种再生方式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从事植物再生研究的工作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北方牧草种子生产的限制因素和关键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牧草种子作为植物生命的载体,在草原植被更新和人工草地建植过程中不可或缺,是退化草原改良和高产人工草地建设成败的重要物质保障.种子生产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一直都是种子生产者所关注的重点问题.针对我国牧草新品种选育和种子扩繁体系建设的现状,阐述种子生产的地域性、种子生产的认证制度、种子收获加工的机械化、土地成本等因素在我国北方地区牧草种子生产实践当中的限制作用.由于对这些因素的研究认识不足,尤其是忽视专业化种子生产对于气候条件的特殊要求、缺乏品种遗传特性的生产控制体系,导致牧草种子产量低、成本高,而且种子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另外,通过种子生产密度控制、水肥管理、授粉和收获等关键技术研究的分析比较,总结各项关键技术的指标要求,为我国牧草种子专业化生产奠定基础.基于牧草种子生产研究与实践的发展,提出草种业未来发展的重点工作领域,形成适应现代种业发展所需的牧草种子扩繁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