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基于小波变换的二维独立元在人脸识别中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俊英  李春芝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3):612-615,619
针对二维主元分析(Two-Dimensiona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2DPCA)和独立元分析(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ICA)的特点,给出了二维独立元分析(Two-Dimensional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2DICA)的概念。在2DICA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变换(Wavelet-Transform,W1r)的2DICA(Wavelet-Transform and Two-Dimensional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WT-2DICA)人睑识别算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将原始图像的高频分量和低频分量进行不同程度的分离,并忽略高频分量,获得原始图像的基本特征;然后,利用2DICA算法术得投影特征;最后依据曩近郐法则完成人脸识别,基于ORL(Olivetti Research Laboratory)与Yale人脸数据库的实验结果表明,WT-2DICA算法正确识别率高于2DPCA算法与2DICA算法,是一种有效的人脸识别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峰  张军英  刘敬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0):5506-5510,5515
基于高分辨距离像的雷达目标识别的关键是如何提取距离像的有效鉴别特征.通过分析核Fisher准则函数下核类内散布矩阵的零空间信息与非零空间信息对识别的贡献,基于同构映射思想,求解出一组最优鉴别矢量集,用于提取距离像的鉴别特征.同时,给出一种快速算法,用较少的训练样本表达投影方向,加快了鉴别特征的提取速度.基于外场实测数据的实验证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K2DPCA(kernel 2D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是基于非线性特征提取的重要人脸识别方法,具有成功的应用.但对大规模训练数据库,其因核矩阵K规模过大、计算代价高而不能有效实现.采用选主元Cholesky,分解方法,仅需计算核矩阵的对角线上元素和部分精选列,得到迹范数意义下核矩阵K的最优Nystr(o|¨)m型低秩近似LL~T来解决该问题.并只需计算小规模矩阵L~TL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实现大规模K2DPCA/KPCA(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ialysis)的非线性特征提取.在加噪ORL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较K2DPCA/KPCA方法,新方法显著提高了识别率,并可以很大程度上克服噪声的影响;在Extended YaleB大型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此算法解决了K2DPCA核矩阵过大而不能有效实现的缺点.  相似文献   

4.
基于将多类目标的识别转化为两类目标的识别这一思想,提出一种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识别方法。首先将多类目标组分为多个子组,每一子组包含两类目标;对每一子组中的目标,由其训练一维距离像建立最优投影平面;对输入目标,利用最小距离准则进行分类,以确定输入目标在每一子组中的类别。然后,应用投票机制最终决定输入目标所属类别。仿真实验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约束线性描述分析与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维,小样本模式识别中的特征提取问题,提出了一种约束线性描述分析方法(CLDA).以线性变换后样本的类内距离与类间距离之比最小作为准则函数,同时加上约束条件使变换后的样本中心沿着特定的正交方向,通过白化变换、Gram-Schimdt正交化和正交子空间投影求解约束准则函数得到最优变换矩阵.针对入脸识别的小样本问题,根据奇异值分解定理实现白化变换.对ORL.和UMIST人脸库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CLDA方法的性能接近于某些Fisher描述分析万法如直接Fisher描述分析(DDA)和改进的Fisher描述分析(R-LDA).  相似文献   

6.
以噪声背景下高分辨雷达目标的距离剖面像为测量矢量 ,提出了基于修正特征子空间而进行特征抽取的目标识别方法。对每类目标 ,由训练样本矩阵经奇异值分解 (SVD) ,建立各自的特征子空间 ,并提取相应的降噪算子。对未知目标 ,其距离剖面像在各特征子空间中的投影 ,经相应降噪算子作用后 ,以能量最大为准则进行识别。模拟实验结果表明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模糊投影寻踪聚类的洪灾评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洪水灾害样本集的复杂性、随机性以及差异性,本文将模糊聚类迭代理论与投影寻踪技术进行互补融合,构建了模糊投影寻踪聚类模型.该模型采用投影值标准差和投影值欧氏距离平方和来构造投影指标函数,避免了传统投影寻踪模型由于经验性选取密度窗宽导致过于主观的问题;将高维数据低维化后进行模糊聚类运算,再通过对最优投影方向的寻优进行投影寻踪聚类运算,降低了模糊聚类迭代的运算量,实现了两种模型的双重迭代聚类.误差分析及聚类有效性评价表明,互补融合后模糊聚类与投影寻踪聚类的双重迭代聚类使得聚类精度和效果也得到了较大提高;此外,除优化算法初始化参数外,模型无需预设其它参数,也不依赖于随机训练样本,可客观依据历史样本集内在规律来进行洪灾聚类评估.实例研究和方法比较表明,提出的模型计算简洁,且能有效处理洪灾评估中的随机、模糊等主客观不确定性,能够为洪灾风险管理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8.
针对原始局部投影降噪算法的局部邻域选取问题和子空间划分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模糊递归图和最优硬阈值准则的局部投影降噪算法。首先,利用模糊递归图确定局部邻域范围;然后,再对邻域矩阵进行奇异值分解,并利用最优硬阈值准则对局部邻域的信号子空间和噪声子空间进行划分;最后,进行投影去噪。Lorenz信号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提高信噪比并降低均方误差,恢复原始吸引子的形态结构。对实测含噪心电图信号进行处理后,信噪比显著提高,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冗余字典学习是信号稀疏表示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面。首先,针对各训练样本稀疏表示误差各不相同的现象,建立了误差加权的信号稀疏表示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提出一种基于加权最小二乘的字典学习算法,推导了算法闭式解和讨论了最优加权矩阵的选取。其次,为避免闭式解中矩阵求逆运算,进一步推导了算法的在线计算形式,对训练样本依次学习,每学习一个样本,字典进行一次更新,直至样本结束。此外,对算法收敛性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分别从信号稀疏表示和已知字典恢复两个方面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算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极化平滑(polarization smoothing, PS)算法解相干源时没有利用子阵的互相关信息导致分辨率较差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解相干源预处理方法--加权极化平滑(weighted polarization smoothing, WPS)算法。该算法利用了电磁矢量阵列6个分量组成的子阵的全部自相关和互相关信息。对接收阵列协方差矩阵的36个子矩阵做加权滑动平均,得到等效阵列协方差矩阵,以该协方差矩阵对角化为约束,推导最优加权系数的理论表达式,并分析等效信源协方差矩阵的秩,得到WPS算法最大的解相干源数为6。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WPS算法与PS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分辨性能和估计精度。  相似文献   

11.
It has been demonstrated that the 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LDA)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face recognition tasks. However, due to the high dimensionality of an image space, many LDA based approaches first use th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to project an image into a lower dimensional space, then perform the LDA transform to extract discriminant feature. But some useful discriminant information to the following LDA transform will be lost in the PCA step. To overcome these defects, a face recogni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 (DCT) and the LDA is proposed. First the DCT is used to achieve dimension reduction, then LDA transform is performed on the lower space to extract features. Two face databases are used to test our method and the correct recognition rates of 97.5% and 96.0% are obtained respectivel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method is compared with that of the PCA LDA method an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proposed outperforms the PCA LDA method.  相似文献   

12.
基于全局特征和局部特征组合的脸谱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中,提出了一种新的脸谱识别方法。首先利用核主分量分析技术提取脸谱图象的全局特征,然后利用独立分量分析技术提取脸谱图象的局部特征,分别挑选出部分局部特征向量与部分全局特征向量组合成脸谱的组合特征向量,然后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器进行识别。采用ORL脸谱库进行测试,并与其它特征提取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显示基于组合特征方法的识别率明显优于其它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核的Fisher极小鉴别分析及人脸识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建国  郑宇杰  杨静宇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0):5516-5518,5522
Fisher鉴别分析被公认为是特征抽取的有效方法之一,但由于其只能抽取线性特征,而对于实际应用中复杂的样本图像分布,抽取非线性鉴别特征显得十分必要.先前的基于核Fisher鉴别分析算法虽然解决了非线性特征抽取问题,但是其存在最终特征维数受类别数限制的问题.为了能够进一步提高特征提取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核的Fisher极小鉴别分析方法,该方法使得最终特征雏数不受类别教限制.在Yale和NUST603人脸库上进行了鉴别性能实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基于核主元分析的非线性动态故障诊断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核主元分析是一种非线性主元分析方法,充分利用核函数来解决非线性映射问题,在高维特征空间中确定主元,具有很好的非线性逼近能力。同时,利用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实现核主元分析的变量重构,来识别故障源。将核主元分析应用于连续搅拌釜式反应器系统(CSTR)的故障诊断过程中,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故障的检测和故障源的识别都优于线性主元分析法的诊断效果。  相似文献   

15.
基于核主元聚类的股票分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正确区分不同的股票类别, 降低分类的复杂度,论文结合核主元分析和K均值聚类构造核主元聚类方法对上市公司股票进行了分类处理.在核主元聚类方法中, 首先对样本数据进行预处理,然后利用核主元分析以非线性方式降低数据的维数,再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对降维后数据进行聚类,并最终得到不同的股票分类情况.选择了沪深股市中20支上市公司股票来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核主元聚类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分类结果,为上市公司股票分类和评估提供了很好的依据, 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通常情况下利用传统的主元分析方法虽然可以对系统进行故障检测和诊断,但是如果数据标准化以后呈“均匀”分布时,由于很难选取主元,或者选取出主元时没有考虑随机向量分量的物理意义,使得主元没有代表性。在分析了主元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一种相对主元分析的方法,给出了相对主元的几何意义,同时还提出了相对化变换,分布“均匀”等概念。在处理分布“均匀”数据时,应用新概念和新方法,可有效地克服传统的主元分析(PCA)在数据压缩和故障检测与诊断时的不足。仿真结果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基于故障可检测性条件, 提出了概率主元个数选择方法,根据能将所有故障检测出的条件, 确定出主元的个数.但是在有些实际工业过程中, 其故障形式往往不可尽知, 从而无法得出主元的个数, 给监控带来了困难. 为了能够有效地检测出故障,进一步提出一种多概率主元 分析(PPCA)模型的检测方法,首先选择不同的主元个数, 建立PPCA模型, 然后联合这些PPCA 模型进行检测,如果有一个主元模型的指标值超出控制限, 则认为过程出现故障, 从而实现故障检测.  相似文献   

18.
多层次科技人才的维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科技人才的创造发明与杰出贡献推动了世界科技事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也对科技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使命。科技人才的素质直接关系到科学技术的发展速度与水平, 但目前还没有定量衡量科技人才全面素质的维度, 本文在大量理论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 提出多层次科技人才维度的概念, 即从多方面对科技人才进行综合、交叉分析, 并借助国内外优秀、实用的测试方法, 对多层次科技人才进行定量测汗, 解决多层次科技人才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化的研究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样条逼近的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样条逼近是从结构(空间或时间)性数据集合中提取特征的有效方法,本文提出基于样条逼近的评价方法,并进行评价方法应用研究,首先给出可变结点的样条逼近中数据集合点结点位置的选取准则,是使逼近的误差最小;给出数据集合点位置的选取方法及算法。对于上述分划的子区间,使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每个子区间进行评价,得到相应子区间的评价值,由于每个子区间的指标数不同,对子区间的评价值进行修正以体现这种差别;之后利用上述修正的子区间的评价值计算综合评价值。最后给出了应用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