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产道路沥青的^13C—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13C-NMR技术测定了几种国产沥青的化学组成。对沥青中各种类型的碳进行了归属。计算了沥青的芳碳率,研究了碳率与沥青质量的关系。通过对沥青老化过程中芳碳率的变化及不同类型碳的规律变化的考察,进一步讨论了沥青的老化机理,沥青蜡含量与碳谱特征区域的吸收峰面积有关联。研究结果表明^13C-NMR技术是研究沥青的有效而快速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道路沥青老化机理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利用现代分析方法(IR光谱、^1H—NMR、SEC),考察了进口韩国70道路沥青在0h~250h和60℃—130℃薄膜热老化前后特征官能团与分子结构变化。试验发现:沥青经老化后分子中羰基官能团的吸收峰显著增加,老化温度愈高愈变化愈明显。此外,老化后沥青分子中高分子量组分的含量增加,分散度变大。沥青老化前后分子结构的变化说明沥青分子问存在极性官能团之间的缔合作用。沥青的老化是一个缓慢的自氧化过程,氧化反应符合自由基链反应历程。 相似文献
3.
利用红外光谱(窗片涂膜法和溶液法)与凝胶色谱分别定量测定了胜利100B道路沥青老化过程中羰基、亚砜官能团与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情况。老化的结果是羰基吸收面积逐渐增加,亚砜变化较小。两种IR分析方法得到类似的变化趋势,但红外窗片涂膜法具有快速、简便的优点。老化之后平均相对分子质量显著增大。这种变化可能是由于极性分子团之间缔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利用红外光谱和凝胶色谱等技术考察了胜利100B和韩国70两种道路沥青热老化后族组成、羰基与亚砜官能团以及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的变化。结果表明虽然韩国70沥青的延展性好于胜利沥青,但其耐老化性并不好。依据试验数据认为道路沥青的老化是沥青本身缓慢的自氧化过程。氧化生成氢过氧化物,最终转化成含羰基与亚砜官能团的组分,氧化反应符合游离基链反应历程。氧化促使沥青中含极性官能团组分之间的缔合与缩合,形成新的沥青质组分,使沥青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加,性能变差。 相似文献
5.
道路沥青老化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水恒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4(4):399-404
研究了两种道路沥青老化动力学,计算得到有关动力学参数,揭示了沥青组成结构与其老化性能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紫外线辐射是导致沥青老化的主要因素之一.研究了沥青紫外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与流变性能,并与热老化前后的物理性能与流变性能进行了对比.低温弯曲梁流变试验(BBR)表明沥青紫外老化后低温抗裂性能减弱.因此,在强烈紫外线作用下导致沥青使用寿命明显缩短,并会产生一系列相关路面病害. 相似文献
7.
李强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6(8):112-119
为探究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中新旧沥青的老化进程及老化机理,模拟再生混合料的拌和与使用过程,首先测试了基质沥青、回收沥青以及新旧沥青三种试样依次经历旋转薄膜烘箱老化试验RTFOT和加速加压老化试验PAV之后各自的动力粘度与路用性能,对比分析了热再生中新旧沥青在老化过程中的宏观性能衰减规律,进而采用红外光谱和差示量热分析扫描等微观测试手段探明了新旧沥青的老化进程与老化机理。测试结果表明,先后经历RTFOT老化和PAV老化之后,回收沥青的粘度上升最显著,低温性能下降也十分迅速,但新旧沥青的动力粘度与低温性能变化幅度均远远高于基质沥青,证明其老化速率较基质沥青快;新旧沥青在经历RTFOT老化和PAV老化过程中,除新沥青和回收沥青各自独立的老化外,还存在一种介于二者之间的化学作用,即回收沥青中某些活性基团对新沥青的老化进程具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称之为“诱导老化”,这种诱导老化通过改变基质沥青的老化进程而改变其老化机理。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蓖麻基生物油对不同老化程度沥青的再生作用,首先,制备了TFOT 2.5 h(T2.5)、TFOT 5.0 h(T5.0)和PAV 20 h(P20)这3种老化沥青,以针入度恢复至未老化水平为依据,确定了不同老化沥青再生所需的生物油最佳掺量;然后,分析了老化及再生沥青的基本路用性能与流变特性;最后,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与原子力显微镜(AFM),分析老化及再生沥青的特征官能团及微观结构特性,阐述了蓖麻基生物油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机理。研究结果表明:3种老化沥青针入度和软化点指标均可恢复至未老化水平,但延度偏小且黏度、活化能偏大;在流变特性方面,与未老化沥青相比,在保证高温性能的前提下,生物油再生沥青具有较低的蠕变劲度S和较高的蠕变速率m;其中,P20老化沥青经生物油再生后,低温等级降至PG-28,表现出良好的低温柔韧性;生物油对老化沥青疲劳性能同样具有较强的再生及恢复能力,其中,P20经生物油再生后的疲劳寿命已显著大于未老化沥青的疲劳寿命。生物油中的脂肪酸含有大量羰基,因此,FTIR羰基指数无法用于评价生物油对老化沥青的再生作用;生物油富含的轻质组分会有效溶解和稀释沥青中的... 相似文献
9.
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热老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热老化性能,首先研究了沥青混合料的热老化机理,然后通过对比分析确定了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短期和长期热老化试验方法,最后对3种不同空隙率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分别研究了热老化对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变形能力和抗水损害性能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热老化使结合料变脆,劲度模量变大,沥青混合料的动稳定度变大;相同热老化时间,随空隙率的增大,动稳定度增大,空隙率高的排水性沥青混合料低温抗弯拉破坏和抗收缩应力的能力越低;在同一空隙率下,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最大弯拉强度和最大弯拉应变在老化后均减小;经过热老化处理后,排水性沥青混合料的抗水损害性能有所提高;在热老化时间相同条件下,空隙率越大,其抗水损害的能力就越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究生物质油作为再生剂的可行性,研究不同种类生物质油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通过沥青三大指标试验和布氏旋转黏度试验对生物质油再生沥青的物理性能进行评价;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试验分析不同种类生物质油的官能团结构,探究生物质油再生效果存在差异性的原因.结果表明:老化沥青中掺入10%的生物质油能有效改善其物理性能,提高针入度与延度,降低软化点与黏度.不同种类生物质油对老化沥青的再生效果不同,蓖麻类和果木类生物质油的再生效果最好,稻壳类和毛竹类生物质油次之,棉籽类生物质油的再生效果最差.红外光谱试验表明5种生物质油含有相同的官能团结构,蓖麻类和果木类生物质油含有较多的芳香族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的强度影响再生效果.5种生物质油对70#老化沥青的推荐掺量应控制在10%以下;对于90#老化沥青,蓖麻类与果木类生物质油的掺量应控制在10%以下,稻壳类、棉籽类与毛竹类生物质油的掺量需提高. 相似文献
11.
12.
用质子核磁共振(^1H NMR)方法对等离子体化学气相沉积非晶氢化氮化硅薄膜进行测量,分析膜中H的含量和分布与沉积温度、射频功率等工艺条件的关系,以及退火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符合GB15180-94重交通道路沥青标准的彩色道路沥青的老化过程。结果表明:提出的两种老化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两种彩色道路沥青的老化速率。彩色沥青老化后,沥青质含母增加,胶质、芳香酚、饱和酚含量减少。沥青胶体的原有平衡体系遭到破坏,导致沥青使用性能变坏。彩色沥青老化过程中,沥青胶体不稳定指数(Ie)对沥青老化条件很敏感,随老化温度的升高和老化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粘度随老化时间的延长近似呈指数关系增加,所以可以用胶体不稳定指数和老化指数来评价彩色沥青的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4.
重交通道路沥青老化规律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薄膜烘箱加热试验方法,对重交通沥青在不同老化时间和老化温度下的性能指标进行测试,分析了时间和温度对沥青老化的影响,并将薄膜烘箱老化试验与美国战略公路研究计划(SHRP)的沥青性能老化评价方法的相关性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重交通道路沥青在老化10 h(163℃)或老化温度高于163℃时性能变化颇为显著;可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5 h(163℃)老化前后的软化点比1、0 h(163℃)老化前后的25℃针入度比和15℃延度比来评价沥青老化后抗车辙能力;可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10 h(163℃)或5 h(180℃)老化前后的针入度比和延度比指标来评价沥青老化后的抗疲劳性能;可采用薄膜烘箱老化试验24 h(163℃)老化前后的延度比或软化点比指标来评价沥青长期老化后的抗裂性能。 相似文献
15.
聚乙烯醇的热老化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不同的温度下对聚乙烯醇进行四次熔融挤出,通过比较每次挤出对应的加工参数及样条外观特性上的差异,借助红外、紫外光谱和热重的分析手段,探讨了聚乙烯醇在熔融加工中的热老化及热降解机理,这将有助于解决因热老化、热降解而导致的熔融加工困难、材料物理性能明显降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矿粉对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研究矿粉对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采用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模拟胶浆的老化,测试了不同老化状态时沥青胶浆的高、低温性能。结果表明:矿粉对胶浆性能有重要作用,且老化后作用更显著,因而有必要对矿粉进行筛选;矿粉对胶浆老化有显著影响,故单纯利用沥青的老化性能来评价混合料老化性能是不合适的;当粉胶质量比小于1.5时,添加矿粉能够减弱沥青的老化程度,但是当粉胶质量比超过1.5时,添加矿粉反而加剧了沥青的老化。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紫外线老化对沥青性质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和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方法,研究了不同紫外线老化时间对沥青特征官能团和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影响。通过试验分析,得到紫外线老化0、240h、720h、1200h与沥青特征官能团吸收峰强度及玻璃化转变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基质沥青经240h紫外线老化即达深度老化,羰基和亚砜官能团吸收峰强度最大,而比热容和玻璃化转变温度最小,如继续老化,则其羰基、亚砜官能团、比热容和玻璃化温度变化趋于平缓;SBS改性沥青深度老化速度远慢于基质沥青。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公路事业的高速发展,沥青混合料被广泛的应用于公路路面,使路面的使用性能得以较大的提高。本文从沥青混合料抗老化性能影响而引起路面的一系列破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按照确定的抽提、蒸馏方法回收沥青,测试从不同施工温度的沥青混合料中回收得到沥青的各项指标。从测试结果可以看出,不同温度的沥青混合料在施工过程中,其沥青老化的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从回收沥青粘度-温度变化趋势可以看出,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达到150℃时,其中的沥青老化程度开始急剧增加。温拌技术(例如,拌和温度在100℃和120℃时)可大大缓解混合料中沥青的老化程度。 相似文献
20.
为了提高SBS改性沥青的路用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本文通过物理指标试验、流变测试、傅里叶红外光谱法(FTIR)和凝胶色谱法(GPC)对比分析了不同含量SBS改性沥青老化前后的性能差异,探究了SBS含量对沥青老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短期老化后,随着SBS含量的增加,沥青粘度和复数模量增大,针入度减小,延度迅速下降,沥青显示出脆性;改性剂发生降解,GPC图谱中改性沥青SBS特征峰峰面积均有所减小;改性沥青的红外光谱图在1696 cm-1(C=O伸缩振动)处出现新的特征吸收峰。长期老化后,改性沥青中大分子物质几乎完全降解,SBS特征峰均消失;红外光谱图中1696 cm-1处吸收峰强度加强,BI指数减小一半;随着SBS含量的增加,CI指数和SI指数变化不大,而BI指数持续增加并与SBS含量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