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健 《科技信息》2009,(29):I0231-I0232
近年来,随着杭州旅游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游资料被译成英文,其中不乏佳作,同时也存在问题。本文从合作原则角度对徐应庚畅销书籍《西湖细语》中“西湖十景”的翻译进行了研究,以期为杭州旅游资料的英译作出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杭州是国务院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重点风景旅游城市。“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杭州西湖象一颗璀灿的明珠,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旅游人数每年以百分之十的速度递增着,1985年国际游客近25万人,国内游客在1500万人以上。然而,西湖风景区目前开放的各类景点仅50多个,总占地面积也只有4千余亩,以致灵隐、岳坟等“旅游热点”,在旺季时游人超过合理密度十倍以上,灵隐高峰日的游客达5~6万人次,真所谓“人挤人,人  相似文献   

3.
推动和加强杭州旅游业的持续发展,将杭州旅游尽快融入长江三角洲,是市委、市政府的既定方针,如何能让杭州更多地分享“金三角”旅游业的“蛋糕”,更好地发挥出杭州西湖的品牌效应。现提出以下设想:一、杭州城市的定位,决定了旅游业必须大力推进经过50多年的实践,证明了杭州城市发展目标最准确的定位,就是现代化国际风景旅游城市。这一定位决定了我们必须大力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打响“游在杭州”的城市品牌。小平同志早在10年前就说过,像杭州这样的风景旅游城市,在世界上可是不多的。要发挥好杭州这个优势,加快资源优势转变成生产力优势,目前…  相似文献   

4.
龚玉和 《科技智囊》2009,(12):I0027-I0035
浙东绍兴段古运河旅游开发可以接轨大杭州的旅游业,将西湖游客跨过钱塘江引到萧绍地区,通过“古越运河”为线索,从萧山区西兴镇一直延伸到绍兴市东浦,继而,以“浙东唐诗之路”为导向扩散到上虞、嵊州等地,将西湖旅游的滚滚人气扩散到大浙东地区。  相似文献   

5.
一些旅游城市,尤其是一些中小旅游城市,由于地域范围的有限性和景点的有限性等诸多因素,游客游程短、逗留时间少、旅游消费少,游客的回头率低,严重地影响和制约了这些城市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如何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在有限的空间内得到无限的扩张,使旅游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从而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笔者在这里借用“题材重组”这一概念,以镇江市文化旅游  相似文献   

6.
1.南京市南京市加大对旅游业的发展,确立旅游业在“三产”中的支柱地位,并成立了市长挂帅的旅淤指导委员会。充分发挥旅游业在“三产”中的龙头作用,迅速带动相关产业的蓬勃发展,以提高城市建设的总体水平和城市的综合素质.去年,南京市围绕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这个中心,狠抓旅游产品、市场促销和行业管理3个重点,基本实现了旅游业向社会化和市场化方向的转变,并向产业化方向迈出了可喜的步伐.1996年,全市旅淤业总收入高达80.06亿元,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11.9%,为第三产业增加值的28.4%,均创历史最高纪录.为推进旅游产…  相似文献   

7.
龚玉和 《科技智囊》2008,(6):I0014-I0017
开发钱塘船菜文化,将西湖旅游延伸到郊区邻县去,这是一个可以讨论的议题。杭州自古就是旅游天堂,从吴越国、北宋开始,各地游客源源不绝地来到杭州。改革开放后,随着西湖旅游软硬件的增加,每年更是吸引一大批中外游客涌来。特别是节假日,西湖旅游人满为患。如何将西湖游客分流到周边县市去,让邻县居民也分享西湖旅游资源,弘扬著名的钱塘船菜文化,将杭州市民和外地游客引伸到近郊邻县去,不失为一个可以考虑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丝绸之路中国段旅游中心城市体系构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丝绸之路旅游业如何参与国际、国内旅游区域性竞争,一直为世人所关注.通过采用旅游地中心性指数对丝绸之路21个节点城市进行评价和分析,拟在丝绸之路中国段构建一个由一级旅游中心城市为主导,二级旅游中心城市为核心,三、四级旅游中心城市为支撑,旅游次中心城市为基础,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立体化、网络化的旅游中心城市体系,辐射带动并逐渐培育“一极、三轴、五圈、五带”总体发展格局,以期为丝绸之路中国段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思路和借鉴.  相似文献   

9.
贵州民族资源与城市旅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旅游是贵州旅游业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贵州城市旅游目前还未能充分发挥其在旅游业中应有的重要作用,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贵州旅游业的整体发展。贵州城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应依赖其自身特色,特别是民族资源的挖掘,使贵州城市具有不同于其它省区城市的旅游特质,以吸引众多的游客,促进贵州旅游业及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北京作为六朝古都和当代中国的首都,在其城市职能中明确提出,北京是国际著名旅游地,古都文化旅游、国际旅游门户与服务基地。特别是2008年北京成功举办奥运会以后,旅游市场空前繁荣,旅游业逐步成为推动北京城市发展的支柱产业。基于这一背景,在对北京市旅游总收入和游客住宿、购物及餐饮等主要旅游消费行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北京市"十二五"期间旅游区域经济竞争力与旅游空间结构特征,探讨了超大规模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优化问题。研究发现:北京市"十二五"时期旅游业经济总量稳步提高,但16个区的旅游经济竞争力差异显著,东城、西城、朝阳和海淀4个区接待旅游住宿、购物及餐饮消费和旅游总收入远远高于其他各区,旅游竞争优势明显;北京市各区的旅游业态虽然呈现多元发展态势,但各区的旅游资源聚集效应存在着明显差距,旅游空间发展定位不够清晰,为此,提出未来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策略和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