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用化学交联法合成了P(MMA-PEGD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DMA)大分子单体作为交联剂使其形成网状结构.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以及交流阻抗(EIS)等技术对聚合物电解质的热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MA-PEGDMA)膜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随着聚合物中有机电解液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有机电解液的质量分数为70%时,其室温电导率达最大值3.62 ×10-3 S/cm.  相似文献   

2.
用化学交联法合成了P(MMAPEGDMA)凝胶聚合物电解质,聚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PEGDMA)大分子单体作为交联剂使其形成网状结构采用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扫描电镜(SEM)以及交流阻抗(EIS)等技术对聚合物电解质的热性能以及电化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MMAPEGDMA)膜具有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凝胶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随着聚合物中有机电解液含量的增加而升高当有机电解液的质量分数为70%时,其室温电导率达最大值3.62 ×10-3 S/cm  相似文献   

3.
以室温离子液体N-甲基-N'-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BF4)为溶剂,钛酸丁酯原位水解合成TiO2纳米粒子复合聚合物基体,制备固态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热失重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初始分解温度超过了300 ℃,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能.当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中含有3%质量分数的TiO2纳米粒子时,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4.1 × 10-3 S/cm,有望在超级电容器或动力锂离子电池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4.
高压静电纺丝法制备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高压静电纺丝的方法制备了P(VDF-HFP)(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共聚物)/EMIBF4(3-乙基-1-甲基咪唑鎓四氟硼酸盐)离子液体聚合物电解质.通过SEM和TG分别对其结构和热稳定性进行了表征,采用电化学方法考察了聚合物电解质的分解电压和室温离子电导率.结果表明,聚合物电解质的热分解温度超过300 °C,室温离子电导率达8.43 mS·cm-1.  相似文献   

5.
以室温离子液体N甲基N′乙基咪唑四氟硼酸盐(EMIBF4)为溶剂,钛酸丁酯原位水解合成TiO2纳米粒子复合聚合物基体,制备固态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热失重测试结果表明该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初始分解温度超过了300 ℃,具有较好的高温稳定性能当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中含有3%质量分数的TiO2纳米粒子时,聚合物电解质的室温离子电导率达到4.1 × 10-3 S/cm,有望在超级电容器或动力锂离子电池中得以应用  相似文献   

6.
碳包覆对Li/CuV2O6电池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CuV2O6,XRD衍射证明制备的材料无杂质且结晶度良好.通过球磨技术在制备的CuV2O6表面包覆乙炔黑,用XRD、SEM对包覆前后CuV2O6材料的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对比,应用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及恒电流充放电技术研究了包覆前后材料电化学性能.结果发现,包覆在CuV2O6表面的乙炔黑疏松多孔,具有较强的吸附电解液的能力,可以显著降低电极的表面阻抗和电化学阻抗,减少电极的极化并提高电池的放电电压和放电比容量,对于提高电池的循环稳定性也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为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法结合三步热处理工艺成功制备出多孔碳纳米纤维.采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和比表面分析仪等测试方法系统地分析了PVP/PMMA不同质量比对多孔碳纳米纤维的形貌和电化学性能的影响.实验测试结果表明当PVP与PMMA质量比为3∶2时,得到的多孔碳纳米纤维的比表面积最大,可达到545.4m2·g-1,并且具有最好的电化学性能;在0.1C充放电速率下50次循环之后样品的放电比容量约为220mAh·g-1.所有由PVP/PMMA混合原料制备的多孔碳纳米纤维的比容量均高于由PVP原料制备的碳纳米纤维,并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  相似文献   

8.
以乙酸锂、乙酸锰、乙酸镍和乙酸钴为原料,去离子水为溶剂,乙醇酸作为配位剂,采用溶胶凝胶法分别在800℃、850℃、900℃和950℃烧结制备了0.5Li2MnO3·0.5Li[Mn1/3Ni1/3Co1/3]O2富锂锰基固溶体粉末.采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了不同烧结温度制备的粉末的结构和形貌;并将制备的粉末材料经过涂布,冲压等工艺,在真空手套箱中组装成扣式电池.采用电池充放电测试系统以及阻抗分析仪测试了样品的循环稳定性和电化学性能.实验结果表明:在850℃烧结的粉末样品具有最佳的电化学性能.在2~4.8V电压范围内,以0.1C大小的电流对850℃烧结的样品进行充放电测试,其首次放电容量可达240.3mAhg-1,首次库仑效率约为70%,50次循环后其可逆容量为148mAhg-1.该样品在0.2C、0.5C和1C的不同倍率下测试,得到相对应的放电容量分别为181.25mAhg-1、142mAhg-1和130.7mAg-1.  相似文献   

9.
采用缩聚法以3,4,9,10-花四酸二酐和其它二元胺(和二元酸酐)合成了主链含四酸二酐结构可溶性聚酰亚胺。用电化学的方法在有机盐溶液中测定了聚合物ITO膜的循环伏安特性,结果表明该类聚合物中含有三苯胺结构的聚酰亚胺具有良好的可逆和电核传输性能,其敏化纳米TiO_2太阳能电池的开路光电压能够达到300mV·cm~(-2)。  相似文献   

10.
通过恒流条件下的充放电测试、热重分析(TG)、线性循环伏安测试法(LSV)、能量散射光谱检测(EDS)、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SEM)和电化学阻抗谱检测(EIS)等测试技术,对高压电解液添加剂PTES在锂离子电池中的作用进行探究。结果表明,苯基三乙氧基硅烷(PTES)可有效抑制电解液在高电压下的分解现象,同时降低电池的阻抗。在电解液中加入体积分数1%PTES后,可显著改善Li1.17Mn0.58Ni0.25O2/Li电池的循环性能,1C下70次循环后容量保持率由75.9%提高到92.9%,倍率性能也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1.
间苯二胺在氧化剂存在下聚合成聚间苯二胺,然后在高温下热解得到一次热解聚间苯二胺(PPDAN-1),PPDAN-1在KOH存在下进一步高温烧蚀,得到二次热解聚间苯二胺(PPDAN-2),以PPDAN-2为电极材料制成超级电容器,通过对电容器的恒流充放电测定结果表明,它是一种良好的电极材料,其比容量可达到189F·g-1。  相似文献   

12.
采用溶液缩聚法合成了聚对苯二甲酰三聚氰胺(PPM),并采用红外光谱(FT-IR),紫外光谱(UV),扫描电镜(SEM),热分析(TG-DTA)元素分析等表征了其结构,利用元素分析数据计算了PPM的交联度,探讨了其掺杂导电性能。  相似文献   

13.
在水中制备了β-环糊精/聚乳酸接枝共聚物(β-CD -g-PLA)胶束,以芘为探针,采用稳态荧光法研究了胶束的形成及临界胶束浓度(CMC)),利用动态光散射(DLS)和透射电镜(TEM)研究了胶束的粒径分布和形态.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接枝共聚物在水中能够形成球形的稳定胶束,CMC值和胶束粒径随着共聚物中疏水性聚乳酸(PLA)链段含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4.
光交联聚乙烯醇水凝胶及青霉素敏生物传感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种光交联聚乙烯醇(PVA-QQ)水凝胶,着重讨论了该水凝胶固定化β-内酰胺青霉素酶膜及其与离子敏感场效应管(pH-FET)结合构成的青霉素敏生物传感器的性能。结果表明,PVA-QQ水凝胶固定化酶膜具有较高的活性及优良的温度、酸碱度、时间及力学稳定性,由该酶膜制备的青霉素敏FET的响应时间小于60s,灵敏度大于3mV/mM,线性响应范围为0 ̄16mM。  相似文献   

15.
考察了溶液pH值对聚丙烯酸(盐)/丙烯酰胺高吸水树脂(PAAAM树脂)吸液性能和吸附Cu2 和Fe3 的影响.结果表明:(1)在蒸馏水中,当pH值从2增加到4时,PAAAM树脂的吸液倍率迅速增加;当pH值在4~10时,吸液倍率基本不变;在pH≥10时,吸液倍率迅速减小.在NaCl、Na2SO4和Na3PO4溶液中,当pH值从2增加到3时,三种电解质溶液中的吸液倍率相同;在pH值为3到12时,吸液倍率逐渐增加,且按盐溶液顺序QNaCl相似文献   

16.
通过缩聚反应合成了一种含有高效浅蓝光荧光团(2,7-二[4’-二苯胺基苯乙烯基]芴)为侧链的电致发光聚芳醚高分子(PDDPAVF),系统研究了其溶解性、热稳定性、电化学性能、光物理性能和电致发光性能等.结果表明,通过将浅蓝光发射的PDDPAVF与深蓝光发射聚芳醚物理共混,可以实现从深蓝光发射聚芳醚到PDDPAVF的高效...  相似文献   

17.
用DSC法研究了两种不同结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PET/60PHB和HTH6)分别对PET冷结晶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共混体系中HTH6含量的增加,PET冷结晶温度逐渐下降,而共混体系中PET/60PHB的加入使PET冷结晶温度突然下降,而后基本不再随PET/60PHB含量的增加而变化.对此两种不同结构的热致性液晶聚合物对PET冷结晶行为的不同影响提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端羟基的热致性液晶共聚酯HTH-6和端酰氯基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齐聚物为原料,通过溶液缩聚法制备了含PET和HTH-6的嵌段共聚物,并用IR、POM、DSC、WAXD等手段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研究了热行为和结晶行为.DSC和POM结果证明这些嵌段共聚物都属向列型热致性液晶.在240~280℃无宏观相分离,而在较高温度(>280℃)为两相结构.共聚物熔体冷却时出现PET晶相和HTH-6晶相的分离现象,随共聚物中HTH-6含量增加,PET的结晶速度明显增加,而共聚物中PET含量增加,HTH-6的结晶速度降低.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照前后的聚(甲基环己基硅烷)(简记为:PMCS)溶液或膜的荧光光谱。结果表明,随着紫我光照时间的增加,PMCS溶液和膜的荧光光谱峰位依次蓝移,荧光强度依次降低,并用GPC,XPS及IR光谱研究了在空气中经紫外光辐照前后的PMCS溶液或膜。结果表明,其荧光光谱峰位蓝移及荧光强度降低,与聚硅烷发生了光降解和光氧化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20.
以丙交酯单体为主要成分,在疏水性分散剂硅油中经悬浮聚合制备了聚丙交酯微球。该微球不仅能够缓慢降解,而且由于表面有活性基团一羟基,可以络合药物分子,可作为缓释药物的载体,如与磁性粒子复合,亦可作为靶向缓释药物的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