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中生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39名高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孤独量表,对高中生的社会支持状况与孤独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在性别城乡维度上差异不显著;(2)孤独感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乡村学生高于城市;(3)社会支持与孤独感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和信赖他人量表(FPS)对民族地区的494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民族地区高中生人际信任状况.结果表明:民族地区高中生的总体信任程度偏高,学生中存在高信任和低信任组,差异极其显著;不同年级、民族、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学生的人际关系在校际、是否单亲家庭上存在差异,且在...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初中生的人际信任状况及其在性别、城乡、年级、是否独生子女等方面的差异,分析初中生人际信任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本研究运用信任量表(Trust Scale)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采用整群抽样法对322名在校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整体上,农村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要显著高于城市学生,独生子女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非独生子女;(2)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没有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3)积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呈正相关,消极的教养方式与人际信任旱负相关:(4)父母教养方式对初中生人际信任水平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为考察聋生人际信任对孤独感的影响机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同伴关系问卷以及儿童孤独感量表对重庆市6所特殊教育学校的131名聋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不同性别的聋生在人际信任、同伴关系以及孤独感上的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住校与非住校聋生在人际信任和孤独感上的得分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住校聋生的同伴关系得分显著高于非住校聋生;人际信任与同伴关系和孤独感均呈显著负相关,同伴关系与孤独感呈显著正相关;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性别调节了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的中介路径的前半段,即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所起的中介作用会因为聋生的性别不同而有所差异,并且在男性聋生群体中,同伴关系在人际信任与孤独感之间起着中介效应,而在女性聋生群体中,同伴关系的中介效应不成立。结论:人际信任通过同伴关系的中介和性别的调节对聋生的孤独感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UCLA孤独感量表、焦虑量表和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对469名中职学生进行测查,探讨中职生的焦虑、孤独感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结果发现:中职生具有轻度以上焦虑占33.9%,中度焦虑以上占8.5%,重度焦虑占1.7%;社会支持总分及其各因子与焦虑呈低度负相关,与孤独感呈中度负相关,焦虑与孤独感接近中度正相关;社会支持对的孤独感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焦虑对孤独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社会支持与焦虑的交互作用对孤独感的预测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6.
采用人际和谐量表、羞怯量表、焦虑量表和孤独量表对1 548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职生羞怯、焦虑和孤独在性别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其中女生显著高于男生;在同学和谐、师生和谐以及族际和谐上男生显著高于女生;羞怯与焦虑、孤独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焦虑与孤独呈非常显著的正相关;羞怯、焦虑、孤独与人际和谐呈显著的负相关;高职生的羞怯和焦虑程度对人际和谐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控制源与人际信任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大学生被试内外控倾向与人际信任的关系,以内在-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IE)和信任量表为工具,对280名大学生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IE量表总分没有发现在年龄,年级和性别上的显著差别;男女生在信任量表上的得分显示,在总分和D分两项分别发现有显著和非常显著的差别;二量表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性,即大学生内控性越强,信任程度、可依靠性和信赖度越高。大学生内外控倾向与人际信任存在极其显著的负相关,且内控者比外控者有更高的信任性。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孤独量表》和《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山西省晋中市两所农村中学的400名初中生进行了调查,旨在考察农村初中生的孤独感、心理健康状况及二者的关系。结果发现:1.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为22%,表现出的主要心理症状是学习压力、强迫症状、偏执、情绪不稳定;2.不同性别农村初中生适应不良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除数对因子外,农村初中生孤独感与心理健康总均分和其他各因子得分均呈现显著正相关(P〈O.01);4.孤独感对心理健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因此,本市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且孤独感对农村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使用人际信任的三个量表对河池学院6个院系,287名大学生的人际信任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民族地区大学生的总体信任程度偏高,学生中存在高信任和低信任组,差异极其显著;性别、专业性质、家庭所在地不是影响人际信任的直接因素;独生子女人际信任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性格外向的学生更加确信同伴将继续负起责任并关心自己。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城市社会化进程中农村大学生的孤独感状况,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UCLA孤独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02名农村大学生和121名城镇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农村大学生孤独感覆盖面广,接近中等水平.2)农村大学生孤独感显著高于城镇大学生.3)农村大学生的孤独感不存在性别、专业、年级差异.4)社会支持是影响孤独感的重要因素.结论 应关注农村大学生的孤独感,为其提供良好的社会支持.  相似文献   

11.
陈喜凤 《长春大学学报》2011,(2):105-106,123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人际信任与社会支持的关系。采用人际信任量表(ITS)、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广西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1)大学生人际信任和社会支持以及各个维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P〈0.001)。(2)大学生人际信任对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总分、主观支持总分和支持利用度总分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以山西大同大学御东校区的220名大学生为被试,用UCLA孤独量表和应对方式问卷,对大学四个年级进行测查,运用SPSS13.0进行数据的检验和相关分析。大学生孤独感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孤独感在性别上男生比例明显高于女生,而在年级变量上无显著差异;在应对方式上,女生更多的采用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各个年级在自责应对方式上的得分有一定差异,在幻想应对方式上,高低年级之间均达到一定差异。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应当注意性别差异以及年级差异对孤独感等心理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可利用积极应对方式的培训与引导来降低大学生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3.
基于付出-回报失衡模型,以1 318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大学生付出-回报失衡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积极心理资本问卷,探讨社会支持在付出-回报失衡与积极心理资本之间的中介作用及此作用在不同生源地类型群体中的差异性。结果发现:(1)付出-回报失衡感与过度投入显著正相关,与社会支持、积极心理资本显著负相关;过度投入与社会支持显著负相关,与积极心理资本显著正相关;社会支持与积极心理资本显著正相关。(2)社会支持在付出-回报失衡感与积极心理资本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3)过度投入与积极心理资本之间存在社会支持的遮掩效应。(4)不同生源地类型学生能够调节付出-回报失衡感与社会支持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学生中,付出-回报失衡感对感知社会支持程度的影响相较于农村学生而言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以500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对方式问卷和总体幸福感量表进行问卷调查,探讨大学生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并检验应对方式的中介效应.结果显示:(1)社会支持在性别、年级差异上均无统计学意义;应对各因子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解决问题、自责、幻想、退避四个应对因子存在显著年级差异;主观幸福感得分男生显著高于女生,并存在显著年级差异.(2)社会支持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解决问题、求助两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正相关,自责、幻想、退避、合理化四个应对因子与主观幸福感呈显著负相关.(3)社会支持对主观幸福感有明显的直接效应(β=0.289,P〈0.001),而且应对方式中介效应也显著(β=0.197,β=-0.366,P〈0.001),其中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9.7%,不成熟应对方式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18.9%.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索社会支持与社交自尊对孤独感的相关关系。方法:运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德克萨斯社会行为问卷》和《UCLA孤独感量表》对南昌大学360名不同性别、专业、年级的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被试孤独感得分在年级上差异显著;②被试孤独感得分在教养方式上差异显著;③社会支持和社交自尊与孤独感均有显著的负相关;④朋友支持和社交自尊对孤独感有显著预测力,其解释量为27.5%。结论:社会支持和社交自尊与孤独感均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袁棪 《创新科技》2015,(1):64-66
采用"就业焦虑量表"、"就业焦虑问卷"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随机调研郑州科技学院大三、大四720名学生,发现被试大学生普遍存在就业焦虑,且不同个体差异显著。因此,关注大学生就业心理,降低就业焦虑程度、促进顺利就业,不仅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还将间接影响地方经济发展和社会秩序稳定。通过本研究丰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研究,且为高校制定有关就业的措施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重庆市区中小学学生进行为期3个半月的体质测试和问卷调查。1)从各年级学生的体质上看,在身体机能指标中,男生的肺活量增长最快,且此项的男女增长差异最大(P〈0.01);在运动素质指标中,女生的坐位体前屈指标增长最快,且此项的男女生增长差异最大(P〈0.01);在身体形态指标中,男生的体重增长最快,且此项的男女增长差异最大(P〈0.01),在环比研究中发现:男、女学生在身高、体重上均有下降趋势。2)从各年级学生的锻炼行为上看,学生的锻炼时间普遍为30-60min,且随着年级的提升锻炼时间略有增加:从锻炼地点看,三、五年级的学生主要以社区为主,初二和高二年级主要是以学校为主;从锻炼强度上看,三、五年级学生锻炼强度较小,初二和高二年级强度增大,尤以初二年级最为突出。3)从学生的锻炼期望上看,锻炼效果因子中五年级、初二、高二年级差异最大(P〈0.05);锻炼人际因子中只有高二年级男女生存在差异(P〈0.05)。4)从学生的锻炼期望因子回归上看,锻炼意识因子的贡献系数最大(β=0.127,(P〈0.01));锻炼人际因子的贡献系数最小(β=-0.009,P〉O.05)。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自我概念、应对方式特点及其关系研究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采用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以及自编应对方式问卷对重庆市两所中学共242名学生进行调查,探讨中学生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的特点、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学生具有较积极的自我概念和应对方式;在发展特点上,自我概念各因子除自我批评外,高二年级学生得分高于其它各个年级;学生消极应对方式的得分从初一到初三逐渐上升,到高中逐渐下降;在影响因素方面,在自我批评因子上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道德伦理自我因子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生理自我和自我认同因子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在应对方式上,抱怨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发泄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求助在性别和年级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自我概念的正向因子与消极的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与积极的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自我概念负向因子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情况则相反。  相似文献   

19.
为增进大学生情绪健康提供依据,探讨大学生情感幸福感的特点及影响因素。通过分层随机抽取502名大学生,采用情感幸福感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应付方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积极情感显著多于消极情感,男生的消极情感显著高于女生。社会支持与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成熟型应付方式与积极情感显著正相关,与消极情感显著负相关,不成熟型应付方式则正好相反。解决问题、自责、主观支持、支持利用能预测积极情感23.1%的变异量,解决问题、自责、幻想、合理化、客观支持能预测消极情感36.1%的变异量。因而社会支持、应付方式是大学生情感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