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福麟教授主持的、戴彩丽博士和王业飞博士后等人参加完成的“先进型油井堵水方法研究”项目日前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中石化股份公司何生厚副总工程师等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提出的概念和方法具有创新性、先进性和实用性,总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标志着我国石油开发过程中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该项成果是科研人员在分析目前油井堵水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的先进型油井堵水新概念,包含了油井区块整体堵水、深部堵水、选择性堵水、不同来水堵水和与其他措施结合的油井堵水5个方面,互相联系构成一个整体。  相似文献   

2.
从渗流力学基础理论出发,利用压力恢复曲线,建立数学模型并推导出计算油井堵水的决策指数fPBD的公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影响堵水油井选择的含水上升率指数和剩余油饱和度两个因素,运用综合模糊评判方法求取油井堵水综合决策值,对需堵水的油井进行选择。对垦东521区块某小块7口油井进行堵水选井决策。结果表明:fPBD与水相渗透率相关,可以作为堵水油井决策的依据;该决策选井方法考虑因素完善、数据易取、决策准确,与成功的经验选井方法得出结果吻合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延长石油主力油层油井堵水及井壁再造问题,对泡沫水泥体系中发泡剂、稳泡剂、水灰比、缓凝剂、木纤维等添加剂进行了室内优化实验,确定了适合延长石油主力油层油井堵水的泡沫水泥浆体系配方:G级油井水泥浆体系为:0.5%AES+0.3%CMC+G级油井水泥浆(水灰比为0.44~0.55)+0.2%缓凝剂+0.2%木纤维;800目超细水泥浆体系为:0.5%AES+0.3%CMC+800目超细水泥浆(水灰比为0.55~0.60)+0.2%缓凝剂+0.2%木纤维。并对优化后的泡沫水泥浆体系进行了动态封堵性能评价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优化后的泡沫水泥体系具有较强的封堵调剖能力以及封堵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枣园油田抽油井诊断技术研究”不久前在我校通过专家鉴定,鉴定意见认为这项成果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该项研究是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点攻关项目,由张琪教授等与大港油田的科技人员合作完成.他们在常规抽油井诊断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出一套符  相似文献   

5.
日前,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福麟教授主持的、王业飞博士和戴彩丽博士等人参加完成的“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中石化股份公司何生厚副总工程师等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创造性地成功解决了我国目前石油开发过程中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难题。  相似文献   

6.
随着石油的需要越来越多,对于老旧的油田我们也要进行进一步改进和开发,对此各石油企业展开了研究,尤其是对较大的厚层里薄夹层的堵水技术研究比较广泛。讲述油井的堵水技术的过程机理,像它的是否满足公司的需要,是否试用,施工过程要考虑的条件等。为了满足需要,各企业公司相继开发了有关技术,本篇文章就介绍了这项技术的组成,介绍它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技术参数,它的工作原理和实际中应用的效果。讲述各种配套工具的结构特点,它的应用效果如何,而事实证明它确实满足了堵水的需要,实现了卡的准、封的严、能取得出的目的。这字儿堵水技术提高了整体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7.
由石油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福麟教授主持完成的“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的科技成果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中石化股份公司何生厚副总工程师等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该项目在调剖充分程度的判别、堵剂系列的建立、高效驱油剂配方的筛选和驱油剂用量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项将化学剂吞吐与油井堵水相结合的新技术。该结合技术由吞吐剂技术、油井堵剂技术和工作液注入技术组成。其核心是先后向地层注入吞吐剂和油井堵水剂 ,使后者将前者封存在高渗透层中 ,随后前者被沿高渗透层迫近油井的水 (注入水、边水等 )带至含油饱和度较高的中、低渗透层将油驱出 ,从而达到提高油井产量并降低产液中含水率的目的。介绍了工作液配方的确定、用量计算、注入顺序和将工作液过顶替入地层等技术步骤。该项技术已在濮城油田S下1油藏的油井成功地进行了试验 ,证实了该结合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化学剂吞吐与油井堵水的结合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项将化学剂吞吐与油井堵水相结合的新技术。该结合技术由吞吐剂技术、油井堵剂技术和工作液注入技术组成。其核心是先后向地层注入吞吐剂和油井堵水剂,使后者将前者封存在高渗透层中,随后前者被沿高渗透层迫近油井的水(注入水、边水等)带至含油饱和度较高的中、低渗透层将油驱出,从而达到提高油井产量并降低产液中含水率的目的。介绍了工作液配方的确定、用量计算、注入顺序和将工作液过顶替入地层等技术步骤。该项技术已在濮城油田S1^下油藏的油井成功地进行了试验,证实了该结合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日前,由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学院博士生导师赵福麟教授主持的、王业飞博士和戴彩丽博士等人参加完成的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研究"项目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科技成果鉴定。以中国科学院院士郭尚平、中石化股份公司何生厚副总工程师等专家、教授组成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该成果创造性地成功解决了我国目前石油开发过程中提高采收率技术的关键难题,并在现场应用中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这标志着我国石油开发过程中提高原油采收率技术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二次采油与三次采油的结合技术(简称2+…  相似文献   

11.
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产水机理及控水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塔河油田4区奥陶系油藏是典型的复杂碳酸盐岩油藏。油藏开发进入高含水之后,油井产液量急剧降低,油井出水问题已经成为该油田开发的突出问题,严重制约着油田采收率。以塔河油田4区主力缝洞单元S65与S48为研究对象,在归纳出缓慢出水型、突发上升型、间歇出水型等3种产水类型油井基础上,利用地震、钻井、测井等资料,结合生产动态特征进一步分析3种类型油井的产水机理。据此提出合理、有效的控水措施:缓慢出水型油井在单元低部位注水保持能量;突发上升型油井应考虑堵水、上返高部位侧钻;间歇出水型油井考虑关井压锥,堵水控制水窜范围和规模。措施效果明显,可指导该类油藏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12.
针对厚油层层内堵水技术存在有效率低、有效期短的问题,以高强度层内深部堵水技术研究为出发点,研究了用于油层深部封堵的颗粒溶胶高强度堵剂、用于近井地带封堵的暂堵型高强度堵剂以及层内堵水的优化设计方法。室内研究表明,颗粒溶胶堵剂的封堵强度大于5 MPa,暂堵型高强度堵剂的抗压强度大于20MPa,漏失量与水泥类堵剂相比下降40%以上;现场试验表明,研究的层内堵水工艺可大幅降低油井产水,提高油井产量,堵水有效期达到1 a以上。  相似文献   

13.
油井选择性堵水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控制水从油层产出,建立找水堵水法和不找水堵水法.由于不需找水并能从油层深部控制水的产出,所以不找水堵水法更为重要.不找水堵水法使用选择性堵剂和堵剂选择性注入工艺,达到油井选择性堵水的目的.介绍了选择性堵剂的类型和作用机制,分析堵剂选择性注入工艺中如何利用出水层的特征(高渗透、低流动阻力、高含水饱和度和易于泄压),将堵剂选择性地注入出水层,给出一些油井选择性堵水成功的矿场试验实例.不找水堵水法的应用和发展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4.
堵水调剖决策系统在七区中注聚后期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孤东油田七区中注聚后部分油井见聚浓度高,注聚过程中层间矛盾突出.为此,应用聚和物堵水调剖决策系统对目前七区中注聚后的窜聚井进行了综合治理,对高见聚油井采取了干灰阻聚措施.通过对注聚井的防窜及油井阻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最后对整体堵水调剖效果进行了评价,为同类油藏的堵水防窜提供了参考模式.  相似文献   

15.
<正> 高能气体压裂是国际上一项新的油藏增产技术。由西安石油学院石油工程系高能气体压裂研究室承担的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重点科研项目:套管井有壳弹高能气体压裂应用研究,通过了陕西省教委的鉴定。此项成果是该研究室承担的总公司一类科研项目:高能气体压裂应用研究一个阶段成果。该项成果是由李(汤玉)副院长、周春虎教授、张廷汉教授、秦发动副教授等十二位教师经过年三年的艰苦努力完成的。  相似文献   

16.
沈阳泰博达石油测控仪器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主要从事电子压力计、超声波电子流量计、电子指深指重仪、毛细管动态压力监测装置、油井分层测试找堵水系统及各种试井绞车和工程车改造的研究、开发、生产与销售,在国内石油仪器仪表及试井装备领域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已通过ISO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气候的变迁,地质问题越来越突出,地层非均质性及岩石表面物性等原因造成了许多问题,比如同层水舌进、底水锥进等情况,不断促使油井含水率急剧升高而降低产量。然而,油水同层堵水可以调整层内矛盾,提高油田开发效果,一旦进入特高含水期后,单一功能堵剂无法满足油井堵水。  相似文献   

18.
针对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孔、缝、洞发育且储层非均质严重,底水易从高角度裂缝窜进并产出,油井治水
难度大的问题,开展了多级分段堵水技术研究,该技术根据油井漏失情况,使用不同类型的堵漏剂和堵漏工艺进行预
堵漏,以不同密度可固化颗粒为主体堵剂,通过多级段塞、分段注入的施工工艺和堵后控压酸化求产工艺,实现缝洞型
油藏油井的高效堵水。多级分段堵水技术对塔河碳酸盐岩缝洞型油藏有较好的适应性,现场应用有效率达70% 以上,
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我院石油系陈立官教授主持的《川南地区寻找天然气大储量裂缝圈闭研究》成果,在最近由四川省科委组织专家鉴定时获得较高评价。专家们认为,该项成果从川南地区的钻探现状出发,提出了在大断裂带寻找大储量缝洞系统的新理论,观点新颖。所建议的井位,经钻探已达到预期的储量目标。其研究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过一段时间实践,这项成果已给川南矿区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由胜利石油管理局工程建设一公司与石油大学 (华东 )机电工程学院吴开源、王勇教授等联合完成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九五”十条龙攻关项目“滩海石油工程技术”中的子课题“管道焊口内防腐工艺研究及标准制定” ,日前通过了由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组织的专家鉴定 ,以中石化集团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陈少石教授为首的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 ,该成果提高了内涂层管道的使用寿命 ,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开发的金属内涂层管道焊口内防腐技术填补了国内外空白 ,居国际领先水平“管道焊口内防腐工艺研究及标准制定”居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