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柯丽萍 《科技信息》2009,(13):152-152
唐朝在我国古代历史长河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对我国五千年的渊源文化也有极为深远的影响。从我国整个文学史来看.唐代诗歌占有着毋庸置疑的特殊地位,其中边塞诗作为杰出的诗歌流派,在唐代诗歌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从西域历史人物、古代国名、地名等在唐边塞诗中的运用入手,来探讨西域历史对唐边塞诗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揭示在这种影响下,唐边塞诗取得了巨大成就,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进一步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3.
本文试从西域历史人物、古代国名、地名等在唐边塞诗中的运用入手,来探讨西域历史对唐边塞诗产生的深远影响。进而揭示在这种影响下,唐边塞诗取得了巨大成就,艺术上也有新的创造,进一步促进了盛唐诗歌的繁荣。  相似文献   

4.
岑嘉州诗最早见于殷潘的《河岳英灵集》,最早对他的诗进行评论的也是殷潘.《河岳英灵集》选他的诗仅七首,殷潘的评语并不多:“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至如‘长风吹白茅,野火烧枯桑’,可谓逸才;又‘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宜称幽致也”.(《河岳英灵集》)可见当时并没称他为后世评论家所谓的边塞诗人,也没强调他的边塞诗.经过从唐至清许多学者的研究,以迄于今,许多文学史家一致肯定岑参的边塞诗的突出的成就.作为高校文科教材的文学史,(如游国恩等同志编写的《中国文学史》)更明确地把盛唐诗分为山水田园派和边塞派两大流派,岑参成为边塞派的杰出代表.李泽厚先生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更从历史的高度,肯定山水田园派反映了“宁静优美”,边塞派占有了“动荡壮丽”.岑参的边塞诗奠定了他在文学史美学史上的地位.这都是明确的事实,也是公允的结论.虽说如此,岑参的边塞诗,仍有许多话可说,仍有值得探讨之处.  相似文献   

5.
边塞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边塞诗在我国古代边塞诗歌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唐代边塞诗语言研究在唐代边塞诗整体研究所占比重较小,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修辞三个方面.语音研究主要表现为用韵特点、节奏和双声叠韵的研究;词汇研究集中于对具体地名的考证和对词汇所体现的意象的分析;修辞研究则专注于辞格和风格研究.本文通过对唐代边塞诗语言研究现状的综述,以期为唐代边塞诗语言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边塞战争、军旅生活,是自《诗经》以来历代诗歌创作中常见的题材。唐代,尤其是盛唐,边塞诗歌和以写边塞诗见长的诗人,比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多。其中,高适,岑参,习惯上被称为边塞诗歌的代表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初,学术界开始关注"新边塞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在当下阶段,从"新边塞诗"概念的界说及渊源、"新边塞诗派"的形成及其特征、新边塞诗的评价问题、新边塞诗美学特征的研究、新边塞诗人诗作的研究五方面入手对新边塞诗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梳理和新的审视,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边塞诗是有唐一代的盛世强音,林庚将其作为唐诗高潮的标志之一,并首次提出“盛唐气象”评价盛唐诗歌。边将士卒是边塞诗主流的刻画对象,他们是后人了解唐代社会风貌的司南。盛唐多出现智将、飞将等积极形象,而中唐多将笔触放在下层士兵将领身上,高级将领则作为消极形象成为诗人批判的对象。盛唐至中唐是唐王朝由盛而衰的转折期,透过边塞诗中将士形象的变迁,能够看到这一变型期唐人风貌。  相似文献   

9.
论盛唐边塞诗的风骨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风骨是中国古代论中一种审美理想的概括。唐代风骨盛行,盛唐时成为诗歌创作的主流和共同的美学标准。唐诗中最能体现“风骨”特征的是盛唐边塞诗。唐边塞诗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它熔铸了盛唐蓬勃酣畅的时代精神和美学风貌,最富于唐诗高峰时期盛唐诗歌所焕发的盛唐魅力,闪烁着风骨美的光华。  相似文献   

10.
《选》所选边塞诗体现出魏晋刘宋一段历史时期边塞诗的发展轨迹。这一发展变化可从两个方面阐释:诗人主体由不具备边塞意识转向具备边塞意识;诗歌从建安军事诗衍变为刘宋边塞诗。  相似文献   

11.
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其题材多样,内涵丰富,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唐代的政治经济也得到全面的发展,兼容并包的文化环境自然促进了边塞诗的创作.辽远的地域,奇特的风光以及独有的风情,为边塞诗人的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而诗人由于不同的心境,不同的经历,在独特的边塞风景描写中,也就寄托了丰富复杂的情感态度.本文旨在浅析边塞诗所表现出的独特地域特色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特征.  相似文献   

12.
岑参最有特色的诗是边塞诗 ,其诗内容丰富多彩 ,多方面反映了边塞生活 ,流露了作者高昂的爱国主义格调。其诗风也是独特的 ,特别是那想象奇特的浪漫主义诗风更使其诗显出奇情异彩的艺术魅力。这种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是有一定原因的。一是开放的政治生活为诗人边塞诗的发展提供了长足的条件 ;二是“盛唐气象”的影响 ,成为他诗风形成的重要原因 ;三是两次出塞的生活为他的诗歌提供了丰富的题材。可见 ,岑参的诗风形成是有其原因的。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关于唐代边塞诗的讨论中,无论对边塞诗持肯定或否定态度的各家,无不以初唐至玄宗一百多年对外用兵的性质作为评价边塞诗的前提条件。对于唐开元天宝以前的边塞战争,大家看法比较一致,认为基本上是唐王朝对外族侵略进扰的抵御、自卫。有争议的是开元天宝年间的边塞战争,历来古典文学工作者在接触这个问题时,很少能深入实际地认真研究,作出公允的结论,从而在这个时期的边塞诗和边塞诗人的评价问题上,造成了矛盾和混乱。吴学桓、王绶青的《边塞诗派评论质疑》(下称《质疑》,见《文学评沦》八○年第三期)有一段话正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妨摘录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盛唐时代以岑参、高适为代表的边塞诗派,所创作的大量边塞诗,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唐以及后代诗歌的发展作出过重要贡献。近来有的论者持有异议,提出了“边塞诗人讴歌不义战争的诗篇,理应受到批判”,“边塞诗派创作的价值……主要是在他们仕途不得意,或是受到严峻现实的教育,所写下的那些揭露不义战争的作品”的观点。(《文学评论》1980年3月号:《边塞诗派评价质疑》)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现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与《质疑》的作者吴学恒,王授青二位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5.
一 在我国古代诗歌艺术宝库中,边塞诗以其独特的题材和鲜明的特色而呈放异彩。边塞诗的繁荣,往往跟某一历史时期频繁的边事活动以及文人的参与有关。如盛唐时期,国势强盛,中外交往频繁,国内各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增多,守边和扩边的战争也时有发生。当时文人墨客政治上多怀建功立业积极进取的精神,其中一些人便纷纷从戎入幕、随军戍边。他们亲身经历了边地生活的体验,开拓了创作视野,获得了崭新的题材,他们以豪迈的笔调描写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边塞风光,抒发了戍边将士特有的思想感情。因而,盛唐时期涌现了高适、岑参、王之涣、王昌龄、李颀、王瀚等一批著名的边塞诗人,形成了一个群星灿烂的边塞诗派,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边塞诗篇,在我国诗歌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  相似文献   

16.
刘文娜 《科技资讯》2012,(21):217-218
历代诗评家都把高适、岑参推为唐代边塞诗的代表,并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作过分析。但对二者边塞诗风格异同,却未见深入分析。本文认为二者边塞诗除表现出时代精神风貌和诗派的共同风格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探析高、岑边塞诗的异同,对于深入学习唐代边塞诗,提高艺术鉴赏力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唐诗诗体一般性研究和边塞诗研究的现状出发,初步界定了唐代七言古体边塞诗的基本要素,并通过文字和电子文献,基本检索出了现存所有的唐代七言古体边塞诗,并对七古边塞诗人的戎旅经历进行了梳理,探讨了唐代七言古体边塞诗与诗人戎旅经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庾信在北朝期间,曾创作了为数不少的边塞诗。依据其边塞诗表现内容的不同分两类,一类是庾信《拟咏怀二十七首》中的边塞诗,反映了诗人感伤身世、思念故国的感情,基调悲凉激楚。另一类是庾信在亲历北方边地生活之后,创作出来一些深刻反映边地战争和军旅生活的诗篇。这些诗作在题材和表现手法上为唐代边塞诗的繁荣作了良好的铺垫。  相似文献   

19.
晚唐诗歌出现在盛中唐诗歌全面繁荣之后,难以在更高的平台上再显辉煌,但“开掘”“通变”和独辟蹊径使其具有独特的文学史地位。以唐朝的社会、文化等为大背景,从诗人个人追求的矛盾性,世情、时事的深层次开掘,个性化创作世界的探求,审美意向的拓展和创新等方面解读晚唐诗歌特有的价值,让人们在炫目的余晖中体味晚唐诗歌的思想艺术风采与魅力,并认识领略其独特性贡献。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诗歌史中,边塞诗独树一帜,前人说:“边塞诸作,矫然独异”(沈德潜《古诗源·例言》),故边塞诗早为古代诗论家所重视。钟嵘《诗品序》说:“嘉会寄诗以亲,离群托诗以怨。至于楚臣去境,汉妾辞宫,或横骨朔野,魂逐飞蓬;或负戈外戍,杀气雄边;塞客衣单,孀闺泪尽;或士有解佩,一去忘返……”皆概括了边塞诗的主要内容。殷潘《河岳英灵集》评崔颢诗说:“风骨凛然,一窥塞垣,说尽戍旅”;严羽亦曾云:“唐人好诗,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