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2 毫秒
1.
本文采用裂纹张开位移(COD)试验方法,对60公斤级高强钢(12Ni3CrMoV)的热模拟试样,单道焊和多道焊实焊试样,热影响区的断裂韧性和裂纹扩展阻力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表明,在12Ni3CrMoV钢的焊接热影响区中存在着粗晶区脆化和不完全相变区脆化.粗大的马氏体和焊接过程产生的粒状贝氏体是脆化的内在原因.热模拟试样能够反映热影响区中各种组织的相对韧性次序.在模拟粗晶区中,晶粒度的大小是影响裂纹扩展阻力的主要因素.热模拟粗晶区的断裂韧性最差,而多道焊粗晶区具有较好的韧性,这是因为多道焊的粗晶区中马氏体经过多次热循环回火所致.焊接热模拟试样能够反映热影响区中对应组织的韧性,但利用热模拟试样难以评定实际焊接接头中热影响区的裂纹扩展阻力.  相似文献   

2.
选取12Ni3CrMoV,Wt-62CF两种低合金钢,在Gleeble-1500模拟机上,进行焊接热循环模拟的同时施加不同应变,然后用短期蠕变试验测定断裂时间和蠕变塑性来评定再热裂纹倾向。研究表明,焊接应变促使粗晶区塑性下降,显微观察发现,热应变促使碳化物析出,并就试验方法进行了讨论,认为蠕变塑性较断裂时间更能反映再热裂纹敏感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大中型铸件先焊补后退火、焊补中出现裂纹的问题,利用铸铁消除白口化退火得到更多的铁素体基体,增加其塑性,研究了在不同焊接电流、不同焊缝长度、不同堆焊工艺等焊接经860 ℃消除白口化退火的HT250铸铁试板的粗晶区组织、HV硬度和焊接应力大小等.结果表明:当焊接电流在100~110 A、焊接速度为180 mm/min、焊缝长度不超过40 mm时,HT250铸铁在860 ℃消除白口化退火后粗晶区的组织为珠光体和铁素体组织,消除白口化退火焊接与热焊工艺焊接残余应力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4.
基于ABAQUS软件的热弹塑性有限元程序,对390 mm超厚度20MnMoNb钢板拼焊制造EO反应器管板的焊接过程进行焊接残余应力与变形有限元模拟,考察焊后500℃热处理对板内残余应力与变形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厚板焊态在焊缝及热影响区存在高度不均匀的残余应力,由于为了限制管板的变形,在板面上施压有配重,导致先焊面的残余应力较大,特别是在靠近表面的焊缝及热影响区附近存在残余拉应力峰值;后焊面的残余应力相对较小一些;焊缝内部为残余压应力;焊后管板发生了一端翘起的角变形;500℃热处理可明显降低厚板的焊接残余应力,且使应力分布趋于均匀,但热处理后焊接变形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5.
利用焊接热模拟技术,获取粗晶区组织,经过不同的热处理工艺,测定其冲击韧性和硬度,进行了显微组织分析,探讨了焊后热处理对 X52管线钢粗晶区韧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X52管线钢粗晶区的韧性随焊后热处理温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但低于母材,其硬度随焊后热处理温度的升高略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母材.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Battelle焊道下开裂试验、UT氢敏感性试验和插销试验对4种含Cu结构钢的氢致开裂敏感性作出评价。测得的氢致开裂敏感性顺序为:HSLA-80M>HSLA-8O-2>HSLA-8O-1>DQ-80,即随着碳当量降低,氢致开裂敏感性也随之降低。与相同强度级别的传统淬火—回火钢相比,含Cu结构钢具有较好的防止氢致开裂的性能,可以在室温(DQ-80)或较低的预热温度下(其它三种钢)进行焊接。根据插销试验的实测数据对下临界应力(LCS)的6种计算公式进行验证,发现所有公式的计算值普遍偏低。这是由于存在于含Cu结构钢粗晶热影响区的奥氏体“袋”具有扩散氢“贮室”及裂纹扩展“屏障”的作用,因而在相同的P_cm情况下,含Cu结构钢比传统钢种具有更高的LCS值。  相似文献   

7.
09CuPTiRe耐候钢焊接HAZ韧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热模拟技术研究09CuPTiRe钢的焊接HAZ粗晶区的韧性,表明手工电弧焊单层焊时,随着t8/5的增加,焊接HAZ粗晶区的冲击韧性AKV呈“山”形的曲线变化,当t8/5≈20~30s时可达最高值.高于或低于20~30s时,AKV均降低.多层焊可以显著改善09CuPTiRe钢焊接HAZ粗晶区的韧性,比单层焊时提高3倍以上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弹塑性有限元技术,分析研究了Co基Stellite31合金静叶片电子束焊接时产生焊接裂纹的力学因素、焊接残余应力、与焊接装夹方式及焊接工艺的关系。结果表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冷裂纹,主要由于焊接过程中产生的收缩力引起;焊接方向和焊件的装夹方式对接头中的残余应力分布有较大的影响,焊缝两端附近的残余应力分布和焊接方向有关,焊端缝中心是拉应力,而在终焊端则是压应力;焊接速度及焊接线能量都对焊接残余应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模拟、“阶冷”和等温脆化等试验方法,对9Cr1Mo钢炉管焊接接头粗晶区的回火脆性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SR处理时,9Cr1Mo钢炉管焊接接头粗晶区对回火脆性敏感,其敏感温度范围为450~550℃,但当炉管在高温下长期工作时对回火脆性不敏感。炉管不预热焊接时粗晶区的韧性优于预热200℃时的韧性。试验还证明,工作应力对粗晶区回火脆性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0.
焊后多次正火对超细晶粒钢热影响区组织与硬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400 MPa级超细晶粒钢焊接接头热影响区粗晶区的晶粒细化行为,对其空冷与水冷接头均进行了3次焊后正火热处理.组织观察表明:第1次正火后粗晶区晶粒明显细化,但细晶区和母材区的晶粒均比正火前的稍微粗大,第2次与第3次正火并不能进一步细化晶粒;冷却条件对热影响区组织的影响并不十分显著.显微硬度测试表明:第1次正火使接头硬度大幅度降低,甚至低于母材的原始硬度,后续正火对硬度的影响较小;在所有试样中,仅水冷接头第1次正火后的热影响区硬度与原始母材及母材区的硬度接近.由于焊后多次正火并不能使热影响区晶粒进一步细化,反而使其有粗化与软化的趋势,故应避免焊后多次正火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