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古滑坡复活是青藏高原东缘横断山区典型的地质灾害形式之一,昌都市芒康县帕学岗村一处古滑坡堆积体局部发生复活,通过InSAR形变分析、遥感影像解译和野外调查复核,进行滑坡堆积体局部复活特征的研究,评价其现今的变形特征和可能的失稳模式.结果显示:帕学岗滑坡堆积体上局部复活滑坡的主要形变特征为坡体中下部的蠕滑变形,InSAR的LOS方向平均形变速率达到21 mm/a,最大形变速率40 mm/a.滑坡堆积体存在沿新滑面滑动失稳的可能.相关结果可为复活滑坡的现状评价以及防灾减灾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
为了分析浅埋煤层采动对古滑坡复活的影响,通过调查地表变形迹象,对实时监测数据分析,以及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古滑坡复活变形特征及复活成因.结果表明:古滑坡在煤层开采后,坡体前缘发生局部溜滑,后缘形成了拉张裂缝,且在侧翼形成剪切裂缝,但目前尚未形成贯通的滑带;古滑坡变形阶段分为初始变形阶段—加速变形阶段—减速变形阶段,目前坡体处于减速变形阶段;古滑坡坡体整体在采空区影响范围内,采空区的顶板塌陷和变形使得坡体前缘受到较大的水平推力并产生水平位移,极大降低了古滑坡坡体的稳定性.可见,尖山营古滑坡目前处于减速蠕变阶段,破坏范围较小;古滑坡复活主要受到地形地貌、地层岩性、降雨、煤层开采共同作用影响,但煤层开采是促进古滑坡复活的主控因素.  相似文献   

3.
该滑坡为老滑坡,通过分析坝底乡菜市场后山滑坡地质条件和水文条件,探讨了滑坡基本特征,采用传递系数法在2种不同工况条件下对滑坡的稳定性进行计算和稳定分析,判断滑坡是否复活.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切割作用下牵引式古滑坡复活机理,通过现场调研及地质勘测获得了国道S206某古滑坡的地层结构特征、变形特征等,得到了古滑坡存在的有力证据,并对滑坡区进行了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地质背景、勘察结果表明该古滑坡属牵引式古滑坡;区域结构破碎的岩体、软弱夹层为古滑坡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前缘深切沟槽提供了空间条件;降雨促使了古滑坡的复活,前缘切割作用是古滑坡复活的直接诱因;不平衡推力法分析结果表明该滑坡在降雨情况下属不稳定状态,监测结果显示古滑坡复活后处于蠕滑状态,雨季时进入变形滑动阶段。可见地质背景是牵引式滑坡形成的内因,降雨、前缘切割是牵引式古滑坡复活的外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牵引式中型中层滑坡现场工程地质条件系统地调查,对其坡体结构及变形破坏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该堆积体的复活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以此为依据,通过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对该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综合判定滑坡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持续暴雨等不利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基于以上认识,提出了“抗滑桩+地表截排水+专项监测”的综合治理方案对该复活体进行治理,同时为同类堆积体复活机制的分析和工程治理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7#号滑坡位于西和县马元乡境内,兰成渝输油管线自滑坡前缘通过。自管线运营以来,由于削坡等人类工程活动,滑坡前缘出现多处的小型滑塌体,局部复活,引起多方关注。通过对滑坡的调查分析,对其形成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7#号滑坡的局部复活主要由人类工程活动和降水等因素形成的。同时由于管线辅路修建对坡脚的开挖,破坏了滑坡的抗滑段,有可能导致老滑坡复活,对输油管线存在潜在威胁。根据对滑坡稳定性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评价,提出了抗滑桩支挡、排水和削坡等综合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二郎山隧道西口引道公路上的榛子林滑坡的地质地貌条件、滑坡体结构及变形破裂形迹的分区特征的调查 ,结合滑坡位移监测资料分析 ,研究了滑坡的成因及近期复活机制 ,并提出了滑坡整治对策  相似文献   

8.
结合八庙梁滑坡的形态、结构特征,讨论了新滑坡的形成和老滑坡复活变形的影响因素,分析滑坡的成因机制,为滑坡的治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滑带土蠕变特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美姑河拉马古滑坡局部复活滑坡为工程实例,在现场调查、物理力学试验的基础上,采用分级加载方法对该滑坡滑带土的蠕变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利用Boltzmann线性叠加原理将得到的试验曲线转化成分别加载的形式,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滑带土等时曲线.通过对试验确定的蠕变曲线和等时曲线进行分析处理,建立了拉马古滑坡复活滑坡滑带土幂次关系的经验模型,同时,结合滑带土的长期破坏准则,得到了该滑坡滑带土幂次关系的长期强度方程,并用FLAC对边坡的变形进行分析,预测边坡变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永善县城所处单斜斜坡整个为一古滑坡堆积体,位于金沙江南部。自1979年开始至今,古滑坡东部H1、H2滑坡分别发生复活变形,严重威胁复活滑坡上部永善县城3.5万余人生命财产安全。本次研究采用地面调查、地表与地下位移监测以及数值模拟等方法,分析了永善县城东部滑坡的复活变形特征与不同工况下复活滑坡稳定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永善县城古滑坡深层特大型滑坡,现阶段复活的H1滑坡变形迹象明显,其中以北东侧变形最为剧烈,平均水平位移速率达0.63mm/d,H1整体处于加速变形阶段;H2滑坡处于蠕动变形阶段,后缘局部发育小型拉张裂缝。复活滑坡存在三个滑动面:H1滑坡第一剪出口、H1滑坡第二剪出口、H2滑坡,通过极限平衡法中的M-P法与Spencer法对不同工况下滑坡的稳定性进行分析与评价,得出数值模拟的稳定性特征与监测变形特征基本一致,暴雨对滑坡复活变形的影响最大、地震次之,因此后期治理需要充分考虑分区域治理与截排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成都市某在建污水处理场地位于一个体积约118万m3的古滑坡体中前部,因施工开挖导致古滑坡前缘局部复活.通过现场调查、试验及力学方法分析了不同工况下古滑坡开挖前后的稳定性,根据稳定性计算结果和滑坡体特征提出两种治理方案,并对两种治理方案进行了综合分析对比,确立了最终治理方案,从根本上解决了该边坡滑坡问题.  相似文献   

12.
戴玉 《甘肃科技》2011,27(7):108-110,132
分界梁隧道从滑坡的中后部通过,隧道右线位于滑坡体内,左线位于滑坡体.隧道开挖后引起老滑坡复活,从而导致隧道变形.根据分界梁隧道出口滑坡特征为例,分析了滑坡的性质、特征及稳定性,以及隧道穿越在滑动带(与滑动面相交)和在滑坡体中时其变形机理,从而建议给出防护工程治理措施,以便较准确的一次性根治滑坡区隧道变形的相关地质病害,...  相似文献   

13.
山西省孝(义)柳(林)铁路通过离石南约3 km益家村古滑坡,1991年施工时,由于在古滑坡前缘开挖路堑高边坡,降低了古滑坡的抗滑力,致使该滑坡复活,以后降大雨促使滑坡再次滑动.1993年对该滑坡先后作了两次补充工程地质勘察(探),依此对滑坡采取了有效的工程措施,进行了彻底整治,在滑坡上部减载开挖大平台.在下部做挡土墙,增加对滑坡的抗滑力,由于采取这些有效的工程措施,保持了滑坡的稳定性,作到了铁路安全运输.通过古滑坡的复活及其整治这一实例.对今后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沈元 《甘肃科技》2012,28(12):98-99,138
青海省省道S101线K388滑坡为一堆积层滑坡,线路在滑坡前通过,该边坡在开挖边形成后,受雨水等外界条件的影响,滑坡出现开裂变形,并且逐步加大,最终可能整体复活.因此,要了解滑坡的空间形态,必须查清滑坡的坡体结构及地下水等其他影响因素,同时结合滑坡的变形特征及钻探、物探、深孔位移监测等勘察手段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综合分析,确定滑坡目前的安全系数,并对滑坡的治理工程设计提出了合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平缓滑坡因地形坡度小易受强降雨影响而发生变形破坏.为深入研究强降雨对滑坡复活变形及稳定性的影响,以湖北省秭归县土地岭滑坡为例,进行强降雨条件下的滑坡渗流-应力耦合模拟,分析不同降雨条件下的滑坡复活变形过程中的孔隙水压力、位移场变化和稳定性演化.研究表明,平缓的土地岭滑坡的阶跃变形与集中强降雨密切相关,降雨导致滑坡体内孔隙水压力从后部到前部逐渐增加,前部响应最快;滑坡稳定性系数随降雨过程逐渐降低,在24 h内降幅最显著.这对强降雨引发滑坡的变形机制与预警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王家半坡滑坡位于天水市北山,属典型的间歇性黄土泥岩滑坡.野外调查和监测资料表明:王家半坡滑坡老滑坡属中型滑坡,其前缘复活的1~#、2~#滑坡属小型滑坡.滑坡体由黄土和新近系泥岩组成.该滑坡变形强烈,拉张裂缝、剪切裂缝多见,目前处于蠕滑变形状态,是在内外动力耦合条件下形成的.地形地貌、岩土结构、地下水对老滑坡的形成、发展起控制作用,1~#、2~#滑坡的复活受老滑坡滑带和裂隙控制,降雨是滑坡局部复活的主要引发因素.滑坡的变形破坏模式为蠕滑-拉裂型,并且呈现出多期的间歇性活动特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建设,由于线路不可避免的穿越老滑坡体,路基及隧道挖方削弱了边坡的稳定性,造成老滑坡体复活,影响高速公路的正常建设和运营,同时给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本文以重庆某高速公路隧道滑坡为例,分析了老滑坡变形机理及复活原因,并基于GEO-SLOPE进行了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为了准确评价碎石土古滑坡的稳定性,通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现场工程地质调查与勘探和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采用三维大变形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结合复活碎石土古滑坡工程实例,提出利用三维计算结果计算二维剖面稳定性系数的方法,分析了滑坡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三维大变形弹塑性接触有限元算法分析滑坡稳定性可以考虑滑坡体的空间效应,使计算结果更加符合实际.新方法可以更准确分析碎石土滑坡的稳定性和获得该类型滑坡所处的实际状态,为滑坡治理提供准确的科学信息.  相似文献   

19.
阿拉滑坡形成机制及堵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阿拉滑坡是特大型古滑坡,会理"8.30"地震后出现复活迹象,若坡体发生快速整体滑动,将会堵塞金沙江并直接威胁对岸成昆铁路师庄火车站,后果不堪设想.本文在地质勘察的基础上,分析了阿拉滑坡形成机制并对堵江可能性进行了计算分析.  相似文献   

20.
白龙江流域坪定-化马断裂带内发育大量滑坡,已发生了多起重大滑坡灾害.大小湾滑坡位于白龙江左岸,为典型的活动断裂带蠕滑型滑坡.近年来受集中降雨、构造活动等因素影响,老滑坡局部出现复活迹象,处于不稳定状态.本研究通过地表变形监测、野外现场调查、遥感影像解译等,对大小湾滑坡的地质环境条件、发育特征和活动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滑坡活动的整体性不明显,但分块差异性活动突出.根据运动和变形特征,将滑坡分为5个区域:中部的两处次级滑块、中部次级黄土滑坡及前缘复活的两个滑块.其中,中部的次级滑块陡坎极度发育,堆积大量基岩碎石块;临江前缘活动最为强烈,坡体破碎,裂缝发育,路面鼓胀塌陷严重.在未来的变形和运动中,前缘滑块极有可能在降雨的诱发下继续发生变形,形成滑坡堵江灾害链,严重威胁滑坡上游村镇和下游舟曲县城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灾害风险极为严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