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21世纪即将来临之际,全世界都在关注“教育问题”,《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为此,《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第一条是“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提高国民素质,第二条就是“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行动计划》中指出:“要加强和改革师范教育,提…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地位。”因此,在世界经济和科学技术激烈竞争的背后是人才素质的竞争,人才素质的核心又是创新精神,创新精神靠创新教育。而今创新教育已成为世界教育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同志早在十多年前就明确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今天的教育应该对未来负责,未来就在今日的教育中,教育是创造未来的原点。正如冰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所提出的:“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①创造未来必须从教育开始,教育必须面向未来,这是因为:(一)从教育与科学、技术、管理的发展关系来看,搞好教育,进一步开发人的智…  相似文献   

4.
李佳 《科技信息》2011,(9):163-163,217
《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当今世界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赵激烈,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竞争,实际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与民族素质的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讲,谁掌握了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在召唤它的宏大事业——掌握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语文教育,又是如何行动的呢?  相似文献   

5.
我们即将跨入21世纪,这将是一个信息广泛、复杂、密集而快捷的新世纪,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市场经济竞争、科技竞争、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这一切实质上是民族素质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师资的竞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谁掌握了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ZI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作为少边穷地区的师专,应当高瞻远瞩,结合自己的实际,寻找切实有效的途径,加强素质教育,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一所谓素质教育,尽管理论的表述不尽相同,但都肯定素质教育就是为提高民族素质和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服务的,以提高受教育者全员…  相似文献   

6.
千百年来,爱国主义始终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一面最鲜艳的大旗,是伟大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支柱。世纪之交,世界政治风云变幻,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综合国力竞争,实质上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说到底是掌握了高新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人才的竞争。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培养了高素质的垮世纪人才,谁就能在二十一世纪的国际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立于不败之地。人才培养德为首,学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本文仅结合笔者自己在历史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感想,论述一下新形势下历史教学中的爱国主义教育这一常议常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机修钳工高技能人员培训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侯佑宁 《科技资讯》2011,(31):104-104
21世纪是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世纪。众所周知,一切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南汽要在"入世"后参与国际和国内汽车市场的竞争,且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拥有大量具有涉外知识,能面向国际市场,适应国际竞争,富于开拓精神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专门人才;更要拥有大量外向型、综合型、具有实践应用型的职业技术工人。作为职业技术教育支持平台南汽培训中心技工学校,只有积极进行教学改革与创新,建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和个人能力提高的继续教育培训制度,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培训社会化、个性化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在世纪交替之际,面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和日新月异的变化,世界各国尤其是经济发达国家都把目光投向21世纪的教育,使教育改革之风在全球掀起。诸如美国提出注重培养富于应变、善于学习和应用的人;日本提出培养面向国际,面向21世纪的“世界通用的日本人”;法国提出培养“不受任何学科界线限制的人”;俄罗斯则主张培养专业面宽的专门人才等。  相似文献   

9.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所谓“综合国力”的竞争,而“综合国力”的竞争既是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的竞争,也是精神文明和国民素质的竞争,归根到底则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当今世界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掌握了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居于领先地位.海湾战争向世人展示了一个活生生的例子:科技实力是制胜的“法宝”,而科技实力来自于具备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10.
在即将跨进21世纪的时候,世界各国尤其是先进国家,在军事高技术研究和发展领域的竞争仍然十分激烈.各国都在竞相研制和发展跨世纪的高技术武器,以图在21世纪的军事斗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的中国教育改革是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进一步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形势发展,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必须深化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充分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出的掌握较高技术、技能,又有一定理论知识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当21世纪向人类走来之时,世界各国为迎接新世纪的挑战,掀起了科技与教育竞争的热潮。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遗余力地加大科技与教育投入,以此来提高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以此来确保可持续发展和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争取主动。因此,科技与教育的竞争,将是21世纪不断加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人才素质和质量的竞争是各国综合国力竞争的核心,必须从新世纪人才竞争的高度认识教学质量问题.介绍了坚持"教学、研究、改革、建设、创优"五结合,采用面向21世纪新教材,应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14.
高校计算机基础教学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这是我国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计算机基础课在中小学是开设不久的新课程,经济发达地区与经济不发达地区,城市  相似文献   

15.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随着时代的发展,21世纪是知识爆炸的时代,科学技术的竞争,将成为世界上矛盾的焦点.科学技术的竞争,实质上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竞争,归根到底又是教育的竞争.  相似文献   

16.
开发指南     
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家用电器制造商和科研机构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运用高新科技成果,研制和开发面向21世纪的智能家用电器.专家们预言:21世纪将是智能家用电器的世纪.  相似文献   

17.
世纪之交,以什么样的姿态进入即将到来的21世纪;如何在新世纪的竞争中占据更为有利的位置,这不仅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所关注的大事,同样也是各行各业所关注的重要问题。作为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四个现代化的教育事业,理应更加重视这一课题。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21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同时还特别指出,加快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步伐,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重视受教育者素质的提高,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为高等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的需要,培养和造就跨世纪、高素质的“四有”人才指出了明确方向。人才的需求有多种层次、多种规格、多  相似文献   

18.
一、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背景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教育信息化”的概念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兴建而产生。在美国的“信息高速公路”计划中,特别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美国的这一举动引起了世界各国的积极响应,许多国家的政府相继制定了推进本国IT在教育中应用的计划。  相似文献   

19.
从世界范围看,21世纪的主要竞争是高技术的竞争,但最终要归为智力和人才的竞争。既然是智力和人才的竞争,智力开发和人才培养就占有突出的地位,因而和智力开发与人才培养有直接关系的教育,尤其是大学教育,就被推向这一挑战的前沿。大学亟需改革,这是每个国家都面临的问题,只是国情有别,改革的内容和形式有所不同,但改革的目的是共同的,即适应新技术革命发展的需要,保证在新世纪中拥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谁都承认, 21世纪将是一个科技竞争更加激烈的世纪。竞争靠科技, 科技靠人才, 人才靠教育。把“科教兴国”定为我们的国策也有好几年了。倡导科教兴国需要有投资, 需要各级领导乃至全民认识科技的价值, 需要有教育优先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