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必光 《科学》2007,59(6):27-27
在海南文昌东海岸,中国将建造第四个航天发射场,以满足新一代大型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和新型航天器发射任务的需要。发射场是火箭登天的“起点站”。现在全世界约有16个航天发射场分布在8个国家,中国占3个。酒泉航天发射场是中国第一个发射场,主要承担低轨道和返回式卫星以及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射任务;第二个是太原航天发射场,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我国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还是国外的卫星发射系统,其发射场无一例外选择在陆地,这并不意味着陆地发射是最佳方案。 “借”力 火箭的运载能力是能否将卫星送上太空的关键,火箭的垂直发射能提高火箭的运载负荷能力。据专家估算,在赤道上进行海上发射,运载能力可以比陆地发射综合提高30%,这是一个令人神往的数字!  相似文献   

3.
自从1957年10月4日前苏联成功地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后,近40年来,航天技术获得了空前地发展,许多国家相继建起了十几个航天发射基地,发射了几千个各种类型的航天器,记载着人类迈向宇宙的历史。拜科努尔发射场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地球卫星,开创了人类向太空进军的新纪元。前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太空邀游乘坐的"东方号"飞船,就是从这里发射的。拜科努里发  相似文献   

4.
2012年12月12日,朝鲜在西海卫星发射场,用银河3号运载火箭将光明星3号卫星成功送入地球轨道,引起世界巨大反响.就在朝鲜卫星升空的同时,美国在佛罗里达发射基地,向太空发射了一架极其神秘的小型航天器——X-37B.这次发射的时间点耐人寻味.发射目的虽然三缄其口,但依旧无法阻止人们的种种猜测:有人认为这是例行试验,旨在验证太空飞行中的某些相关技术;也有人猜测,这是为了偷窥中国的天宫一号太空实验室;还有人相信,这是美国在向朝鲜"亮肌肉",以示警告.  相似文献   

5.
一枚携带着有毒的生物制剂导弹从某国的发射场腾空而起,它的体积和弹道使运行在地球轨道上的卫星感受器显示出:导弹的打击目标是美国的西海岸。突然,不知来自何处的一束强大的激光束将导弹击中,弹片和生物制剂纷纷降落在发射国的地面上……这可能是发生在2020年某月某日惊心动魄的一幕。  相似文献   

6.
前沿     
正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3月12日1时51分,中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发射长征七号改遥二火箭。该运载火箭由长征七号运载火箭改进研制而成,主要用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全长60.1米,芯一级、芯二级直径3.35米,芯三级直径3米,助推器直径2.25米,起飞重量约573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力不低于7吨,同时具备零倾角轨道、奔月轨道等高轨发射能力,是国内第一个助推器与芯一级集束式分离的捆绑火箭。  相似文献   

7.
《科学通报》1958,3(11):328-328
1958年5月15日苏联发射了第三个人造地球卫星。这个卫星是靠强大的运载火箭送上轨道的。带有卫星的运载火箭在预定的飞行轨道上到达每秒8,000公尺以上的速度以后,卫星就借助专门装置的作用脱离了运载火箭,并开始沿楕园形轨道绕地球运行。在卫星脱离运载火箭的时候,园椎形护套和护板即脱离了卫星。带着护板的运载火箭和园椎形护套沿着自己的轨道运行,与卫星轨道相差不远。根据苏联第三个人造卫星的各种资料,它大大地  相似文献   

8.
光帆卫星     
科学家发明了把太阳光应用于卫星的新技术;可望很快增加在有重要商业价值的对地静止规道(geostionary orbits)上通讯卫星的数量。赤道22,300哩高空的规道称同步静止规道,在这条规道上运行的卫星和地球相对静止;因为它运行一圈的速度和地球自转的速度相同,都是24小时,所以从地面上看去,卫星似乎在高空固定不动,这样它就能地面通讯站作连续通讯。正因为只有对着赤道的同步规道有这优点,并且通讯卫星的用途迅速的增加,使这个空间带变得拥挤不堪。为了免使众多的卫星发射信号相互干扰,就非得把它们互相隔离开。  相似文献   

9.
《科学之友》2020,(8):12-13
正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由地球中圆轨道卫星、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地球静止轨道卫星三种不同轨道的卫星组成,包括24颗地球中圆轨道卫星,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相对于灵动活泼的地球中圆轨道卫星、飘逸优雅的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此次发射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被抓总研制单位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北斗人亲切地称为"吉星"。因为在"吉星"家族中排行老三,大家也亲切称呼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为"嚞(音zhé)星"。这些北斗"吉星"高高地驻守在距离地球36000  相似文献   

10.
综观世界各国的航天发射场,你会发现,它们大都靠近赤道。这是经过各国科学家的选择,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只有在纬度为零的情况下,才能达到最大速度的优势:火箭自身速度加上地球自转速度。相反,越远离赤道,其速度则越小。像俄罗斯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美国的卡纳维拉尔角航天中心、法国的库罗、日本的内三浦宇宙发射场以及中国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都是一些得天独厚的航天发射基地。  相似文献   

11.
据专家们预测,如果各国所有的卫星发射计划都能成功,2001年前将有1000多颗新的应用卫星进入地球轨道。众所周知,目前世界上只有包括中国在内的少数几个国家具有航天发射技术。有资料显示,在发射能力有限的欧美门前等待发射的卫星,已经排成望不到尾的"长龙",我国的火箭发射中心也是"顾客盈门"。  相似文献   

12.
<正>开启互联网新纪元美国当地时间2月6日,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简称Space X公司)成功发射了世界现役运力最强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而后仅隔半月,该公司于2月22日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SLC-4E发射场,又让"猎鹰9号"火箭成功升空,2分钟后火箭一二级分离。大约11分钟后,配备先进雷达装置的西班牙地球观测卫星PAZ到达距离地球上方约514千米处的轨道,部署成功。虽然此次发射的主要有效载荷  相似文献   

13.
1960年8月19日苏联成功地把第二个宇宙飞船发射到地球卫星的轨道上。除去火箭载体的最后一级外,整个卫星式飞船重4,600公斤。发射第二个卫星式宇宙飞船的基本任务是进一步研究保证人的生命活动,以及人的飞行安全和返回地球的系统。预先安排了在飞行期间应进行的一系列医学生物学实验,完成了宇宙空间的科学考察计划。为使带有生物的第二个卫星式宇宙飞船成功  相似文献   

14.
科技传真     
去年12月25日,俄罗斯“质子”火箭发射“亚洲卫星-3”通信卫星时,由于火箭助推器的气体发生器被烧坏,助推器在二次点火1秒钟后即熄火,因而助推器无法产生足够的推力,未能将卫星送入赤道上空的预定轨道。 美国休斯公司认为,利用月球引力,有可能使这颗报废的卫星重新得到利用。休斯公司已与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并着手开始对卫星进行“营救”。这一“营救”计划首先将通过卫星自身的动力不断改变其运行轨道,让卫星逐渐远离地球并  相似文献   

15.
抛锚卫星     
在晴朗的夜晚,当您登上阳台,看看天空,您就可能会看到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犹如一盏小信号灯在纹丝不动的星幕上穿过苍穹。这每一颗闪闪发光的圆柱体可能有数千公斤的质量(包括多翼形的太阳能电池、发送“天线”和天线板)。这些东西全部放置在数百吨重的火箭发射系统上,火箭发射系统发出火柱,在雷鸣声中将卫星送向轨道,直到通过大气层时它们才几乎完全失重。要把卫星发射到轨道上去,必须做大量的工作。然而,人们感到尤为不满的则是:难以达到宇宙中的最理想点。这些最理想点中最有意义的是所谓的地球轨道。它的高度约为三万六千公里,地球轨道面与地球赤道面一致。卫星在这条轨道上绕地球  相似文献   

16.
前沿     
<正>我国成功发射2颗北斗卫星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远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将2颗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升空,经过约3.5小时飞行后,"远征一号"将2颗卫星准确送入预定轨道。这次发射的2颗卫星均为地球中圆轨道卫星,也是中国发射的第18和第19颗北斗导航卫星。此次发射的圆满成功,标志着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覆盖  相似文献   

17.
轨道镜     
夜间照明需要耗费大量电能。最近美国宇航局的科学家约翰·阿仑和汉普敦利兰研究中心的约翰·肯尼迪提出一项利用轨道镜反射日光的节能设想,很引人注目。其方案是,将16个半英里阔的反射镜发射到地球轨道上,令其与地球自转同步地绕地球运转,则轨道镜就与地球保持相对固定,静止  相似文献   

18.
世界主要发射航天器的基地到底有多少呢?从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掌握航天技术的国家拥有的发射基地(指正在使用的)是:美国、前苏联、中国各3处,日本2处,法属圭亚那(南美)、肯尼亚洋面印度洋上、印度、以色列各1处,总计15处。 从赤道上向东发射卫星最为有利,因为它最大限度地利用地球的自转速度。但是,在选定发射场的地点时,更为重要的是需远离人口密集地区,这是因为火箭满载危险物,一旦发射不成功,有爆炸的危险,后果不堪设想,加之火箭发射时的噪声非常之大,并且还要确保飞行航线下火箭的第一级与第二级落入安全地点。  相似文献   

19.
在前面,我们了解了不少有关卫星方面的知识,下面我们谈谈有关载人飞船的知识。自从1970年以来,中国发射了不少类型的卫星,1999年又成功地发射了飞船。飞船与卫星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又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从它们的系统组成来谈谈这个问题。 飞船与卫星有许多的共同点,如它们的飞行原理、发射、轨道、轨道上的运行,以及返回所经历的环境是相同的。但是它们又有许多要  相似文献   

20.
到了1999年,一枚名副其实的太空"盗日者"——巨型的人造太阳能卫星,将会环绕地球轨道运行,收集太阳能,并且把能量发射到美国纽约州北部的接收天线场,供应整个纽约市所需的电力。这枚人造太阳能卫星,将会被安置在距地球约3.6万公里的轨道上,其运行速度与地球自转速度相同,所以它能固定在一个太空的位置上。它的大型太阳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