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实践课程改革实施"问题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的本质有了重大的变革.根据课程改革目标,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改变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模式,提出了“问题教学”的概念,着重探讨了“问题教学”的内容及做法。  相似文献   

2.
余青云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3,18(3):100-100,102
从辨证的角度看,教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的动态过程。横向可分为“教”和“学”两部分。“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学”的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师。纵向可分:“准备教”阶段,教师是主体,教材和学生是认识客体;“课堂教”阶段,主客体间相互交流;“教后学”阶段,主体是学生,客体是教材与教师施加的影响.在教学全过程中,师生的主客体地位相互依存而又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相似文献   

3.
杨明 《科技咨询导报》2014,(11):146-146
教学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高职高专推行探究式教学模式就是新课改理念的直接体现,实践新的教育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种有益尝试。自主探究式教学对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该文将对这一教学法进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4.
“教”有两种读音、两种用法,衍生为教育和教学,与之对应有间接道德教育和直接道德教学之分。由于教育之“教”直接指向学生,教学之“教”以教材为中介,因此在道德教育内容上又有教规范与教知识之别。秉承苏格拉底的传统,知识即道德,德性之教是教知识;现代哲学对此提出质疑,认为德性之教是教规范;而在现代教育哲学中价值辨析占有一席之地,又有教价值之说。在教育实践中人们感慨“德性难教”,假如从教的概念和内容方面作些清理,或许有助于我们减少些困惑。  相似文献   

5.
思想政治理论课“难教”,已成为教师的共识。“难教”的成因主要在于: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重视专业课,轻视公共课;教学内容抽象、严肃,且交叉重复;大班教学影响师生互动;教师的职业素养有待提高。目前,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教师,唯有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职业素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全力以赴,积极应对,才能化解“难教”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季培珍 《科技资讯》2006,(12):114-114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师生交往是否有利于学生发展是教学过程能否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运行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7.
刘红 《科技信息》2007,(10):221
长期以来,我国的声乐教学一直是一对一的形式讲授,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上占主导地位,学生在接受教学中占主体地位,师生之间密切配合,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就是要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王水泓 《科技信息》2012,(32):341-342
体育教学是教与学的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为了完成共同的教学目标而合作的过程,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和谐统一,这一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一过程交融着师生的互动、合作、创新与进步。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新型而和谐的师生关系,能让学生享受体育的快乐,体验到学习中的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和理解,同时也能得到教师与同伴的激励、鞭策、感化、鼓舞、召唤和指导。它体现“以人的发展为本”的课程改革理念,提供了师生共同发展的平台,在和谐的体育学习氛围中。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9.
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出发,结合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手段,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开为目标,在小学构建开放式应用题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教”与“学”的师生多边交往互动过程和资源的设计,为教育改革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10.
体育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那些只有教学的形式表现而无实质性交往发生的“教学”是假教学,把体育教学本质定位在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渊源。它是对“把体育教学看成是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陶冶品德的过程”这一传统观点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