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子囊菌亚门黄盾盘菌(Scutellinia ascoboloides)发酵液中首次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其结构通过光谱学技术确定为:α-甜没药醇(1),pelandjauic acid(2),geranicardic acid(3),(4E,8E)-N-2'-羟基棕榈酰-9-甲基-4,8-sphin-gadienine(4),麦角甾-7,22-二烯-3-酮(5),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6),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7),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8).  相似文献   

2.
利用硅胶柱层析、高效液相色谱从丽江产华丽牛肝菌子实体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分别鉴定为:麦角甾-ergosta-7,22-二烯-3β,5α,6β-triol(1),麦角甾-4,6,8(14),22-四烯-3-酮(2).麦角甾-5,7,22-三烯醇-3β-醇(3),麦角甾-7,22-二烯-3β-醇(4),D-阿洛醇(5),大黄素(6),大黄素甲醚(7).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华丽牛肝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对白僵蚕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采用溶剂提取、萃取、反复硅胶柱色谱、ODS、制备液相色谱法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白僵蚕分离得到4个甾体类化合物,分别为5α,6α-环氧-(22E,24R)-麦角甾-8(14),22-二烯一30,7α-二醇(1)、7α-甲氧基-(22E,24R)-5α,6α-环氧麦角甾-8(14),22-二烯-3β醇(2)、(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3)、豆甾醇-7,22-二烯-3β,5α,6α-三醇(4),4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白僵蚕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利用多种色谱分离技术从辣乳菇(Lactarius piperatus)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解析,分别鉴定为硬脂酸(1)、棕榈酸(2)、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3)、(22E,24R)-麦角-5,22-二烯-3β-醇(4)、(22E,24R)-5α,8α-过氧-麦角-6,22-二烯-3β-醇(5)、(22E,24R)-麦角-7,22-二烯-3β,5α,6β-三醇(6)、isolactarorufin(7)、(22E,24R)-3β,5α,9α-三羟基-麦角-7,22-二烯-6-酮(8)和(22E,24R)-麦角-7,22-二烯-3β,5α,6β,9α-四醇(9).其中化合物(1)、(2)、(3)、(4)和(5)均系首次从该野生食用菌子实体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对中国南海红树水黄皮根内真菌#HA-094的代谢产物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dihydroterrein(Ⅰ)、p-hydroxylbenzylalohol(Ⅱ)、对甲氧基笨甲醇(Ⅲ)、三十一烷烯酸(Ⅳ)、(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Ⅴ)、5α-8α-表二氧-(22E,24R)-24-麦角甾-6,22-二烯-3β-醇(Ⅵ)、(22E,24R)-24-甲基麦角甾-7,22-三烯-3β-5α-6α-三醇(Ⅶ),利用波谱分析方法,对这7个化合物进行了解析.化合物Ⅰ系首次从该菌属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采用多种色谱手段及重结晶方法对青天葵石油醚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常数等方法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共得到了10个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1)、豆甾醇(2)、6,9,10-三羟基-7E-烯十八烷酸(3)、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β-三醇(4)、豆甾-22-烯-3β,6β,9β-三醇(5)、麦角甾-7,22-二烯-3β,5α,6α-三醇(6)、3β-羟基豆甾-5,22-二烯-7-酮(7)、3β-羟基豆甾-5-烯-7-酮(8)、橙黄胡椒酰胺乙酸酯(9)、橙黄胡椒酰胺苯甲酸酯(10).其中化合物3、5~8、10为首次从青天葵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采用硅胶柱色谱等分离方法对脱皮马勃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5个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亚油酸(1),3-羰基麦角甾-7,22(E)-二烯(2),3β-羟基麦角甾-7,22(E)-二烯(3),3β-羟基-5α,8α-过氧桥麦角甾-6,22(E)-二烯(4)和苯甲酸(5),其中化合物1和5为首次从脱皮马勃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对南海海洋真菌2492分离自香港红树林植物Phramites australi,从其菌丝体的乙醇粗提物分离出3个甾体化合物:(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5a,8a—表二氧—(22E,24R)—麦角甾—6,22—二烯—3β醇和(22E,24R)—24—甲基麦角甾—7,22—三烯—3β,5a,6a—三醇。它们的结构通过IR,FABMS和NMR谱图得到确定。  相似文献   

9.
利用柱层析和制备薄层色谱技术研究扁缩滨珊瑚(Porites compressa Dana)的化学成分,从中分离纯化得到2个化合物:a-十八碳烷醇甘油醚(鲨肝酵)(I)、N-1-羟基甲基-2-羟基-(E,E)-3,7-十七碳二烯基十六酸酰胺(Ⅱ);同时经GC-MS鉴定6个甾醇:麦角甾烷酵、豆甾-22-烯-3β-醇、麦角甾-5-烯--3β酵、胆甾-5-烯-3β-醇、麦角甾-5,22-二烯-3β-醇和豆甾-5,22-二烯-3β-醇.  相似文献   

10.
对昆明盐矿真菌4-92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化学成分研究,从中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其结构分别为5个酚类化合物:5-甲苯-1,3-二醇(1)、甲基2,5-龙胆酸(2)、对羟基苯甲酸(3)、3,3'-氧二苯(5-甲酚)(4)、2-(羟甲基)苯-1,4-苯二酚(5);3个甾醇类化合物:(22E,24R)-5α,6α-环氧-24-甲基胆甾-8(14),22-烯-3β,7α-二醇(6)、3β-羟基-(22E,24R)-麦角甾-5,8,22-三烯-7-酮(7)、啤酒甾醇(8);3个核苷类化合物:胸腺嘧啶(9)、尿嘧啶(10)、胞嘧啶(11);2个氧杂蒽酮类化合物:杂色黄曲霉毒素(12)、Oxisterigmatocystin C(13);一个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14);一个生物碱类化合物:Pseurotin A(15).  相似文献   

11.
采用硅胶柱色谱及HPLC等分离方法对鹿心雪茶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得到7个化合物,依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它们的结构分别为:3,6-二甲基-2,4-二羟基苯甲酸甲酯(1)、2,4-二羟基-3-醛基-6-甲基苯甲酸甲酯(2)、羊角衣酸(3)、3β-羟基-5α,8α-过氧桥麦角甾-6,22(E)-二烯(4)、3β-羟基-5α,8α-过氧桥麦角甾-6,9,22(E)-三烯(5)、3β-羟基-5α-豆甾烷-4-烯-3-酮(6)、8α,11-elemodiol(7)。其中化合物6和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的到。  相似文献   

12.
首次对优美叶枝豆荚软珊瑚Lobophytum delectum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研究并分离鉴定出3个多羟基甾醇和1个神经酰胺。通过波谱分析、化学降解及物理常数对照等方法鉴定出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24S)-麦角甾-1β,3β,5α,6β-四醇(1)、(24S)-麦角甾-3β,5α,6β,25-四醇-25-单乙酸酯(2)、(24S)-麦角甾-5-烯-3β,25-二醇(3)和N-正十六碳酰基-正十八碳-4(E),8(E)-二烯鞘胺醇(4),首次发现(1)对MgC-803(人胃癌细胞)和Cne-1(人鼻咽癌细胞)有强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1.48和1.12μg/mL。  相似文献   

13.
从山楝枝叶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包括4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及1个甾体化合物,经波谱解析分别鉴定为15-羟基-α-杜松醇(1),1S,4S,5S,10R-4,10-愈创木烷二醇(2),4(15)-桉叶烯-1β,6β-二醇(3),4(15)-桉叶烯-1β,6α-二醇(4),3α,16β,20,22-四羟基麦角甾-5,24(28)-二烯(5).其中,化合物1、2为首次从山楝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杀虫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2、3、4对卤虫(Artemiasalina)具有良好的抑制活性,提示该类化合物在杀虫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采自于海南岛三亚附近海域的扭曲肉芝软珊瑚 Sarcophyton tortuosum Tix.-Dur中,分离提取得到5个纯化合物,通过综合波谱解析和化学转化鉴定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1个四萜化合物methyl sarcotortuoate,3个甾醇:1β,3β,5α,6β-四羟基-25-乙酰氧基-麦角甾醇,24( S )-麦角甾烷-3β,5α,6β,25-四醇,23-甲基-24( S )-麦角甾烷-3β,5α,6β-三醇,1个神经酰胺( 2S,3R, 2′S,4E,8E )-Δ4(5),Δ8(9)-鞘氨醇-2′-羟基-十六碳酰胺.  相似文献   

15.
肋果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植物源农药活性成分,研究了肋果茶茎叶的化学成分,从其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了7个化合物,通过MS、NMR等谱学手段鉴定它们的结构为3α,3′,4′,5,7-五羟基黄烷醇(Ⅰ)、3β,3′,4′,5,7-五羟基黄烷醇(Ⅱ)、3β,4′,5,7-四羟基黄烷醇(Ⅲ)、熊果酸(Ⅳ)、山楂酸(Ⅴ)、22E,24R-麦角甾烷-7,22-二烯-3α-O-D-葡萄糖苷(Ⅵ)以及12-齐墩果烷-3,22,24-三醇-3β-O--L-阿拉伯糖苷(Ⅶ).3个黄烷醇类化合物Ⅰ、Ⅱ和Ⅲ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到.  相似文献   

16.
对烟台近岸的绿藻刺松藻来源的一株内生真菌长枝木霉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探索.通过硅胶柱层析、葡聚糖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制备薄层层析和高效液相色谱等色谱分离手段,以及超导核磁共振等波谱鉴定技术,从该菌的马铃薯-葡萄糖和菊芋-葡萄糖液体培养基发酵产物中继续分离并鉴定了5个化合物,包括5α,8α-环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1);麦角-7,22-二烯-3β,5α,6β-三醇(2);β-谷甾醇(3);5-羟基-3-甲基戊-2-烯酸(4)和角鲨烯(5).化合物4和5均为首次从木霉中分离得到.抑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化合物1~5对细菌和真菌无明显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从担子菌大白口蘑(Tricholoma giganteum Massee)新鲜子实体提取物中首次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它们的结构经各种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2E,24R)-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5α,8α-桥氧-(22E,24R)-麦角--6,22-二烯-3β-醇(2),(2S,3S,4R,2’R)-2-(2’-羟基二十-碳酰胺基)-三十烷基-1,3,4-三醇(3),腺嘌呤核苷(4),烟酸(5)。均为首次从该真菌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从黄海葵附生真菌的菌丝体中首次分离到7个化合物,经鉴定分别为:麦角甾-5,7,22-三烯-3β-醇(1),(3β,4β,22β)-12-烯-3,22,23-三羟基齐墩果烷(2),1-0-5Z,8Z-十八碳二烯酰甘油脂(3),1,2,3,4-四丁醇(4),β-谷甾醇-3-0-β-D-葡萄糖苷(5),尿嘧啶(6),5-羟基-2-羟甲基-4-吡喃酮(7).它们的化学结构经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分析,结合文献报道对照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19.
从圈扇藻Zonariadiesingiana中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一个新化合物 ,经由NMR、MS、IR等波谱方法鉴定为正十八烷基_(α_正庚基 )_1_辛烯基酮 ;并且通过GC_MS鉴定了 4个甾醇化合物 :胆甾_5_烯_3β_醇 ,胆甾_5 ,2 2_二烯_3β_醇 ,豆甾_5 ,2 2_二烯_3β_醇 ,麦角甾_5_烯_3β_醇。  相似文献   

20.
南海海洋真菌1924号代谢产物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真菌1924号分离自香港江口红树林植物Kandelia candel的落枝,种属未定。首次研究了该菌的代谢产物,从菌丝体分离得到5个代埘产物,它们的结构通过解析波谱数据分别鉴定为2个鞘氨醇类化合物N-2’-hydroxypalmitoyl-1-O-β—D-glucopyranosyl-9-methyl-4E,8E—sphingadiene(A)、N-palmitoyldihydrosphingosine和3个甾醇类化合物麦角甾醇、5α,8α-表二氧麦角甾-6,22-二烯-3β-醇和啤酒甾醇。初步生理活性试验表明,化合物A不显示hTOPⅠ酶抑制活性,其IC50值〉100μg/m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