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心怡 《世界知识》2013,(20):60-61
宋选铨在民国外交界的地位并不高,却是通过参加外交官考试进入外交部,从外交部最基层做起的外交官。他留下的《宋选铨外交回忆录》,翔实细致,记载他本人的外交生涯和民国外交的诸多精彩片断,为民国外交史研究提供了极好的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2.
高鹏 《世界知识》2013,(2):60-61
周鲠生以在中国国际法领域的学术成就闻名,被尊称为“中国国际法之父”。在其生活的民国和共和国两个时代,对中国外交都多有贡献。  相似文献   

3.
关培凤 《世界知识》2011,(15):62-63
商震(1888~1978年),字启予,河北保定人,出身寒微,少年时加入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后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从1940年起,商震由戎马倥偬的战将转而成为民国外交战线上的干将,在许多重大外交活动中.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  相似文献   

4.
石源华 《世界知识》2012,(13):64-65
在民国职业外交家群体之中,蒋廷黻有着从中国外交史研究专家转为著名外交家的特殊经历。他主持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历史系十多年,开拓了中国外交史研究新学科,后又入仕政界,担任过许多高级外交职务,成为著名民国外交家。中国外交史新学科奠基人  相似文献   

5.
以往学术界研究北京政府时期的外交,多将关注焦点放在顾维钧与英、苏等大国的修约交涉上,普遍认为其修约外交是手段软弱且收效甚微的。事实上如果纵观该时期的外交全过程,会发现通过顾维钧为代表的民国外交家们的努力,该时期的外交取得过多项重大成果,从而为中国外交开创了崭新的局面。废止中比不平等条约就是其中一例,拟对中比条约的废止过程展开论述,以期从另一侧面探讨北京政府修约外交的特点并给予其更为客观的评论。  相似文献   

6.
石建国 《世界知识》2010,(15):62-63
<正>在民国的外交舞台上,一直活跃着一批上海广方言馆出身的外交官,他们是通过清朝总理衙门选拔投身晚清外交界的。中华民国成立后,他们作为职业外交官又为新政府所用,成为民国外交史上一个突出的现象。刘式训就是其中的一位佼佼者。  相似文献   

7.
孙宝琦(1867~1931年),字慕韩。晚署孟晋老人,浙江余杭人。他活跃于晚清和民国外交的政治舞台,曾先后两次出任外交总长、两度出任国务总理,在外交界与唐绍仪、伍廷芳享有同等的地位和声望。 孙宝琦出生于官宦人家,父亲孙诒经曾做过光绪皇帝的老师,历任清朝内阁学士,工、刑、户等部侍郎。孙宝琦虽自幼“好经世之学”,但率性任为。曾在育才馆学习英文、法语.不喜作八股文章,因此两次科考落第。  相似文献   

8.
我国杰出外交家顾维钧博士于民国七十五年十一月十四日在纽约逝世。他是中国外交界的奇葩,在上海圣约翰大学毕业后,得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博士,之后历任我国驻法、英、美公使、国务总理、外交总长等职。民国七年,顾博士代表我国出席巴黎和会,在开会期间,为山东  相似文献   

9.
吴国桢(1903年-1984年),号屿之。湖北建始人。因其父吴昌明曾任北京政府陆军部军训处长,从小随父在京长大。后赴美留学,与宋氏家族成员交往密切。回国后,他长期受到蒋介石的宠爱和重用,赴台后却因政见不同而为蒋所不容。由于他的特殊地位及经历,曾参与处理过多次重大外交事宜。在民国外交史上占有一定地位。  相似文献   

10.
晚清和民国是中国对外关系史上的两个特殊时期。晚清是“睁眼看世界”的年代。在国人看来,对外关系如同雾里看花,一切都充满了光怪陆离的新鲜与陌生感。但进入民国后,中国外交体制逐步与国际接轨。中国出现了一批既熟掌外文又精于国政的职业外交家群体。他们在国际舞台上长袖善舞、奋力拼搏,努力为弱势逆境的祖国收回权益、争得地位、改变命运、赢得尊严。在那个特殊的时代,他们有成就,有失误,有无奈,有辛酸。因此,本刊在继李扬帆“晚清涉外人物系列”之后,力邀民国外交史权威学者石源华先生组织了一批“民国外长系列”文章。希望它能为我们“认识”这些杰出外交家推开一扇窗……  相似文献   

11.
作为晚清外交官员,张荫桓对外交与内政的辨证关系有深刻的认识,不仅内政影响外交,外交反过来也影响内政,他希望仿照西方改革中国的内政,在他的心目中,内政对外交的影响是巨大的,他为此而付诸了很多实践,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实力外交思想。  相似文献   

12.
外交活动历来是属于国家对外的政治活动,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日益突出,外交关系也面临着重大的变革,经济外交就是变革的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经济外交的含义,经济外交的产生原因,经济外交与传统外交的区别与联系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开展经济外交的有利条件,从而得出经济外交必然在中国和平崛起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陆征祥与近代外交体制的确立自辛亥革命至1949年,中国经历了北洋政府与南方革命政府并存时期,以及南京国民政府两个时期,民国外交官们也跨越了这两个时期。由于秉承职业外交官服务于国家而非特定政府的理念,他们中的许多人也相继服务于北洋和南京两个政府。北洋政府时期是民国时期一个特定的阶段。由于这个时期军阀当政、战  相似文献   

14.
外交思维·“冷战思维”·“帝国思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维是一种高级的思想活动。在诸多的思维中,外交思维可能归属最关紧要的一类。外交思维滋生外交战略、外交政策和外交行为。正确的外交思维,治国利天下,而谬误的外交思想,则误国祸天下。对此,外交家怎能不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年代,其外交思维甚有差异,甚至大相径庭。我们研究美国外交,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应是研究美国和外交思维。笔者曾在美国工作过几年,深感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同我们大不一样,他们最不讲辩证法,同美国人奢谈辩证法是要闹笑话的。由此想起上个世纪后半叶的美国外交思维。这就是人们通常说…  相似文献   

15.
国佳 《科技咨询导报》2014,(18):126-126
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公共外交策略逐渐被各国所重视。与军事干预等强硬外交相比,公共外交通过文化的传播,互通信息相互了解从而提升本国的文化软实力。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推动公共外交能力提升的主要方式,完善汉语国际教育发展体系才能更好的提高我国的公共外交能力,从而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16.
二战以来,科学与外交结合逐步加强。科学外交是应对全球挑战问题重要途径。其特点:作为一种国际社会交往形式,实践性、主体多样性、目的性及需求动力增强;作为政治外交工具,随着科学进步、经济全球化发展,科学与政治的结合愈益紧密;内在互动机制主要在于科学与外交催化协同,符合超循环规律;作为一种发展新趋势,数字技术推进科学外交智慧化,逐步具有虚实融合、安全高效、去中心化等元宇宙特性。科学外交应对全球挑战,主要论题包括解决核扩散、气候变化与极地治理、灾害防治与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等问题。当前学界、政界重视科学外交显在形式,对潜在形式和实践局限性缺乏重视。运用科学学、政治外交、科技与社会等理论方法,系统探讨科学外交特点和应对全球挑战问题。  相似文献   

17.
丁日昌的外交思想形成于19世纪60-70年代。这对中国外交的近代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其内容有:坚守条约的和平外交思想,“自强为本”的实力外交思想,“遣使设领”、“保护华侨”以及主张实行“均势外交”的外交策略等等,从三个方面对丁日昌外交思想的成因作一略述。  相似文献   

18.
贺凯 《世界知识》2013,(14):56-57
6月27日,我有幸聆听了外交部长王毅在“第二届世界和平论坛”午餐会上的演讲——“探索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这是王毅自今年3月就任外交部长后,第一次系统地对外阐述中国外交的新思路。做为一名在国外教授和研究中国外交的学者,我听后感受颇深。王毅的演讲不但诠释了中国外交的原则和基石,而且还指出了中国外交的新方向。可以预见,中国外交在今后五年将更加积极主动和“有所作为。” 什么是“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的外交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江泽民同志外交思想的指引下,我国外交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维护国家最高利益,是外交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等是江泽民外交思想的闪光点。  相似文献   

20.
于向东 《世界知识》2022,(11):27-29
<正>近期,越南外交颇显活跃。4月30日迎来了到访的日本首相岸田文雄,5月12日越南总理范明政出席了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东盟特别峰会,同日越南还开始高调举办第31届东南亚运动会。2021年2月召开的越南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对越南外交做出了新的战略部署。此后,越南通过研究制订至2035年的外交战略规划、对外交部门进行人事调整、加强外交干部队伍建设、召开全国外事与外交工作会议以及经济外交、文化外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