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明初朱橚撰写的《救荒本草》是我国的一部科技名著,它首次对野生可食用植物的救荒作用和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开启了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首卷中指出,《救荒本草》在当时的科学研究领域居世界前列。《救荒本草》一书在诸多自然科学领域的斐然成就,反映出作者丰富的科学思想和审慎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2.
十多年来,我们在《科学技术史》选修课中,不仅讲述科学史实、科学事件、科学知识;更着力揭示、体现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世界观的孕育发展过程;还简述科学手段、科学方法的革新和更替的历程,着眼于科学精神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这些对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对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起到重要作用。 一、课程建设 《科学技术史》选修课,受到历届学生的欢迎和学院的支持,二千多人选修此课,平均每年有两百多名学生受到了科学技术史方面的教育,在教学进程中,我们在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3.
明初朱橚撰写的<救荒本草>是我国的一部科技名著,它首次对野生可食用植物的救荒作用和效果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开启了植物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国科学技术史专家、英国的李约瑟博士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首卷中指出,<救荒本草>在当时的科学研究领域居世界前列.<救荒本草>一书在诸多自然科学领域的斐然成就,反映出作者丰富的科学思想和审慎的科学态度.  相似文献   

4.
在生态学研究中,植被、物种与环境的关系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一直以来,在气候变化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关系的研究中,主要研究重点是对大尺度植被分布的模拟研究,而且建立了大量的气候—植被分布关系模型.随着近年来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地理信息系统的不断发展,预测物种分布的统计模型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很多创新的技术模型(如:广义线性模型(GLM)、广义加法模型(GAM)和分类回归树(CART)等)被应用到了生物地理分布、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影响评估等方面.文章基于分类回归树(CART),关于气候变化对植物及植被分布的影响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其中主要是对我国几种常见树种的地理分布进行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5.
应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河南科学?、?山东科学?、?广西科学?、?甘肃科学学报?2012—2014年的载文量、基金论文比、作者地域分布和所属单位的分布、论文作者数、合著率进行了统计和对比分析,为提高?甘肃科学学报?今后在综合类期刊中的排名、促进自身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β多样性是表示植物群落变化的一个非常典型的因子,反映了物种多样性在环境梯度上的变化特征,可以为植被保护与恢复提供基础研究资料。不同样地的β多样性的物种数据测量结果反映了植物对物种多样性的影响是不同的,β多样性指标综合考虑物种和物种数量的β多样性的变化,适合研究区物种多样性的分析。基于此,以黄河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地区,利用β多样性测度中的Jacc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来研究物种的相似性指数。结果表明: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物种数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当物种间的距离接近时,物种多样性具有很大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7.
本文就凯德洛夫的化学哲学思想进行了简要的介绍和分析。作者指出:凯德洛夫反对把化学归结为物理学的观点并认为虽然化学和物理学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但并不是没有界限,我们总能够确定出相对的界限;凯德洛夫十分重视化学史的哲学分析,他对化学史上重要理论、概念和发现分专题进行全面系统研究的方法很值得借鉴;另外,凯德洛夫关于化学革命的思想颇为独到,他认为,观察实验本身并不能在化学中引起任何革命性的变革,科学革命所要求的是被研究对象理论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8.
中国近代工业设计史是关于1840年至1949年间在中国境内发生的应用现代工业生产方式制造相关产品的设计行为以及现代性设计方法的历史。检索相关的文献资料,还未发现与"中国近代工业设计史"标题相吻合的文献。目前国内对此段历史的研究成果零星分散在以下四类文献中:一是工艺美术史、中国设计史、中国艺术设计史和中国设计艺术史等设计类通史,有少量的篇章涉及,二是标题为"近代"的设计史、艺术设计史等断代设计史,有比较集中的探讨,三是专题性的近代设计研究,四是近代设计史写作和现状研究中对近代工业设计史问题的强调。目前,中国学界对此领域的研究存在着用力不勤和治学不严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田玉琪的《词调史研究》系统探讨了词调发生演变,词调与诗体、曲牌之发展关系,详细考索了词调的运用等领域的诸多问题.特别是其本着文学与音乐、音韵等结合的角度对我国六朝至明清时期的词调发生史、运用史、研究史所作的全面系统论述,能够以小见大,深入浅出,再现了词调千年的嬗变轨迹,是词调史研究领域的最新力作.  相似文献   

10.
生物多样性优先性研究——以三江源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次科考调查等有关资料图件,对三江源地区的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人类干扰因素等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利用GIS做出三江源地区一系列的珍稀濒危物种和高原特有种分布图、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分布图以及人为干扰强度分布图等,并按层次分析法对三江源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地区进行了分析;优先性评估结果将对三江源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管理和进一步规划提供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从心理素质和学术素质两个方面对科技论文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进行了深入的阐述,认为在心理素质方面应该具备追求真理,一丝不苟、持之以恒、不断创新,淡泊名利、诚实守信、献身科学等精神.在学术素质方面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理论和方法,较高的专业水平和广博的知识,较高的文字修养和写作能力与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甘肃科学学报》2001~2010年1 369篇载文作者进行了统计,分析了载文的时间、地域、所属单位分布和论文作者的合著度.为全面了解、评价和改进学报的编校质量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等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这一目标,作者提出一个新教学概念:分析式教学法。与传统启发式教学法不同的是,分析式教学法重在开拓思维,初步讨论了三个方面:1.纵向分析,即详析科学发现的来龙去脉,包括问题的历史、研究过程、作者的思路及对学科发展的影响等。2.横向分析:即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讨论,以拓宽视野。3.方法论:即从具体科学研究实践引申出科学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机械混合法制备的Mo/HZSM-5催化剂进行蒸汽后处理,利用XRD、XPS等表征催化剂的晶相结构、Mo物种的分散度,在关联催化剂活性评价基础上,研究了催化剂的蒸气处理过程对Mo物种的分散度及其芳构化反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械混合法制备的催化剂上,Mo物种主要以微晶的形式分布在分子筛的外表面,由于缺少分子筛孔道择形保护,便于积炭副反应的发生.经高温蒸气处理后,催化剂上Mo物种的分散度显著提高,有较多的Mo物种迁移至分子筛的孔道内,并与B酸发生强相互作用生成钼氧二聚体,有效地增强了催化剂的抗积炭能力.因此,蒸气处理的Mo/HZSM-5催化剂的芳烃选择性和催化稳定性较传统机械混合法制备的催化剂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作者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沈括在中国化学史上的具体贡献作出科学、准确、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瘦银锭夜蛾(Macdunnoughia agnata)在兰州地区的新分布;初步观察了该物种在兰州地区的分布范围、为害植物种类;确认了瘦银锭夜蛾在兰州地区是以卵越冬,一年繁殖2代等生物学特征.由于瘦银锭夜蛾是重要的农业害虫,因此,为这一物种的发生、危害和防治提供了重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2000~2006年对黑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的种类及分布情况进行实地深入调查,并结合黑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研究的历史资料及现代有关成果,从经纬度、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海拔、生境、垂直分布等生态因子对黑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的物种分布格局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的物种总数与海拔、纬度成负相关关系;而与年平均温度、年平均降水量成正相关关系;在经度E128°~E130°之间物种数较多,其他地区则较少;灌丛、阔叶林等为黑龙江省两栖爬行动物适栖生境.在平原、丘陵低山灌丛、山地针阔叶混交林分布着全省所有的物种.  相似文献   

18.
物种种性漂移的生物信息论基础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提出了生物信息论——以数字化技术研究和描述生物遗传信息的结构、变化、传递和表达成生物性状全过程的科学,建立了生物信息的结构、变化、传递和表达模型,定义了用于生物信息论研究的若干概念,分析了物种种性漂移的生物信息论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在别集编纂史中,唐宋时期作者对自己文集的编纂表现出普遍的自觉性。自觉地、有选择地保存自己作品的主要方式是焚弃与改定。唐宋皆有许多作者在编集过程中大量废弃己作;唐后期至宋,对己作屡作"改定"的现象愈益广泛;与"焚弃"、"改定"行为相关的"草稿"也在唐宋时期受到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0.
物种种性漂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7,他引:2  
给出了物种种性漂移的定义,分析了物种机械学种性漂移,生物学种性漂移,遗传学种性漂移,气候学种性漂移和农艺学种性漂移的成因,提出了用于界定物种种性漂移的算术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并用之对水稻单穗粒重性状因播期影响而发生的漂移进行了界定,还就诸如针对钟性漂移所应采取的对策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