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前沿     
正1太阳系边缘发现新天体天文学家近日确认了一个遥远的冰冷世界,它位于太阳系的极远端,公转一周需要2万年,轨道远超冥王星。该天体目前暂名L91,其特殊的位置和轨道或将引导人类发现太阳系真正的"第九大行星"。海王星是太阳系中最远的巨行星,但L91的出现向人们揭示了轨道位于海王星引力影响范围之外世界的信息。  相似文献   

2.
许槑 《自然杂志》2006,28(5):300-300
三位科学家的计算机模拟显示:类地行星能够侄巨行星向母恒星旋进时的尾流内很快地形成,他们估计在已经发现的拥有巨行星的近200颗恒星中,1/3以上可能存在含水的地球大小的行星。在已发现的太阳系以外的行星系统中,约有40%在远离母星处存在着向中心急进的“热木星”,与我们太阳系的木星不同之处在于约在10万年左右便可迁移到距离母星不及水星-太阳的距离处。现在,大多数天学家认为:当一巨行星在快速行经那些能够形成行星的尘埃、气体盘时,  相似文献   

3.
《科学24小时》2010,(3):53-53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最新一项研究显示,在银河系的数十亿颗恒星当中,15%可能具有太阳系的"双胞胎"。这项研究是建立在对拥有气态巨行星的恒星调查基础之上。气态巨行星类似于木星和土星,距其恒星十分遥远。正如太阳系中的情况一样,这些恒星与其气态巨行星相距遥远,从而产生了岩质行星在恒星适居带"茁壮成长"的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4.
<正>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颗巨行星。然而,他们表示,根据现有理论,这种行星不应该存在。相较它环绕的恒星来说,这颗类木行星大得有点不同寻常,甚至挑战了天文学家对行星形成机制的普遍观点。这颗距我们284万亿千米的恒星是颗M型红矮星——我们银河系中最常见的类型。前不久,一个天文学国际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公布了这项发现。"这个发现很令人激动,因为我们一直都有这样一个疑问:像木星和土星这样的巨行星可以在  相似文献   

5.
谢懿 《世界科学》2005,(6):21-23
我们的行星系统有一个由小行星和彗星组成的小天体盘,它们是形成行星的原始星子的遗迹.一旦形成,行星就会驱散剩下的绝大部分小天体.在海王星之外,这一过程留下了柯伊伯带,造就了奥尔特云,并且将彗星放置到一些可以识别的结构中去.在这些结构中的轨道预示多种不同的物理机制塑造了外太阳系的彗星盘,它同时也告诉我们巨行星是怎样形成的.最近的研究显示,散射盘是短周期彗星最有可能的发源地.另外,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柯伊伯带的形成与大行星的大尺度迁移、盘中其他行星的存在和/或太阳诞生的星团中其他恒星近距离飞掠有关.  相似文献   

6.
一个新的理论暗示,一颗年轻的恒星或许会对另一个发展中的恒星系统猛拽一把,从而使得围绕它们的行星以一个倾斜的轨道运转。这一理论可能也解释了就在家门附近的一个存在已久的谜——为什么地球轨道相对于太阳赤道倾斜了7°。1995年,瑞士天文学家有了关于第一颗"热木星"的惊人发现,这是一种近距离环绕其母星运转的气态巨行星。为了解释这一奇异的发现,理论学家提出,行星形成时距离恒星很远,但后来通过曾环绕恒星的由气体与尘埃构成的原行星盘运转而逐渐向内迁移。在这种所谓的盘迁移过程中,行星依然停留在原行星盘中,因此其轨道的倾斜程度与母星相匹配。  相似文献   

7.
<正>英国天文学家最近发现了一颗新型天体,正在与一颗遥远的恒星"共舞"。该天体可能是一颗气态巨行星的内核,让他们得以首次管窥此类行星的"内心",从而揭开其形成演化之谜。研究人员称,诸如木星和土星等气态巨行星被称为"类木行星",在这些行星上,浓厚的氢气和氦气包裹着一个固体内核,但以前从未有人看见这些固体内核,  相似文献   

8.
<正>“十年调查”计划建议,展开一项成本为42亿美元的旗舰任务,目的是探索天王星这颗冰态巨行星。数十年来,天王星一直不像其他行星那样引人注目。然而,根据一个行星科学小组的报告,天王星接下来将会成为美国宇航局的探索重点。这份报告出自民众期待已久的“十年调查”计划,美国宇航局正是通过这一预先设定的计划向国会申请资助。如果科学家们如愿以偿,宇航局将在21世纪30年代初向天王星发射总价为42亿美元的轨道飞行器和大气探测器,目的是探索这颗冰巨星的组成结构和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9.
<正>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天文学家发现了一颗已知轨道最短的气态巨行星TOI-2109b。目前,这颗行星绕其恒星运行一周只需16小时,而且周期还在不断缩短。终有一天,这颗行星将被其母恒星吞噬。这颗新发现的系外行星属于所谓的“热木星”类别。热木星又被称为“烤炉行星”,其质量接近或超过木星,  相似文献   

10.
行星环之最     
一般来说,在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周围都有大小、形态各异的环.那么,哪一颗行星的环最壮观呢?非半径和质量仅次于木星的土星莫属.  相似文献   

11.
《大自然探索》2007,(12):28-30
除地球外,如果太阳系还有其他星球上有生命,那它们在哪里? 太阳系里有3类行星,分别是气体巨行星、矮行星和石质行星.气体巨行星由于没有固体表面,因此没有孕育生命的温床,即使有生命,也只能飞翔在大气中,然而迄今为止我们没有在那里发现飞翔的生命.  相似文献   

12.
<正>传统的行星形成理论认为,离恒星较近的气体云经过塌陷、破碎和压缩最终成为行星。而气态巨行星则通常是在远离恒星的充满挥发性化学物质的区域形成。而一种新的假说——"潮汐削减"——则提出,在离恒星更远的地方形成更大的的  相似文献   

13.
天文学家已经在我们太阳系外发现了数十颗巨行星,然而到目前为止却一直未能搜寻到一颗“地球”。  相似文献   

14.
许槑 《自然杂志》2004,26(6):356-356
近十年来 ,天文学家们在太阳系以外发现的近百个行星系统中 ,大都有“灼热木星”———气态的巨行星绕恒星运行 ,而它们与主星的距离都接近于我们太阳系中水星与太阳的距离 .科学家们认为 ,这些巨行星是在远离主星的寒冷区域形成的 ,后来 ,由于围绕着年轻恒星的尘埃盘内物质的引力拖曳 ,失去角动量后向主星移近的 .受此启示 ,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太阳系内的木星也可能发生过向太阳移近的现象 .科学家们发现 ,位于木星与火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内的 ,一群 70 0多个岩石状不太大的 ,被称为希尔达 (Hilda)的小行星群 ,它们绕太阳三圈的时间恰巧等于木…  相似文献   

15.
土星,太阳系的一颗巨行星,体积和质量仅次于木星,在太阳系中均为第二位.  相似文献   

16.
<正>跨学科合作有望揭开天王星系统的秘密。天王星和海王星通常被称作“冰巨星”,因为与气态巨行星木星和土星相比,它们的组成中重元素占比更大。到目前为止,唯一访问过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航天器是在1986年和1989年先后短暂飞掠这两颗行星的旅行者2号——那已经是30多年前的事了。那次邂逅向世人展示了这两个外太阳系行星的迷人景象,但产生的问题也远比此前人们想象的多。美国国家科学院、工程院和医学院最近实施的一项调查确定,天王星轨道器和探测器(UOP)是美国宇航局下一阶段大型任务中行星科学领域的首要课题。UOP将探索天王星是如何形成的,形成后迁移了多少,行星的内部结构、  相似文献   

17.
宇宙动态     
《科学之友》2006,(4):12-12
科学家发现“超级地球”天文学家利用“引力微透镜”技术在遥远的外星系发现了一颗冰冷“、笨重”的行星。由于这颗行星与地球十分相像,所以科学家们称它“为超级地球”。据报道,这颗行星的质量为地球的13倍。它围绕旋转的恒星距离地球约9000光年,大小为太阳的一半。这颗系外行星距离恒星的距离不像地球离太阳那么近,大约处在类似于太阳系中木星和土星的位置。这是科学家第一次发现有岩石行星处在类似于太阳系的气态巨行星的位置。他们将这颗行星称为“失败的木星”,目前还不清楚为何这个行星没有发展为气态巨行星,不过据推测,在该行星形成…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09,(5):4-4
天文学家近日宣布,他们发现了第61颗正环绕巨行星土星运行的土星卫星。这颗土卫镶嵌在土星的最外环中,从美国宇航局的“卡西尼号”探测飞船上看去,它只是一个光芒微弱的“针尖”。“卡西尼号”在一个为期600天的探测期里拍摄的照片显示,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1月20日,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宣布,他们发现的证据表明:一颗巨行星正在外太阳系的一条高度偏心的怪异轨道中运行。他们戏称它是"太阳系第九大行星"(简称"第九大行星")。它的质量大约是地球的10倍,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海王星的大约20倍(海王星与太阳的平均距离是45亿千米)。这也就是说,这颗尚未被完全证实存在的行星绕太阳一圈,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杂志主编玛西娅·麦克纳特(Marcia McNutt)、"新视野"号探测任务首席研究员艾伦·斯特恩(Alan Stern)七月以来,"新视野"号探测器在我们的行星系参差不齐的边缘探测冥王星及其卫星系统,之后它会飞掠超出海王星轨道十亿多公里的柯伊伯带冰冷的天体。这些地带将成为人类探测器有史以来所探测过的最远世界,开启了太空探索的一个崭新纪元。尽管来自以前的行星探测器的信息帮助科学家们了解了内岩石行星(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和气态巨行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