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蓦然回首,已经度过了四十年的外交生涯,而在这漫长的时光里,我打交道最多的是东南亚地区。1976年进入外交部后,我就被分配在亚洲司印支处工作。我四次外派常驻均为东南亚国家,越南两次共六年,新加坡一次四年多,马来西亚一次两年半。在部内工作时,大多也没有离开过东南亚事务。至于对东南亚十国的访问次数,更是数不胜数。有随领导人往访,也有单独率团出席双边和多边会议的。  相似文献   

2.
<正>我在本刊前一期《回首东南亚四十年》一文中提到,本人在东南亚国家曾有过四次常驻经历。这四次常驻对我而言,也是四个台阶。第一次(1978~1982,越南使馆)任科员、随员;第二次(1991~1993,越南使馆)任一秘、研究室主任;第三次(1993~1997,新加坡使馆)任一秘、研究室主任、公使衔参赞;第四次(2001~2004,马来西亚使馆)任特命全权大使。不同时期,有不同历练;不同  相似文献   

3.
不好意思说自己是做东南亚形势研究的,因为我一门东南亚语言都不懂,比如说越南语。有大概七年的时间,我用英语和中文做越南动态研究。一位越南老朋友曾急切地建议,说可安排我到越南进修语言。一想到越南语有六个声调,比中文还多两个,我就知难而退了。嘴拙,只好用眼勤来补。越南,我总共去过三次。三看越南,仍是管中窥豹。第一次是2000年3月。由中国—东盟基金会出资,外交部率领官员、学者和记者一行20多人,浩浩荡荡走马观越。我们基本了解了中越关系和越南的革新开放,认为越中都欣欣向荣,只是中国比越南要发达些。一些越南特色也深深印在脑海…  相似文献   

4.
<正>2001年9月至2004年2月,我在马来西亚当大使。马来西亚对我来说并不陌生,常驻新加坡期间,我曾多次往访。槟城、云顶、马六甲、刁曼岛都去过,新山更是近在咫尺,有时周末还过去买菜。没有正式递交国书就开始了大使生涯1997年离开新加坡回北京后,我便出任外交部亚洲司负责东南亚事  相似文献   

5.
<正>去年此时,在《世界知识》的年终研讨会上,我用一个"反"字总结东南亚形势和中国—东盟关系的年度特点,意为去年的整体形势在向与此前相反的方向发展。今年的特别之处是在于到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历史起点:一方面是东盟成立50周年,迈入下一个50年。另一方面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整体好转,并且从中共十八大后的对东南亚外交转进到十九大后的对东南亚外交。因此,从较长时段来观察今年的东南亚形势和中国与东南亚关系的  相似文献   

6.
在世界文化史的著作中,如果说有什么地区的文化史还很少有较全面、系统地介绍的话,其中一个地区就是东南亚。稍稍浏览一下国内外出版的世界文化史著作,大部分根本就没有东南亚的内容;少数有一些,也是语焉不详。是东南亚没有文化吗?显然不是。我国著名的东南亚史学者陈序经先生指出:"在东南亚不只有文化。而且有过很高的文化,不只有历史,而且有很长的历史。"这是熟悉  相似文献   

7.
<正>今年是《世界知识》杂志创刊80周年。回想起来,我同《世界知识》还有着较深的渊源。先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走向革命的征途中,它曾起过一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后来在工作中,我又同它有较长时间的业务联系,有几次还曾和我的工作安排有关,影响过我后来的命运。我不仅是它的一个忠实读者,而且还与它有过长久的工作联系,甚至一度要被调去那里工作。正因为如此,我对《世界知识》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8.
翟崑 《世界知识》2011,(21):66-66
匹夫有责 一位一直在关注笔者专栏的年轻朋友说,很久没有看到我写东南亚的故事了。的确如此,自打从现代院的南亚东南亚及大洋洲研究所调到世界政治研究所后,大概有半年了,一直没有专门写过东南亚。毕竟,这个专栏坚持了很多年,当初是以写东南亚起家的。因此我的个人“属性”也就被烙上了重重的东南亚印记。  相似文献   

9.
走进美院     
过去一年的专栏里,穆拉德先生与我们分享了在国内丰富多彩的经历,年末回顾时,他再一次带领我们走进中央美院。我还记得刚到美院进修国画时的小事,开始时,尽管发挥了自己的最好水平,和班里任何一位同学相比还是差很多。当时我还学过刻  相似文献   

10.
东南亚一向有“世界宗教的十字路口”之称,世界上几种主要宗教都在这里得到过广泛的传播。至今世界三大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连同印度教以及中国的儒家学说等都拥有着众多的信徒。更为重要的是宗教在东南亚社会政治生活中起着相当大的作用。政教难以分离东南亚历史上并没有发生象西方那样的政教分离的宗教改革运动。占人口绝对多数的宗教徒在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中曾起过积极作用。许多东南亚国家独立后虽然也倡导政教分离的世俗主义原则,但实际上政教难以分离,它们都十分重视宗教的力量。在泰国,国王既是国家元首又是佛教的护法者,国家还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佛教组织——僧伽。各级僧伽对各级政府事务拥有建议和谘询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从小就喜欢观察植物,喜爱水果。后来有机会到了东南亚,在当地物种丰富的热带雨林中看到了各种各样奇特的果子,它们的形态和味道让我"惊为天人"。于是,在过去的几年里,我系统梳理了东南亚的野生水果。整个东南亚最耀眼、也最让我痴迷的一个水果类群就是榴莲,它是当之无愧的"水果之王"。  相似文献   

12.
一个“校园霸王”的自述:其实我很胆小我叫小黑,今年15岁,因为抢劫和敲诈同学钱财被送进了工读学校。从我记事起,爸妈就成天为一点小事吵架,有时候还动手。爸爸就知道喝酒,要不就是到外面赌钱。妈妈找不回爸爸就拿我撒气,我好好在那坐着她也把我拽过来打两下,还不许我哭。我就盼自己快点长大,好离开他们。上小学后,在一次吵架后,爸爸妈妈终于离婚了,我被判给了爸爸,妈妈好像跟别人到外地去了。在学校我不怎么爱说话,学习成绩也挺一般的,老师从来都没有注意过我。班上有的同学知道我爸妈离了婚,就老笑话我是没妈的孩子,谁那么说我就拼命和他…  相似文献   

13.
高山  薄旭 《世界知识》2010,(21):56-58
<正>9月27日星期一"沙丘"的讲述今天是阿联酋国家馆日。除此之外还有点特殊:今天是我的生日。在忙碌的工作中过生日,于我而言,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但这次在世博园内过生日,别有意义。上午会见时,阿联酋驻华大使说:  相似文献   

14.
居敬 《少儿科技》2016,(4):10-11
正丝绸之路经济带从中国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波罗的海);从中国经中亚、西亚至波斯湾、地中海;从中国至东南亚、南亚、印度洋。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是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印度洋,延伸至欧洲;从中国沿海港口过南海到南太平洋。  相似文献   

15.
何方 《世界知识》2014,(18):68-70
今年是《世界知识》杂志创刊80周年。回想起来,我同《世界知识》还有着较深的渊源。先是,在我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走向革命的征途中,它曾起过一定的引导和推动作用。后来在工作中,我又同它有较长时间的业务联系,有几次还曾和我的工作安排有关,影响过我后来的命运。我不仅是它的一个忠实读者,而且还与它有过长久的工作联系,甚至一度要被调去那里工作。正因为如此,我对《世界知识》有着深厚的感情。  相似文献   

16.
<正>在美国生活十多年,只交过两次过路费全美高速公路有8.8万公里,收费公路不到1万公里。《世界博览》特约记者在美国生活已有十多年,在我的记忆中,"享受"收费公路的经历只有两次。一次是1999年到纽约租车旅行,过一个公路隧  相似文献   

17.
1952年,我从新闻界调到外交界,颇出意外。1977年,我在南亚先后工作了13年之后,又被调到纽约联合国秘书处任高级官员,还是出乎意外。到了1983年九十月间,偶然碰见从国内来的一位老朋友,承他告知,外交部要调我到丹麦当大使,并且还兼任驻冰岛大使,这简直叫我不能相信。没想到过了几天我就得到组织上的正式通知,要我年底前就回北京。这是第三次出乎意外。  相似文献   

18.
天地会是我国清代重要的一个反清秘密结社。前期,它曾经发动并领导过多次反抗清朝封建统治的武装斗争;太平天国革命失败以后,它和白莲教同为反清的二大支柱。不仅如此,它还组织过东南亚华侨反抗西方殖民主义统治的斗争。因此,有关天地会的起源、活动等问题,从清末以来即成为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9.
从小学到大学毕业我参加过的大小考试,不下600次;毕业后从教,自己给学生的考试约在150次左右。据此我对考试本身的含义作了研究,又对现行的考试模式作了一些尝试性的改进,并产生了一些尚未付之实施的设想。  相似文献   

20.
<正>与翟崑相识已十年,十年间有过三次长时间的"坐而论道",第一次是2005年在悉尼谈地区研究的方式方法,第二次是2010年在北京谈中美在亚太地区如何共处,第三次则是今年5月某天在未名湖畔谈中国与东盟关系。此时翟崑已成为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教授,教学之余专攻全球视角下的东南亚地区及国别研究,间或参与"一带一路"以及我国边疆省区发展的参谋咨询工作。接地气东南亚问题是我们的钻研方向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