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日欧盟发布新一轮制裁名单,名单包括俄罗斯总统办公室第一副主任维亚切斯拉夫·沃洛金等多位俄罗斯高层,另外还包括克里米亚首席检察官纳塔莉娅·波科隆斯卡娅,制裁理由是其"积极贯彻将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制裁措施包括禁止其进入欧盟境内并冻结其资产。此外,还有两家克里米亚公司也出现在此次的制裁名单中。在此之前,欧盟已对48名俄罗斯和克里米亚地  相似文献   

2.
<正>2014年12月5日~10日俄罗斯西部军区在加里宁格勒举行了大规模的突击演习,近9000名士兵和642部军事装备参加演习,其中包括约250辆坦克,55艘船只和100门火炮。作为远离俄罗斯本土的飞地,在"并入"克里米亚后受西方制裁的背景下,俄罗斯为何选择在加里宁格勒进行军演?加里宁格勒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成为俄罗斯和西方关系的桥头堡和风向标。  相似文献   

3.
<正>3月16日,世界各国都将目光聚焦在乌克兰自治共和国克里米亚。这一天克里米亚举行了公民投票,以决定是继续留在乌克兰还是加入俄罗斯。结果显示,有超过96.6%的民众赞同加入俄罗斯。17日,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总统令,承认克里米亚为独立的主权国家。18日,普京与克里米亚及塞瓦斯托波尔代表签署条约,允许两地以联邦主体身份加入俄罗斯联邦。至此,克里米亚公投基本结束。尽管弥漫在克里米亚上空的"火药  相似文献   

4.
葛军 《世界知识》2014,(7):15-17
<正>记者:3月18日,普京在克里姆林宫发表讲话,宣布正式吸纳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两个新的联邦主体,克里米亚作为共和国、塞瓦斯托波尔作为联邦级的联邦市,与莫斯科和圣彼得堡具有同样的地位。对这样一个事实,你有几个层次的解读?冯玉军:首先,这意味着在自去年11月持续了四个多月的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和西方剑拔弩张的博弈呈现出阶段性的转折,普京以最初的控制克里米亚、举行公投、承认"克里米亚共和国"和吸纳克里米亚和塞瓦斯托波尔为俄罗斯联邦主体等一系列连贯动  相似文献   

5.
<正>乌克兰的顿巴斯(包括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在内的地区)再起风云,其"归属"问题所亮起的红灯让世界的目光聚焦在这多事的地区。总的来讲,俄罗斯把顿巴斯视为己属的趋势愈益强化,而乌克兰则高调宣称"将迅速以外交手段收回克里米亚和实行对顿巴斯的控制"。乌克兰危机以来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克里米亚和顿巴斯的"归属"。俄罗斯"收回"了克里米亚,对顿巴  相似文献   

6.
正乌克兰总统波罗申科4月12日宣布,乌克兰将正式退出独立国家联合体(以下称"独联体"),并将关闭乌克兰位于白俄罗斯首都明斯克的代表处。乌克兰为独联体创始国,但乌议会未批准《独联体宪章》。2014年3月,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后,乌克兰启动退出独联体进程,并不再担任独联体2014年轮值主席。选择正式退出该组织不仅对乌克兰本身与俄罗斯造成影响,也会给乌克兰与部分独联体成员国的合作形成制约。  相似文献   

7.
《世界知识》2014,(24):14-21
<正>乌克兰危机至今已经一周年。从"广场革命"到亚努科维奇出走俄罗斯;从俄罗斯"收回"克里米亚到美国西方一轮比一轮严厉的制裁;从奥巴马在联合国大会将俄罗斯的所做所为列为三大威胁之一,到普京在新近发表的《国情咨文》指出,"美国就是想愉快地在俄罗斯上演南斯拉夫剧本,把我们推向分裂和灭亡"……美国西方与俄罗斯的博弈不断升级。乌克兰危机呈现出一种高度复杂的、涵盖了多个行为体、多重政治结构、多重政治生态、体现了多类国际思潮竞争的复合型冲突。——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8.
<正>2014年4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责成政府确定建设刻赤海峡大桥的融资规模和来源。早在3月19日克里米亚刚刚公投入俄的第二天,普京就迫切表示在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间修建桥梁。其实刻赤海峡大桥在历史上曾经修建过。此次俄罗斯修建,不仅是要加强克里米亚和俄罗斯本土的联系,更是俄罗斯在克里米亚进行包括政治、经济、交通和基础设施在内的多方面国家治理措施中的一个方面。历史上曾经被建成刻赤海峡大桥是一条在历史上曾经被建成、损毁,现在又计划重建的  相似文献   

9.
薛力 《世界知识》2014,(8):38-39
<正>近些日子,由"克里米亚变局"所引发的"制裁"问题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一大焦点。3月2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欧美峰会后的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准备向欧洲直接供应天然气,以降低欧盟国家对俄罗斯天然气的依赖性。这被视作欧美强化对俄罗斯制裁的一个准备动作。此前,欧美已经对俄罗斯启动了一些制裁措施。那么,美国是否可能取代俄罗斯  相似文献   

10.
冯仲平 《世界知识》2014,(18):34-36
<正>几乎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话语,但并不能保证在国际上都能够拥有话语权。今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就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一事,讲了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话。他说,"西方对克里米亚奉行的立场甚至不是双重标准,而是一种惊人和露骨的厚颜无耻","不能为了自己的利益如此随心所欲,同样一件事今天说是白,明  相似文献   

11.
冯玉军 《世界知识》2014,(11):36-37
<正>持续半年的乌克兰危机已经从最初的国内政治危机逐渐演变为大国角力、国家分裂和武装冲突的"并发症",短期之内似乎难有结局。在克里米亚举行"公投"并加入俄罗斯之后,4月17日,乌俄欧美四方签署的"日内瓦四方协议"并未得到有效遵守,乌东部民间武装与政府军在多地展开激战。5月11日,顿涅茨克和卢甘斯克两州举行"公投"并宣布"独立",但并未像当初克里米亚那样获得俄罗斯的全面力挺和支持。5月  相似文献   

12.
<正>俄罗斯"拿下"克里米亚后,面对美欧不断加码的制裁和孤立,再加上国际油价暴跌和卢布大幅贬值,困境中的俄罗斯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积极寻求外交突围,以期能够缓解和摆脱被孤立的境地。在这一过程中,俄罗斯在与中国、印度、巴基斯坦、越南和朝鲜等国家加强关系的同时,也将中东作为重点方向。中东外交愈加显示独立性2015年2月9日,普京时隔10年后  相似文献   

13.
追风人物     
《世界知识》2021,(2):78-79
日本导演拍摄的纪录片《后疫情时代》引发热议日本导演竹内亮拍摄的《后疫情时代》纪录片于近日上线,该片将中国"一边控制疫情,一边发展经济"的真实状态呈现在世人面前,在中曰两国引发网友热议。竹内亮是一名定居南京的纪录片导演,此前因拍摄中国抗疫题材的纪录片而走红网络,粉丝亲切地称他为"亮叔"。  相似文献   

14.
杨晋 《世界知识》2014,(7):25-25
<正>3月14日,就在克里米亚公投即将举行前夕,美国能源部宣布将释放多达500万桶的战略石油储备。这一举措导致当天纽约商品交易所4月交货的轻质原油期货价格下跌超过2%。这被媒体看作是美国动用"石油武器"对俄罗斯的警告,因为俄罗斯最有竞争力的出口产品就是石油。一旦美国和欧盟对俄罗斯实行制裁,就等于割断了俄罗斯向美欧输送油品的"血管",使俄罗斯的石油收入大减。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俄罗斯固然受到损失,但缺少油气供  相似文献   

15.
<正>自2013年11月21日乌克兰时任总统亚努科维奇停止签署与欧盟"联系国协定"以来,以2014年2月21日为时间节点(亚努科维奇与反对派领导人签署协议,以结束乌克兰长达三个月的政治危机,停止暴力冲突),乌克兰政局风云突变,先后经历了方向之争(向"东"还是向"西"、选择"俄罗斯"还是"欧盟")和克里米亚主权之争两个阶段,政治危机持续  相似文献   

16.
<正>一年多的乌克兰危机除了撕扯着乌克兰之外,最大的后果就是再度分裂了欧洲。西方国家认为俄罗斯不仅是乌克兰政局动荡的主要推手,而且还公开"抢走"了克里米亚,于是对它进行集体打压。西方大国决定集体不出席俄罗斯5月9日的胜利日阅兵庆祝活动,中东欧的大部分国家要么一口回绝,要么不明确表态。到目前为止,塞尔维亚给了俄罗斯一个面子,表示领导人会参加,捷克也表示派高层官员出席,而更多的国家则表  相似文献   

17.
孔刚 《世界知识》2014,(8):36-37
<正>今年2月以来,随着乌克兰国内政治形势的恶化以及紧张局势的不断升级,欧盟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也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总的来看,与俄罗斯大致同时出现在冷战后国际舞台上的欧盟,此前与莫斯科的关系还是相当不错的。双方已经建立了密切的经贸联系,人员交往不断扩大,就是在政治与安全领域,俄罗斯也不再是欧洲人眼中那个"恐怖的伊万"。然而即便如此,当短短数月里乌克兰危机、克里米亚危机相继呼啸而来之后,欧盟还是对俄罗斯举起了制裁"大棒"。  相似文献   

18.
地方戏曲凝结着某一地域的民俗风情和历史变革,通过拍摄制作地方戏曲纪录片,有助于推进戏曲文化多样化的传播,以推动对传统戏曲文化艺术的传承与保护。该文以笔者主持的江苏高校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国家‘非遗’纪录片《柳琴戏》拍摄创作"为例,就如何提升地方戏曲纪录片传播价值做出初步探索,以期推动地方戏曲艺术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9.
马强 《世界知识》2020,(4):48-49
自2012年普京第三次入主克里姆林宫开始算,俄罗斯的"普京新时期"已延续八年。2018年,普京再次当选俄罗斯总统,意味着这个"新时期"将持续到2024年。虽然经历了克里米亚事件、西方对俄制裁、退休金改革引发抗议潮等波澜,"普京新时期"的俄罗斯内政总体态势仍可以用"稳定"一词来概括。这种稳定得益于国家对社会的有效管控,也与普京在对外政策中的卓越表现所赢得的超高支持率和"危机来自国外"这一"共识"形成的社会情绪有关。这些维系稳定的"治理术"被一些政论家总结为"普京主义"。  相似文献   

20.
<正>特朗普上台以来,美俄关系并未如其所愿出现改善。特朗普在竞选期间高调对俄示好,还力排众议表示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赢得大选后即表示将改善与俄关系。然而美国对俄政策调整至今未见出台,特朗普还改口说俄罗斯应将克里米亚归还乌克兰。俄罗斯则两次在叙利亚问题上于安理会行使否决权,直接与美国对着干,美国最近轰炸叙利亚后更是提出严厉警告。回顾美俄关系的演变史,这种事与愿违的现象属于情理之中,表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