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0月5日,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宣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已成功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弗罗曼当天在新一轮TPP部长级会议结束后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说,经过5年多的密集谈判,谈判各方已就TPP协定达成一致,以支持亚太地区的就业、可持续增长、包容性发展和创新,实现了之前设定的目标。圜际社会褒贬不一TPP达成有喜有忧始于五年多以前,TPP的谈判过程始终伴随争议。10月1日,因为在部分议题上陷入  相似文献   

2.
财经剪贴     
<正>TPP谈判已就一半以上领域达成基本一致7月12日,在加拿大举行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首席谈判官会议结束。在谈判的全部21个领域,基本完成了其中12个领域的相关谈判,但仍然留有关税和知识产权等难题。日本首席谈判代表鹤冈公二表示,有些问题确实难以解决,TPP谈判在11月美国中期选举前达成基本协议非常困难。关于此次会议,鹤冈公二称"相比此前取得了较大进展",透露在劳动和检疫等领域基本达成一致。同时表示,除了双边关税磋商和知识产权外,环境和国有企业改革等"要作出最终决断并非易事"。12个参加国的首席谈判代表要求各领域谈判负责人设定一定  相似文献   

3.
徐秀军 《世界知识》2014,(10):30-31
2010年至今,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历程已经四年有余。自日本加入TPP谈判后,谈判进展与走向也逐步演变为美国和日本两大经济体之间的较量。美日之间迟迟不能就结束谈判达成一致,  相似文献   

4.
<正>10月5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12个谈判国在美国亚特兰大举行的部长会议上达成一致。在缔约国名单中,越南格外抢眼——根据多个国际研究机构预测,越南将是TPP12个成员国中最大的赢家!事实真的如此吗?越南究竟因何加入TPP?此举将对越南共产党的社会主义政权产生什么影响?对中国又将产生怎样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正>2月27日至3月3日,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第17轮谈判在日本神户举行。来自全部16个成员的约700名谈判官员与会。这是美国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RCEP参与国举行的首轮谈判。目前,RCEP谈判已取得重要阶段性进展,传统领域有实质性推进,电子商务等新议题也进展迅速,经济技术合作章节谈判和中小企业章节谈判已结束。各方在关税减让模式、原产地  相似文献   

6.
<正>国内外的呼声与疑惑《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前身是《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TPP由美国的奥巴马政府主导完成谈判,缔约方包括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文莱、新西兰、马来西亚、越南、智利、墨西哥、秘鲁等12个国家。特朗普就任美国总统之后,宣布美国退出TPP。剩下的11个缔约方在搁置部分敏感条款之后重新签署协定,  相似文献   

7.
<正>TPP最初是由新西兰、新加坡、智利和文莱四国发起的一项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美国后来加入其中,并主导谈判,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墨西哥、越南、秘鲁、马来西亚等共12个成员参与。1什么是TPP?基本上这是美国、加拿大和亚太地区10个国家的大型自由贸易协定。该协定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建立自由贸易区。  相似文献   

8.
正8月27日,美国贸易代表(USTR)办公室发布声明,美国和墨西哥达成初步贸易协定。此时距离2017年8月16日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三国重启北美自贸协定(NAFTA)谈判过去了一年。一年来,美加墨三国共完成七轮谈判,就部分章节的内容达成一致。但在特朗普政府强势施压下,三方的初心并未一一得到满足,也成为新版NAFTA尚未达成一致的重要原因。重启谈判时美国兴致勃勃,但墨西哥并不情愿。尽管加拿大希  相似文献   

9.
正号称"最高标准"、"非传统"、"21世纪新一代自由贸易协定"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一直备受全球瞩目。2016年2月,在美国的强力推动下,参与第一轮谈判的12个成员签署了TPP协议,已进入到各成员立法部门的审批程序中。对于TPP,5月执政的台湾新当局不仅承袭了马英九时期"希望参与"的态度,甚至表现得更加积极。台湾为何"非加入TPP不可"?为加入TPP将付出多大代价?  相似文献   

10.
财经剪贴     
<正>1TPP"最后谈判"未达成协议新一轮"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部长级会议7月31日在美国夏威夷毛伊岛落幕,谈判各方在农产品和汽车业市场准入、知识产权保护等关键议题上未能取得突破,没有达成协议。这一轮TPP部长级谈判7月28日开始,参与方包括12个国家。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在会议闭幕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过去一周的谈判取得明显进展,但仍有少数悬而未决的议题需要进一步磋商,目前尚未确定下一轮谈判的时间。从多方透露的消息看,加拿大今年10月面临联邦大选,加政  相似文献   

11.
<正>7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在布鲁塞尔宣布日欧经济伙伴关系协定(EPA)达成框架协议,力争在2019年较早阶段生效,日欧EPA生效后将产生一个约占全球人口8.6%、GDP30%的大型经济自由贸易区。部分媒体认为在美国转向贸易保护主义的背景下,日欧EPA将成为后TPP时代——即美国退出TPP后新时期的自贸领军者。与TPP同级的自贸水准日欧EPA谈判历时4年多,经过了  相似文献   

12.
徐秀军 《世界知识》2014,(16):48-49
<正>2014年7月12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TPP)协定首席谈判代表会议在加拿大首都渥太华落下帷幕。在此次会议中,TPP谈判成员国重新启动了国有企业议题的磋商,并推动谈判进一步取得实质性进展。在国有企业改革问题上,尽管各成员国在一些具体领域还存在较大分歧,但其总体原则和框架已日渐清晰。随着谈判日益接近尾声,TPP各成员国商定的国有企业规则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也备受关注。TPP的竞争中立原则剑指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3.
<正>特朗普上任伊始便履行竞选承诺,签署行政令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分别与英国、日本、加拿大、中国、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墨西哥等国领导人见面或通话,展现出其重视双边渠道推行主张的愿望。反观全球,多边经贸协议推进缓慢。启动15年以来,世贸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推进困难,不仅在新的贸易协定中仅完成贸易便利化协定(尚缺两个成员方  相似文献   

14.
<正>或许受到欧盟与南方共同市场(简称南共市)历经20年终于达成自由贸易协定的鼓舞,路透社在7月底的报道称特朗普将寻求与巴西达成贸易协定,引发各界对巴西博索纳罗政府上任以来美巴这两个美洲重要经济体间加强经贸机制安排的关注。然而,美巴两国要达成贸易协定并不简单。正如巴西对外贸易部部长所言,巴西参与的任何关税谈判都必须将南共市的另外三个成员国  相似文献   

15.
肖宇 《世界知识》2021,(4):21-23
虽然构建基于规则的多边贸易秩序是全球多数国家的长期基本共识,但自世界贸易组织(WTO)多哈回合谈判陷入僵局以来,全球区域合作协定从多边向双边转换趋势尤为明显。美国特朗普政府退出《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后,开展了一系列以“美国优先”为主线的双边贸易协定谈判。为了应对多边贸易体制受到的挑战,其他国家也纷纷跟进。  相似文献   

16.
正1月23日,太平洋区域11国在日本东京完成"全面且有进展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谈判,并将于3月8日签署协定。三天后,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达沃斯论坛上对奥巴马时期完成的"面向21世纪高水平"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进行批评,但表示如果能够对协定进行实质性改善,美国将对加入TPP持开放态度。一时间,各方对区域经济一体化升级发展的期待再次增强。在近年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阴  相似文献   

17.
徐秀军 《世界知识》2013,(22):24-25
自从2010年3月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启动第一轮谈判以来,共举行了19轮谈划,参与谈判的成员数量也从第一轮谈判的8个增加到第19轮谈判的12个,几乎囊括了亚太地区除中国以外的主要经济体。  相似文献   

18.
正欧盟和加拿大于10月30日在布鲁塞尔签署了《综合经济与贸易协定》(CETA),该协定将成为第一个付诸实施的新一代高标准"大型"(Mega)贸易协定。CETA的谈判开始于2009年,初衷是希望通过高标准的开放促进相互贸易和投资,进而推动金融危机后的经济复苏。2014年8月达成并签署了初步协议,决定取消从食品到汽车的几乎所有关税,进一步加大互相开放市场的力度。随后协定进入双方的审批程序,但两年多的批准过程  相似文献   

19.
徐秀军 《世界知识》2013,(18):13-13
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提出,健康的经济竞争应当具备四个特征:开放、自由、透明、公平。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不仅可以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参与,更可以帮助落实这些原则。截至2013年8月,美国、澳大利亚、文莱、加拿大、智利、马来西亚、墨西哥、新西兰、秘鲁、新加坡、越南和日本加入TPP谈判,并  相似文献   

20.
<正>正在进行中的中国与美、欧的双边投资协定(Bilateral Investment Treaties,简称BIT)谈判,已成为世界关注的一个焦点。作为全球前三大经济体,中美欧的BIT谈判很可能会形成未来世界双边投资协定的范本。身处经济转型升级和新一轮改革开放下的中国,BIT谈判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促成谈判达成有利于中国的协定内容,需要未雨绸缪,尽早规划系统的全方位谈判策略,谨防临渴掘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