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薛力 《世界知识》2014,(17):13-13
2014年8月9日,外交部长王毅在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后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中方赞成并倡导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即有关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友好协商谈判寻求和平解决,而南海的和平与稳定则由中国与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双轨思路”的提法引发了国内外广泛的关注。那么,这种提法到底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具体落实?“双轨思路”的第一点强调“争议”的“和平解决”应该通过“直接当事国”进行,  相似文献   

2.
正对于菲律宾单方面发起的"南海仲裁案",五人临时"仲裁庭"7月12日给出了最终裁决。一边倒的结果出乎国际法学界与南海研究界大多数研究者的意料。中国政府明确表示,对整个案件的立场依然是不参与、不承认、不接受。裁决结果无疑强化了中国与东盟声索国特别是菲律宾之间的对立。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还会坚持2014年提出的"双轨思路"么?笔者的回答是:中国将继续执行"双轨思路",但局部可能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3.
正2018年上半年,南海形势表面上总体延续了2016年下半年以来的趋缓态势,中国和菲律宾、越南之间未再发生激烈对抗和较量事件,最根本的动力在于中国与东盟国家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达成的共识以及"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取得的进展。中国外交部和东盟各国外交部也成功测试了应对海上紧急事态外交高官热线。中菲于2月13日举行了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第二次会议,同  相似文献   

4.
言论     
正"后南海仲裁时代"中国育为敢为距菲律宾南海仲裁案"临时仲裁庭"作出非法无效的所谓最终裁决已经过去一段时间,南海问题走向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事态的发展证明,这一"裁决"不仅无助于争端的解决,反而加剧地区紧张局势。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一直坚持通过双边对话妥善处理有关问题,从未关闭同菲方对话协商的大门。但中方也重审,不会承认和接受任何基于裁决的主张和行动。  相似文献   

5.
<正>8月8日,外交部长王毅在菲律宾马尼拉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后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介绍此次系列外长会有关情况和中方看法。王毅说,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刚刚开完。从中方角度,系列外长会最实在的进展是,在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努力下,我们稳定了南海局势,把争议重新拉回到通过直接当事方对话协商解决的轨道。我们成功制订并通过  相似文献   

6.
时事概览     
孔泉:越方的做法侵犯了中国领土主权4月19日,约60名越南游客和40名“特邀”官员乘坐越南海军一艘游轮,开始为期八天的赴南沙群岛的“旅游”。对越方这一做法,中方做出强烈反应。外交部发言人孔泉4月19日表示,越南方面不顾中方多次交涉和坚决反对,仍执意组织赴中国南沙群岛旅游,我们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越方的上述做法侵犯了中国的领土主权,违背了双方就南海问题达成的有关共识,违反了中国与东盟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所确立的原则,导致南海局势进一步复杂化,更无助于争议的最终解决。我们再次要求越方恪守承诺,立即停止任何导致局势复杂…  相似文献   

7.
<正>8月6日,在马尼拉举行的中国—东盟外长会通过了"南海行为准则"(COC,以下简称"准则")框架文件。这是中国和东盟方面为管控南海争议、进一步降低南海紧张、防止南海问题干扰与破坏双方关系大局所采取的又一重大举措。中国与东盟国家曾在今年5月审议通过"准则"框架,最终框架文件的达成是对三个月前成果的再确认。中国外长王毅在会后表示,达成"准则"框架为未来"准则"的实质性磋商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8.
外交小灵通     
《世界知识》2013,(5):9-9
对于菲律宾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将继续就中菲南海争议推进针对中国的仲裁进程,发言人表示,中方已明确表达了反对的立场,将继续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做出努力,并将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和权益。  相似文献   

9.
正南海问题的性质发生了变化,逐渐由领土争议和海域主张争议演变为一场事关地缘政治、资源开发和航道管控的博弈,由原来争端直接当事国之间的"岛争"扩大到域内外力量间的"海争"。由于南海地区安全机制的缺失以及亚太地区安全结构的演变,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的"战略猜疑"上升,并采取寻求域外国家的安全保护和加强自身军力建设的应对策略,因此,"大国借机谋势、小国伺机谋利、大小国联合应对中国",以"结盟"和"拉帮结派"、谋求相对军事优势为特征的  相似文献   

10.
正2016年中国外交的特点是既"破"又"立"。"破"就是破掉了所谓南海仲裁之局,把它变成了一张废纸。南海问题上,虽然一度出现域内域外力量纠集起来跟中国叫板的局面,但后来一变而成几十个国家发表声明或者谈话支持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立场。而中国与东盟国家重新确认要通过加强管控、鼓励争端方通过谈判方式化解争议这一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1.
正前不久,针对中国与文莱、柬埔寨、老挝达成的南海问题四点共识,两位新加坡巡回大使分别表态——王景荣认为中国"像在干涉东盟内部事务",比拉哈里认为"这显然可以解读为分化亚细安(东盟)的手段"。虽然新加坡外交部后来回复中方"新前外交官有关言论完全是个人看法,不代表新加坡政府的立场",但擅长外交辞令的资深外交官能说出这样的话来,显然体现了新加坡乃至一些东盟成员国的某些内心想法。  相似文献   

12.
正《世界知识》:当前,海上安全问题受到高度关注。在您们看来,这种关注有哪些具体成分?朱锋:亚太海上安全局势依然处在不平静时期。不仅南海、东海的军事紧张态势未能降低,围绕着南海岛礁建设引发的"军事化"争议仍在升温。在中国和东盟共同努力下,南海主权争议是在趋缓,但从南海、东  相似文献   

13.
陆涛 《世界知识》2010,(18):33-33
<正>"全球公域"是美国新近流行的政策术语。从两个事例可探究这个新术语的本质。美国总有一些"高人"胸怀全球,甚至对南海问题"念念不忘",近来又出怪论,打出捍卫"全球公域"的旗号,攻击中国在南海的权利主张。上个月,美国对外关系委员会研究员费恩波姆发表"中国崛起与争议中的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5月,美国派出濒海战斗舰"沃思堡"号驶近南海南威岛,紧接着,五角大楼声称,考虑动用军机和军舰进入中国在建的南沙岛礁12海里以内。无论这一考虑是否最终被批准,已然对中国的领土领海主权构成极大的挑衅。5月16日至17日美国国务卿克里访华期间,中国外交部长王毅和国家军委副主席范长龙都毫不客气地指出,中方维护自身主权、领土完整的意志坚如磐石,希望美国不要在南海问题上产生误解,甚至误判。  相似文献   

15.
正近期,伴随整体关系的下行,中美两军关系也出现剧烈震荡。美军大幅加强在南海和台海周边的军事部署和行动,并拟于11月在南海及台湾海峡进行大规模武力展示。此前的5月23日,美国国防部以中国南海岛礁建设为由取消了对中方参加2018年"环太平洋"联合军演的邀请。9月20日,美国借口中方购买俄罗斯S-400防空系统,对中国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及该部负责人实施制裁。中美是否已经陷入一种愈演愈烈的军事竞争?两军关  相似文献   

16.
南海风云:动态与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金明 《世界知识》2010,(11):14-20
抢在最后期限之前借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抓紧瓜分南海岛礁与海域、极力引进外国公司参与南沙海域的油气资源开发、为争夺南海海域主权而加强沿岸的舰艇部署、包括美国在内的区域外大国也在介入……南海问题近期以来渐趋激化。我国积极倡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十多年来的实际状况是,争议没有搁置,开发没有共同。资源都被别人开发了,中国没有得到任何利益。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0月29日,应菲律宾单方面请求设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就该案管辖权和可受理性问题作出裁决:仲裁庭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规定"合法组成";中国"不接受、不参与"仲裁程序并不妨碍仲裁庭行使管辖权;仲裁庭对菲律宾的第3、4、6、7、10、11和13项诉讼请求(要求仲裁庭裁定黄岩岛和中方所控制的南沙岛礁不能产生领海、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权利、中方  相似文献   

18.
正7月12日,一个临时组建的仲裁庭就菲律宾前任政府单方面提起的南海仲裁案作出所谓裁决,企图损害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就此,中国外交部已经发布声明,表明中方不接受、不承认仲裁裁决的严正立场。同时,中国外交部还受权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郑重阐述了中国在南海享有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在此基础上,我愿进一步阐明中方的态度:第一,南海仲裁案从头到尾就是一场披着法律外衣的政治闹剧,这一  相似文献   

19.
正2016年的南海局势极不平静,政治、法理、军事斗争与战略博弈全面铺开,错综复杂。前八个月中国为应对两大"转折"——美国的南海政策由不持立场、保持"中立"而转向公开介入、高调染指;南海矛盾的主要斗争形式由中国与周边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转向国际司法斗争和中美海上  相似文献   

20.
<正>2014年2月14日,外交部部长王毅同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克里会谈时,阐述了中方对当前南海局势的基本看法和政策主张。王毅说,首先,南海局势总体是稳定的,中国有能力也有信心与东盟国家继续共同维护好这一地区的和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