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评价吕小军抓举的技术状态,运用三维运动学的方法,对2016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里约奥运会选拔赛中世界纪录保持者吕小军抓举大重量时的运动学参数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杠铃最大高度相比之前的数据有了减小;在抓举174 kg时惯性上升高度较之前的数值大;2次抓举中引膝提铃阶段时间百分比、杠铃上升高度百分比均比较低;杠铃重心的水平方向上速度-时间曲线在2次抓举中均表现为"双波峰双波谷型速度-时间曲线",但杠铃重心的垂直方向上速度-时间曲线依然表现为2个波峰.表明:吕小军的爆发力有了增强,当前的训练方法有效;抓举技术出色但仍然有提高空间.  相似文献   

2.
采用平面定点摄像解析法对6名女子举重国家队员进行运动学测试,揭示女子举重技术时序性规律。主要结论:1伸膝提铃、引膝提铃、最大发力、惯性上升、下降定铃五个阶段时间比为33.3%、13.0%、11.2%、19.6%、22.9%。2运动员总是希望铃杆中心越接近人体重心垂线越好,"挂钩"的弯曲程度越小越好。3伸膝提铃、引膝提铃、最大发力三个阶段杠铃垂直速度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3.
为了进一步分析吕小军的挺举技术,采用三维运动学的方法对其参加2016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暨里约奥运会选拔赛中的上挺技术进行深入探析.结果表明:吕小军预蹲阶段表现几近完美,特别是制动预蹲时间所占预蹲总时间的比例控制合理,制动预蹲时间极短,膝关节的最低角度极小.但是,上挺发力阶段时间长,发力还不够快,说明吕小军还有潜力可挖.支撑起立阶段杠铃与人体重心的距离在矢状轴存在较大的位移,不符合举重中"近"的原则,不利于支撑起立阶段的稳定性.该结果可为相关运动员的后期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举重比赛的专项成绩与运动员的抓举支撑能力有着密切的联系。文章选取了福建省厦门体校的52名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对抓举支撑能力训练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分析,对此提出了提高举重抓举支撑能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在背越式跳高的起跳阶段中,由于摆动腿的质量大,摆动半径长,其动作速度与幅度对起跳阶段起着重要的作用.采用三维运动学分析方法研究摆动腿在起跳过程中的摆动技术,旨在找出中国优秀男子背越式跳高运动员摆动腿在起跳过程中的运动学参数、变化特点及其对起跳效果的影响,为进一步完善起跳技术理论、指导运动训练和教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通过运动学分析揭示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张楠完成的平衡木木端踺子直体后空翻依次落木运动学规律和技术特点,对我国运动员改进和发展此类型动作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影像测量与解析的方法,以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优秀运动员作为研究对象,来获取实验状态下运动员疾跑技术的运动学参数数据,在此基础上运用运动学方法对中国优秀速度轮滑运动员疾跑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了研究,目的在于准确地反映现阶段中国速度轮滑运动员疾跑技术的特点和水平,为提高该项目竞技能力提供新的训练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玉柏 《科技信息》2009,(22):I0217-I0218
本文通过对2008年奥运会女子举重6个级别前八名共48名优秀运动员的年龄、身高、体重和克托莱指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探讨世界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年龄、身高、体重及克托菜指数置信区间的特点及其身高与体重的回归方程,通过与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各项数据对比,所得结果为我国优秀女子举重运动员选材与运动训练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2004年全国男子举重锦标赛上采用“双屈式”及“单屈式”上挺技术的两名运动员的技术分析比较,“双屈式”具有杠心做曲线运动、髋膝双关节有同时发力、增加了做功的距离及杠铃上抛速度等优点,但也使技术变得复杂一些,需要防杠铃前掉。  相似文献   

10.
对2002年全国少年女子举重锦标赛(16—17岁组)运动员抓举、挺举、动作的成功与失败的比率进行统计得出结论,试举成功率偏低,并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为今后的举重训练和竞技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梓进 《广东科技》2013,(16):238-239
为了提高举重运动员的综合水平,各个国家省市以及县级体育单位的很多优秀教练更加重视对青少年的举重培养。根据笔者多年训练举重运动员的经验,对青少年身体生长发育的规律有一定的思考,同时注重举重训练的科学性。希望通过本文与同行进行交流,共同提高我国举重项目的竞技实力。  相似文献   

12.
为了分析邹凯完成单杠"中穿上转体360°经反握倒立"动作的运动学特点,在2012年全国体操锦标赛单杠决赛中,运用三维录像解析法对邹凯完成该动作进行分析,得出运动学参数。在进行运动学技术诊断的同时,把符合体操规则和运动生物力学原理的部分建立运动学技术模型。论证其中运用到的生物力学原理,为广大教练员、运动员提供一些关于邹凯的技术参考数据,也为其他运动员改进技术,丰富单杠运动技术理论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了准确地反映现阶段中国速度轮滑运动员疾跑技术的特点和水平,运用影像测量与解析和数理统计等方法获取运动员疾跑技术的运动学参数数据。运用运动学方法,对中国优秀速度轮滑运动员疾跑技术的实际情况进行研究。重点从疾跑过程中运动员关节角速度的变化分析,结果表明浮动腿的收缩、摆动对髋关节角速度的变化影响较大,浮动腿的摆动对膝关节角速度的影响较大,为提高该项目竞技能力提供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武术套路运动向着"高、难、美、新"的方向发展,新规则对难度动作的规定明确了难度动作在套路比赛中的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信息技术法、三维DLT测量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男子武术套路运动员跳跃难度旋风脚720°动作进行运动学分析,探索优秀武术运动员难度动作的技术要领和运动规律,对高水平武术运动员的难度动作技术进行评价与诊断,提高运动员竞技水平,为合理制定训练方法、完善武术训练理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参数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21名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起跳技术运动学参数的比较研究,勾画出世界优秀运动员起跳技术的主要特征,进而为更全面客观地评价起跳效果,进一步提高跳远运动水平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速摄像技术,对江苏省优秀男子网球运动员张择、公茂鑫双手反拍击球动作进行三维运动影像解析,横向和纵向比较位置、速度、角度、角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参数,探究双反击球技术的规律性,了解网球双手反拍击球正确技术动作的各关节角度的大小变化,为网球教师及教练员提供教学与训练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调查统计等方法,对轻量级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指标进行筛选,构建了优秀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指标模型,其具体内容为髂宽指数、克托莱指数、上臂松紧差3项指标.构建了优秀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身体形态均值模型、单项评分和综合评分标准的选材模型,为轻量级少年男子举重运动员的科学选材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通过三维录像解析法对标枪运动员在自然助跑最后一步转入投掷步衔接阶段的运动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优秀标枪运动员在自然助跑最后一步就开始了引枪动作,并在投掷步第一步腾空阶段基本完成该动作;在掷标枪助跑过程的第一衔接阶段,要求身体重心起伏较小,身体自我控制能力、协调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9.
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优秀运动员的运动学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找出中国优秀运动员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的背越式跳高起跳技术的差别;起跳前较大的助跑速度、较低的质心是跳高运动员显著特征,但最终依赖于腿部力量的进一步增强.起跳前的水平速度、质心的高度以及腿部力量达到最优化的组合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三维录像解析、调查访问与理论分析等方法,对河南省青少年男子甲组背越式跳高运动员起跳阶段摆动技术进行了运动学分析,旨在研究我省青少年背越式跳高运动员在起跳阶段的摆动技术动作,为进一步搞好今后的技术教学和运动训练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