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化设计是减少住宅建筑结构建造成本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首先分析了住宅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必要性,总结了住宅建筑结构优化内容,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住宅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杨农 《科技信息》2011,(33):I0205-I0205
建筑结构优化设计,是实现建筑本体功能与建筑成本的关键。随着国家建节约型社会理念的不断深入,建筑的需求者与供应者都对建筑结构的优化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结合工程经验和理论依据,对建筑结构优化设计过程中的材料选用、构件设计和整体构布局3个主要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建筑结构优化设计的实现手段,为未来建筑结构设计者进行结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曲平 《工程与建设》2022,(1):239-240,275
为解决传统建筑外立面设计与施工中存在资源过分消耗,影响建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问题,开展对绿色建筑外立面节能技术的创新设计研究.通过设置隔热通风呼吸幕墙、优化传统绿色建筑外立面材料、增设建筑外立面遮阳结构,提出一种全新的节能技术.通过创新性能研究的方式证明,新的节能技术在应用到实际可有效降低建筑外立面施工成本,并进一步节...  相似文献   

4.
目的提出数字技术的层级优化模式和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优化的系统方法,实现大空间建筑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方法综合应用参数化设计、建筑性能分析及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数字技术,按照"模拟分析-模型建构-优化筛选"的基本步骤,对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进行形体适应性、结构逻辑性和界面透过性优化.结果层级优化模式实现了参数化设计、建筑性能分析及建筑信息模型的协同与整合,可显著提高优化效率及精确度.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形体适应性、结构逻辑性及界面透过性优化分别从不同方面增强了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的功能性、生态性及经济性.结论数字技术在大空间建筑围护体系优化中优势明显,效果显著,对建筑设计及施工均有积极意义,是实现大空间建筑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人们物质需求及市场价格变化使得建筑的成本攀升,利用结构设计优化的方法对建筑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是实现资源最大化的重要手段,本文建立了结构设计优化设计方法的模型及计算方法,同时强调了其在房屋结构设计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在建筑实践中具有极强的可操作性,同时结构设计优化也给建筑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黏滞液体阻尼器的计算模型和遗传算法的基本原理,基于改善建筑结构的抗震效果提出了一种实现阻尼器个数和位置优化的目标函数,利用MATLAB分别对低层、中高层和高层3种建筑结构的黏滞液体阻尼优化布置进行数值分析.结果表明:通过编制目标函数程序得出的阻尼器布置方案可以有效提高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通过选择目标函数系数可以同时解决黏滞液体阻尼器位置和工程造价成本即阻尼器数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以五层钢结构模块建筑住宅为例,探索钢结构模块建筑参数化平面多目标优化和结构智能化设计的完整链条.提出一种钢结构模块建筑参数化平面建模和设计方法;依托Rhinoceros&Grasshopper建模平台,编写Python脚本语言实现智能化结构设计;最后结合Ladybug&Honeybee建筑能耗性能模拟插件和Karamba有限元结构设计插件以及Octopus数据处理平台,基于建筑总能耗和结构用钢量2个目标分别对建筑平面不同房间长宽尺寸和结构构件尺寸进行设计和优化,生成满足结构承载力要求的Pareto最优解集,得出各参数变量与目标函数的相关性系数.  相似文献   

8.
在整个建筑工程项目中工程造价主要是指在项目决策、设计以及实施等方面支出的费用总和,工程造价控制可以使成本得到最大限度的降低,使项目的经济效益得到提高。本文从建筑结构设计造价成本的角度着眼,阐述了建筑结构及优化对建筑工程造价产生的影响,希望可以为日后工作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装配式建筑增量成本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关键因素.为有效实现装配式建筑的推广,以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为研究对象,从混凝土预制(precast concrete,PC)构件的设计、生产、运输和安装4个方面出发,通过文献研究法筛选出影响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的14个因素;发放调查问卷,用收集到的有效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并对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的影响因素进行评价分析;针对关键影响因素提出控制增量成本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增量成本受信息化技术、PC构件生产规模、PC构件装载方案、施工工艺水平的影响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研究装配式建筑成本的影响因素,从决策-设计-生产-施工-运营与回收5个阶段,构建了全寿命周期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将模糊解释结构模型(fuzzy interpretative structural model,FISM)与网络层次分析模型(analytic network process,ANP)相结合,建立了基于FISM-ANP的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分析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不仅能定性找出影响装配式建筑成本的表层直接因素、中间层动力因素、深层导向因素,还能将各因素之间的内部逻辑关系用直观图的形式表示出来.此外,还可以定量地对装配式建筑成本影响因素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并找出影响成本的关键阶段和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城市现代化建筑结构中,输电线路是保障城市电力设施运行的基础设备。在高压输电线路中,钢管杆起到一个支撑电网线路的作用,优化钢管杆设计,对人们的生活用电尤为重要。该文主要分析了钢管杆结构各方面的优点和参数,对钢管杆结构的优化设计进行探讨。为了加快城市电网的建设,必须全方面地优化高压线路钢管杆的设计,做到节约材料、科学先进、降低能源成本。  相似文献   

12.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工程中被广泛应用.钢筋由于具有强韧性和可弯曲的特点,无法被其它的材料所替代,在建筑结构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建筑规模的不断扩大,钢筋已经成为建筑结构的核心组成部分,并推动建筑结构不断向深度、高度和广度发展.由于钢筋的单位成本较高,且用量大,其造价是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成本控制的关键,也是决定一个项目能否获得效益的重要因素.钢筋下料问题不但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还会影响工程的进度.钢筋的过度消耗不但是一种浪费,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成本过高,因而优化钢筋下料问题可以帮助施工单位有效地避免浪费、降低工程成本和提高经济效益.本文针对建筑工程中的钢筋下料问题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建立了对应的线性规划模型和非线性整数规划模型,并利用LINDO和LINGO软件对模型进行求解,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有效地提高钢筋的利用率和控制工程成本.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螺杆转子磨床的整体精度,合理控制成本,建立其19项空间误差模型.基于多体系统理论,结合该磨床的结构和运动特点,分析了磨床的拓扑结构.综合考虑磨床整体精度和制造成本,提出了一种精度分配优化方法.通过调整精度权数可实现不同应用需求的目标优化.结果表明:重视提高精度的优化方案较传统的经验设计值,在X/Y/Z轴方向上使机床的精度分别提高27.5%、45%和52%;重视控制成本的优化方案可降低成本25%.  相似文献   

14.
关注业主的经济利益、满足建筑结构的功能要求、达成业主的其他重要需求,是一个优秀的设计人员最起码的目标,而其中的重中之重,就是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优化。本文就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特点和优化措施等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提出了3种企业管理观及相应的成本管理观,并对其概念和内容进行了讨论.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产品生命周期的成本结构优化模型.该模型由下列两部分组成:一是面向企业内部资源的成本结构优化模型;二是面向产品生命周期过程的成本结构优化模型.在后一模型中重点分析了供应商与核心企业的成本结构优化方法,并给出了评价的数学表达式.  相似文献   

16.
建立了压力容器壁厚优化分析的数学模型,采用一阶优化方法对其壁厚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用优化分析法设计压力容器结构,可以有效地减少制造时所需材料,降低制造成本,使设计方案更趋合理.  相似文献   

17.
建筑结构概念设计是未来建筑设计的发展趋势。研究建筑结构概念设计对我国建筑设计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只有充分发挥概念设计的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优秀设计,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节约成本,取得较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阐述了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作用与原则,重点探讨了建筑结构概念设计的应用。  相似文献   

18.
王红兵 《科技资讯》2012,(25):53-53
本文针对当前建筑成本的管理做出评价,分析影响建筑成本管理的因素及建筑成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建筑成本管理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艺 《科技促进发展》2012,(2):156-157,160
介绍了泄水建筑在水利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及其结构组成。考虑到泄水建筑结构的复杂性,现代设计单位有必要对其结构组成及性能特点实施优化改革,以提高其性能。给出了从建筑设计和建筑改造两个方面进行优化改造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空调采暖双重功能住宅的屋顶保温层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满足空调与采暖双重要求的住宅建筑逐年增多,单一工况下的保温层设计方法需要改进,而保温层的性能直接影响建筑的造价和全年运行成本.建立了北方地区冬夏工况屋顶保温层的传热模型。进行了屋顶保温层的优化分析.优化结果可为节能设计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