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权责发生制原则和配比原则实质的探讨,提出了对两原则关系的看法:权责发生制原则是一种统一的权责认定标准基础,而配比原则则是一种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基础上的与收入标准相统一的费用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2.
闫堃 《科技信息》2009,(9):364-364
虽然随着社会经济环境日益复杂,权责发生制的缺陷逐渐表现出来,但权责发生制作为一种被广泛接受的制度.仍具有其合理性和科学性。在以权责发生制为核心的同时,要注重应用收付实现制、现金流动制,并结合其他的原则和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对权责发生制进行修正,以满足报表使用者的需要,实现财务会计目标。  相似文献   

3.
陈文海 《海峡科学》2006,(8):16-16,18
一、现行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基本情况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规定了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但经营性收支业务核算可采用权责发生制。《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中小学校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会计制度》遵循了这一原则,而《医院会计制度》和《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规定采用权责发生制作为会计核算基础,《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则在实质上引入了权责发生制核算基础。  相似文献   

4.
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是我国传统的会计确认基本原则被运用于不同的领域.但随着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决策有用观)被明确列入基本准则,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及公允价值等计量属性探索性地运用于会计实践,权责发生制原则受到了越来越多的质疑.本文在对传统运用单一会计确认基础提出质疑的基础上,分析了现金流动制确认基础的理论依据及其优势,提出采用现金流动制与权责发生制相融合的基础是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趋势.现金流动制作为权责发生制的有益补充,在会计确认领城中的运用将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5.
浅谈金融风险成因及防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经济日益呈现多元化趋势的情况下,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绝不能仅仅停留在信贷与支付的风险上,而要多方面、全方位看待金融风险。金融风险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金融会计风险就是金融风险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危害程度并不亚于信贷风险。因此,防范与化解金融会计风险是防范与化解金融风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金融会计风险产生的原因(一)外部政策环境首先,一九九三年的财会制度改革在我国确立了权责发生制的会计原则,权责发生制未将会计谨慎性原则贯穿于业务发展的始终,不采用会计谨慎原则来指导银行经营行为,小则事关金融业自身的…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经济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有些学者认为,为适应未来经济的发展,会计确认基础应以现金流动制取代权责发生制。在讨论现金流动制和权责发生制各自优缺点的基础上,得出了现金流动制很难取代权责发生制的结论,认为这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韩明芹 《甘肃科技》2010,26(14):105-106,57
地勘单位在财务核算中,在应用权责发生制原则的基础上,同时兼顾应用收付实现制。特别是在经营收入的确认问题上,如果一味的强调权责发生制的原则,就会形成上述叙述中的现象,就会在大量的应收账款挂账的同时,潜在地形成了呆坏账损失的机会,使流动资产和经营成果不十分真实的现象存在。认为除了经确认确实可以收回的应收账款挂账外,其余未收回部分均建立备查明细账,以核算后续款项的收回情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随着社会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经济体制也在不断地进行改革,预算会计中的收付实现制已经不再适应我国的国情以及经济的发展现状。因此,各大企业纷纷在预算会计中引进权责发生制。在本文中,笔者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并集合对与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调研,对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进行简要的概述,对预算会计中权责发生制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权责发生制在预算会计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9.
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方法的弊端和改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小民 《科技信息》2010,(28):I0084-I0084
本文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采用收付实现制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事业单位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原因以及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0.
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编制的会计报表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但是,目前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等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遭到相当程度的质疑,成为当代会计学界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现金流量表"采用收付实现制为基础进行编制,将权责发生制下的盈利信息调整为收付实现制下的现金流量信息,从而对"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起着动态补充作用,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可靠相关的会计信息,是对权责发生制确认的"净利润"的科学修正。  相似文献   

11.
李聪 《科技咨询导报》2010,(27):176-176
目前现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中存在着核算方法繁琐、核算原则难以适应发展的种种问题,伴随着〈高校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的发布,采用权责发生制原则,增加了固定资产的折旧制度,本文旨在通过对新旧固定资产核算体系的探讨,对促进高校资产管理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李喜梅 《科技资讯》2015,13(3):148+151
《企业会计制度》和税法的差异较大,其根本区别在于确认收益的实现时间和费用的可抵减性方面,财务会计主要采用权责发生制的核算原则核算收益和费用,而所得税会计是按照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结合使用。所得税会计为了保障税收收入,便于征收管理,一般不允许估计收益及费用,要求贯彻税收强制性原则。在实际工作中产生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多,该文概括起来从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3.
通过找出传统收付实现制计量基础存在的问题以及引入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来论证我国政府会计确认基础转变的未来趋势,并就我国政府会计如何引入权责发生制进行了方向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所得税税法中成本费用的扣除是指企业实际发生的与取得收入有关的、合理的支出,包括成本、费用、税金、损失和其他支出,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这条规定实质上明确了税前扣除中除权责发生制原则外的另外四个基本原则。即相关性原则、合理性原则、配比原则和确定性原则。企业在实际操作时,首先要把握税前扣除的主要条件和基本原则,然后正确进行相关的税务处理。  相似文献   

15.
税法规定,确定销项税额的原则与财务会计上确认销售收入的原则相一致,采用的是权责发生制。但作为与销项税额抵扣的进项税额,其确认采用的却是收付实现制。这使得同一计税基础实行两种不同的原则,同一时期的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不相配比,使得人们难以从销售收入同增值税的逻辑关系上判断出企业是否合理地计算并交纳了增值税,从而使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和有用性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6.
关于财务会计的确认基础存在收付实现制、现金流动制和权责发生制之说。笔者在对事业单位的会计目标、资金来源、净资产价值以及理财核心分析之后,指出权责发生制是事业单位会计确认基础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前,我国预算会计核算基础所采用的传统的收付实现制,存在着诸多弊端,对于预算会计核算基础的改革势在必行.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两者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应该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8.
王清华 《科技资讯》2010,(32):139-139
谨慎性原则是经济发展与管理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会计结构中必不可少的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中包含谨慎性原则,实现原则中包含谨慎性原则,会计处理方法中也贯穿着谨慎性原则;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应用体现在提取坏账准备、低估存货、加速折旧、固定资产减值、在建工程减值、无形资产摊销等方面;在采用的同时,应防止过度谨慎,注意如何恰当运用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19.
我国预算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确认基础,由此形成的预算会计模式为政府及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与核算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预算会计环境的变化,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的预算会计确认的基础,并加以完善。一、确认会计基础的种类会计确认基础一般有两种: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或者说应计制和现金制。然而实践证明,至今已不存在纯粹的收付实现制和纯粹的权责发生制。国际会计师联合会公立单位委员会在其1991年3月发布的研究报告第1号《中央政府的财务报告》中提出了多种会计确认基础的名称,其中包括现金制基础、修正的现金制基础、修正的应计制基础和完全的应计制基础。该委员会还认为“在会计上有这样一个会计基础区间,这个区间的范围从现金制基础这一极端到另一极端完全应计制基础。在这两个极端中间,有很多变化,这些变化实际上或者是对现金制基础或者是对完全应计制基础的修正。“由此表明,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仅是确认时间基础的两个极端,我们可以把修正的收付实现制和修正的权责发生制统称为混合会计确认基础。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的融合是未来会计确认基础的发展趋势。二、确认会计基础的原则不同的会计确认基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能满足不同的决策管理的需要。选择不恰当...  相似文献   

20.
论现代企业财务会计确认基础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是确认现代企业收入与费用的不同会计基础。各有优缺点。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权责发生制与收付实现制相结合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