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王稼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卓越领导人。在担任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兼总政治部主任职务期间,王稼祥继承和发展了古田会议精神,在我军政治工作中总结出一系列政治建军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对毛泽东军事思想作出重大的贡献。本文根据王稼祥的有关著作、文电、指示等材料对这一问题作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过去,撰写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文章,主要是论述主力红军在“围剿”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列专门论述中央苏区人民在反“围剿”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组织群众性的半军事化组织和地方红军(少先队、赤卫军、模范赤卫军、红色警卫部队、游击队、红军补充部队、红军独立部队、地方军级红军);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扩大红军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扩扛运动”,中央苏区人民有35万人参加了红军;三、在反“围剿”战争期间,中央苏区人民全力支援、苏区地方武装积极配合主力红军作战,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相似文献   

3.
过去,撰写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文章,主要是论述主力红军在反“围剿”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本文则专门论述中央苏区人民在反“围剿”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一、组织群众性的半军事化组织和地方红军(少先队、赤卫军、模范赤卫军、红色警卫部队、游击队、红军补充部队、红军独立部队、地方军级红军);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扩大红军发展成为群众性的“扩红运动”,中央苏区人民有35万人参加了红军;三、在反“反剿”战争期间,中央苏区人民全力支援、苏区地方武装积极配合主力红军作战,使敌人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苏区中央局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中革军委总供给部和人民委员会的有关部委为反“围剿”战争做了以下后勤保障工作:一、兴办兵工厂,为红军提供武器弹药;二、开办医院.为红军治疗伤病员;三、发展邮电交通事业,为红军反“围剿”战争服务;四、做好财政金融工作,为反“围剿”战争提供经费;五、发展生产,保障红军衣食供给.  相似文献   

5.
“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是不同内涵和定位的两个精神实质,川陕苏区红色城市在其文化宣传中,长期用红四方面军“十六字”军训训词解读“红军精神”,并用这个单一、平淡的红色文化口号进行宣传,使川陕苏区红色城市文化氛围和文化自觉意识正在淡化,挖掘“川陕苏区精神”更多更深的文化内涵,重新进行红色文化名城定位迫在眉睫。由此界定“红军精神”与“川陕苏区精神”的内涵,对巴中地区开发红色城市历史文化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6.
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在物质条件极其匮乏、斗争形势极其严峻的长征时期,红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化工作,充分发挥了文化工作鼓舞士气、激励人心的作用,有效地服务于红军战斗力的生成,并进而对提升红军的文化软实力、打造独特的长征文化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60年前的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长征途中处于极端危急的时刻召开的。这次会议着重解决了当时最为紧迫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厂党,挽救了中国革命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极其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拆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上成熟。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其基本精神,最主要的…  相似文献   

8.
1935年1月党中央和红军到了遵义,15日至17日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即“遵义会议”。这是一次伟大的转折的会,它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挽救了红军,有其重大的历史意义。遵义会议还是民主的会,独立自主的会。遵义会议是民主的会议遵义会议是在战争环境中召开的,既紧张严肃,又充分发扬民主,摆事实讲道理,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民主集中制的气氛中进行的。民主集中制是马克思建党学说的根本组织原则,它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其它政党的标志。遵义会议一反陈独秀、王明等人不让人讲话,听了反面的意见就暴跳如雷,动辄就以手中的权力打…  相似文献   

9.
一九三四年七月,在中央红霉长征前夕,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派出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先行北上。对于这次远征行动,现在史学界一般都持肯定态度。认为它在扩大党和红军的影响、宣传中共的抗日生张、配合中央红军主力反“围剿”和战略转移方面,都起了积极作用,具有伟大的历史地位。但是,在详细考察这段历史之后,我们认为,对于这次军事行动,无论是从当时中央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意图看,还是从它的客观效果看,其历史意义都是值得商榷的。这次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的组成及其整个行动过程,都是  相似文献   

10.
孙浩男 《科技信息》2013,(21):293-293
遵义会议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会议,遵义会议开始便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独当一面解决问题的先河;为红军长征的最终胜利提供了重要的军事路线;为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胜利提供了组织保证和坚强后盾;而且是伟大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开始。在中国革命的紧要关头拯救了红军,并挽救了中国共产党的全新发展。帮助红军从危险逆境中得以生存,顺利地完成了红军长征的伟大使命,进一步开创了中国危难时期抗日战争的新起点。遵义会议的成功坚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国情发展的实际情况并发扬民主集中制的体制,引导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成熟,领导了工农红军的不断壮大。  相似文献   

11.
民国年间,甘肃、宁夏地区相继修建了许多堡寨。至红军长征经过甘宁地区时,国共两党军队及地方武装就这些堡寨展开了一系列争夺和抗争。尽管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反动武装依凭各地堡寨阻击红军,使红军遭受一定的人员损失,但红军灵活采取军事、政治教育等手段,宣传我党政策,最终取得了堡内民众的积极支持,成功到达长征目的地。  相似文献   

12.
根据黎平会议和扎西会议决议,党和红军决定在川贵边界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新的革命根据地。为此,中央红军在遵义开展了一系列艰苦卓绝的赤化工作。“红军之友社”就是在党和红军的影响和领导下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它的发展壮大为中央红军在遵义的土地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西安事变的发生与长征的胜利在客观上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没有长征的胜利,就难有西安事变的发生.其联系具体表现如下1.长征的胜利为把红军与东北军在西北形成的内战对立关系向统一抗日方向转化提供了条件.2.长征胜利前红军对东北军的三次重大军事打击,是促使张学良、东北军走抗日道路的重要条件.3.长征胜利后中共与东北军、西北军在西北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是事变发动和解决的政治基础.4.长征的胜利把党和红军的指挥中心放在陕北是事变发动和解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八一起义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创造了意义重大而深远的八一精神。在八一精神的感召下,方志敏领导发动了赣东北的弋横暴动,并创建了红十军。本文论述了八一精神与方志敏创建红十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红十军精神。红十军精神与八一精神是具有共同特征的历史精神。  相似文献   

15.
《红星》报是长征中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唯一报纸,其中不少关于群众工作的报道。这些报道说明,长征途中,在群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新困难的情况下,党和红军从实际出发,迅速转变观念,通过全体红军战士的热情参与,以简单高效的工作方法、严明的红军纪律获得了沿途群众的大力支持,为红军取得长征胜利创造了条件,也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6.
论弘扬"红军精神" --兼论发展先进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军精神”是川陕苏区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重要的苏区文化现象和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中国先进文化重要的生成因素,今天仍然是推动实践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弘扬“红军精神”要与时俱进,弘扬“红军精神”就是发展先进文化,打造新世纪老区发展的精神文化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汤道富 《龙岩学院学报》2012,30(3):46-49,66
1864年,太平军余部近20万人进入闽西南,转战一年多后溃不成军,最终战败于粤东。1929年,红四军3600余人进入闽西,消灭了闽西三大反动军阀,播下了革命火种,促成了闽西革命根据地的建立。两种不同的结局值得我们深思,两种截然不同的结局与各自不同的指导思想、革命纲领、群众路线、军队性质、军队素质和战略战术有密切关系。太平军和红四军在闽西的活动留给我们许许多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8.
陕甘边区的红二十六军是在中共中央的指示下成立的,它是在甘肃正宁寺村塬建立的革命根据地丧失后,陕甘边游击队进入陕西境内,在陕西省委的领导下发动群众,扩大根据地,然后在游击队的基础上正式组建了红二十六军,它的成立对于照金苏维埃政权和以后的陕甘边革命斗争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并对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落脚陕北,建立陕甘宁边区革命政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黔西南是红军长征途中经过的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区,红军长征途经黔西南时所实行的一些民族政策及其实践,影响和推动了黔西南少数民族地区革命斗争的发展,也为党进一步制定民族政策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