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是……的”结构,是由动词“是” 结构助词“的”构成。作从句法语义平面出发,对“是……的”结构进入句法平面后句子的语义范畴、语义关系进行了剖析,力求得出一个较为科学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所”字结构中的“所”字是个颇具争议的文言虚词.通过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对“所”字结构中的“所”字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具有指代上的模糊性和句法上的粘附性,“所”字实属具有指代意义的结构助词,而“所”字结构中的“所”是代词的说法与词类的划分标准存在冲突.不同类别“所”字结构中的“所”字句法语义具有差异,应具体语境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3.
感官动词“摸”所构成的动补结构“摸起来”、“摸上去”,二者在语义、句法、语用、单位性质等方面存在着异同。两者在语法单位性质上根据二者语义的不同可视为短语或正向词过渡的短语。  相似文献   

4.
在对楚简助动词“用”进行封闭式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之上,运用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理论对非典型助动词“用”进行了考察。从助动词“用”的句法结构入手,逐步分析了其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考察了其分布语境,并借鉴西方极性理论和优选理论,探讨了助动词“用”多分布于否定句的允准动因。  相似文献   

5.
从语义认知的角度对“很有……”结构进行分析,通过对“很有……”结构的语义分析来论述它的语义特点,分析了“很有……”结构的歧义现象及其语义承载能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讨论“由”作介词时所构成的句式 ,即“由”字句 ,主要考察“由X”位于句首的格式及与“由”字相关的固定格式。在语法分析三个平面理论的指导下 ,分析它们各自不同的句法、语义、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7.
《马氏文通》是中国第一部有系统的完整的汉语语法学著作。从句子的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分析,《文通》中的起词是一个糅合主语、施事、话题的句子结构成分概念。马氏分析句子的起词,既重视语义,也结合句法标准,并注意语用因素。《文通》对句子的句法结构、语义结构、语用结构的认识是混一的,但在具体分析句子起词的过程中,能够区别情况,在句法或语义或语用上有不同的侧重,从而揭示了汉语句子结构的一些特点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句法层面对“X有的是Y”句式中“X”和“Y”的句法结构和语法性质进行了探讨,目的是为从语义和语用层面探求“Y”用法灵活性奠定句法层面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本文旨在评述徐通锵先生提出的字本位观并据此形成的汉语语义句法思想,从“字”和汉语基本结构单位,“字”本位和汉语语义句法两方面入手简要揭示了徐通锵“字”本位说的主要内容,并深入剖析了其形成因素,最后指出徐通锵先生提出、创立字本位说,对于汉语研究摆脱机械模仿,走上独立研究、自主创新的道路,无疑具有革命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焦点是一个属于“句法-语义-语用”范畴的概念。从“句法-语用”层面看,“把”字句在语序上首先对句尾焦点具有突显作用,同时对次话题的强调也进一步突现了句尾焦点。从“语义-语用”层面看,”把”字句在语义重心方面对焦点进行突显,同时还通过对NP2受作用和影响的关系的突显来体现句尾焦点。  相似文献   

11.
“非x不可”是汉语中使用频率较高又颇具特色的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式不断固化,拥有自己独特的语义和句法特征。从构式语法的角度来看,“非x不可”结构实质上是一个表达未然事件的构式。  相似文献   

12.
以《红楼梦》中的量词“一场”为考察对象,从结构形式、句法功能、语义特征、语义指向、语用类别、语义焦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较为细致的描写,以期对“一场”有一个较为全面、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一脸汗”与“一碗烩面”属于不同的结构形式,二者在句法、语义、语用上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脸汗”比较接近主谓结构;“一”不是基数词,意思相当于“满”或“全”,功能上相当于形容词,“脸”不是计量单位,语义特征记为[一量度][+处所];在句子中表示主观大量,具有夸张的意味。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同义词“多亏”和“幸亏”在句法功能上的各种用法的考察及其所处句子的句式语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多亏”是一个具有副词性特征的动词,“幸亏”是一个既起修饰又起连接作用的侥幸态副词。它们在语义的立足点上有很大差别:“多亏”主要用来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幸亏”主要是因某种有利条件而侥幸避免不良后果后的庆幸心理。两者在表达各自独特的语义时不能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15.
前人对“反而”研究往往只注重其语义句法方面。本文则在深化对其句法语义研究的同时,从新的角度进行了研究,考察了“反而”句的焦点,“反而”篇章功能、人际功能等语用特征,其篇章衔接功能可以概括为:表对立式转折;表递进式转折.  相似文献   

16.
动词“须”经历了“助动词-副词-连词”的语法化历程。在“须”的语法化过程中,句法、语义、语用等因素均起着重要作用。从动词“须”到助动词“须”,演变机制主要是扩展,表现为句法结构的复杂化、名词和动词的次类变换;助动词“须”继续语法化的动因是回溯推理以及语义预设。就语义模式而言,“须”是沿着“道义-认识”的路径发展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是对中国古典小说研究资料丛书《绿窗新话》中的兼语句进行穷尽性的探讨,对其中的兼语句在语义结构和句法两个平面上,运用对比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界说,并在语义平面上对其进行了归纳分类,对较为复杂的兼语句在句法平面上进行了初步地阐释。  相似文献   

18.
“因为A,所以B”是因果关系的基本格式。本文试图从语用平面分析这种格式在什么情况下必须完整出现,在什么情况下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或全部关联词语,什么情况下前边小句可以倒置,而关联词语的是否出现或省略,在具体的句子里都是要受到句法、语义、语用因素的制约的。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语义平面问题研究》立足于句子的语义平面,贯彻形式和意义相结合、静态和动态相结合、结构和功能相结合的原则,全面系统地探讨句子的语义结构和语义成分的构成情况,并将其与句法、语用联系起来,给人以诸多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20.
语言体系存在感情因素.附丽性是感情因素最大的语言学特点.情位和情素.感情义的分布形态.感情平面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的关系.句子分析过程中的感情平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