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研究了一个双向数据传输的3节点中继链路,在考虑基带和射频电路功耗情况的同时,利用放大转发中继协议,在误码率小于给定值时分析调制速率对能效的影响.推导了射频电路的最小发射总功耗,以及基带电路功耗与调制速率相关时能效性能的函数表达式.利用数学优化方法解决了构建的优化问题,分析了调制速率对能效的影响,并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2.
PT2262/PT2272无线数据收发模块应用的改进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绍平  杜洪林 《江西科学》2009,27(4):596-599,607
分析了无线数据收发模块的原理和数字编码、解码芯片PT2262和PT2272的性能。介绍了无线数据收发模块的3个应用实例:(1)红外控制系统;(2)多路报警电路;(3)智能体质测试仪。以报警电路的失控状态为例分析了无线数据收发模块的缺陷,提出了多频发送与接收方式、干扰报警处理和改变数字编码调制方式的3种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找出影响微波开关性能的参数及其开关的发展方向,从物理机理上分析和比较了.半导体开关和RFMEMS(射频微电机械)开关的性能。提出了微波串联开关的理想模型,定义了开关的品质因数,应用器件物理理论和电容公式推出了半导体开关和MEMS开关的品质因数表达式,分析出影响开关性能的参数,提出改善的方法。通过相关权威测试的品质因数得出:RFMEMS开关比半导体开关具有更优的性能,与理论分析相一致。通过开关的性能比较,明确RFMEMS开关可广泛地应用到射频微波电路中,有好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缺陷接地结构由于其带阻特性而被广泛地应用到射频微波电路中,以改善电路性能.但是其等效电路参数与物理尺寸间没有简单的解析公式,因此只能通过优化来满足设计要求.利用有限元法,结合多元Padé逼近技术,对提取出来的LC参数进行有理逼近.计算结果表明,Padé有理逼近式能很好地逼近有限元法精确提取的参数,因此,该方法可以大大加快应用缺陷接地结构的射频微波电路的设计和优化.  相似文献   

5.
整流器、时钟提取电路、调制电路和解调器等主要模块,符合ISO/IEC 14443 TypeB协议的非接触IC卡射频接口电路的基本构成,列举并分析了具体的电路实现形式.对于Type B射频接口电路的设计具有参考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为减少无线携能通信(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fer, SWIPT)中信息发射的功耗,提出在射频整流电路中集成上行无线链路,实现射频整流和上行通信的同时进行。该结构主要由可重构缺陷地带阻滤波器和整流电路组成。利用整流产生的二次谐波作为上行无线链路载波,通过基带信号控制可重构带阻滤波器,实现对载波的幅度调制。在-20 dBm的射频输入功率下,上行通信数据速率达到了100 kbps,调制所需的平均直流功耗仅为2.35μW,并且整流电路的转换效率几乎不受基带信号调制的影响,证实了提出的低功耗上行通信方法的可行性。该结构将有望应用到无线传感网络的节点,并且在无线携能通信低功耗场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通过研究对融合物理层硬件信息与应用层协议的射频指纹(Radio Frequency Frgerprints,RFF)进行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认证问题,发现射频指纹RFID认证协议中存在的安全缺陷,对其进行改进.改进协议在融合RFID标签射频指纹的基础上进行挑战与应答.并进行RFID标签检测、存储与声称射频指纹的比对.性能分析与BAN逻辑形式化证明的结果表明,改进协议克服了原有缺陷,具有对抗有关RFID标签克隆攻击的能力.实现了RFID系统的高强度认证.  相似文献   

8.
系统主要可分为主控模块电路和射频收发电路两部分.主控模块由微控制器及其复位电路,应用系统电路、电源电路及辅助电路组成.主控制器是系统的核心部分,它负责接收用户命令,对发送信号进行编码和对接收信号进行解码,主控制器与应答器的通信过程经由射频收发模块实现.电源电路完成稳压与电压转换功能.射频收发模块有射频发射电路和射频接收电路组成.射频发射电路完成对基带信号的调制发射,射频接收电路完成时载波信号的解调接收.  相似文献   

9.
针对方向回溯天线中射频泄漏对相位共轭性能及波束指向性能影响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平衡结构的二次混频相位共轭结构,实现射频泄漏抑制。分析了传统相位共轭(phase-conjugating,PON)阵列中射频-中频(radio frequency-intermediate frequency,RF-IF)隔离度对相位共轭性能影响;并针对传统PON阵列射频泄漏抑制较差的问题,设计了基于平衡结构的阻性场效应管(field effect transistor,FET)混频电路来提高射频泄漏抑制指标和相位共轭性能;进一步设计了平衡型的二次混频相位共轭结构,利用跟踪锁相环和同相正交(in-phase/quadrature,IQ)调制结构促进RF-IF隔离。仿真结果表明,本文设计的平衡型二次混频相位共轭电路射频泄漏的抑制高于40 dB,且具有在射频输入功率低至-80 d Bm时,保持约4 dBm的稳定共轭信号输出。  相似文献   

10.
刘婷  黄超  谢印庆 《甘肃科技》2013,(21):50-51,49
对双边带波分复用ROF(射频微波链路传输系统Radio—Over—Fiber)系统模型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基于文献实验,实现了单路双边带的ROF系统模型,然后对双边带波分复用系统分别进行了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双边带调制复用系统可以有效改善其单路双边带调制传输性能,使其更适合长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11.
基于ST7538的电力线载波通信接口的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瑞 《科技信息》2009,(5):42-43
在电力线载波通信中,调制解调模块的选取和电力线接口电路的设计是实现通信的关键。本文根据所选用的调制解调模块ST7538的性能设计了一种接口电路并对其性能进行了测试分析。  相似文献   

12.
利用(100)方向的高分辨晶格像研究Bi系氧化物调制结构中的特征缺陷,及其对相变和材料超导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最终被IEEE802.15.SG3a研究组采纳的Intel信道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单用户超宽带通信系统,采用二进制脉冲幅度调制方式的UWB信号在不同的信道状况(CMl、CM2、CM3、CM4)下,考虑存在码间干扰时对RAKE接收机的性能进行研究。分析了最大比合并MRC和等增益合并EGC方案对RAKE接收机误码性能的影响;比较了BPSK和OOK两种脉冲幅度调制方式下的系统性能;同时考虑接收机实现的复杂度,讨论了合并叉指数目对接收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美国研制数字高清晰度电视中使用的两种数字调制技术,即正交振幅调制(QAM)和残留边带调制(VSB),对它们的基本原理和性能进行了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射频法测量糖液浓度的原理,设计了糖液浓度测量电路,并利用锁相环原理对糖液浓度传感器信号进行调制与解调.实验表明,应用锁相环对传感器输出信号进行处理,测试效果较好,具有使用外围元器件少、性能稳定、功能强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利用以肽菁铜为半导体层的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构成一个 反向放大电路作为电光调制器的调制电路, 测试了其对光信号的调制效果. 实验结果表明, 有机场效应管在低频下可实现放大功能, 为电光晶体提供驱动和调制电压, 并实现了对激光信号的调制. 根据实验结果, 对该场效应管的性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短波发射机射频前端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案,包括如何选取放大电路、各部分增益的分配、所需自检电路的原理,讨论了两级放大电路与自检电路的具体实现以及对器件选择的考虑,最后给出了本方案的测试数据.  相似文献   

18.
设计一种以现场可编程门阵列( FPGA )作为伪随机序列信号发生器,通过级联方式实现幅度键控( ASK)数字调制的电路实现方法。首先通过FPGA程序控制产生“0”、“1”等概的周期长度为15的伪随机基带序列,直接数字式频率合成器( DDS)电路生成模拟载波信号,输入序列与载波信号进行ASK调制,再将ASK已调信号进行包络检波,还原出数字序列。电路测试表明,利用FPGA可以产生正确伪随机序列,ASK调制解调波形与理论分析一致,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集成锁相环芯片目前在射频电路中应用很广泛.以集成锁相环ADF4360-8为本振,以双平衡混频器为调制器,实现了220 MHz载波的BPSK调制.在设计中以对影响本振相位噪声高低的主要因素的分析为基础进行电路的设计.为获得更低的相位噪声,在对影响本振相噪关键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电路的设计.完成硬件工作后,使用专用仪器对相噪、BPSK调制EVM等指标进行了测试.测试数据表明采用全集成锁相环的方案达到了设计输入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设计了一种基于单片机处理器的射频识别(RFID)便携式读写器的系统.采用当前先进的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C),将外围电路尽可能地放置于SOC芯片内,利用软件实现了对射频标签信号的数字实时采集和控制功能,从而简化了传统的微控制器控制的RFID读写器所需的庞大硬件电路及其引入的额外误差,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并且功耗和成本很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