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利用微波吸收介电谱检测技术,测量了不同染料吸附条件下立方体氯化银乳剂的自由光电子衰减曲线,发现增感乳剂比未增感乳剂的自由光电子衰减变快,这是由于染料吸附增加了氯化银中的Agi+.对于增感乳剂,自由光电子衰减越快,说明染料吸附效果越好,相应的增感效果也就越佳.通过分析自由光电子衰减时间和寿命随染料吸附浓度和时间的变化关系,确定出了感绿染料增感立方体氯化银乳剂的最佳吸附质量比和时间的组合为8/40 000和10 min.  相似文献   

2.
利用微波吸收非接触测量技术检测了尺寸为微米量级卤化银晶体的光电子衰减特性,通过分析自由光电子衰减谱的变化,发现掺入有机染料可实现AgBrI-T颗粒和AgCl立方体微晶中所积累的自由光电子加速衰减;染料在不同晶体界面的吸附聚集程度是影响光电子衰减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利用皮秒时间分辨条纹相机技术检测了3种不同染料在立方体和T-颗粒溴化银上吸附后形成聚集体的荧光光谱, 分析了不同染料在不同浓度下对染料聚集体到溴化银导带的超快电子转移过程的影响, 进而分析其对增感效率的影响关系, 并探讨了增感过程的微观机理. 实验结果表明, 荧光衰减的动力学曲线与双指数函数拟合得相当好, 存在一快一慢衰减成分, 快衰减成分占拟合较大比例, 认为其源于与荧光衰减相竞争的从激发态染料聚集体到AgBr导带的电子转移. 光致电子转移的速率及增感效率随着染料相对浓度的变化而改变, 不同染料增感的乳剂, 其变化趋势不同.  相似文献   

4.
胶体氯化银的光催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硝酸银与氯化钠在水溶液中形成胶体氯化银 ,在近紫外条件下 ,光催化胶体氯化银 ,产生高活性自由基 ,对染料色素、环境荷尔蒙 1 7β estradiol等有机污染物进行降解 ,对环境污染微生物进行消毒和杀菌 .结果表明 ,胶体氯化银在近紫外条件下 ,能够产生大量的高活性自由基 ,对环境荷尔蒙 1 7β estradiol,样品浓度在 2 2mg/L时 ,3min能够降解 99%以上 ,6min时由HPLC 荧光检出器已几乎不能检出 ;对染料色素甲基橙 ,浓度在 1 1mg/L ,2min就能够完全分解 ;与同样条件下的氧化钛相比 ,降解速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对环境微生物 ,由于银离子和羟基自由基等方面的多重作用 ,近紫外条件下 ,具有非常强的杀菌作用 ,对大肠杆菌和青霉菌在光照条件下不能检出时间分别为 2min、1 0min ,比利用氧化钛的杀菌效果提高 1 0 0倍以上 .  相似文献   

5.
真菌生物吸附剂对染料吸附脱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空气中分离了一株高效脱色真菌,经初步鉴定为青霉属(Peniciliumsp.).研究了该青霉菌菌体对水溶液中阳离子染料孔雀绿的生物吸附作用.试验考察了染料结构、菌体预处理方法和溶液初始pH值对生物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孔雀绿染料质量浓度为50 mg/L时,未处理菌体的吸附量为29.3 mg/g,而经过NaHCO3预处理后,效果最佳,达到35.3 mg/g.反应体系中的pH值对菌体吸附剂吸附染料影响很大,当pH值为5时,其吸附能力最大.吸附平衡试验研究表明真菌对孔雀绿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模型.其最大吸附量可达555.6 mg/g.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6.
讨论吸附时间、温度、pH值、转速和离子浓度等对废弃雪虾壳吸附染料的影响,并探讨其等温吸附模型.结果表明:雪虾壳对染料的吸附随着转速的增大而增加,最佳吸附温度为40℃,吸附平衡时间为60min;雪虾壳对阳离子染料的吸附随着pH值增大及离子浓度的减小而增大,而对阴离子染料的吸附则随着离子浓度的增大而增大,pH值的变化对吸附影响不大等.温吸附模型拟合结果表明:雪虾壳对结晶紫和孔雀石绿的吸附为线性等温吸附,对碱性品红为Freundlich型等温吸附,对酸性黄的吸附为Langmuir型等温吸附.  相似文献   

7.
细菌胞外高聚物对水溶性染料和Cr(Ⅵ)生物吸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一种新型生物吸附剂——细菌胞外高聚物 WJ-I对水溶性染料及 Cr( )的吸附特性及吸附机理 .结果表明 ,p H和 Ca2 + 质量浓度对染料的吸附有显著的影响 ,最佳条件为 p H>7,[Ca2 + ]=8.0 g/L.p H<2时 Cr( )的吸附率最大值达 98% ;WJ-I对水溶性染料的吸附符合架桥模型 ;Cr( )的吸附过程符合 Freundlich数学模型和表面螯合机理 .  相似文献   

8.
以电沉积在银电极上的氯化银为研究模型,用计时电位法研究了文题内容。结果表明,计时电位法可简单、方便地测定卤化银吸附增感染料后的阴极化还原过渡时间τ和还原电位E_(1/2)~*。由于生成电还原惰性络合物,显著地影响氯化银的τ和E_(1/2)~*,并和增感染料的结构与浓度密切有关。τ和E_(1/2)~*的变化大小与增感染料对氯化银乳剂的光谱增感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一种离子菁J-聚集体对另一种带相反电荷的离子型菁的作用。吸收光谱表明:后者被引发生成了J-聚集体,两种离子菁以各自分离的J-聚集体存在,而没有形成两种菁离子交替堆叠的混合型聚集体;量热测量结果支持了这个事实。利用J-聚集体的胶体性质,对前—离子菁J-聚集体引发后—离子菁形成J-聚集体的体系进行了质点的电泳淌度测量。观察到的电泳行为表明,分离的两种 J-聚集体是以电性相互作用的总体存在。为进行对比,还研究了外加盐反离子分别对一种阴离子菁和一种阳离子菁形式J-聚集体的效应,并观测了外加盐存在时J-聚集体的电泳行为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天然辉沸石为吸附剂,研究了对墨水废水中染料的静态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沸石用量、废水pH和反应温度对吸附均有影响。沸石对染料吸附量随着投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去除率则相反;pH越小越有利染料的吸附,pH=1时吸附效果最好,当pH〉7时,废水中则出现沉淀,水质改变;吸附量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说明辉沸石对染料的吸附属于放热反应。此外本文还用Fre-undlich公式对吸附等温线进行拟合,从拟合结果来看:辉沸石对墨水废水中染料的吸附很好地符合Freundlich公式。  相似文献   

11.
电子陷阱掺杂剂通过改变卤化银微晶的内部结构来影响光电子寿命和填隙银离子行为,从而能有效地改善卤化银感光性能。本文主要介绍采用微波吸收介电谱检测技术,检测在立方体AgCl微晶中30%Ag位置处掺杂(NH4)4IrCl6的光电子衰减时间分辨特性,结果表明:[IrCl6]^4。原子团引入的掺杂中心起较深电子陷阱的作用。通过对室温条件下光电子衰减随掺杂浓度变化关系的分析得出:掺杂(NH4)4IrCl6浓度越小,光电子衰减时间越长,对潜影形成所起的作用越大,掺杂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12.
利用微波吸收介电谱检测技术测量了感绿染料增感AgCl乳剂的自由和浅束缚光电子时间分辨谱.对比发现增感乳剂与未增感乳剂光电子衰减规律相似,均具有2个一级衰减区;增感样品的自由和浅束缚光电子的衰减时间和寿命由于填隙银离子的增加而变短,通过分析光电子衰减时间和寿命与增感时阃的对应关系,确定了最佳的增感时间.  相似文献   

13.
卤化银的感光过程是一个光电子衰减动力学过程,对卤化银感光材料的光作用衰减动力学进行研究,能从根本上探索感光过程的微观机理.实验上采用微波技术只能测得自由光电子的衰减信号,无法区分卤化银中的各种俘获中心对光电子衰减的作用.而这种计算机模拟方法不仅可以得到自由光电子的衰减曲线,还可同时获得各种俘获中心中载流子的行为曲线.因此可弥补实验的不足,实现对卤化银感光过程微观机理的深入研究.本文详细地介绍了光电子衰减动力学的模拟过程.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直接正性照相乳剂性能改善的调控方法,发现卤化银晶体的结构特征具有重要影响,多层结构乳剂显示出最佳的感光特性。灰化过程的控制影响到灰雾中心的形态和分布,灰化方式的变化能有效地调控影像最大密度和感光敏度。有机减感染料在直接正性照相乳剂中的应用大大改善了其反转速度。碘在卤化银颗粒表面的存在便直接正性照相乳剂的感光敏度有明显的增加。  相似文献   

15.
电子陷阱对卤化银微晶感光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根据成核-生长模型详细阐述了卤化银微晶中电子陷阱与空穴陷阱的概念以及电子陷阱在感光过程中的作用,着重于介绍如何优化电子陷阱密度和深度来降低复合以及成核点数目,从而达到提高潜影形成效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ZnO microcrystals are synthesized through a facile solution method and characterized by field-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and X-ray diffraction. The ethanol sensing properties of these microcrystals are investigated by spin-coating them on a silicon substrate with Pt electrodes to fabricate a micro-structure sensor. The sensitivity is up to 8 when the sensor is exposed to 50 ppm ethanol, and the response time and recovery time are 10 s and 20 s, respectively. A contact-controlled model is established to explain the sensing properties of the microcrystals, which provides another approach to realize high-performance gas sensors.  相似文献   

17.
The aggregation behavior of a substituted fullerene compound, 1-benzyl-2-hydro[60]fullerene (C60-Be), in Z-type ultrathin ordered (e.g. LB) multilayers has been studied by UV-vis absorption, steady state and time-resolved fluorescence spectroscopies. The LB multilayers of pure C60-Be showed J-aggregate formation, characterized by a large red-shift of two absorption peaks (ΔE∼2 098 cm1 from 260→275 nm and ΔE∼1 076 cm-1 from 328→340 nm, respectively). The main fluorescence emission bands were found at 710, 646, 603, 600 and 595 nm for pure (C60-Be, mixed C60-Be (molar percentage 50%, 25% and 20%. respectively) multilayers and monomeric C60-Be in solution, respectively. The aggregates were dissociated by mixing with some inert materials. The fluorescence decay profiles of C60-Be, mixed C60-Be (molar percentage 50%, 25% and 20%, respectively) in LB films could be best-fitted by using a bi-exponential decay model.  相似文献   

18.
染料包覆纳米银粒子复合膜的吸收红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采用Sol Gel法制备出染料包覆纳米银粒子的复合膜 ,用电镜 (TEM )测量了该复合膜中纳米银粒子的尺寸大小及形态 ,实验测出了复合膜的吸收光谱 .结果发现 ,与纯染料溶液相比 ,在用荧光素钠 (FS)包覆纳米银粒子的复合膜中 ,FS分子吸收峰红移约 1 0nm ;而在用罗丹明 6G(Rh6G)包覆纳米银粒子的复合膜中 ,Rh6G分子吸收峰红移较小 .从理论上对这种结果给予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