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阳蝇属迄今在全世界已知400余种,本文报告了阳蝇属的属征、生物学及分类概况.在已有标本采集记录和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我国阳蝇属已知种的区系分布特点.结果表明我国阳蝇属种类极其丰富,已知176种,约占世界阳蝇已知种数的44%;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古北界种81种,东洋界种73种,古北和东洋界共同种13种,全北界种9种;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西南区、华北区和东北区的种类最为丰富;在我国已知的阳蝇中有140种为地方性种.  相似文献   

2.
调查研究中国花蝇科植种蝇属种数、分布及区系特征.采用动物地理学原理和方法.结果表明:归纳中国迄今已知植种蝇137种,讨论了该属的区系分布特点.结论:地方性种95种,占我国植种蝇属种数的69.34%.说明中国植种蝇属种类极为丰富,具有多样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重庆市巫山县和巫溪县夏季蝴蝶种类组成以及物种区系分布情况。【方法】2019年6—10月在巫山县和巫溪县采用样线法进行全面的蝴蝶样本采集,并对采集到的样本进行了标本制作和形态学鉴定,之后基于鉴定的结果并结合有关文献,对巫山县和巫溪县的蝴蝶种类组成及区系分布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调查中共获得蝴蝶标本834头,隶属于5科82属156种。其中重庆市新纪录1属,新纪录14种。巫山县和巫溪县的蝴蝶种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东洋界和古北界共有种占全部种数的52.56%。两县的蝴蝶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中共有30种分布型,其中跨四区型分布的种类最多,占全部种数的30.13%;之后是跨三区型和五区型分布的种类,分别占全部种数的23.08%和19.23%。【结论】巫山县和巫溪县蝴蝶种类资源丰富,占重庆市已知种类的48.06%,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以东洋界和古北界共有种为主,在中国地理区划中以西南区 华中区 华南区 华北区四区交叉分布种类占比最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五台山地区有瓣蝇类进行区系分析和物种多样性研究。方法:采用昆虫分类学原理和方法,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及生物地理学理论。结果:经研究发现五台山地区有瓣蝇类共7科67属106种,其中蝇科(Muscidae)23属37种,在属级水平和种级水平均占较大优势,分别占该地区已知属和种的34.33%和34.91%。从世界区系来看,该地区有瓣蝇类区系成分以古北界和古北界+东洋界成分为主,分别占五台山已知种数的21.70%和32.08%;从国内区系成分来看,七区广布种种数最多,占该地区已知种数的21.70%,其次是华北区+东北区和华北区+东北区+蒙新区,分别占9.43%和8.49%。结论:结果表明山西省五台山地区有瓣蝇类具有物种多样性、地区兼容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食蚜蝇科昆虫区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依据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和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食蚜蝇科昆虫区系分析。经鉴定该区本次调查发现食蚜蝇科昆虫3亚科11族47属107种,其中管蚜蝇亚科6族16属37种,巢穴蚜蝇亚科1族1属1种,食蚜蝇亚科4族30属69种,其中毛斑胸蚜蝇Spilomyia manicata(Rondani,1865)首次在中国记录,山西省新记录种64种,未定种7种。通过本次调查,使山西省食蚜蝇科昆虫的种类记录达到159种。基于100种已知种类和47属的资料分析,发现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食蚜蝇科昆虫种类成分以古北区和东洋区共有种为主要成分,单纯的古北区成分略优于单纯的东洋区成分;从属的分布看,多区属比例高达70.21%,单区属成分所占比例较低。山西历山自然保护区食蚜蝇科昆虫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和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调查重庆市城口县的蝴蝶种类并进行区系分布研究。【方法】对重庆师范大学昆虫与分子生物学研究所馆藏的城口县蝴蝶针插标本进行鉴定整理;并于2016—2018年对城口县蝴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调查和采集,然后对采集到的蝴蝶成虫标本进行分类鉴定。根据已有相关文献资料和调查中采集到的蝴蝶种类分布情况,对城口县蝴蝶进行了系统的区系分析。【结果】共鉴定蝴蝶成虫标本1 466头,分属于5科112属224种,其中发现重庆市新纪录种34种。区系分析结果显示: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层面上,城口县蝴蝶有57.59%的种类归属东洋区,35.27%的种类为广布种,7.14%的种类归属古北区;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层面上,城口县蝴蝶共有31种分布型。【结论】城口县蝴蝶种类资源丰富,达重庆市已有蝴蝶纪录种数的57.93%,其中蛱蝶科(Nymphalidae)的种数最多。城口县蝴蝶种类在世界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归属以东洋区为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系上以西南、华中、华北三区交叉分布表现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武汉市蝇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收集分析武汉市区已知蝇类的区系成分,并与湖北省的宜昌、荆州、襄樊3城市蝇类区系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武汉市市区已知蝇类5科102种,其中属东洋界的种类44种,占43.14%;古北界的种类34种,占33.33%,广布种24种.占23.53%.武汉市区蝇类区系属东洋界,武汉、宜昌、荆州、襄樊4城市蝇类区系成分大致相似.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贵州省关岭县66种叶蝉进行区系分析,结果表明:66种关岭叶蝉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有10个区系型,其中以东洋界区系型为主体,种数为31种,所占比例46.97%;其次为东洋界—古北界区系型,种数为23种,占34.85%;按含特定地理区的跨区区系型复计种数和复计比例来看,纯东洋界区系型所占比例最大,其次为含古北界的跨区区系型.66种关岭叶蝉科昆虫在我国动物地理区划中的归属共计20种类型,其中以华中区特有种所占比例最高,计13种,占19.70%;其次为华中区—西南区—华南区种类,计9种,占13.64%.分析结果表明66种关岭叶蝉昆虫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以东洋界为主,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以华中区所占比例最大.  相似文献   

9.
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建省共有野生兰科植物61属134种(含变种),其中中国特有种27种。种数在5个以上的有石豆兰属、兰属、虾脊兰属、羊耳蒜属、斑叶兰属、玉凤兰属、舌唇兰属和石斛属。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属、种的地理成分可分别划分为15个和14个分布型(变型),其中热带亚洲(印度马来西亚)分布及其变型分别占总属、种数的34.4%和22.4%,热带分布属、种分别有44属、73种,占绝对优势。与邻近地区相比,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与广东共有属、种最多,分别有48属、97种,其次为江西和浙江。福建省野生兰科植物区系具明显的热带性质,地理成分具有明显的从热带向亚热带的过渡性,但组成比较简单,缺少本区特有种,不是近代兰科植物种系的分化中心。  相似文献   

10.
浙江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处理的基础上,对九龙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研究。九龙山保护区蕨类植物区系由35科74属222种(含变种)组成,主要的科是鳞毛蕨科、水龙骨科、蹄盖蕨科、金星蕨科和铁角蕨科,它们包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64.41%;主要的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卷柏属和瓦韦属。区系地理成分复杂,属的分布类型以热带亚热带性质为主,种的地理成分以东亚分布和中国特有分布最为突出,共占79.73%,表现出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的特点。与邻近6个山地比较,与九龙山蕨类植物区系亲缘关系最近的是浙江凤阳山。九龙山有80种中国特有分布蕨类植物。  相似文献   

11.
根据作者近年来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蕨类植物181种,隶属于37科,70属.科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金星蕨科Thely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其种类占总数的57.9%;主要的属是凤尾蕨属Pteris、卷柏属Selaginella、铁角蕨属Asplenium、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antum等.种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种为主,共有131种,占总种数的72.4%,其中属于热带亚洲性质类型最多,共有79种,占总种数的43.6%,温带成分在海南岛石灰岩蕨类植物区系中占14.5%.可见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比例的温带成分.最后,对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性质及其生态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作者近年来实地调查研究表明,海南岛石灰岩地区共有蕨类植物181种,隶属于37科,70属。科属的地理成分以热带性质为主,主要的科是金星蕨科Thebpteridaceae、铁角蕨科Aspleniaceae、水龙骨科Polypodiaceae、凤尾蕨科Pteridaceae、卷柏科Selaginellaceae、三叉蕨科Aspidiaceae、蹄盖蕨科Athyriaceae,其种类占总数的57.9%;主要的属是凤尾蕨属Pteris、卷柏属SelagineUa、铁角蕨属Asplenium、毛蕨属Cyclosorus、铁线蕨属Adinnt“m等。种的地理成分以热带、亚热带分布种为主,共有131种,占总种数的72.4%,其中属于热带亚洲性质类型最多,共有79种,占总种数的43.6%,温带成分在海南岛石灰岩蕨类植物区系中占14.5%。可见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但同时也具有一定比例的温带成分。最后,对海南岛石灰岩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性质及其生态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贵阳二环林带现有种子植物489种,隶属于107科334属.科级区系成分中,热带性质的占总科数(除世界分布科外)的64.79%,温带性质的科占32.39%,中国特有科占2.82%;属级区系成分中,有15种分布区类型和12种变型,其中热带分布133属,占总属数(除世界分布属外)的44.33%,温带分布共157属,占52.33%,中国特有7属,占2.33%.该区植物区系介于热带与温带之间,属亚热带区系性质.  相似文献   

14.
赫秀丽  白树崇 《科技资讯》2013,(30):211-211,213
须泉蝇属Pegoplata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花蝇科Anthomyiidae,是花蝇科中较小的一个属。主要分布在古北区和新北区,部分种分布在全北区及东洋区。本文系统地研究了中国须泉蝇属的种类及地理分布,目前已知我国须泉蝇属有11种。本研究中的所有模式标本均保存于沈阳师范大学昆虫研究所。  相似文献   

15.
首次报道丛蝇科(双翅目:实蝇总科)在河南的分布.记述采自南阳内乡宝天曼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中国新记录种——珍奇东洋丛蝇Nepaliseta mirabilis,提供了东洋丛蝇属Nepaliseta分种检索表.编制了丛蝇科在东半球分布的3属(东洋丛蝇属Nepaliseta、枝芒丛蝇属Ramuliseta、华丛蝇属Sinolochmostylia)世界名录,简要分析了地理区系,并讨论珍奇东洋丛蝇学名和中文名称的词源.  相似文献   

16.
经野外调查和资料整理,对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保护区共有蕨类植物358种,隶属于47科109属,其中所含种数超过10种以上的有9科,占该区蕨类植物种类总数的65.28%,所含种数超过5种的属共有24属,占总种数的56.94%;根据蕨类植物的地理分布,本区蕨类植物科、属、种的热带成分分别占非世界分布类的68.08%、73.64%、44.76%,表明本区蕨类植物区系具有较强的热带性质;同时该区有80种中国特有分布种,并形成了以该区为分布点的6种广东特有种;金毛狗(Cibotium barometz)、粗齿桫椤(A.denticulatea)、大黑桫椤(A.gigantea)、小黑桫椤(A.metteniana)、黑桫椤(A.podophylla)、桫椤(A.spinulosa)等属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应加强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拥有长江中上游保存较为完好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其种子植物区系具有以下特征:区内有种子植物166科803属1 565种,其中野生种子植物达139科550属1 023种;科、属组成的优势现象明显,含10种以上的优势科有23科,所含属、种数分别占总属数和总种数的56.36%和62.85%,含5种以上的19个优势属所含的种数占总种数的15.74%,这些科、属在该区系组成中占明显的主导地位;区系地理成分复杂,热带成分优势明显,体现了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的过渡性特征.缙云山在种子植物物种数量及分布区类型上都较为丰富,植物区系起源古老,并就该保护区植物资源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采用昆虫分类学原理和方法,调查研究辽宁省丽蝇科昆虫的种数、分布及区系特征;在辽宁省发现丽蝇科昆虫41种,隶属于3亚科17属,并记述了辽宁省该科分类概况、名录及分布,讨论了辽宁省丽蝇科昆虫的区系分布特点;辽宁省丽蝇科种数占全国已知种数的17.67%,属总数的34.69%.  相似文献   

19.
螺赢亚科(膜翅目:胡蜂科)分类研究进展 (动物科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便于对中国蜾蠃亚科种类进行系统研究,本文参考《The Zoological Record》以及相关的种类记述文献,对蜾蠃亚科的系统地位、分类研究历史、生物学习性及经济意义等进行简述;同时记述各属的种类数量及各种类在世界六大动物地理区系中的分布情况。从资料整理结果可知,目前,蜾蠃亚科包括205属,共计3 638种、823亚种。该亚科种类世界性分布,其中古北区70属965种283亚种,分别占世界种、亚种数量的26.53%、34.39%;东洋区67属487种146亚种,分别占世界种、亚种数量的13.39%、17.74%;澳洲区45属462种72亚种,分别占世界种、亚种数量的12.70%8、.75%;非洲区79属716种167亚种,分别占世界种、亚种数量的19.68%2、0.29%;新北区29属299种75亚种,分别占世界种、亚种数量的8.23%、9.11%;新热带区58属943种100亚种,分别占世界种、亚种数量的25.92%、12.15%;中国已知45属,共计172种5、0亚种,分别仅占世界已知种、亚种数量的4.73%、6.08%。根据现有种类情况,中国还有大量的蜾蠃种类有待发现。  相似文献   

20.
徐奇涵  江凡 《武夷科学》2003,19(1):126-133
笔者对虎伯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五年的考察,共采得蝶类10科111属208种。对其中已知种名的203种蝶类进行区系分析表明,虎伯寮保护区蝶类在动物地理区划中应归属于东洋界、华南区,它们明显具有热带北缘及亚热带区系色彩,其中印澳区蝶类在北进扩展中,存在着由热带向亚热带过渡的区系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