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针对安徽省人口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效率问题,以2008—2013年城镇化率和水资源数据为依据,报告了安徽省人口城镇化和水资源利用现状,运用计量回归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城镇人口比重与水资源总量、化学需氨氮量呈正相关关系,与万元GDP用水量呈负相关关系,表明安徽省人口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相互影响,水资源的有效利用能够促进城镇化进程,而城镇化进程加快使得安徽省水资源质量下降。最后提出转变城镇化发展模式、促进产业结构转型以及建设节水型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针对中国用水效率评价问题,选取人均综合用水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耕地实际灌溉亩均用水量、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作为输入指标,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作为输出指标,建立DEA模型对中国2012年~2016年用水效率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基于2006—2010年用水量数据,对"十一五"我国30个省区节水量和节水效率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各省区节水效率具有收敛性,平均在35%~50%之间;而单位产值节水量差异较大,且与该期万元产值耗水系数呈正相关性.假设万元产值耗水系数是人均水资源禀赋、第一产业比重和人均GDP的函数,依据2006—2010年30个省区面板数据统计分析,发现人均水资源丰富和第一产业比例大,单位产值用水量越大;而单产用水量与人均GDP呈负指数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万元产值耗水系数方程.从该方程可看出,水资源越丰富的地区节水潜力越大,而降低第一产业和提高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水资源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阐述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内涵及主要内容,通过Delph方法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选取综合、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效率与生态环境5方面作为准则层,提出万元GDP用水量、去气候变异化农业用水效率、水资源可持续性指数、单方水COD含量等6个指标.  相似文献   

5.
在总结国内外有关水资源利用效率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主要因素,阐述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内涵及主要内容,通过Delph方法进行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价指标体系构建,选取综合、农业、工业、生活用水效率与生态环境5方面作为准则层,提出万元GDP用水量、去气候变异化农业用水效率、水资源可持续性指数、单方水COD含量等6个指标.  相似文献   

6.
针对安徽人均GDP与城镇化率关系,选取2003年~2017年省城镇化率与省人均GDP数据,先用Excel描述性统计,再用SPSS进行二次曲线回归和指数模型拟合.为验证模型,判断人均GDP的对数数值与省城镇化率数值满足协整关系,得到两变量稳定且长期维持促进关系.选取2017年安徽16个市城镇化率、市人均GDP以及13个城镇化指标,使用R软件对16个市进行聚类,再对城镇化指标因子分析,易得综合得分.最后将市人均GDP、市城镇化率与城镇化指标提取的5个主因子逐步回归,得到结论,对于发展水平高的城市,若仍单独推进城镇化反而会减缓经济发展,此时需选取其他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如加强公园绿地建设、增加个人资产净收入,提高精神文明建设,达到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30个县(市、区)2010—2013年用水效率的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进行分析,再结合典型相关分析(CCA)模型,探究影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用水效率的相关因素.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无论在生活用水、农业用水、工业用水还是总用水效率上差异都较为明显,其中鄱阳县、南昌市区、南昌县等8个县(市、区)总体用水效率较高,其他县(市、区)总体用水效率中等或偏低,丰城市总体用水效率很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农业用水效率最低,是牵制总用水效率上升的主要指标.影响技术冗余率的主要因素有人均GDP和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而影响规模冗余率主要因素有人均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以及一产产值/(二产产值+三产产值).  相似文献   

8.
鉴于新型城镇化发展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基于2010—2019年三峡库区重庆段15个县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和超效率SBM模型分别测算研究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和水资源利用效率,并借助Tapio脱钩模型探究二者的脱钩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 2010—2019年研究区新型城镇化水平总体上升,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由2010年的0.209上升至2019年的0.516。重庆中心城区及周边有关县域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较高,多年平均值在0.4以上;三峡库区重庆段腹地县域新型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数多年平均值较低,但年平均增速较快,并逐步缩小与重庆中心城区及周边有关县域该项指标的差距。2) 研究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总体呈“下降—明显上升—小幅回落”的趋势,各县域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差异明显,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弱相关关系。3) 新型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效率脱钩关系由2010—2013年的强脱钩类型主导演变为2013—2016年和2016—2019年的弱脱钩类型主导,总体发展趋势良好;同时受水资源利用效率的不稳定性影响,脱钩关系逐渐复杂化。研究结果提示未来仍需重点关注研究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问题,应结合研究区实际,针对不同县域出现的问题采取相应措施以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运用向量自回归的方法选取技术创新水平、富裕程度、城镇化进程和产业结构等指标,采用1996~2016年北京市的年度数据,对碳排放的影响因素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研究发现: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城镇化率正相关,与技术创新水平、第三产业占比负相关;影响因素中按照对人均碳排放的平均贡献率排序,由大到小分别是第三产业占比、人均GDP、技术创新水平、城镇化率。基于以上分析,最后针对如何控制碳排放、落实减排承诺提出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世界资源研究所的地图工具,研究了长江经济带面临的水资源压力,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10%的区域面临"高"或"极高"水资源压力,上海、江苏、安徽、浙江、湖北和四川是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压力最大的6省(市)。并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水环境污染问题,在此前工作基础上,利用万元GDP用水量和万元GDP废水排放量评价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水经济效率,得知长江经济带各省市水经济效率存在梯队差异。水经济效率低下是导致长江经济带出现水量、水质压力的原因。长江经济带各省市需提高各产业用水效率,削减用水量,以实现2030年用水红线指标控制要求。结合各省市水资源水环境综合管理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水资源与水环境综合管理的政策建议,包括建立长江经济带流域综合管理机构或协调机制,推行许可证制度、横向生态补偿等综合管理政策框架,继续加大对相关研究的支持等。  相似文献   

11.
以2003—2017年山东、山西、内蒙古、四川、新疆、黑龙江、重庆、贵州、陕西和甘肃10个资源型省(直辖市、自治区)作为样本,深入研究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总体处于DEA无效率状态,且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总体表现为东高西低;资源型地区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变动系数与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关联度分别为0.535、0.806和0.849,产业结构调整与水资源利用效率息息相关,二者存在一定的耦合联动关系;研究期内,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没有产生相应的提升作用,原因在于第一、三产业产值占比对水资源利用效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作用,改变农业粗放用水方式、优化第三产业用水结构,是促进资源型地区经济增长与水资源利用协调发展的关键;城镇化率与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正相关,城镇化进程加快是提高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驱动力.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提升资源型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应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严格控制第一产业用水,重点优化第三产业用水结构,积极推进城镇化建设,并合理配置财政科学技术支出,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2.
准确定位我国城市工业和生活用水效率现状,是加强节水管理的重要基准。通过分析城市用水效率关键指标的时程演变和空间格局,探究了用水效率与节水水平的联动关系、与用水压力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匹配状态。结果表明:2017年较1998年,我国地级市平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减少了80%,地区间差异明显减小;人均生活用水量增加了近30%,优于同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国家的中值。2017年,全国半数有资料城市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提高到了80%,供水管网漏损率平均控制在15%左右。目前,我国仍存在用水效率与用水压力空间匹配失衡、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协调的问题,特别是“胡焕庸线”以东的华中和东南地区,水多人亦多,经济发达,用水压力大,但用水效率不高,仍有较大节水潜力。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水资源现状的发展预测,运用了灰色预测理论、灰色关联理论及k均值聚类分析等理论,构建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及K-means聚类分析模型等模型,综合运用了Matlab、SPSS等软件编程求解,得出了农村居民人均用水量对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影响最小,应推进城镇化建设等一系列结论.  相似文献   

14.
以张家口市水资源供需现状为依据,以张家口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为背景,把常规趋势预测和模糊综合评价法相结合,结合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发展参数,选取人均水资源量、水资源利用率、万元产值用水量、耕地灌溉率、生活用水定额、生态环境用水量6个评价因素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其水资源承载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通过分析预测结果,针对目前和将来水资源利用可能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张家口市水资源安全对策。  相似文献   

15.
通过构建包含人口、水资源、技术和经济4项因素和常住总人口、人口密度、水资源总量、降雨量、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第一产业生产总值、第二产业生产总值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9个元素的层次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和随机森林回归算法,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例,分析广东省用水总量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从元素层角度分析,常住总人口、第三产业生产总值和第一产业生产总值是广东省用水总量的主要影响元素,而降雨量对广东省各地级市用水总量的影响最小;(2)从因素层角度分析,4项因素对广东省用水总量的影响由大到小依次为:经济因素、人口因素、水资源因素和技术因素;(3)综合元素层和因素层的分析,在人口、水资源、技术、经济因素中,影响广东省用水总量最大的元素分别为常住总人口、水资源总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和第三产业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16.
以淮河流域为例,采用生态足迹评价方法,分析了2005~2016年间水资源生态足迹的基本特征和变化过程.结果显示:人均水资源生态足迹经历了先升后降的变化过程,不同账户的水资源生态足迹差异较大,农业用水的水资源生态足迹最大,生态环境用水的生态足迹最低,工业用水的生态足迹为减少趋势;万元GDP水资源利用的生态足迹不断减少,表明水资源利用效率为不断提高趋势;水资源压力总体呈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赤字最大年份为2013年,之后逐渐降低,但仍然处于不安全状态.研究结果可为淮河流域未来水资源用水结构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正逐步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基于安徽省1978—2012年的城镇化率和人均GDP数据,建立数学模型与向量自回归模型对安徽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两者数量水平具有双对数关系,同时经济发展对城镇化具有明显的推动作用,而城镇化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则相对有限.根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分析原因,安徽省过于注重发展大型城市而忽视小城镇建设,造成城镇化质量滞后于城镇化水平.安徽省需要调整城镇化发展动力,重点开发县域,转变政府职能,推进城镇化与经济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城市用水预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运用联合国法和消费水平法分别预测出江苏省不同水平年城镇化水平,分析确定了江苏省不同水平年设区城市人口的数量;分别用分项预测法和城市人均综合用水定额法预测不同水平年城市用水量,两者结果非常接近,可采用人均综合用水量预测结果作为不同水平年的城市用水量,用分项预测成果分析各类用水的比重;针对城市用水预测结果,提出了保障江苏省设区城市用水的开源节流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在水资源日益紧缺的今天,为了提高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的效率与效益,建设节水型社会,需要有一套比较完善的用水效率与效益评估体系。本文利用系统分层法,构建了一套水资源利用效率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利用DEA模型的原型,建立了水资源利用效益评估模型。最后,本文结合指标体系与评估模型,对全国各地区综合用水效益进行了评估。  相似文献   

20.
采用水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及盈亏指数,从时空角度分析2000—2018年山东省水生态足迹、万元GDP用水效率随时间演变情况,并对2007,2010,2015和2018年山东省17个地级市水生态足迹和用水效率时空差异进行研究,以揭示山东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及空间分布特征,为水资源优化利用提供参考依据.2000—2018年,山东省水生态足迹呈先升后降趋势,其中农业水生态足迹最高,但呈下降趋势,农业用水效率有所提升;工业用水效率持续高于农业,且处于稳定态势.山东省总体水生态赤字较严重,大多数地区处于水生态亏损状态,济宁市水生态赤字最大.空间上,山东省水生态足迹高值区分布较为稳定,集中分布在山东省西部,且西部地区水生态赤字严重;而沿海城市用水效率较高,水生态赤字相对较低,临沂和烟台2市的水生态承载力较高.各地市万元GDP水生态足迹相差较大,呈西部高、北部低的空间格局.山东省应结合区域实际情况,在农业、工业、生活和生态用水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提高用水效率,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