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协状元》为现存最早南戏剧本。胡雪冈先生《张协状元校释》自具特色。古籍校勘不宜以今意改原字,失却古本面目。《全元戏曲·张协状元》频见轻改,不可取法。  相似文献   

2.
产生于南宋的《张协状元》是目前唯一留存的南戏剧本,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从中可以窥见对中国戏曲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张协状元》作为南戏早期的作品,其出现年代大致为宋元之际。通过共时与历时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张协状元》中的口语副词:(1)数量丰富,结构完备;(2)以复音词为主体;(3)产生了不少新词新又;(4)继承而又不断发展创新。从戏的角度,生动地体现了口语副词在近代汉语这一阶段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4.
近代汉语中,复音虚词的构成情况十分复杂。本文通过对《张协状元》中的复音副词的特殊构成现象进行分析,从复音虚词的一个方面考察了其在构成上的一些特色。  相似文献   

5.
《汉语大词典》是目前最具权威性的大型辞书,但其问仍不无缺憾。本文以《张协状元》的人称代词和称谓词为例,从“词目失收”、“义项不全”和“书证滞后”三个方面,对《汉大》聊申一得之愚。  相似文献   

6.
浦晗 《长春大学学报》2014,(9):1304-1307
《张协状元》作为现今最早存有全本的南戏剧目,被众多戏曲观众所熟知,并具有较高的受欢迎度,也被当代许多地方剧种如莆仙戏、京剧、永嘉昆剧等加以改编排演,而各个剧种的版本也在剧本改编加工和舞台艺术特征上呈现出了鲜明的个性。  相似文献   

7.
《张协状元》中是非问句根据疑问程度可分为三种类型:有疑而问的是非询问句、半信半疑的是非测度问句和无疑而问的是非反诘问句。三种类型的是非问句句末均不使用疑问语气词。是非询问句有的是只保留疑问焦点的省略式,有的是特殊的回声问。是非测度问句均使用测度疑问副词,即“莫”、“莫是”、“莫非”。测度疑问副词“莫非”的最早用例可能见于《张协状元》。是非反诘问句大多数使用反诘副词,即“岂”、“岂可”、“终不成”。反诘副词“终不成”可能最早出现于宋代,来源于“最终不能成为”或“终究不至于”义的超音步结构“终不成”。  相似文献   

8.
《张协状元》作为南戏早期的作品,是研究宋元一代语言较可靠的第一手资料,本文通过对其中的口语副词的历时考察和新词新义的分析,比较深入而具体地探讨了戏文在反映一代语言面貌过程中所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南戏剧本《张协状元》是保存至今最早的戏曲剧本,它的发现,改写了中国戏曲发展史,也是汉语历史研究中非常难得的重要的文献,受到汉语史研究者的重视。不过,在以往几十年的研究中,多数汉语史学者对它的利用主要是抽样性的,从专书的角度作研究的不多。  相似文献   

10.
服饰是莆仙戏的重要载体。我国迄今所发现的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戏曲剧本《张协状元》中的角色服饰穿戴,极具代表性地反映出早期莆仙戏的服饰特色:类型化、夸张性丑化、简单化和生活化。早期莆仙戏服饰,根据脚色的行当分类相应地类型化;夸张性地丑化靓妆(净)、末、丑等滑稽角色的服饰;为在短时间内实现演员角色的频繁改扮和便于携带,采取服饰简单化的策略;并较多地模仿当时的生活服饰,呈现戏剧服饰生活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1.
戏曲声腔是戏曲艺术的重要手段,南曲作为曲牌系统的基本曲调又是我国最早出现于声腔史上的。但由于宫谱不传,更无音响资料可供直接研究,这就影响到对南曲作全面系统的考察,迄今仍存在一些含糊不清的认识。现以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之一的《张协状元》为例证,试对南曲的组合规律作一些初步探讨。一、南曲到底有无宫调明代曲论家对于南曲是有所非议的,主要是认为南曲没有宫调,如祝允明在《猥谈》中说:“数十年来,所谓‘南戏’盛行,更为无端。于是声音大乱。……盖已略无音律腔调。”表示了对南曲明显的厌恶情绪。王骥德在《曲律》中也认为:“南曲无问宫调,只按之一拍足矣;故作者多孟浪其词,至混淆错乱,不可救药。”所谓“无问宫调”意即南曲本  相似文献   

12.
唐玄宗天宝年间共举行进士科考试十五次,应有状元十五人。根据现有资料对其中有争议的六位状元进行考辨,澄清了《唐才子传》、《玉芝堂谈荟》以及《登科记考》等书的一些模糊或错误的记载。  相似文献   

13.
钱南扬先生的《永乐大典戏文三种校注》,旁搜远绍,颇费功力,不仅对南戏研究具有开创性意义,就是对古汉语俗语词也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资料。书出之后,瞩目当世。但千虑一失,在所难免。尤以其中的《张协状元》一种为南宋温州九山书会所编,而温州方言又有它明显的地域局限,更有些方言词语为钱注所未及或释义未安。为此,特查证了一些有关方言资料,缀成一篇。疏误之处,还乞方家赐正,并谨以此文向钱南扬先生致以深切的敬意和悼念。所引温州方言文献列下。本文引用这些文献只标书名,其它有关资料随文注明。  相似文献   

14.
在温州,“拦街福”这一市井商贸民俗文化很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早在南宋时期,温州的商品经济和市民社会已经相当发达,“九山书会”(从事剧本、话本编撰的文人和艺人组织)创作了南戏《张协状元》。今天,“温州模式”已经成为改革开放的一个代名词。  相似文献   

15.
五代历史短暂、战乱频仍,此期状元大多不得伸展其志,且相关资料散佚殆尽,然细读仅存的少数状元传记,其中仍不乏佼佼者,后汉状元王溥、王朴,南唐状元乐史,其立身行事便多有值得称道,乃至可供令人借、效法之处,堪称“五代三大状元”。  相似文献   

16.
东平县在历史上是北方的儒学重镇,曾经出现过六位状元,但是,由于史料缺失,人们对五代后唐状元艾颖、元朝末年左榜状元牛继志所知不详。据史料及时人诗文考证,艾颖、牛继志确为东平状元,二人在文化教育、儒学传承、文风传播等方面对东平地区乃至全国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状元驸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科举制度,先后延续了1300年之久。科考中的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后世关于状元驸马的戏剧、文学作品大量产生,成为一道特殊的文化风景线。可是,状元驸马之多并非历史的真实。本文通过详尽的史料,论述了状元驸马十分罕见的历史与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18.
宋元时期的戏剧活动,与“书会”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存我国最早的一个南戏剧本《张协状元》,第一也(末白)[满庭芳]词中说:“《张协状无传》,前回曾演,汝辈搬成,这番书会,要夺魁名。”第二出(生唱)[烛影摇红]中说:“九山书会,近日(日)翻腾,别是风味。”可见这个剧本是“九山书会”改编搬演的。张大复《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卷首《董秀英花月东墙记》下注云:“吴门学究敬先书会枸丹邱著”。《永乐大典戏文三种》中的另外二个剧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历代封建王朝中,妇女从来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当然便不会有女状元产生。直至太平天国开女科考试,才有傅善祥考中女状元  相似文献   

20.
中国的科举制度,先后延续了1300年之久,科考中的进士第一名称为状元,后世关于状元驸马的戏剧、文学作品大量产生,成为一道特殊的文化风景线,可是,状元驸马之多并非历史的真实,本文通过详尽的史料,论述了状元驸马十分罕见的历史与社会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