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提出了一种结合图形电磁计算直接计算目标双站RCS的新方法。通过读取物体表面相对于入射方向和相对于散射方向的深度值,完成了对能产生散射场和绕射场的面和棱边的识别;修正了几何绕射场存在物理光学重复计算的问题,引入了物理绕射系数和等效电磁流相结合的方法。实例表明本文方法计算结果与文献结果吻合,从而证明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将抛物线算法应用于目标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中;针对传统的抛物线算法在计算棱边散射体时误差较大这一问题,引入了棱边绕射对其进行修正;计算结果表明,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棱边散射体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电磁工作者广为关注的FD—TD方法,对飞机的基本构成部件(方柱、圆柱、平板)的电磁散射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矩形网格及合适的吸收边界与连接边界,导出了基本部件某一封闭面上散射场的FD—TD计算公式;采用频域Love等效原理,实现了近场—远场变换,大大减少了计算量,所得散射截面(RCS)与实测或其它方法计算结果相比,吻合较好。本方法与高频近似方法——GTD相比,避免了多径绕射及高次绕射的射线寻迹困难,与频域方法相比,它可解决超宽带电磁散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4.
对整机雷达散射截面(RCS)进行快速预估分析.将军用飞行器散射总场分成两部分进行估算,对于机体表面单元散射场贡献采用电磁场的高频模拟计算方法即物理光学算法(PO),对于机体外延及面相交部所形成的棱边绕射场贡献采用改进的等效电磁流(IMEC)算法分析.为了验证该算法的有效性,完成了对两种飞行器目标模型RCS的模拟计算.模拟结果与暗室实测结果对比,表明该算法可以满足工程估算要求.  相似文献   

5.
涂覆雷达吸波材料复杂目标RCS可视化计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物理光学法 (PO)与阻抗边界条件 (IBC)结合求解涂覆雷达吸波材料 (RAM)复杂目标的面元散射 ,利用等效电流法 (ECM)与增量长度绕射系数 (ILDC)结合求解金属棱边散射 ,根据等效边缘电流求解介质边缘散射。利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 (NURBS)曲面对目标进行几何建模。经过可视化电磁分析 ,在Windows 98/NT环境下求解涂覆RAM复杂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 (RCS) ,与实验结果比较 ,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在图形电磁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补充行波散射贡献,对高频区有行波散射特征目标的RCS的预估开展了研究.从而在保留了图形电磁计算方法快速预估目标镜面散射的同时,以行波计算提高有行波散射特征目标的RCS的预估精度,进一步拓宽了该计算方法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一种分析计算带有裂缝的电大尺寸复杂目标电磁散射问题的混合方法-FEN/PO-PID方法,在该方法中,采用基于棱边的有限元法(Edge-based FEM)为低频方法,物理光学法与物理绕射理论(POPTD)为高频方法,通过耦合技术将二者结合在一起.将此方法用于带有裂缝的二维导电柱的电磁散射特性分析,计算结果与有关文献的数据一致性很好,从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还给出另外两种截面的二维导电柱体雷达截面的计算曲线.理论分析与计算结果表明,该法与其它计算同类问题的方法相比,能节省计算机存储单元、提高计算速度。  相似文献   

8.
为了研究出口边缘锯齿修形对轴对称喷管边缘绕射场和腔体内部散射场的影响,以轴对称喷管为基准模型,对其出口边缘进行8种不同齿角的锯齿修形,齿数均为12,采用迭代物理光学法和等效边缘电磁流法研究分析了基准喷管模型和8种出口锯齿修形喷管模型的边缘绕射场和腔体散射场的电磁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对出口边缘进行锯齿修形可有效降低喷管全局探测角范围的绕射场RCS,且修齿齿角越小,效果越明显;但出口边缘锯齿修形对降低喷管腔体散射场RCS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图形电磁计算(GRECO)方法,利用在安装了高性能的图形加速卡的微机上实时计算复杂目标的高频雷达散射截面(RCS),目标用非均匀有理B样条(NURBS)进行样条模拟,由图形加速卡完成消隐和遮挡运算,利用Phong光照模型着色渲染目标可见表面,运用物理光学(PO),等效电磁流法(MEC),增量长度绕射系数法(ILDC)和物理绕射理论(PTD)计算目标高频区的雷达散射截面。根据极化之间的转换关系分析了线极化和圆极化下的雷达散射截面。计算结果与理论值进行比较,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出口边缘锯齿修形对轴对称喷管边缘绕射场和腔体内部散射场的影响,以轴对称喷管为基准模型,对其出口边缘进行8种不同齿角的锯齿修形,齿数均为12,采用迭代物理光学法和等效边缘电磁流法研究分析了基准喷管模型和8种出口锯齿修形喷管模型的边缘绕射场和腔体散射场的电磁散射特性。结果表明:对出口边缘进行锯齿修形可有效降低喷管全局探测角范围的绕射场雷达散射截面(RCS),且修齿齿角越小,效果越明显;但出口边缘锯齿修形对降低喷管腔体散射场RCS无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11.
该文应用物理光学法及边缘绕射理论的增量长度绕射系数法,对有限大小矩形平板在任意入射波、任意空间场点处的散射矩阵进行推导,得到计算平板散射矩阵的简单公式,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此公式精确可靠。结果对掠入射时的雷达目标识别具有参考意义,该方法可以推广到计算任意边缘形状平板的散射矩阵。  相似文献   

12.
针对以固定邻域内的像素为参考进行图像错误掩盖时,往往容易导致边界信息的丢失或产生阴影和虚假条纹的问题,提出了根据错误块邻域图像特征选择自适应参考像素集的空域错误掩盖算法.介绍了一种有效的分割方法,将邻域分割为与错误块相关和无关的两个区域,并以相关区域内的像素为参考进行空域内插.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掩盖的视频图像既能有效地重建多个方向的边界信息,又能抑制或消除无关区域的影响,可广泛应用于掩盖MPEG、JPEG和H.26x等基于块编码码流中的错误.  相似文献   

13.
基于均方差比归一化垂向梯度法的位场边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位场数据处理中边界定位精度和识别能力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边界检测方法——均方差比归一化垂向梯度法。均方差比(MSER)可进行边界识别,是针对边界点异常方向性和均方差衡量数据波动性提出的,对全区数据点4个方向的均方差进行归一化后选择各个数据点均方差比的最大值作为滤波输出实现的;均方差比归一化垂向梯度(NVD-MSER)可进行边界增强,是通过均方差比的垂向梯度及其总梯度的比值实现的。模型试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NVD-MSER方法具有计算稳定性强、反映的边界位置连续性好、与实际模型边界对比偏差小的优点,这说明NVD-MSER法有较强的边界检测能力。用NVD-MSER法可以检测出黑龙江虎林盆地19条断裂,而欧拉反褶积只能识别出11条断裂,说明NVD-MSER法增强了对断裂平面位置的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4.
交通监控系统中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运动阴影检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目前运动提取算法常将运动阴影错误检测为前景目标的问题,提出了一种交通监控系统中基于多源信息融合的运动阴影检测算法.在颜色空间中利用亮度、色度和边缘信息检测阴影的可能区域,使用逻辑“与”操作融合多源检测结果得到最终的阴影区域.与其他算法相比,新算法能更好地区分前景尤其是暗色前景及其阴影,提高了阴影区域的检测精度,更准确地实现了运动目标的提取.仿真实验表明,对不同颜色和尺寸的前景引起的阴影,算法都能鲁棒地分离目标及其阴影区域,前景提取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针对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高测时精度的要求,在分析传统测时方法误差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测时方法.这种新方法利用传统锁相环路测时原理,结合边沿检测技术,保证了超声波信号传播时间测量值为整数个计时脉冲;同时利用逻辑编程实现对超声波信号多次、循环传播的时间测量,减小了边沿检测误差和系统误差.实验表明,应用该方法提高了测时分辨率,使测时精度达到纳秒及亚纳秒量级,满足了超声波流量计对中小管径测量的精度要求.本设计的核心功能已经在Xilinx XC2S100e FPGA芯片上得到了实现.  相似文献   

16.
在利用相位法进行三维物体表面轮廓测量时,由于CCD摄像机存在的景深问题,影响了获取相位的准确性。本文就“景深”引起的相位测量误差及其允许的“景深”范围进行了研究。给出了该相位误差对应的高度误差与“景深”范围的关系式,根据这一关系式,可在确定系统允许的高度测量误差的情况下,确定“景深”范围。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体显示中基于边缘检测的动态误差扩散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中的常规误差扩散方法因误差扩散系数固定导致反映图像细节轮廓损失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边缘检测的动态误差扩散方法.该方法在对每个像素的误差扩散处理过程中,先沿误差扩散方向进行边缘检测,再根据边缘检测结果动态地选择误差扩散系数组及调整各个方向的误差扩散系数,使得误差扩散系数与轮廓特征相关,减小了误差扩散过程中造成图像细节轮廓损失的累积误差.仿真结果表明,将新方法应用于交流等离子体显示器中,不仅能够减少因较少子场引起的假轮廓,同时还可以避免由于常规误差扩散方法中固定误差扩散系数引起的轮廓细节损失.  相似文献   

18.
基于小波系数及光学特征的车辆阴影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投射阴影对检测交通实景图中行驶车辆的干扰,从阴影区域的图像特征入手,在对实景图与背景图实施“商比例”处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小波系数分布特征及阴影光学特征的车辆阴影滤除两步法.首先通过对高、低频带小波系数分析,提取出符合阴影特征的小波系数,重构运算后得到准阴影图;然后通过构造基于光学不变性的识别判据,成功识别出虚假阴影区.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对汽车对象的颜色、大小及阴影的投射方向没有特殊要求,阴影平均检出率超过92%,平均误检率低于3%,且速度较快;与汽车对象同画面行驶的自行车及行人阴影也受到有效抵制和滤除;在适用性、有效性和处理速度等方面反映出较优的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