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问题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及乳汁感染的母婴传播问题,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75例HBsAg阳性产妇初乳及其新生儿外周血进行HBV DNA的检测;同时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产妇初乳中乙肝病毒5项标志物(HBVM)。结果为1)175例初乳中HBV DNA阳性率为68%,高于同组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34.67%,有显性差(P〈0.01);HBVM三项阳性各组二埂有显性差异(P〈0.05).2)HBeAg阳性初乳及新生儿外周血HBV DNA阳性率均量高,与HBsAg、抗-HBc比较,有显性差异(P〈0.01,P〈0.05)。表明初乳排毒率高于内传染率,母婴传播率与母血中HBVM传染性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132例e系统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结果表明,HBeAg阳性组,HBVDNA阳性率达89.9%;抗-HBe阳性组,HBVDNA阳性率为68.3%.HBVDNA阳性患者的丙氨酸水平显著高于HBADNA阳性患者,结果表明大部分抗-HBe阳性患者体内仍存在HBV复制及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3.
采用ELISA法检测935例乙肝病毒(HBV)患者血清PHSAR,并对其与有关HBV标志物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PHSAR检出率分别与HBsAg、HBeAg及抗-HBc有密切关系,尤以HBeAg的存在更为相关,是乙肝病毒复制,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本文系对我院1078名职工进行HBVM的检测,男性357人,占33.11%,女性721人,占66.89%。发现HBV感染者283例,感染率为26.25%。其中HBeAg阳性者16例(1.48%,HBsAg阳性者51例,HBcAb阳性者66例。  相似文献   

5.
对咸宁师专1994~1997年级2615名学生HBsAg携带情况的调查分析,检出HBsAg阳性者244人,平均阳性率为9.33%,整体人群中男生阳性率10.98%,女生阳性率6.76%,经统计学分析表明p<0.05,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文章确认有很大一部分传染源在学生中存在,对他们进行必要的隔离及治疗,减少其它学生的受感染机会意义重大.同时,在大学生中普遍开展健康教育,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接种乙肝疫苗是目前控制乙肝在人群中传播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携带者,在我国人群中占10.09%[1].乙型肝炎病毒(HBV)是肝硬化、肝癌的重要发病因素之一,对人们健康的危害是严重的,故对其预防意义重大.为在全校范围内持续地做好肝炎的预防工作,校医院对1998年入学的2926名新...  相似文献   

7.
大学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调查了新生入学时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情况,调查结果表明:新生乙肝病毒携带率较高,HBsAg携带检出率为20.8%,在1775名HBsAg阳性中,检出HBeAg,抗-HBc阳性率为39.6%(704/1775),检出抗-HBe,抗-HBc阳性率为43.3%(782/1775),说明我校新生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率超过80%,且有明显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对56例受检者进行乙肝病毒(HBV)DNA检测,并将结果与血清标志物检测结果比较,结果表明,在HBsAg、HBeAg和抗HBcAg同时阳性的受检者中,100%可检测出HBVDNA。在血清标志物全阴性受检者中,也有45%可测出HBVDNA。结合其他血清标志物的检测结果,说明用PCR技术检测HBVDNA是敏感的,在临床应用上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福建省的莆田、厦门两市182例原发性肝癌(PHC)病案的临床特点,探讨与HBV感染、HB之间关系,以及观察其中部分病例。采集其血清作HBV标志物检测,PHC患者129例HBsAg阳性77例,阳性率59.69%(R-PHA),比当地自然人群调经4.29%高出12.91倍,61例PHC血清作HBV标志物检查(EIA),有91.80%病例感染HBV,比配对对照组感染率8.20%高出10.20倍(P  相似文献   

10.
以转染有HBV的HepG2.2.15细胞株为实验模型,用MTT法测定赛若金对2.2.15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药物对2.2.15细胞周期时相的改变,通过ELISA方法观察赛若金对2.2.15细胞分泌HBeAg及HBsAg的影响,PCR-Hyb杂交法检测赛若金对2.2.15细胞HBV DNA复制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赛若金对转染乙肝病毒的2.2.15细胞有生长抑制作用,抑制率随药物浓度呈  相似文献   

11.
冷原子吸收与原子荧光法测定 As、Sb、Bi、Hg 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样品经王水分解后,调制成10%的HCl介质。移至自制的Hg发生器中,加入SnO2还原,以空气作载体,将Hg原子蒸气载入测Hg仪吸收管,冷原子吸收测Hg。便可实现一次溶矿与原子荧光连测样品中的微量As、Sb、Bi、Hg。检出下限分别为:As0.18μg/g;Sb0.067μg/g;Bi0.087μg/g;Hg0.011μg/g。RSD%分别为As11%;Sb6.3%Bi7.1%;Hg1.2%。  相似文献   

12.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HBxAg及ras基因的表达蛋白p21在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素B1(AFB1)致树鼠句肝癌过程中的表达。发现这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发生呈正相关系。即接受HBV和AFB1双因素的树鼠句的肝癌发生率与IGF-Ⅱ、HBxAg及p21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只暴露于单一因素HBV或AFB1的动物。同时,在带瘤树鼠句中,这三种基因的表达又显著高于无瘤者。提示:HBV与AFB1能协同激发这些基因的异常表达;这些基因的过量表达在肝细胞的癌变过程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HBxAg及ras基因的表达蛋白P^21在乙肝病毒(HBV)和黄曲霉素B1(AFB1)致树Qu肝癌过程中的表达,发现这三种基因蛋白的表达与肝癌发生呈正相关系,即接受HBV和AFB1双因素的树Qu的肝癌发生率与IGF-Ⅱ,HBxAg及p^21的表达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只暴露于单一因素HBV或AFB1的动物。同时,在带瘤树Qu中,这三种基因的表达又显著高于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我院教职工乙肝表面抗原(HBaAg)携带者情况,对我院部分教职工同时进行了HBaAg检查,采用EIA法检测,结果HBsAg携带率6.4%属正常水平,所有HBsAg阳性者均复查肝功能,均正常,无肝炎症状及体征。通过这次调查重点在于防止通过血液和体液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HBsAg和e抗原的消长规律,作者使用ELISA技术,对187名HBV携带者的血清学指标进行了7年的随访观察。结果发现乙肝患者在HBsAg消除后HBeAg尚可长期持续存在,且e抗原出现与HBsAg无关。1观察对象1990年1月至1997年12月我院肝炎门诊病人187名。要求:乙肝三系三项阳性患者(HBsAg、HBeAg、HBcAb三项阳性),其中HBsAg阳性、滴度在1:64以上且携带该抗原半年以上,患者中年龄最大者46岁,最小者12岁,平均26.5岁。病程最长者15年,最短者6个月平均…  相似文献   

16.
程烜 《甘肃科技》1999,15(4):49-50
乙型肝炎在我国传播广泛,影响很大,其防治是目前医学领域的重要课题。因此,了解乙肝检测的各项指标对防止乙肝传播,保护健康人群具有重要的意义。1乙肝病毒抗原———抗体系统出现的意义乙肝表面抗原HBsAg血清中检查到HBsAg即HBsAg阳性,是HBV感染的标志,至于是否有传染性要结合其它系统来确定。HBsAg阴性表明病人进入恢复期。HBsAg阳性超过持续半年,不管有无临床症状都提示是慢性携带者,也有进入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可能,但仅靠HBsAg阳性不能诊断乙肝。表面抗体HBsAb有学者报道,无论HBs…  相似文献   

17.
刘启福  罗丹  苏建家  C Gove  R. Williams 《广西科学》1997,4(2):137-138,142
应用PCR-SSCP和免疫组化法检测29例广西南部肝癌组织中的N-ras基因突变和HBV感染状况,结果,肝癌中N-ras基因在第2 ̄37密码子之间的突变率为79.3%,其中22例有2 ̄5个突变位点,该基因突变也见于癌旁组织,肝组织中HBsAg和HBsAg和HBxAg检出率分别为86.2%和79.3%,两者具有相关性,并与N-ras基因突变率呈相平行的趋势。因广西南部的肝癌与AFB1污染有关,本研究  相似文献   

18.
对797名HBsAg、抗-HBs、抗-HBc均为阴性及ALT正常的成年人,按0、1、6程序进行了乙肝疫苗接种,于初免后两年观察免疫效果.结果显示:抗-HBs阳转率为55.21%,其中男性为57.67%,女性为51.30%,两者差异显著(P<0.05).在50岁以下各年龄组间,抗-HBs阳转率差异显著(P<0.05~0.02).从事有色金属生产人员与非生产人员,抗-HBs阳转率无明显差异(P>0.05).抗-HBs阳转高峰在20~30岁组,31岁以上随年龄增长而降低.在抗-HBs阳性者中,抗-HBs正常应答为91.59%,低应答为8.41%.各年龄组间抗体应答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HBV新感染率为1.25%.保护率为98.75%.  相似文献   

19.
乙型肝炎病毒(HBV)DNA免疫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了编码HBVsAg的基因序列,将其插入到pcDNA3载体中,位于人巨细胞病毒(CMV)早期启动子下游.重组质粒pcDNA3-sAg转染细胞后检测到HBsAg表达.用纯化后的重组质粒直接注射到BALB/C小鼠骨骼肌内,诱发实验小鼠产生了抗HBsAg特异性抗体.PCR扩增未检测到注射部位及肝脏细胞染色体中有外源HBVDNA整合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四川南桐风化煤硝酸氧化降解制取硝基腐植酸的可行性。用正交试验方法找出适宜的反应条件为:硝酸的质量分数35%;煤酸比3.5;反应时间15分钟;反应温度369K。所制得硝基腐植酸质量指标为:W^f2.91%;A^g14.06%;HA^g78.28%;N^g1.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