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理想气体压强公式是分子运动论基本公式之一,它建立了宏观量与微观量之间的关系,揭露了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通过对理想气体压强的分析和导出能增强统计概念.为推导理想气体内部压强公式,在理想气体假设条件基础上,于气体内部取一假想截面元,根据统计观点,应用立体角概念导出理想气体压强公式.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分子动力论的观点,对饱和蒸气压随其它气体压强变化的现象给出了微观解释,通过计算,得出了与宏观理论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气体分子动理论是以气体热现象和热运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典微观统计理论,在揭示气体宏观热学性质和过程的微观本质讨论中用到较多假设条件,但对所提出的假设条件进行合理而详细的解释较少,也存在一些不完备的问题。首先,文章对一般教材中气体分子动理论相关问题中所提出的6个假设进行了修正,新增了2个必要假设条件,并给出增删和修改假设的依据,使假设条件更加科学合理;其次,将假设条件应用于理想气体压强公式的推导过程,通过宏观量与微观量平均值的关系进一步成功印证了微观模型建立的正确性;最后对存在的不严密的科学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和补充,使得假设条件更加严谨、科学,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4.
利用自由程的概念导出理想气体压强公式周新娣(贵州师大物理系贵阳550001)应用理想气体微观模型和经典统计方法推出的压强公式是分子运动论的基本规律,分子运动论认为,容器中气体对器壁所产生的压强,是大量气体分子对器壁不断壁撞的结果。现行的普通物理教材在...  相似文献   

5.
玻意耳定律是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的宏观性质反映,其实质是热力学系统的大量分子在准静态等温过程中做无规则热运动的统计结果.文章用气体分子动理论和理想气体分子模型,运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进行了严格的证明,以便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更深层次地理解玻意耳定律.  相似文献   

6.
玻意耳定律是理想气体在等温过程中的宏观性质反映,其实质是热力学系统的大量分子在准静态等温过程中做无规则热运动的统计结果.文章用气体分子动理论和理想气体分子模型,运用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进行了严格的证明,以便帮助学生从微观的角度更深层次地理解玻意耳定律.  相似文献   

7.
理想气体在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在绝热膨胀时温度降低,这是能量守恒的结果,本文从气体分子运动论的观点,提出了理想气体在绝热压缩时温度升高的微观解释。  相似文献   

8.
以气体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对气体粘滞现象做了定性的微观阐释,给出了一种比较简单的推导粘滞过程宏观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以及粘滞系数的方法,进而阐述了粘滞系数的微观实质,并对粘滞系数与气体压强的关系以及粘滞系数与气体温度的关系进行了讨论。此种方法避开了过多的、不必要的假设,对于低年级的大学物理热学教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结合气体分子动理论,根据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氏气体状态方程,导出了等压容积定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用等压容积定律解答有关问题,比用理想气体状态方程和范氏气体状态方程更简便。  相似文献   

10.
本文试图从统计力学的角度出发,讨论遵从不同能谱和不同空间维数的单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压强与内能的关系,并推广到多原子分子理想气体的情况,进而说明压强与内能之间的关系仅与气体分子存在的空间维数和遵从的能谱有关,与统计法无关。  相似文献   

11.
利用力学原理和麦克斯韦速度分布律,从分子运动论出发讨论当系统整体作匀速直线运动,理想气体在压缩或膨胀时,外界所作的无功,从而说明理想气体作功的实质及其适应范围。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气体红外激光光声光谱的理论进行探讨,并以分子运动论的物理模型对气体光声信号进行推导。为了提高气体光声系统灵敏度,设计了亥姆霍兹共振光声池,并作了实验验证,其实验数据与理论值基本相符。对乙烯、苯、甲醇、二氯甲烷、氨等微量气体进行了实验检测,得到了它们的光声光谱。实验结果证明,我们建立的气体红外激光光声光谱装置,可对痕量气体进行检测。为大气污染的检测提供了一种先进的高灵敏而又可靠的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运用狭义相对论理论和已确定的温度(T)的相对论结果分析了热力学理论中的若干常用概念.并得出了相应的动力学结论:理想气体热力学系统的压强(P)和内能(E)均与惯性运动无关,而熵(S)与惯性运动有关,且熵是增加的。  相似文献   

14.
索科洛夫提出的气体动力函数法是喷射器经典的设计方法,但是其基于理想气体的假设使得该方法应用于高压的真实气体时误差较大。运用气体热力学方法,从焓和定压比热容的定义入手,引入真实气体等熵温度绝热指数和等熵容积绝热指数,结合能量方程,推导出基于真实气体的气体动力学函数理论式。在此基础上,依据动量守恒和质量守恒定律,推导出了基于真实气体的气体喷射器与气力输送喷射器的基本方程。与索科洛夫设计方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低压工况下,基于真实气体的修正方法与索科洛夫设计方法计算结果吻合,说明修正的设计方法覆盖了索科洛夫设计方法;但在高压工况下,两种设计方法的结果差异明显。基于真实气体的修正弥补了索科洛夫设计方法的局限,可适用于全压范围的喷射器设计。  相似文献   

15.
樊亚茹  王海军  刘磊  姚远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27):11876-11881
多组分气体分布状态的预测和评估对于好氧通风工程的设计和运行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垃圾土中多组分气体压力和浓度的定量表征是弄清气体分布状态的基础。本文以两个典型垃圾填埋场(赤壁(A组)和北洋桥(B组))为背景,开展了注气过程中多组分气体压力和浓度的现场监测试验,提出了修正后的气体分压与各组分浓度之间的定量表征关系,对比分析了ES模型和MES模型预测各组分气体压力与浓度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两组试验结果各组分气体压力与浓度都符合MES模型,各组分气体压力和浓度之间都存在线性关系;结合监测数据和模型分析发现:ES模型得到的分压值高于MES模型,表明监测得到的气体压力较理想值偏低;甲烷、二氧化碳、氧气和氮气压力差值分别为:1.75~1691pa、63.77~1014.05pa、50.19~707.98pa、907.81~7158.53pa。以上结果为好氧通风过程中多组分气体分布状态的评估提供了关键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生物反应器填埋场中气体压力对沉降的影响,把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简化为单向气体渗流场,结合Darcy定律、气体状态方程、有效应力原理和多孔介质流体动力学理论,并假定生物反应器填埋场渗滤液完全回灌,在气体质量守恒的基础上,根据气体消散期间垃圾场内和大气之间的气体压力与填埋场沉降之间的变化关系,建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在气体压力作用下沉降的数值模型.运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实例分析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预测生物反应器填埋场的沉降.  相似文献   

17.
气藏储层岩石孔喉细小,连通关系极其复杂,研究气体分子在其中的运动特征对于气藏开发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气体分子运动、多孔介质孔喉特征和实验测试分析,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低渗致密储层岩石孔喉中,气体分子运动表现出黏性流和扩散流两种形态;当地层压力较高时,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远远小于岩石孔喉直径,表现出黏性流,对气井产能贡献大;当地层压力较低时,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接近甚至大于岩石孔喉直径,表现出扩散流,对气井产能贡献小。在气藏开发过程中,针对渗流场中某一特定位置,气体需要特定能量才能产生有效流动,这种使气体产生有效运动的能量即为气体渗流启动压力。采用了两种实验方法对这一参数进行了测试,一种是经典的流量–压差方法;一种是气藏衰竭开采物理模拟实验方法;对该参数取得了一定程度认识。  相似文献   

18.
Regal CA  Ticknor C  Bohn JL  Jin DS 《Nature》2003,424(6944):47-50
Following the realization of Bose-Einstein condensates in atomic gases, an experimental challenge is the production of molecular gases in the quantum regime. A promising approach is to create the molecular gas directly from an ultracold atomic gas; for example, bosonic atoms in a Bose-Einstein condensate have been coupled to electronic ground-state molecules through photoassociation or a magnetic field Feshbach resonance. The availability of atomic Fermi gases offers the prospect of coupling fermionic atoms to bosonic molecules, thus altering the quantum statistics of the system. Such a coupling would b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pairing mechanism in a fermionic superfluid, predicted to occur near a Feshbach resonance. Here we report the creation and quantitative characterization of ultracold 40K2 molecules. Starting with a quantum degenerate Fermi gas of atoms at a temperature of less than 150 nK, we scan the system over a Feshbach resonance to create adiabatically more than 250,000 trapped molecules; these can be converted back to atoms by reversing the scan. The small binding energy of the molecules is controlled by detuning the magnetic field away from the Feshbach resonance, and can be varied over a wide range. We directly detect these weakly bound molecules through their radio-frequency photodissociation spectra; these probe the molecular wavefunction, and yield binding energies that are consistent with theor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