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了解某妇幼保健院门诊处方书写和药品使用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促进合理用药.随机抽取某妇幼保健院2012年1-6月门诊处方12000张,对其中不合理处方进行了统计分析.不合格处方384张,处方不合格率3.2%.某妇幼保健院门诊处方质量基本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临床医师和药师应加强合理用药知识学习,通过处方审核和处方点评等干预措施,加强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2.
黄明姬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5):52-52,50
目的:分析延吉某医院门诊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为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医院门诊处方3624张,分析处方不合理用药情况,统计不合理用药处方比例。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75张,占所抽查处方的2.01%。其中药物作用相互拮抗的5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4.1O%;重复用药的15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20.54%;选药不当的56张,占不合理用药处方的76.71%。结论:该院门诊用药基本合理,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应引起临床医生和药师的重视。同时医院需加强处方点评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东柳中心卫生院门诊不合理用药处方情况,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办法,提高医疗质量水平。方法:抽取2010年4月~6月门诊西药房处方7827张,对其中不合理用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合理用药处方共524张,占调查处方的6.69%。结论:门诊处方用药合理性有待提高,医师应加强药学知识的学习,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陈晓惠  王敬华  黄一鸣 《甘肃科技》2012,28(2):138-139,78
加强医疗机构处方点评管理,探讨处方点评制度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作用,为处方点评制度提供更好的参考依据.采用回顾性的分析方法,每月随机抽取2d门诊处方,依据《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原则》等要求,填写处方点评评价表,评价临床用药合理性.实行处方点评制度,充分发挥药师的专业特长,提高了合理用药水平,但在点评中注意制定合理的点评目标和实施步骤,进一步完善甘肃省妇幼保健院处方点评制度.  相似文献   

5.
何燕  王丹 《科技信息》2011,(12):I0174-I0174
本文分析临床用药争议情况并提出合理建议。方法:通过对3例临床争议用药情况进行分析,作出合理解释提出解决办法,指导医药人员合理用药。结果:医师、药师、护士、患者、药物、社会等因素是造成不合理用药的原因。结论:加强医药人员学习研究力度,提高业务水平,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门诊用药咨询中处理抑郁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用药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门诊1例抑郁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用药治疗与咨询,患者通过微信向临床药师反馈治疗情况,临床药师考虑患者用药复杂对药效易产生相互影响,根据药物代谢及时辰药理学知识,对给药时间进行合理调整。结果临床药师通过门诊用药咨询及微信平台提供个体化用药咨询服务,与医师紧密协作与沟通及时解决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了治疗效果。结论该抑郁症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药物治疗方案合理有效。临床药师在参与门诊用药咨询中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升疾病治疗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该院门诊2014年第三季度所抽查药师调配处方的调查探究,总结评估出药师在处方审核以及调配中出现的偏差,对针对偏差提出可以降低该院门诊药师调配处方差错率的行之有效的措施。方法:对该院第三季度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分析随机抽查的处方。结果:该院门诊药师对于处方的审核调配仍存在一定问题。讨论:门诊药师需要提高合理用药的水平,丰富自身药学知识。并且利用其对药方中的不合理之处加以分析,使其更加安全、高效,提高药品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为规范处方管理,促进处方质量的提高,促进合理、安全、经济、有效的用药,对我院门诊西药房的处方进行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我院从2009年3月~2009年5月的门诊西药房的处方6000张。结果:根据《医疗机构处方管理办法(试行)》[1]结合我院处方管理实际情况对不合格处方、不合理处方及退药处方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正确处方为5198张,正确率为86.61%,不正确的处方(包括不合格处方、不合理处方、退药处方)为802张,不正确率为13.42%。结论:通过我院处方的调查分析来看,虽然合格率较高但是还是要加强对医师的管理,更要加强药师与医师的沟通,以提高门诊处方的质量,这样才能更好的把处方管理办法更好的执行下去,才能更好的促进临床的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9.
孟涛 《甘肃科技》2013,29(16):138-141
通过抽查门诊处方,分析不合格处方,规范医师处方行为,为合理用药提供参考。随机抽查2012年上半年门诊处方2400张,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及卫生部发的《北京市医疗机构处方专项点评指南(试行)分别对处方的书写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处方书写药品通用名书写不规范现象比较严重,还有处方前记填写不全,药品名称、单位书写错误,剂型、剂量和用法用量没写或写错,药品配伍不合理现象也比较严重。处方书写不规范、药品配伍不合理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从而使临床合理用药水平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医院门诊儿科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使用情况,促进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合理使用。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1月至3月门诊儿科抗菌药使用处方1 800张,统计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品种、使用例数、用药频率和诊断、联用等信息,分析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应用情况。结果:门诊儿科抗菌药使用率为62.36%;1 800张抗菌药处方中,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处方为1 007张,占55.94%,使用例数居首位的是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钠;静脉滴注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占总抗菌药处方的46.22%,口服用头孢菌素类抗菌药占9.72%;单一抗菌药处方占79.44%,二联处方占20.50%,三联处方占0.06%。结论:儿科门诊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的使用基本合理,但在给药方法、给药途径、溶媒选择、配伍等方面存在不合理现象,有待医师加强学习、药师适时干预、职能部门加强监管。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的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消化性溃疡患者病历资料200份,分为合理用药组(128份)和不合理用药组(72份),比较2组治疗效果及复发率.结果:72例不合理用药中选药不当10例,占13.9%;用药剂量不合理21例,占29.2%;不合理配伍24例,占33.3%;重复用药17例,占23.6%.治疗2周后,合理用药组的痊愈率明显高于不合理用药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不合理用药组(P<0.01).结论:消化性溃疡的用药是否合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医务人员应全面掌握治疗消化性溃疡药物信息,保证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非住院期间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为消除医疗隐患,提高医疗质量,为患者用药合理及用药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对200例患者进行调查。结果:鼻-鼻窦炎患者使用最多的药物为:抗炎、抗菌、抗组胺、中成药、减充血剂等。85%患者在家能遵医嘱用药,71%患者出现症状自行用药,36%患者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31%患者定期检查药品有效期,45%患者用药过程中出现不适会寻求医务人员帮助。结论:鼻-鼻窦炎患者对用药知识了解不全面,存在用药安全隐患,需加强患者及其照顾者用药知识教育,使其掌握用药自我管理知识,合理正确用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开展药学监护在高血压防治中的效果.方法:以我院门诊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20例为药学监护对象,对监护前后患者的血压控制、用药依从性及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等进行比较.结果:药学监护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低于药学监护前(P<0.01);监护后血压达标率、用药依从性好率明显高于监护前(P<0.01);监护后饮酒率较监护前明显下降(P<0.01),参加适当体育锻炼率则明显上升(P<0.05).结论:药学监护可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及发病危险因素,提高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帕金森失眠患者治疗过程中的药学监护作用。方法临床药师根据患者疾病史、用药史、个人具体情况、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等,对患者进行药学监护提供更为合理的用药指导和相关治疗建议,为医师用药提供参考。结果临床药师根据专业所长参与患者治疗方案的制定,并进行用药指导和出院教育,促进合理用药。结论临床药师可协助医师优化用药方案,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心内科安全合理用药过程中起到的实际作用。方法临床药师参与一例病情复杂、用药种类较多的难治性高血压合并糖尿病、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并开展药学服务工作,对于患者的用药方案,注意事项,不良反应的应对,情绪疏导等方面,给予个体化的精准服务。结果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血压、血糖控制良好,用药依从性提高。结论通过临床药师参与1对1药学服务,为临床治疗解决了用药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6.
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调查分析某院Ⅰ类切口手术(甲状腺手术、乳腺手术、腹股沟斜疝修补术、闭合性骨折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情况,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行为,提高合理用药水平。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随机抽取某院2011年1~12月416例4种Ⅰ类切口手术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16例患者中,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达99.5%,其中术前0.5~2h应用的仅为60例(占14.4%),术前>2h的354例(占85.1%)。术后应用时间24~48h的18例(占4.3%),>48h的396例(占95.2%)。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使用频次前4位分别为氨曲南、头孢硫脒、头孢替安、头孢唑肟。结论某院4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存在不合理现象,应引起重视,加强监督管理,落实到位。  相似文献   

17.
陈惠  肖晟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10):108-109
目的分析手术患者围手术期应用抗菌素的现状及合理性。方法按照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该院外科2008年1月至12月488例手术患者的出院病历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88例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率100%,前六类抗菌药物为头孢类、喹诺酮类、β-内酰胺类、哨基咪唑类、母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结论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