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朱集西煤矿设计年生产能力400万吨,工业广场内布置有主井、副井、风井和矸石井共四个井筒,其中主、副、风三井表土段和基岩风化带采用冻结法施工,矸石井表土段和基岩风化带采用钻井法施工,下部基岩段采用地面预注浆法堵水、普通钻爆法施工。矸石井钻井段设计净直径为5.2m,穿过表土冲积层厚度为469.55m,钻井直径7.7m,钻井深度545m,井筒全深1000m。矸石井钻井段井深0~361m为钢筋混凝土井壁,361~541m为双层钢板混凝土复合井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梁宝寺副井井筒穿过复杂地层,利用工作面预注浆法,安全穿过多层含水层施工技术。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岩石力学理论为基础,应用三维弹塑性节理有限元理论对井筒煤柱的开采进行了理论模拟,特别是井筒煤柱包含断层且井筒穿过断层这样的复杂条件,本文采用了特殊方法(节理单元方法)进行了研究,在井筒煤柱开采方面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河蟹繁育技术的迅速发展,使人繁蟹苗当年培育成商品蟹成为可能。因此,我们开展了池塘人工种苦草,利用早繁蟹当年养成商品蟹,并于1995年12月~1998年11月,在本镇进行养殖示范。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选择本镇的1号池(2公顷)、2号池(2.3公顷)、3号池(3.1公顷)、4号池(1.7公顷)、5号池(2.1公顷)、6号池(3.1公顷)六个池塘,其中1、2、3号塘为示范塘,4、5、6号塘为对照塘。池塘深1m,池底淤泥厚度15~25cm;池内四周  相似文献   

5.
张世卿 《科技信息》2013,(10):417-418
在矿山立井井筒的建设中,井筒所穿过地层的涌水往往对井筒的施工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新大地煤矿架垴风井井筒检查钻孔测试资料的研究和分析,评估了测试地层的富水性和透水性,预测了地层的涌水量大小,可以使井筒在施工前或施工过程中提前采取相应的预防性措施,对降低井筒涌水,提高施工速度,减小水害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全深冻结井筒施工中,基岩段施工打锚杆或放炮掘进期间,由于冻结管偏斜等原因,极容易将冻结管打穿或炸裂,严重影响冻结工程的安全施工。尤其是地质条件复杂、井筒涌水量大的井筒,在井筒不具备抗水灾能力的条件下,需要延期冻结,通过巴彦高勒风井冻结管处理新技术实施,提高解决类似问题的能力,为冻结管穿过硐室施工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当年生葡萄砧木贝达的嫁接新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提出了一种与常用嫁接方式不同的方法,与常用的嫁接切削方式相反,解决了当年生布砧木贝达生长过细、难于嫁接的问题,做到了当年扦插、当年嫁接、当年成苗、当年出圃。  相似文献   

8.
针对某回风立井穿过8个富含水层,涌水量达到132m3/h,严重影响壁后围岩、井壁及之后构件安全的问题,提出采用井筒壁后注浆堵水的方法.采用先拦截后注浆,先加固后封水,先封堵小水点后封堵大水点的堵水原则对含水层上下进行注浆封水,堵水率达到94.5%.  相似文献   

9.
<正>啤酒花是多年生深根系作物,寿命为25~30年。当年生啤酒花的产量很低,666.7m2鲜花产量为150~200kg。今年141团大面积种植啤酒花,采用地膜覆盖、节水滴灌平地密植  相似文献   

10.
原油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实验测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原油温度、压力的改变均会引起原油中沥青质沉淀,造成储层伤害和井筒堵塞。采用自主研发的固相沥青质激光探测装置,通过透光率法探测伊朗南阿油田典型井原油样品在不同温度下的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从而确定沥青质发生沉淀的热力学条件,绘制出沥青质沉淀相包络线。结果表明,该油田油样在44℃、80℃、113℃下的沥青质沉淀点分别为42.8 MPa、39.7 MPa和35.2 MPa,原油沥青质初始沉淀压力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并且在井筒温度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结合取样井井筒温度压力曲线预测出井筒中沥青质出现沉淀的深度为1 600~1 800 m,对于油田预防沥青质沉淀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攀枝花市梨枣相继引种成功。在攀枝花市栽种梨枣,具有三大优势:第一,当年种植,当年挂果,栽时选择无病虫、根系发达、苗高50厘米以上、地径0.6厘米以上的健壮苗木,在萌芽前栽植即能当年种植当年结果;第二,成熟期六月中旬至七月中旬,比原产地早了近三个月,很有市场前景;第  相似文献   

12.
吴燔 《科技信息》2012,(5):529-529
板集煤矿主、副、风三井筒在吊盘上进行作业,风筒穿过吊盘下口,无法按常规方法用风表测定风量,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决定采用皮托管配合压差计对井筒内风筒通过风流压力进行测定,从而计算出供风量,该方法测得风量较准确,测定方式不影响井筒作业。  相似文献   

13.
引言枣庄市底各石膏矿区,系属于泻湖相沉积,成矿后由于地质作用,又使该区再次形成了断陷盆地。故地势低洼,表土层构成复杂,特别是在距地表16—19m左右的位置上有流泥及流砂层赋存,且在其上又有三个含水层,致使井筒涌水量大,很难用普通法进行立井施工。在1978—1981年间,峰城区有三家单位建矿井,均因不掌握土层特性,没有穿过流泥层及流砂层的经验而失败,给峰城区经济造成了很大负担。对此,就如何用土法穿过流泥及流砂层作了认真的分析研究,经多方面比较论证,最后确定了切实可行的符合本地特性的穿过流泥流  相似文献   

14.
<正>1井筒概况鹤壁煤电股份有限公司三矿新副井井筒位于胡家沟村东北,井筒中心坐标为:X=3980160.00 Y=517750.00。新副井井筒净直径Φ7.0m,井深1038.5m(包括20m水窝),表土段290m,井壁结构为现浇素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支护,井筒壁厚6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C50。揭煤区域位于-735.7m(埋深954.20m),周边主体构造为向斜构造,新副井位于向斜轴部附近。根据三矿开采情况表明:向斜轴部瓦斯涌出量明显大于两翼,瓦斯涌出量随远离向斜轴部大致呈线形关系递减。根据三矿二1煤层瓦斯地质规律,煤层瓦斯含量随煤层底板标高的关系表达式为W=-0.0283H-1.8721。经预测,新副井揭煤深度-735.7m  相似文献   

15.
由于受到断层、不稳地围岩、地下水和地应力等影响,金川矿区龙首矿西二采区副井井筒在1 240~1 120 m段发生变形和破裂,严重影响矿山正常安全生产。为研究副井1 240~1 120 m段井筒破坏机理,从工程地质条件、地应力环境以及工程的设计施工等因素对于副井井筒的破裂机理进行分析,认为软弱岩层、断层及膨胀性黏土矿物围岩等工程地质条件是造成副井变形破裂的主要原因;随着井筒深度的增加,井筒附近的地应力不断集中,亦是造成井筒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支护刚度不够、锚杆长度不足等因素也是造成副井变形破裂的重要因素。在综合考虑上述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建立井筒的三维数值模型,分析了井筒变形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16.
谢一矿辅助立井为矿井主要井筒之一,担负着矿井排矸、下料、进风等重要功能.该井筒地面标高+23.685m,井底标高-498.585m,全长522.27m.井筒马头门布置在粉砂质泥岩中,该岩石为灰色,裂隙、节理、小构造发育,性脆、破碎,夹有不规则的铝质粘土.辅助立井马头门周围巷道密集,因地压作用及周边巷道影响,马头门变形严重,影响安全,急需进行扩修.  相似文献   

17.
于俊斌  黄振兴 《科技信息》2012,(31):403-404
副斜井施工至井筒570m处时底板揭露含水性流沙层,其土质为砂土状.含水.易流失.巷道开挖后呈松散状,层状约2.5~3.0m厚。施工至井筒595.5m处时距迎头12m已成型巷道与主体巷道出现裂隙,迎头开始下沉,现已进行处理和固定。为保证后段穿越含水流沙层井筒的安全施工,经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及施工单位会议协商采用如下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某钼矿混合井断面直径为6 m,井深1 240 m,原设计除井颈部分外全部采用500 mm混凝土等厚度支护。本论文采用经验法对井筒支护厚度进行初步设计,然后用MIDAS/GTS专用岩土大型商业软件对井筒进行数值建模,通过数值模拟法分析比较不同支护厚度情况下的井筒围岩和支护体的应力、应变情况,从而确定经济合理的支护厚度。通过优化,井筒支护厚度从500 mm调整为400 mm,减少了混凝土材料用量,显著缩短了井筒施工周期,对极寒地区大断面深井支护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水平井筒内流动对出水时机的影响,基于油藏渗流与井筒管流耦合方法,研究了考虑井筒压降的底水油藏水平井见水时间,分析了见水时间随水平井产量、水平井筒长度等因素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受井筒压降作用,从水平井趾端到跟端,油藏向水平井筒流入量逐渐增大,与不考虑压降模型相比,见水时间提前;提高水平井产量使见水时间提前,水平井产量超过20 m3/d时,见水时间计算中忽略井筒压降将造成明显误差,产量越高,误差越大;水平井长度增加,见水时间推迟,水平井长度超过400 m时,井筒压降对见水时间产生明显影响,使见水时间随长度变化速度减慢,水平井长度超过2 000 m后,受压降作用,见水时间不再随长度变化.实际生产条件下,井筒压降对见水时间作用显著,底水油藏开发决策中应考虑其影响.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石油勘探开发迈向深水超深水,利用隔水管的长度优势、在隔水管底部对气侵进行早期监测的新思路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从深水钻井气侵气体运移的基本规律出发,通过建立深水钻井井筒气液两相流计算模型,分析不同水深、泥线以下深度、井底压差、地层渗透率等工况下气侵气体的运移规律及其与溢流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对于水深大于800 m、泥线以下深度小于2 800 m、地层渗透率小于50×10~(-3)μm~2的深水钻井,在隔水管底部对气侵进行监测比常规的泥浆池液面监测法更具时效性优势,且水深越深,泥线以下深度越小,地层渗透率越小,井底压差越小,该优势越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